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曹刿论战评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形象,曹刿问战,肉食者鄙取信于民,爱国热情政治远见,曹刿参战,曹刿论战,政治见识短浅,急于攻击,军事上轻率,取胜后仍不知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曹刿论战》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本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认识曹刿、鲁庄公这两位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塑造了曹刿和鲁庄公怎样的形象?
    齐人三鼓——反击下视眺望——遂逐
    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寄希望于施行的“小惠”和神灵的保佑
    鲁庄公有别于历史上的昏君。在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中,他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表现出礼贤下士、广开言路;作战时听取曹刿意见,亲自参战,表现出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寻问曹刿取胜的原因,表现出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说一说:鲁庄公是昏君吗?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其他品质?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2.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选择了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照应了题目“论战”。
    3.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一个鲁国的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一颗赤诚的爱国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续。
    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等;今义:为了正义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再而衰( )
    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
    衣食所安( )弗敢加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 数目合在一起。
    古义:指安身;今义:安全。
    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专”,形容词用作动词,独自享有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 )2.省略句必以分人( )3.倒装句何以战( )战于长勺( )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省略句,应为“必以(之)分人”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曹刿论战》中的成语:
    鼓,敲战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今指趁锐气足时一举完事。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论战”来选材组材,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此文虽然写战争,但对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文章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
    ❷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1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二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3段的前因,还是第2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2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3段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紧相连,三个段落浑然一体。第1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2、3段“公将驰之”(不到“鼓”的时候就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就要“驰”)和“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相照应。第3段“夫大国,难测也”照应第2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前后照应,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❸运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曹刿与庄公的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大胆。
    论何以战(战略思想)       
    述胜敌原因(战略思想)
    一鼓作气 时机大国难测 谨慎
    A.曹刿(guì) 遂逐其师(suì)  下视其辙(zhé)B.登轼(shì) 彼竭我盈(yíng) 一鼓作气(zuò)C.旗糜(mǐ) 弗敢专也(fú) 夫大国(fū)D.玉帛(bó) 又何间焉(jiàn) 小惠未遍(biàn)
    【解析】C项中,“糜”应为“靡” ,“夫”应读fú。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1)小惠未遍 ( )(2)必以情 ( )(3)忠之属也 ( )(4)齐师败绩 ( )(5)既克,公问其故 ( )(6)夫大国,难测也 (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尽自己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痕迹散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2022·抚顺本溪辽阳)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A项,名词,缘故,原因/连词,所以,因此;B项,都是动词,“向远处看”的意思;C项,人称代词,他的/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名词,方法/名词,方圆。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欢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 勇 虚 实 其 由 甚 微 不 可 不 知。
    4. 【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
    5. 【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 __ ________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读了这则短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长勺之战及鲁庄公和曹刿这两个人物印象深刻,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学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300字左右。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和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人们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我对鲁庄公有五赞。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课文梳理,解疑释难,达标训练,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独自享用,遍及普遍,服从听从,虚夸夸大,使信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试讲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品简介,背景链接,整体感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古今异义,字词清单,◆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