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A4,共23页。
    A.湿衣晾干B.铁锅生锈C.小麦磨面D.木已成舟
    2.(3分)四川省“9•5”泸定发生6.8级地震,全国人民纷纷投入抗震救灾的行动中,下列救援行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
    B.搭建防震帐篷安置灾民
    C.为防止疫情发生每天进行消毒
    D.救援队用液压顶顶起压在伤者身上的水泥大梁
    3.(3分)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用作食品的保护气
    B.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4.(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制纯碱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金刚石切割玻璃D.焦炭用于炼铁
    5.(3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空气、氧气、海水属于混合物
    B.熔点、密度、可燃性都是化学性质
    C.水银、红磷、五氧化二磷都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6.(3分)2024年9月7日是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是“进行投资,现在就要清洁空气”。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C.积极种草植树造林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7.(3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需要过量,减小误差
    B.实验中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C.实验结束后左侧玻璃管中水面约上升至“4”刻度处
    D.该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8.(3分)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一一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一一分子的构成不同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9.(3分)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A.AB.BC.CD.D
    10.(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3分)现有一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0g,测得其中铜元素的质量为9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两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样品可能只有Cu和CuO
    B.样品可能是Cu、CuO和Cu2O的混合物
    C.样品可能只有Cu和Cu2O
    D.样品可能只有CuO和Cu2O
    12.(3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作出贡献的三位研究者,氧化钴(CO)是制造锂电池的一种原料,氧化钴中C的化合价为( )
    A.+1B.+2C.﹣1D.﹣2
    13.(3分)下列物质HCl、X、KClO3、KClO4是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X代表的物质不可能是( )
    A.NaClB.Ca(ClO)2C.Cl2D.Cl2O3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多选)14.(4分)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填写序号)。
    A.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B.在马铃薯片上滴加碘水,出现变蓝现象,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C.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D.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E.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F.用10mL量筒量取5.25mL浓硫酸
    (多选)15.(4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构建分子是“一门困难的艺术”,这两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精确而巧妙的构建分子的工具——不对称有机催化。这一成果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化学更加“绿色”。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几百万倍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D.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4分)
    16.(6分)生活中的化学:
    Ⅰ.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 ;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 。
    Ⅱ.(1)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 。
    (2)广安市民家中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 (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17.(3分)我国今年年初数十座城市因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严重超标,形成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请你就如何减少PM2.5的排放,提出三点看法.
    (1) ;
    (2) ;
    (3) ..
    18.(5分)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如图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
    (4)A和C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19.(12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 和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填“a”或“b”或“c”)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 和 。
    (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20.(4分)氯酸钾(KClO3)受热分解能产生氯化钾和氧气,但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写出实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对KClO3分解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1.(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甲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乙的目的是 。
    ③实验丙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 。
    (2)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Ⅰ、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Ⅱ、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的实验现象;
    Ⅲ、蜡烛燃烧10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步骤Ⅱ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 。
    ②步骤Ⅲ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③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 (填字母)。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22.(4分)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氮气的密度为1.251g/L.100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45,请通过计算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
    23.(4分)一块面积为50000m2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黄杨等绿色植物,它们对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试计算,在一个月(以30天计)内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多少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4.(9分)某学校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检验氧气的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张老师让该同学在集气瓶先装“12”的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2)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占21%,则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
    (3)通过该实验,你认为实验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填“可靠”或“不可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满分39分,每小题3分)
    1.(3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湿衣晾干B.铁锅生锈C.小麦磨面D.木已成舟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等物质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小麦磨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四川省“9•5”泸定发生6.8级地震,全国人民纷纷投入抗震救灾的行动中,下列救援行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
    B.搭建防震帐篷安置灾民
    C.为防止疫情发生每天进行消毒
    D.救援队用液压顶顶起压在伤者身上的水泥大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搭建防震帐篷安置灾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为防止疫情发生每天进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救援队用液压顶顶起压在伤者身上的水泥大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3分)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用作食品的保护气
    B.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正确;
    B、石墨用做电池中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制纯碱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金刚石切割玻璃D.焦炭用于炼铁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制纯碱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焦炭用于炼铁是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熟石灰、金刚石、焦炭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3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空气、氧气、海水属于混合物
    B.熔点、密度、可燃性都是化学性质
    C.水银、红磷、五氧化二磷都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分析】A.根据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进行分析;
    B.根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无毒,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不正确;
    B、熔点、密度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水银即金属汞,红磷,五氧化二磷都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3分)2024年9月7日是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是“进行投资,现在就要清洁空气”。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C.积极种草植树造林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分析】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解: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
    B、工业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B错误;
    C、积极种草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C正确;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空气质量,有利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3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需要过量,减小误差
    B.实验中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C.实验结束后左侧玻璃管中水面约上升至“4”刻度处
    D.该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分析】A、根据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C、根据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D、根据该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A、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氧气,减小误差,故A正确;
    B、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右侧装置中的水进入左侧,故左侧液面上升,故左侧玻璃管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B正确;
    C、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右侧装置中的水进入左侧,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故C错误。
    D、该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3分)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一一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一一分子的构成不同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3分)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因为酒精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的体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3分)现有一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0g,测得其中铜元素的质量为9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两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样品可能只有Cu和CuO
    B.样品可能是Cu、CuO和Cu2O的混合物
    C.样品可能只有Cu和Cu2O
    D.样品可能只有CuO和Cu2O
    【分析】根据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中铜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回答此题。
    【解答】解:若全部为氧化铜,固体10g,其中铜元素质量=10g×6480×100%=8g,若全部为氧化亚铜,则含有铜元素质量=10g×128144×100%=8.89g,而含有铜元素质量为9g,都比其中含有铜元素质量大,所以样品一定含有铜单质,因此ABC正确,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中铜元素质量都小于9g,不能是两种物质混合物,故选D;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2.(3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作出贡献的三位研究者,氧化钴(CO)是制造锂电池的一种原料,氧化钴中C的化合价为( )
    A.+1B.+2C.﹣1D.﹣2
    【分析】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氧化钴(C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x+(﹣2)=0,解得x=+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求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合价规则进行.
    13.(3分)下列物质HCl、X、KClO3、KClO4是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X代表的物质不可能是( )
    A.NaClB.Ca(ClO)2C.Cl2D.Cl2O3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HCl、KClO3、K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排列规律;确定所给选项的四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找出符合这一规律的物质.
    【解答】解: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式,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酸钾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按照氯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X的化合价应高于﹣1价,低于+5价;
    A、氯化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分析结论,故A符合题意;
    B、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1价介于﹣1价和+5价之间,符合分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0价介于﹣1价和+5价之间,符合分析,故C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二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3价介于﹣1价和+5价之间,符合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多选)14.(4分)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填写序号)。
    A.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B.在马铃薯片上滴加碘水,出现变蓝现象,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C.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D.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E.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F.用10mL量筒量取5.25mL浓硫酸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解答;
    B、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进行解答;
    C、根据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显碱性进行解答;
    D、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进行解答;
    E、根据可以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进行解答;
    F、根据10mL量筒的准确度为0.1mL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皮肤上沾有浓硫酸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而是先用抹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故A错误;
    B、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在马铃薯片上滴加碘水,出现变蓝现象,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故B正确;
    C、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故C错误;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故D正确;
    E、可以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E正确;
    F、10mL量筒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5.25mL浓硫酸,故F错误。
    故选:BDE。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鉴别、溶液稀释等,综合性较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多选)15.(4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构建分子是“一门困难的艺术”,这两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精确而巧妙的构建分子的工具——不对称有机催化。这一成果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化学更加“绿色”。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几百万倍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D.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几百万倍,该选项正确;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该选项正确;
    C、不使用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该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4分)
    16.(6分)生活中的化学:
    Ⅰ.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A ;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 C ;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D ;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 E 。
    Ⅱ.(1)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 氧气 。
    (2)广安市民家中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 可燃性 (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解:Ⅰ.(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Ⅱ.(1)氧气具有氧化性,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
    (2)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
    故答案为:Ⅰ.(1)A;
    (2)C;
    (3)D;
    (4)E;
    Ⅱ.(1)氧气;
    (2)可燃性。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17.(3分)我国今年年初数十座城市因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严重超标,形成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请你就如何减少PM2.5的排放,提出三点看法.
    (1)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
    (2) 大力植树造林 ;
    (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等 ..
    【分析】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解答】解:减少PM2.5的排放的措施有: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等.
    故答案为:(1)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2)大力植树造林;(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等.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8.(5分)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B (填字母代号).
    (2)如图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AC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氩元素 ;D中x= 8 .
    (4)A和C两种粒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元素的定义粉底判断;
    (2)根据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分析;
    (3)根据微粒核内的质子数分析元素的名称,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x的值.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1)由元素的定义可知,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2)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A、C结构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个,大于4个,在反应中能得到电子;
    (3)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8,该元素的名称是氩元素;在原子中,由于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x的值是8.
    (4)A和C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AB; (2)AC; (3)氩;8; (4)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19.(12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和 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处(填“a”或“b”或“c”)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 水 和 二氧化碳 。
    (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能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火焰分层情况、各层温度的高低来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石蜡具有可燃性来分析。
    【解答】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最先碳化(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这样做可以排除偶然的、特殊的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A是合适的做法;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故B是合适的做法;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这不符合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也会使实验结论不完整,不准确,故C是不合适的做法;
    D、询问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这样做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值得肯定,故D是合适的做法;
    (5)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的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蜡烛能重新燃烧。
    故答案为:(1)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浑浊;水;二氧化碳;
    (4)C;
    (5)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4分)氯酸钾(KClO3)受热分解能产生氯化钾和氧气,但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写出实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Fe2O3¯△2KCl+3O2↑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MnO2 。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对KClO3分解 有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收集到O2的体积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
    (3)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在实验3中,氧化铁做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e2O3¯△2KCl+3O2↑;故答案为:2KClO3Fe2O3¯△2KCl+3O2↑;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实验2所需时间最短,所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故答案为:MnO2;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即KCl对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有;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到O2的体积;故答案为:收集到O2的体积。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问题情景,或者是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或者是实验推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内因考查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外因考查主要是催化剂、温度、浓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1.(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甲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乙的目的是 探究蜡烛燃烧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
    ③实验丙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 石蜡蒸汽 。
    (2)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Ⅰ、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Ⅱ、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的实验现象;
    Ⅲ、蜡烛燃烧10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步骤Ⅱ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 有水雾出现 。
    ②步骤Ⅲ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二氧化碳或CO2 。
    ③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 AB (填字母)。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分析】(1)根据现象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装置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①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②将木条放在火焰上方,根据不同部分炭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③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为石蜡蒸气;
    (2)①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可观察到U形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③A、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操作更方便,符合题意;
    B、U形管比较小,现象比较明显,符合题意;
    C、U形管不影响产物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1)小;探究蜡烛燃烧火焰各层温度高低;石蜡蒸气;
    (2)有水雾出现;二氧化碳或CO2;AB。
    【点评】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22.(4分)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氮气的密度为1.251g/L.100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45,请通过计算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取5L空气来计算:
    5L空气质量为:5L×1.293g/L=6.465g;
    5L空气中氧气质量为:5L×15×1.429g/L=1.42g;
    5L空气中氮气的质量为:6.465g﹣1.429g=5.036g;
    而氮气的密度为:5.036g5L×45=1.259g/L;
    因为1.259g/L≠1.251g/L,所以拉瓦锡的结论不正确.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密度公式以及根据题中信息进行计算的能力即可解答.
    23.(4分)一块面积为50000m2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黄杨等绿色植物,它们对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试计算,在一个月(以30天计)内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多少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分析】根据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2.5g有害气体,则50000m2绿化区域30天可能吸收二氧化碳为50000×2.5×30g.
    【解答】解: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2.5g有害气体,则50000m2绿化区域30天可能吸收有害气体为50000×30×2.5g=3750000g=3.75吨.
    答: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3.75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点评】此题计算本身计算并不复杂,主要是乘法运算,过程中需注意单位的换算,做完此题后能增对强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24.(9分)某学校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检验氧气的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张老师让该同学在集气瓶先装“12”的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 a (填字母);
    (2)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占21%,则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60.5 %;
    (3)通过该实验,你认为实验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不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
    【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回答;
    (2)可设一瓶气体的体积为1L,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3)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用弯导管,且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a;
    (2)可设一瓶气体的体积为1L,则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是:21%×12L+12L1L×100%=60.5%;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故答案为:(1)a; (2)60.5;(3)不可靠。
    【点评】了解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及反应原理,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等知识才能依据题意正确分析解答问题。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
    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花棚里香气扑鼻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受热时,分子本身变大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A
    C
    C
    B
    C
    D
    B
    C
    D
    题号
    12
    13
    答案
    B
    A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
    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花棚里香气扑鼻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受热时,分子本身变大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相关试卷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故城县衡德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故城县衡德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