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5 平面向量与复数-专题2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5 平面向量与复数-专题2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原卷版docx、专题0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z \u \l "_Tc146662364" 题型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PAGEREF _Tc146662364 \h 3
\l "_Tc146662365" 题型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PAGEREF _Tc146662365 \h 4
\l "_Tc146662366" 题型三: 平面向量坐标应用 PAGEREF _Tc146662366 \h 6
\l "_Tc146662367" 题型四: 共线向量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PAGEREF _Tc146662367 \h 12
\l "_Tc146662368" 题型五: 利用向量求最值问题 PAGEREF _Tc146662368 \h 14
知识点总结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我们把{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个基底.
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作正交分解.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①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假设平面上两个向量a,b满足a=(x1,y1),b=(x2,y2),则a±b=(x1±x2,y1±y2),λa=(λx1,λy1)(λ∈R),ua±vb=(ux1±vx2,uy1±vy2)(u,v∈R).
②向量模的坐标计算公式
如果向量a=(x,y),则|a|=eq \r(x2+y2).
③向量坐标的求法
a.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b.设A(x1,y1),B(x2,y2),
则eq \(AB,\s\up15(→))=(x2-x1,y2-y1),
|eq \(AB,\s\up15(→))|=eq \r(x2-x12+y2-y12).
(3)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x1,y1),b=(x2,y2),其中b≠0,向量a,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
(1)设a=λ1e1+λ2e2,b=λ3e1+λ4e2(λ1,λ2,λ3,λ4∈R),且e1,e2不共线,若a=b,则λ1=λ3且λ2=λ4.
(2)若a与b不共线,且λa+μb=0,则λ=μ=0.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
①已知平面上点O是直线l外一点,A,B是直线l上给定的两点,则平面内任意一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得eq \(OP,\s\up15(→))=(1-t)eq \(OA,\s\up15(→))+teq \(OB,\s\up15(→)).特别地,当t=eq \f(1,2)时,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②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O,有P,A,B三点共线⇔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λ,μ,使得eq \(OP,\s\up15(→))=λeq \(OA,\s\up15(→))+μeq \(OB,\s\up15(→)),且λ+μ=1.
常用结论与知识拓展
已知△ABC的顶点A(x1,y1),B(x2,y2),C(x3,y3),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eq \b\lc\(\rc\)(\a\vs4\al\c1(\f(x1+x2,2),\f(y1+y2,2))),△ABC的重心坐标为eq \b\lc\(\rc\)(\a\vs4\al\c1(\f(x1+x2+x3,3),\f(y1+y2+y3,3))).
例题精讲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要点讲解】(1)合理选择基底,注意基底必须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2)选定基底后,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利用向量的加、减、数乘以及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把相关向量用基底表示出来.
(3)注意几何性质在向量运算中的作用,用基底表示未知向量,常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如平行、相似等.
注意:同一个向量在不同基底下的分解是不同的,但在每个基底下的分解都是唯一的.
设,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以下,可作为该平面内一组基底的
A.,B.,
C.,D.,
【解答】解:对,不能用表示,故,不共线,所以符合;
对,,所以,共线,故不符合;
对,不能用表示,故,不共线,所以符合;
对,不能用表示,故,不共线,所以符合.
故选:.
设,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以下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A.,B.,
C.,D.,
【解答】解:根据两不共线向量可以作为平面内一组基底,
则选项中因为,即两向量共线,所以不可以,
故选:.
已知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下列向量中能作为平面的一个基底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对于A,,即向量共线,A不是;
对于B,,即向量共线,B不是;
对于C,因为,即向量与不共线,则向量与能作为平面的一个基底,C是.
对于D,,即向量共线,D不是.
故选:C.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要点讲解】(1)利用向量加、减、数乘运算的法则来进行求解,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向量的坐标;
(2)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先求出有关向量的坐标,再用“向量相等,则坐标相同”这一结论,列方程(组)进行求解.
已知,,若,则
A.B.C.D.
【解答】解:,
.
故选:.
若向量,,则
A.B.C.D.
【解答】解:向量,,则,
故选:.
已知向量,,则
A.B.C.D.
【解答】解:,
,
.
故选:.
已知向量与,且,则
A.B.C.1D.4
【解答】解:向量与,且,
.
故选:.
如果向量,,那么等于
A.B.C.D.
【解答】解:向量,,
则于,,,,,,,
故选:.
平面向量坐标应用
如图,正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若,则
A.2B.C.D.
【解答】解:以,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
,
,解得.
.
故选:.
已知矩形中,,若,则
A.B.C.D.
【解答】解:,
故选:.
如图所示的矩形中,,满足,为的中点,若,则的值为
A.B.C.D.2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
因为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故选:.
在中,点,满足与交于点,若,则
A.B.C.D.
【解答】解:因为在上,故,所以存在唯一实数,使得,又,故为的中点,
所以,所以;同理存在,使得,
又,
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
故选:.
如图,在中,,是上一点,若,则实数的值为
A.B.C.D.
【解答】解:由题意及图,,
又,,所以,,
又,所以,解得,,
故选:.
向量,,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则
A.B.C.4D.2
【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易知,,,
,
,,,,
解得,,,故.
故选:.
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过点的直线分别交直线,于不同的两点,,若,,则的值为
A.1B.2C.D.
【解答】解:由已知得,
结合,,所以.
又因为,,三点共线,所以,
所以.
故选:.
中,为边上的一点,且满足,若为边上的一点,且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的最大值为
C.的最小值为D.的最小值为
【解答】解: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三点共线,所以,故错误;
则,则,
即最大值为,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正确;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错误;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故正确.
故选:.
设为的重心,过作直线分别交线段,(不与端点重合)于,.若,.
(1)求的值;
(2)求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连接并延长,交于,则是的中点,设,
,
,.
,,三点共线,故存在实数,使,
,;
(2)由(1)得,
,,,解得..
.
当时,取得最小值,当或2时,取得最大值.
的取值范围是,.
共线向量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要点讲解】)利用两向量共线求参数时,如果已知两向量共线,求某些参数的取值,则利用“若a=(x1,y1),b=(x2,y2),则a∥b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解题;
利用两向量共线的条件求向量坐标,一般地,求与一个已知向量a共线的向量时,可设所求向量为λa(λ∈R),然后结合其他条件列出关于λ的方程,求出λ的值后代入λa即可得到所求的向量.
已知向量,,,若,则 .
【解答】解:,
,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向量,,若与共线,则等于
A.B.C.D.2
【解答】解:,,与共线,
,,则,
故选:.
已知平面向量,,若与共线,则实数
A.B.8C.D.2
【解答】解:因为,,
所以,
因为与共线,所以,
解得.
故选:.
已知向量,,,若,则 .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
,,,
,,解得,
故答案为 5.
设向量,,若向量与向量共线,则 .
【解答】解:向量,,若向量,
又向量与向量共线,
,
.
故答案为:2.
已知向量,,,若,则实数 .
【解答】解:向量,,,
,
,
,
解得.
实数.
故答案为:.
已知向量,,则“”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答】解:因为向量,,
若,则,即,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利用向量求最值问题
如图,在中,,,为上一点,且满足,若,,则的值为 .
【解答】解: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
,,,
,,,,.
,,,
,,,
,.
设,
与比较,可得:,,
解得.
,,,,
.
故答案为:.
在中,已知,,点满足,其中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B.C.D.
【解答】解:因为,,所以,
所以,
则,
所以当时,取最小值,
则的最小值为,
故选:.
如图,在四边形中,,,,,,,则
A.B.2C.3D.6
【解答】解:以为坐标原点,以为轴,过点作的垂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故,
则由可得,
即,,
故.
故选:.
中,为上一点且满足,若为上一点,且满足,,为正实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的最小值为16B.的最大值为
C.的最大值为16D.的最小值为4
【解答】解:因为为上一点且满足,
所以,因为,则,
又为上一点,所以,,三点共线,则有,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解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的最大值为,故选项错误,选项正确;
由公式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为4,故选项错误,选项正确.
故选:.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在中,点在线段上,,则
A.B.C.D.1
【解答】解:因为点在线段上,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
由平面向量的减法法则可得:,
即,
所以,
又,
所以,所以.
故选:.
2.已知向量,则
A.B.C.D.
【解答】解:由题意.
故选:.
3.如图,在中,,,设,,则
A.B.C.D.
【解答】解: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故选:.
4.若向量,则向量的坐标为
A.B.C.D.
【解答】解:,
.
故选:.
5.已知O为△ABC的重心,AD=2DC,则=( )
A.B.C.D.
【解答】解:取BC的中点M,
因为O为△ABC的重心,
所以,
又因为AD=2DC,所以,
则===.
故选:B.
6.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作为基底的是
A.,B.,
C.,D.,
【解答】解:对于,,不可以作为基底,错误;
对于,,, 共线,不可以作为基底,错误;
对于, 与 为不共线的非零向量,可以作为一组基底,正确;
对于,,, 共线,不可以作为基底,错误.
故选:.
二.多选题(共2小题)
7.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A.,B.,
C.,D.,
【解答】解:,
,不共线,
,可作为一组基底,
故选项正确;
同理可判断,
选项、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
8.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B.与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
C.
D.与平行
【解答】解:,则,正确;
与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正确;
,而,所以,正确;
因,则与不平行,不正确.
故选:.
三.填空题(共4小题)
9.如图,在中,向量,且,则 1 .
【解答】解:,,,三点共线,
,
,
故答案为:1.
10.已知中,,,,为的外心,若,则的值为 .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为的外心,
设半径为,在圆中,过作,,垂足分别为,,
因为,两边乘以,即,的夹角为,而,
则,得①,
同理两边乘,即,,
则,得②,
①②联立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
11.如图,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以为基底表示 .
【解答】解:因为、是线段的三等分点,所以,
故
.
故答案为:.
12.半径为1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点在弧上,,若,则 .
【解答】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
,即.
.
,即.
.
.
,解得.
.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3.已知平面上两点、的坐标分别为、,求的单位向量的坐标.
【解答】解:,,
的单位向量.
14.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的中点.求证:.
【解答】证明:因为,,,分别是边,,,的中点,
所以在中,为中位线,所以且,
所以,
在中,为中位线,所以且,
所以,
所以.
15.如图,在四边形中,,,,,是的中点,设,.
(1)用,表示;
(2)若,与交于点,求.
【解答】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1)由题意易知,,,,则,.
因为是的中点,所以点坐标为,则.
令,则,,,,解得,.
所以.
(2)因为,所以点坐标为,又点坐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整理得到①.
因为点坐标为,点坐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整理得到②.
联立①②,解得点坐标为,.
则,,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三角函数-专题5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原卷版docx、专题0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三角函数-专题2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原卷版docx、专题0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导数及其应用-专题2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原卷版docx、专题0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