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甲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B. 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
C. 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率最大的是a时期
D. 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B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详解】A、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生产者)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则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A正确;
B、根据图1可知,E是生产者,A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D、F都属于消费者,C是分解者,B、D、E、F每个营养级可能含有多个种群,无法确定含有几条食物链,B错误;
C、种群密度最大时期即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故种群丙在 a 、 b 、 c 、 d 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a 时期,不是增长率,且种群数量最大时,增长率较小,可能为0,C错误;
D、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是初级消费者,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F,D错误。
故选A。
2. 如下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大闸蟹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5)/(b+2)×100%
B. 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可能大于a+2+5
C. 大闸蟹的同化量为b-h
D. 图中c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大闸蟹的摄入量,c表示大闸蟹的同化量,d表示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为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i为大闸蟹流入分解者的能量,h表示大闸蟹粪便中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图中c代表大闸蟹的同化量,根据题图无法得知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不能计算出大闸蟹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能还有除了植物以外的生物,如硝化细菌,所以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可能大于a+2+5,B正确;
C、大闸蟹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c=b+2-h=,C错误;
D、图中c代表大闸的同化量,d是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3. 某生态系统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关系,为了减少资源消耗,若将乙的食物比例由甲:丙=1:1调整为3:1,若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乙的数量是原来的()倍
A. 31/22B. 22/31C. 3D. 22/13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具有2条食物链,即甲→乙,甲→丙→乙;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而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进而得出食物比例改变前后的数量关系。
【详解】设当食物由甲∶丙为1∶1时,乙的能量为x,需要的甲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由甲∶丙为3∶1时,乙的能量为y,需要的甲为3/4y÷10%+1/4y÷10%÷10%=32.5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32.5y,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乙的数量是原来的22/13倍。
故选D。
4.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碳主要是CO2,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D组成生物群落。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的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 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 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详解】A、图中C和大气中气体发生交换,C为生产者,D所有生物的遗体残骸都流向D,所以D是分解者,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
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部分为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D正确。
故选B。
5. 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它的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瓢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 信息素等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C. 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D. 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由此可见,蚜虫发出的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B正确;
C、“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量,粪便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6. 土壤线虫的虫害程度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2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
B. 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将显著下降
C. 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番茄生长
D. 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
【详解】A、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小型动物,如蚯蚓等,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据图可知,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食真菌线虫和食细菌线虫个数较少,推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增加,B错误;
C、番茄连作条件下,各种线虫个数均较多,推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C错误;
D、据图可知,轮作条件下,各种线虫个数较少,推测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防控线虫病害,故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D错误。
故选A。
7. 如下图为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以获得单细胞形成的菌落
B. 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
C.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D. 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过程:(1)利用红棕壤和无菌水制备红棕壤浸出液;(2)取上清液2mL放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3)可用移液器取1mL菌液放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单菌落,筛选、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4)挑选单菌落接种于尿素液体培养基,进行鉴定分解尿素的能力。
【详解】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利用涂布分离法将聚集的细菌分散,以获得单细胞形成的菌落是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A正确;
B、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进行严格灭菌,B正确;
C、经过③筛选、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但不同菌分解尿素的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挑取③中的不同种的菌落接种于④中,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C正确;
D、要筛选出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所选用的培养基要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但牛肉膏和蛋白胨中都含有氮源,因此步骤③所用的培养基中不能含有牛肉膏、蛋白胨,D错误。
故选D。
8. 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过程中,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 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不断通入空气
C. 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需要适当降低温度
D. a、b曲线可分别表示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醋酸)。
【详解】A、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
B、果酒制作过程中需用酵母菌,前期需通往氧气,后期保持无氧环境进行发酵产生酒精,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往氧气,B错误;
C、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所以果酒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故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时要提高发酵温度,C错误;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先逐渐增多,后来由于酒精过多抑制了酒精发酵,故a曲线可代表酒精的浓度变化规律;果醋发酵是以酒精为原料,故b曲线可代表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故选D。
9.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不同地区的人造林设计上应遵循协调原理
B. 违背了整体原理可能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
C. 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现了循环原理
D. 在矿区生态恢复工程中种植农作物以增加经济效益遵循了整体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在不同地区的人造林设计上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违背了整体性原理可能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B正确;
C、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D、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发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家庭制作腐乳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B. 制作泡菜时通过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 传统发酵技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D. 家庭制作泡菜所用的菌种为空气中的醋酸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家庭制作腐乳的菌种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A正确;
B、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液是为了增加乳酸菌含量,从而可以缩短发酵时间,B正确;
C、传统发酵食品所用的是自然菌种,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C正确;
D、家庭制作泡菜所用的菌种为空气中的乳酸菌,D错误。
故选D。
11. 2014年,重庆市推广“稻+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绿色生态田。“稻+N”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鸭、鱼、泥鳅、小龙虾、蛙等物种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殖模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仅在稻、鸭、鱼等生物构成的群落内完成
B. 物种组成是该群落与其他普通稻田群落的重要区别
C. “稻+N”生态模式可以提高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D. 此生态模式应该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等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详解】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因此,物种组成是该群落与其他普通稻田群落的重要区别,B正确;
C、“稻+N”生态模式可以提高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
D、此生态模式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殖模式,各种生物有机组合,应该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等原理,D正确。
故选A。
12.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B. 设计的主要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C. 比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D.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详解】A、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A正确;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B正确;
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也强,C正确;
D、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且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D错误。
故选D。
1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 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 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 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瓶中小鱼过多,瓶中水藻不能制造足够的氧气,小鱼会因缺氧致死;乙瓶水藻丰富适当,氧气和有机物等完全可以自产自销,所以小鱼可以生活时间最长;丙瓶黑暗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维持瓶中生态平衡。
【详解】A、甲瓶中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植食性小鱼)过多,氧气消耗过快,瓶内小鱼死亡较快,A错误;
B、乙瓶水藻丰富适当,氧气和有机物等完全可以自产自销,所以生物可以生活时间较长,B正确;
C、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主要存在于河水和河泥中,C正确;
D、丙瓶在黑暗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所以不会平衡,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应放在散射光下,D正确。
故选A。
14.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 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C. 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
D. 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物种数最多,说明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可以用目测估计法,B正确;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但也不是样方面积越大越好,应该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C正确;
D、在最小面积内,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超过最小面积,样方内物种数不再增多,D错误。
故选D。
15.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 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常用来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公式为“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
【详解】A、根据公式可知种群密度=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标记数,即重新捕获数/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A错误;
B、据图可知,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 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的高度,结果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的高度有关,C错误;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增加幼虫比例,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km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_____。
(2)实验1与实验3比较,说明_____。
(3)实验4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_____。
(4)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_____。
【答案】(1)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2)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
(3) ①. 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②.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4)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小问1详解】
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信息激素不能向外挥发,故通过实验1与实验2比较可知,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小问2详解】
由实验1与实验3的比较可知,由于实验3中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导致未捕获雄虫,说明昆虫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
【小问3详解】
实验4中汽油的作用是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的交流,但仍能“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这说明这种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小问4详解】
可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以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17. 使用日益广泛的手机,在方便人们通讯联络的同时也成为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为了解手机上细菌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
(2)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若要使菌落能在A平板上生长,下列培养基组分中最合理的是_____(选填“甲、乙、丙”),原因是_____。可采取_____来检测培养基A制备是否合格。
(3)初筛后将平板B的菌落通过“影印”方法接种到C培养基上培养,使C培养基对应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然后用伊红-美蓝染液对C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D中出现的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_____(选填图中数字)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4)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大肠杆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不间断长满菌落,第二划线区上几乎无菌落,产生此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
【答案】(1)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
(2) ①. 乙 ②. 培养基乙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营养物质,且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可以达到实验效果 ③. 将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其是否杂菌生成
(3)3(4)第一次划线后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未从第一次划线区开始划线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小问1详解】
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
【小问2详解】
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说明附着在手机细菌种类较多。牛肉膏、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甲不含蛋白胨(氮源),菌落无法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乙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营养物质,且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培养基丙不含凝固剂(琼脂),无法形成固体培养基,无法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因此培养基组分中最合理的是乙;
检测培养基A制备是否合格,可将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其是否杂菌生成。
【小问3详解】
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由图可知3号菌落为大肠杆菌菌落。
【小问4详解】
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长满菌落,第二划线区域几乎无菌落,原因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就划线或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
18. 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
(2)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与其他营养级相比,鱼甲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
(3)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
【答案】18. ①. ②. 5<m<31
19.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0. ①. 垂直 ②. 记名计算法
【解析】
【分析】分析图表: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
【小问1详解】
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在CD之间应为:5<m<31。
【小问2详解】
根据食物链可知,鱼甲为最高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与其他营养级相比不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小问3详解】
土壤不同深度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类,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19. 下图甲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下图乙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受污染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号调查段。
(2)图乙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该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物质a,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_____。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调节,进而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1)2(2) ①. 捕食和种间竞争 ②. 分解者 ③. 生物富集
(3)正反馈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中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根据水流方向可知,受污染河段只有2、3、4段,其中2号调查段污染程度最小,恢复速度最快。
【小问2详解】
分析图乙中生物之间存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该生态系统除题图中所涉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物质a,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小问3详解】
若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使污染加重。
20.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众多,有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生态系统;有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储存库”、“气候调节器”等,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湿地既能净化水质,也能供人们观赏旅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原因是_____。
(3)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湿地”的原因是_____。对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_____。
(4)增加湿地中生物的种类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是_____。
(5)在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时,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如在进行城市雨水净化系统建设时,要在城市蓄水池中种植许多水生植物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要遵循_____原理;建设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原理。
【答案】20. 直接和间接
21. 湿地可为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22. ①.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②.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4. ①. 协调 ②. 整体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科实用意义的,以及有反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似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小问1详解】
湿地能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能供人们观赏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问2详解】
动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湿地可为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故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小问3详解】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间接价值,而种田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环境中,故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首先要恢复生态系统的水分、土质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小问4详解】
增加湿地中生物的种类不一定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小问5详解】
培养基编号
培养基组分
甲
蔗糖、NaC1、琼脂、水
乙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丙
牛肉膏、蛋白胨、NaCl、蔗糖、水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新型冠状病毒,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马的毛色栗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