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A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小组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为主题进行研讨,如下选项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研究郧县人的论文B. 有关蓝田人的纪录片
C.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D. 有关丁村人的科普读物
2. 榫卯(sǔn mǎ),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 制作精美玉器B. 制作青铜农具C. 建造干栏式房屋D.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 据下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 )
A 领先世界B. 贫富分化C. 多元一体D. 农耕产生
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 阪泉之战B. 盘庚迁殷C. 国人暴动D. 平王东迁
5. 北京出土西周青铜器“克盂”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微族之地。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管理属地B. 协同作战
C. 缴纳贡赋D. 朝觐述职
6. 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应该参观下列哪一展览?( )
A. 中国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
B. 山西博物馆——良渚文化专题展
C. 湖南博物馆——甘肃彩陶文化展
D. 河南博物馆——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
7.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 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B.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洛邑。
C.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 4000 年的铜镜。
D. 公元前 221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8. 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其中退避三舍、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成语反映了当时( )
A. 经济发展B. 战争频繁C. 文化繁荣D. 社会变革
9.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弗里热,弗里热是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象征着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下列思想最契合巴黎奥运会精神的是( )
A. 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B. 儒家思想的“克己复礼”
C. 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D. 法家思想的“以法治国”
10.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为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七年级(1)班以“品鉴中华瑰宝”为主题分组开展“我是讲解员”活动。下图为第一组同学制作的讲解卡片,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先民们已总结出日食的规律
B. 生产实践与天文知识相关联
C. 人们对天文已经有一定认识
D. 统治笼罩着浓厚的神学色彩
11. 七年级(2)班同学围绕秦统一中国开展研讨活动,小组成员围绕小史制作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进行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分封诸侯,相互制衡B. 小柳:六国覆灭,一统天下
C. 小花:地方分权,强枝弱干D. 小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2. 秦末农民起义,是由秦朝统治下的贫苦农民、戍卒首先发难的,随后加入起义大军的不仅有奴婢、刑徒、戍卒,还有市井平民、下层官吏、原六国旧贵族,这些人汇聚起来,将那些被钩戟长铩武装起来的秦朝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使秦朝灭亡。这充分证明了( )
A.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B.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C. 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D. 以民为本利于维护中央统治
二、填空题
13.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贤德之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______________。
14. 【文明传承】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朝代)开始的。
15. 【技 术 革 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建了一 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_造福于民。
16. 【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泽乡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并未停息,项羽在______(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三、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10分)
17. 距今5000多年,我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中国的实际材料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出现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
材料二 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部分)。
材料三 2024年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参祭人员依次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部分参祭人员在陵园中种植桥山柏,让巍巍轩辕殿、苍苍桥山柏见证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凝聚中华儿女奋进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志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写出位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考古发现,从中提炼一个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综合问答题(共1题,共12分)
18.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外学 史的活动,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歌谣学史】
材料一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A)。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纣死商亡西周立。
【方式二:史书学史】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方式三:时政学史】
材料三 1989年,为了更好地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合作和友谊,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办为每年一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于每年的孔子诞辰即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
【方式四:考查学史】
材料四 如图
秦始皇陵
(1)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方式一中的歌谣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卫鞅”是谁?“卫鞅”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方式三新闻中国际孔子文化节所纪念的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宣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如果你有幸到秦始皇陵参观,你可能会听到那些有关秦始皇的功绩介绍,请列举两例?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 日发生日食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长葛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A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