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使用A物镜,25个细胞,D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必修一1.1-2.3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其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该稻蟹“共生种养”的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即群落。
【详解】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因此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属于属于一个群落,C正确。
故选C。
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B. 草履虫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C.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D.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正确;
C、病毒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正确;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3. 使用A物镜(10×)和B物镜(40×)分别看到的显微镜图像(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转换为B时,通常调节为大光圈和凹面镜
B. 若在A中看到模糊像,换成B后就能看到清晰的像
C. 若目镜为10×,则将A图中细胞的面积放大了100倍
D. 若A中看到100个细胞,换成B后可看到25个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详解】A、A相较于B,视野中细胞数目较多,细胞较小,是低倍镜下的视野,B是高倍镜下的视野,高倍镜下视野较暗,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可通过调大光圈和使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A正确;
B、若在A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必须调到物像清晰后才能换成B观察,B错误;
C、若目镜为10×,则将A图中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放大了100倍,不是面积,C错误;
D、若A中看到100个细胞,换成B后放大倍数是A的4倍,细胞充满了整个视野,则换为B后视野中可看到100/42=6.25个细胞,D错误。
故选A。
4.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H、O、Ca、Mg属于细胞中的大量元素
B. C、H、O、N在细胞中含量很高,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C. 生物界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是对细胞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程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详解】A、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A正确;
B、元素C、H、O、N在生物体中含量丰富,是由于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元素组成一般是C、H、O),B正确;
C、生物界中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环境中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C正确;
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是在细胞中的含量,它们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都很重要,D错误。
故选D。
5. 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有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具有的功能是( )
A.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B. 维持细胞的形态
C.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 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无机盐的功能有:①参与构成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④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维持生物体的水盐平衡) ,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A、该事实与酸碱平衡调节无直接关系,A错误;
B、该事实与维持细胞形态无直接关系,B错误;
C、由题意知,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该事实与渗透压的调节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C。
6.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白萝卜、葡萄、番茄、西瓜,都是用于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 豆浆、鲜肝提取液和鸡蛋清稀释液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相关化合物的鉴定:(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的理想材料;(2)脂肪检测需要使用苏丹III染液染色,由于苏丹III染液本身存在颜色,为了便于观察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鉴定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详解】A、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物质组成相同,浓度不同,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制成双缩脲试剂,A正确;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花生种子中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
C、番茄、西瓜汁本身存在颜色,用斐林试剂鉴定番茄、西瓜汁中的还原糖会有颜色干扰,C错误;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豆浆、鲜肝提取液和鸡蛋清稀释液都富含蛋白质,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D正确。
故选C。
7. 开心果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坚果作物,它具有耐旱、抗热等特性,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无机盐(如钾、钠、铁、钙)等。下列关于开心果的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B. 细胞中钾、钠、钙元素含量远多于铁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
C. 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越大,以利于其耐受干旱
D.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
B、细胞中钾、钠、钙元素属于大量元素,含量远多于铁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越大,以利于其新陈代谢,其比值越小,越利于耐受干旱,C错误;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错误。
故选B。
8.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树德中学学子良好习惯。下列是小李同学在树德校园内看到的几种状况和他做出的处理办法,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 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流汗时,他告诉运动员要喝淡盐水
B. 学校银杏树越冬时,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增加灌溉以抵抗寒冷
C. 室友容易便秘,他告诉室友要多吃蔬菜和粗粮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D. 学校桂花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可能需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汗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故运动员运动后要喝淡盐水,补充水和无机盐,A正确;
B、减少灌溉,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细胞代谢,有利于提高其抗寒能力,因此,他应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减少灌溉以抵抗寒冷,B错误;
C、蔬菜和粗粮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因此,他告诉室友要多吃蔬菜和粗粮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是有利于预防便秘的,C正确;
D、Mg2+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桂花树叶片泛黄,可能是由于缺镁导致叶绿素减少,所以需要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D正确。
故选B。
9. 如图所示为糖的常见种类及其转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脱氧核糖和淀粉分布在植物和动物细胞内
B. 单糖→二糖→淀粉,其中单糖指是果糖
C. 图中①可能是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 图中②可能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 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淀粉分布于植物细胞内,动物细胞中不存在,A错误;
B、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正确;
C、图中①可能是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C正确;
D、植物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②为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D错误。
故选C。
10. 某人经常抽搐,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矿物质,但他补充了该物质后,病情并没有缓解,可能的原因是
A. 缺乏维生素AB. 缺乏胆固醇
C. 缺乏性激素D. 缺乏维生素D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补充了钙后,病情并未缓解”,说明补充的钙不能被吸收,而维生素D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最可能缺少维生素D。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以及脂质的作用,对于抽搐病因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B. 脂肪在机体供能不足时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C.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D.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汁中的乳糖水解后可作为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B.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通常呈固态
C. 性激素具有参与运输人体血液中脂质的作用
D. 相同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糖原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乳汁中的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可为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呈液态,B错误;
C、胆固醇具有参与运输人体血液中脂质的作用,C错误;
D、由于脂肪的C、H的含量高,故相同质量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所释放的能量更多,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淀粉、糖原
B. 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C. 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共有的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
D. 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详解】A、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肝糖原、肌糖原,不可能是淀粉,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A错误;
B、若①表示脂质中的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B正确;
C、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C正确;
D、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下列有关甲流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D. 流感病毒能通过飞沫传播,说明能在空气中增殖
【答案】AC
【解析】
【分析】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繁殖,具有生命的特征,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
【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随飞沫传播的概率,A正确;
B、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在餐具上不能增殖,故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不能阻止病毒增殖,B错误;
C、病原微生物可存在于生活中接触到的任一物体表面,勤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C正确;
D、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动,不能在空气中增殖,D错误。
故选AC。
15.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还原糖检测后剩余的斐林试剂混合液可装入棕色瓶内储存备用
B. 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C. 检测脂肪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再进行观察
D. 糯米匀浆液中含有淀粉,加入碘液后可直接观察到匀浆变蓝色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A错误;
B、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的浓度相同,但斐林试剂乙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B错误;
C、检测脂肪实验中用苏丹Ⅲ染色后,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再进行观察,C正确;
D、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糯米匀浆液中加入碘液,可直接观察到匀浆变蓝色,D正确。
故选AB。
16. 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能源物质,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脂肪与糖类的供能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B. 人体内脂肪与糖类可以相互转化
C. 长时间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减肥
D. 中等运动强度消耗的脂肪和糖类的质量相等
【答案】BC
【解析】
【分析】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少,所以在体内相同质量的物质氧化,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
【详解】A、糖类和脂肪都可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细胞中糖类与脂肪能相互转化,糖类能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能转化成糖类,B正确;
C、由图示可知,进行低强度运动时分解脂肪较多,故长时间进行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减肥,C正确;
D、中等运动强度时,脂肪和糖类的供能比例相同,但消耗量不同,因为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脂肪中含有的能量多,D错误。
故选BC。
17. “焦边”是由缺钾所引起的植物叶片边缘出现枯黄色的现象。某同学欲探究钾对植物叶片生长情况的影响,配制了两种培养液进行实验,培养液主要成分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组应该使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
B. 该实验不能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C. 乙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缺钾会导致植物出现“焦边”现象
D. 可以增加一组实验,即在缺钾培养液中加入钾,观察植物叶片生长是否恢复正常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对照原则分析,本实验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结合表格中两组的元素组成差异,可分析得出结论。
【详解】A、在设置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故甲乙两组应该使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钾,缺钾会使植物叶片边缘出现枯黄色,但不能得出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的结论,要证明该结论,需要测量叶绿素的含量,B正确;
C、乙组不含钾而出现“焦边”现象,需与甲组对照,同时再添加一组在缺钾培养液中加入钾的实验,才可以证明缺钾会导致植物出现“焦边”现象,C错误;
D、可以增加一组二次对照实验,即在缺素培养液中加入钾,观察植物叶片生长是否恢复正常,增强实验的说服力,D正确。
故选ABD。
18. 蓖麻种子富含脂肪。某研究小组将蓖麻种子置于黑暗及其他各项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以及部分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油脂可以转化成糖类
B. 第6~10天蓖麻种子的干重减少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关
C. 前6天蓖麻种子的干重增加,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D. 相较于水稻等淀粉类种子,蓖麻种子适宜播种浅一些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后下降,油脂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详解】A、由图可知,蓖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油脂含量下降,糖类含量上升,说明油脂可以转化成糖类,A正确;
B、干重减少主要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致,B正确;
C、油脂不断地转变成糖类,糖类物质中氧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C错误;
D、油料作物种子富含脂肪,同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比例高,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因此播种时宜浅播,D正确。
故选AB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个小题,共59分。)
19.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1)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_____,乙_____,丙_____。
A.菠菜 B.兔子 C.蘑菇 D.蓝细菌
(2)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性。
(3)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如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③. D
(2) ①. 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差异性##多样性
(3)拟核
【解析】
【分析】1、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分析表格:甲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甲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含有细胞壁,应为植物细胞;乙含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细胞壁,应为动物细胞;丙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核糖体,有细胞壁,应该是蓝细菌细胞。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甲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甲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含有细胞壁,应为植物细胞,因此甲为A菠菜;乙含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甲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细胞壁,应为动物细胞,乙是B兔子;丙无核膜,属于原核细胞,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D蓝细菌。
【小问2详解】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洋葱属于真核生物,两种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或差异性。
【小问3详解】
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拟核。
20.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工具,常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其中①②为______。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
(2)在观察标本时,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最可能在______上。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导致此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3)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草履虫正向正下方游动,为追踪观察虫体,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4)图2中,视野B的放大倍数为10×40倍,观察到的视野较暗,视野中有16个细胞,则视野A中X应为______。与视野B相比,视野A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______。
【答案】(1) ①. 目镜 ②. ①④
(2) ①. 目镜 ②. 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3)正下方 (4) ①. 256 ②. 大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①②没有螺纹,因此是目镜,③④有螺纹,因此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①④组合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最多。
【小问2详解】
在观察标本时,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故此异物最可能在目镜上。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材料薄厚不均。
【小问3详解】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像,因此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草履虫正向正下方游动,它实际上正向玻片标本的正上方移动,所以要追踪观察虫体,应该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向正下方移动装片。
【小问4详解】
视野A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视野B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因此面积的放大倍数应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若视野B中有16个细胞,则视野A中X应为16×42=256。视野A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离玻片的距离大。
21. I.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潍县青萝卜甜脆多汁,稍有辣味,膳食纤维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萝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_________ ,青萝卜种子萌发初期,结合水/自由水的值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灰烬主要是______。
(3)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_____有密切联系。
(4)青萝卜甜脆多汁,是由于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说明细胞中的水的功能为_____;在青萝卜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供给足够的营养,如果钾供应不足,叶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这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的功能。
Ⅱ.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习惯上把水稻种子从萌发到新种子的形成称为“水稻的一生”。依次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移栽、分蘖、幼穗分化、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等过程,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6)Mg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果稻田中缺乏Mg元素,会造成水稻减产。其原因是Mg是构成______的元素,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
(7)科学家从一稻田中取样分析,发现该稻田中含有Cu、K、Ca、B、Zn、P、Mn、Fe等多种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水 ②. C、H、O、N ③. 下降
(2) ①. 自由水 ②. 无机盐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
(4) ①. 作为良好溶剂 ②.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5)离子 (6)叶绿素
(7)Cu、B、Zn、Mn、Fe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该稻田中含有Cu、K、Ca、B、Zn、P、Mn、Fe等多种素。
2、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3、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因此,当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后,应多喝淡盐水。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非常重要。
【小问1详解】
青萝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青萝卜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代谢加快,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含量减少,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小问2详解】
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种子晒干的过程中大量的自由水丧失,此后再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种子种剩余的极少的自由水和所有的结合水也丧失,各种有机物在燃烧中被氧化,所以灰烬主要是无机盐。
【小问3详解】
储存小麦种子前,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储存时小麦会产热导致霉烂。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自由水含量有密切联系,自由水含量(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
【小问4详解】
青萝卜甜脆多汁,是由于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说明细胞中的水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溶剂。钾供应不足,叶片边缘变褐色,肉质根不能正常膨大,这说明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和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小问5详解】
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小问6详解】
Mg可以参与构成叶绿素,叶绿素可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而影响光合作用。
【小问7详解】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该稻田中含有Cu、K、Ca、B、Zn、P、Mn、Fe等多种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Cu、B、Zn、Mn、 Fe。
22. 某高中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花生种子、苹果和豆浆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其中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然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___。
(2)进行B实验时,加入斐林试剂后经水浴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出现。某同学将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加入苹果匀浆中,并未观察到上述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____是否需要水浴加热?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 ①. 洗去浮色 ②. 橘黄色
(2) ①. 砖红色沉淀 ②. 没有进行50~65℃水浴加热(或没有进行水浴加热)
(3)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否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小问1详解】
检测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小问2详解】
苹果匀浆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某同学将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加入苹果匀浆中,并未观察到上述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进行50~65℃水浴加热。
【小问3详解】
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
23. 油料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形成葡萄糖,最后再转变成蔗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油料种子中储存的脂肪可被脂肪酶水解为_______。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储存的脂肪会转化为可溶性糖,则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2)脂质除了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磷脂是构成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________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有三类,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________的运输;________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________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生产上,从元素组成角度分析,油料种子播种时要选择适当________(填“深播”或“浅播”)。给家禽、家畜饲喂谷物等饲料,可以使它们迅速育肥,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甘油和脂肪酸 ②. O
(2) ①. 细胞膜 ②. 细胞器膜 ③. 脂质 ④. 性激素 ⑤. 维生素D
(3) ①. 浅播 ②. 谷物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糖类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脂肪
【解析】
【分析】1、脂肪中C和H的比例比同等质量的糖类高,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
2、脂质的类型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的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具有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1)胆固醇的功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的脂质运输。
(2)性激素的功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雄性动物第二性征。
(3)维生素D的功能:促进人体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
【小问1详解】
油料种子中储存的脂肪可被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可溶性糖,因为糖与脂肪相比C、H比例低、O比例高,因此这一过程中会增加氧元素,所以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小问2详解】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小问3详解】
组别
培养液类别
培养液所含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mg·L-1)
KNO3
CaCl2·2H2O
MgSO4·7H2O
(NH4)2SO4
甲组
完全培养液
25000
150
250
134
乙组
缺钾培养液
0
150
250
134
项目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廊坊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