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6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6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76向量法求空间角和距离原卷版docx、专题76向量法求空间角和距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z \u \l "_Tc154093366" 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角 PAGEREF _Tc154093366 \h 2
\l "_Tc154093367" 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PAGEREF _Tc154093367 \h 9
\l "_Tc154093368" 题型三: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PAGEREF _Tc154093368 \h 18
\l "_Tc154093369" 题型四: 点到平面的距离 PAGEREF _Tc154093369 \h 26
知识点总结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
例题精讲
异面直线所成角
【要点讲解】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结合数量积的运算,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即可求得答案.
在长方体中,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
【解答】解:连接,,
由几何体的特征可得,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
设,则,,
所以,,
,
,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
在正方体中,点在上运动(包括端点),则与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A.B.C.D.
【解答】解:设与所成角为.
以为坐标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
则,0,,,1,,,1,,,0,,
,,0,,,
设,
则,.
,,
当时,,;
当时,,,
此时,,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故选:.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B.C.D.
【解答】解:如图,将该几何体补成一个直四棱柱,由题易得底面为菱形,且为等边三角形.
连接,,易得,所以(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设,则,
所以.
故选:.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下列直线中与直线夹角为定值的直线为
A.直线B.直线C.直线D.直线
【解答】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如图,以为原点,
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1,,,1,,,0,,
设,,,,,则,,
,,,
,不是定值,故错;
,不是定值,故错;
,所以直线与直线所成角为,故正确;
,不是定值,故错.
故选:.
某钟楼的钟面部分是一个正方体,在该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分别有四个时钟,如果四个时钟都是准确的,那么从零点开始到十二点的过程中,相邻两个面上的时针所成的角为的位置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解:取正方体的相邻两个面,,
它们的中心分别为,,是对应钟面圆心,
0点时,两个钟面时针分别指向点,,
显然,直线,分别为正方体相邻两个正方形的面对角线所在直线,
它们成的角,即两个钟面时针分别指向点时,两个时针所成的角为,
当两个钟面时针分别指向点,时,有,
因此当时针从0点转到3点的过程中,两个时针所在直线所成的角从逐渐增大到,
令成角的位置时针分别指向棱,上的点,,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令,
则,1,,,2,,设,
显然,则,,,,2,,
,,
,解得,
因此时针从0点转到3点的过程中,相邻两个面上的时针所成的角为的位置有1个,
同理时针从3点转到6点,6点转到9点,9点转到12点,两个时针所成的角为的位置各有1个,
所以从零点开始到十二点的过程中,相邻两个面上的时针所成的角为的位置有4个.
故选:.
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
【解答】解:连接,则,
则(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要点讲解】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②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方向向量,再转化为求这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注意: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eq \b\lc\[\rc\](\a\vs4\al\c1(0,\f(π,2))).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法一)
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
所以,且,
因为,分别,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法二)
取的中点,连接,,
由直三棱柱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点,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而平面,
所以平面.
(2)因为在直三棱柱中又有,
所以,,两两垂直,分别以直线,,为轴,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2,,,1,,,1,,
所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
则,取,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为.
如图,在三棱台中,是等边三角形,,,侧棱平面,点是棱的中点,点是棱上的动点(不含端点.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角的余弦值为,试判断点的位置.
【解答】(1)证明:因为是等边三角形,点是的中点,
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解:在平面中,作,以为坐标原点,
,,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因为为等边三角形,,,
则,,,0,,
因为,所以,
设,,则,
所以,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可得,令,得,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可得,令,得,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又因为,解得,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角的余弦值为时,点与重合.
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是一个矩形,,,,,.
(1)求证:平面;
(2)若平面平面,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设,连接,
由于,,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解:依题意,面面,,
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平面的法向量为,
,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故可设,
设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
则.
如图,已知在四棱锥中,平面,点在棱上,且,底面为直角梯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以为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得:,,1,,
,,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有:,
令,则平面的法向量,2,,
,又平面,
平面.
(2)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又
则有:,
令,则平面的法向量,1,,
又,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在线段上任取一点,过点作,垂足为,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从而,
同理,由平面平面,可得,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2)解:以为原点,过作平行于的直线为轴,,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0,,,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
令,得,0,,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0,,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观察可得为锐角,
所以,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为正方形,为线段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解:(Ⅰ)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又底面为正方形,所以,
又,且,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Ⅱ)以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则,0,,,0,,,2,,,0,,
则,0,,,2,,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即,令,可得,1,,
易知,2,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要点讲解】解决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问题通常用向量法,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坐标系,建坐标系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已知点在坐标轴上或在坐标平面内.
(2)根据题意正确写出所有“相关点”的坐标以及“相关向量”的坐标.
(3)分别求出二面角所在的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4)利用夹角公式求得法向量的夹角.
(5)将法向量的夹角“翻译”成为所求两平面的夹角.
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若,则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
A.B.C.D.
【解答】解:因为平面,且为正方形,
故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正方形边长为1,,
则,0,、,1,、,0,,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可得,
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
则,
又,所以.
故选:.
已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与平面所成角为.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
【解答】解:作,垂足为,连接,
,即,,,平面,
平面,平面,
,又,故平面,平面,
为在内的射影,则为与平面所成角,即,
,,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
在中,由正弦定理有:
,
,
,又,
,,又,
,即,.
故选:.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证明:(1)设交于,底面是菱形,
则,是中点,
又,所以,
又,,平面,
则平面,
又平面,
则平面平面.
(2),,
不妨设,则,,,
又,则,所以,
所以,
以为原点,分别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0,,
,,,,
设平面的一法向量为,
则,取,则,
同理,求得平面的一法向量,
设平面和平面所成锐角为,
则,
所以,平面和平面所成锐角的余弦值为.
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为正方形,已知,为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解:(1)证明:连结交于,连结,
因为为正方形,所以是中点,
又为中点,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因为平面,为正方形,所以,,两两垂直.
如图,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则,0,,,2,,,2,,,
,,,,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取,可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正弦值为;
(3)设,,是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取,可得,1,,
则,,
显然二面角是钝二面角,故其余弦值为.
如图,平面平面,点为半圆弧上异于,的点,在矩形中,,设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Ⅰ)证明:平面;
(Ⅱ)当与半圆弧相切时,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Ⅰ)证明:四边形为矩形,,
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Ⅱ)解:取,的中点分别为,,连接,,则,
平面平面,且交线为,平面,
又平面,,当与半圆弧相切时,,即,
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易得,,,,2,,,,,,0,,
则,,,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令,得,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令,得,
,
所以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如图,四棱柱中,底面为正方形,与交于点,平面平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过作于,因为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所以,
又因为底面为正方形,,
所以,又,是中点,
可知,为同一点,所以平面;
(2)解:因为底面是正方形,所以,
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又,所以,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是,则,,
则有
令,得,
因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则有令,得,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
【要点讲解】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的基本方法:
①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x1,y1,z1),点B(x2,y2,z2),则AB=|eq \(AB,\s\up16(→))|=eq \r(x1-x22+y1-y22+z1-z22);
②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到平面α的距离为|eq \(BO,\s\up16(→))|=eq \f(|\(AB,\s\up16(→))·n|,|n|).
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B.C.D.
【解答】解:在正四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
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0,,,2,,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令,得,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故选:.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的长方体被截面所截得到的,其中,,,,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B.C.D.
【解答】解: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4,,,4,,,4,,,4,,
,.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令,得.
又,
点到平面的距离.
故选:.
如图,点为矩形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为的中点,,,,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1B.C.D.
【解答】解:由题意,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0,,,4,,,0,,,0,,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
故,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故选:.
正方体的棱长为,则棱到面的距离为
A.B.C.D.
【解答】解:如图,连接,,设交点为,则,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的长即为棱到面的距离,
由,知所求距离为.
故选:.
在平行四边形中,,,,将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A.B.C.D.
【解答】解:由,,,得,,
则,,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
在平面内,作于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则即为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在直角三角形中,,又,
.
到平面的距离为.
故选:.
正四棱柱中,,,为中点,为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解:(1)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2,,,4,,,4,,,0,,
,
所以到直线的距离为:
.
(2)由(1)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可取,,则,
可得,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分类
图示
计算公式
夹
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cs θ=|cs〈u,v〉|=
eq \b\lc\|\rc\|(\a\vs4\al\c1(\f(u·v,|u||v|)))=eq \f(|u·v|,|u||v|)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sin θ=|cs〈u,n〉|=
eq \b\lc\|\rc\|(\a\vs4\al\c1(\f(u·n,|u||n|)))=eq \f(|u·n|,|u||n|)
两个平面的夹角
cs θ=|cs〈n1,n2〉|=
eq \b\lc\|\rc\|(\a\vs4\al\c1(\f(n1·n2,|n1||n2|)))=eq \f(|n1·n2|,|n1||n2|)
距
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PQ=eq \r(\a\vs4\al(|\(AP,\s\up16(→))|2-|\(AQ,\s\up16(→))|2))=eq \r(a2-a·u2)(u是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
点到平面的距离
PQ=eq \b\lc\|\rc\|(\a\vs4\al\c1(\(AP,\s\up16(→))·\f(n,|n|)))=
eq \b\lc\|\rc\|(\a\vs4\al\c1(\f(\(AP,\s\up16(→))·n,|n|)))=eq \f(|\(AP,\s\up16(→))·n|,|n|)(n是平面α的法向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4三角函数-专题6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6函数y=Asinωx+φ原卷版docx、专题06函数y=Asinωx+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导数及其应用-专题2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专题0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原卷版docx、专题0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3导数及其应用-重难点突破9练习(题型归纳与重难专题突破提升),文件包含重难点突破09导数与三角函数原卷版docx、重难点突破09导数与三角函数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