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6-10单元)】(学生版+教师版)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一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31853"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PAGEREF _Tc31853 \h 3
\l "_Tc4368"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c4368 \h 3
\l "_Tc9720"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PAGEREF _Tc9720 \h 3
\l "_Tc9339"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PAGEREF _Tc9339 \h 3
\l "_Tc4143" 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 PAGEREF _Tc4143 \h 4
\l "_Tc31367" 知识点3 群落的种间关系 PAGEREF _Tc31367 \h 5
\l "_Tc18839" 知识点4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及方法技巧(常考点) PAGEREF _Tc18839 \h 6
\l "_Tc11985" 知识点5 群落的空间结构 PAGEREF _Tc11985 \h 7
\l "_Tc20948" 知识点6 群落的季节性 PAGEREF _Tc20948 \h 8
\l "_Tc21219" 知识点7 群落的生态位 PAGEREF _Tc21219 \h 8
\l "_Tc10976" 考向1 围绕种间关系及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PAGEREF _Tc10976 \h 9
\l "_Tc1308" 考向2 围绕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考查科学思维 PAGEREF _Tc1308 \h 9
\l "_Tc13500" 考向3 结合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考查科学思维 PAGEREF _Tc13500 \h 10
\l "_Tc31764"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PAGEREF _Tc31764 \h 11
\l "_Tc12243" 知识点1 实验原理 PAGEREF _Tc12243 \h 11
\l "_Tc4594" 知识点2 实验步骤 PAGEREF _Tc4594 \h 11
\l "_Tc25459" 知识点3 实验结论 PAGEREF _Tc25459 \h 12
\l "_Tc30596" 知识点4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易错点) PAGEREF _Tc30596 \h 12
\l "_Tc4355" 考向1 结合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考查观察及方案实施的能力 PAGEREF _Tc4355 \h 13
\l "_Tc13603"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PAGEREF _Tc13603 \h 14
\l "_Tc25048"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PAGEREF _Tc25048 \h 14
\l "_Tc4007" 一、教材知识链接 PAGEREF _Tc4007 \h 19
\l "_Tc11489" 二、教材深挖拓展 PAGEREF _Tc11489 \h 19
\l "_Tc23023" 三、长句规范作答 PAGEREF _Tc23023 \h 19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动物、植物、微生物) 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特别注意】
①一个群落必须包括该地域全部的生物。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例:以下描述是否属于生物群落:
1.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的鱼( )
提示:不是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食性动物 ( )
提示:不是
3.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
提示:是
2.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1)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
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
(1)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2)群落中物种组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知识点3 群落的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①种内互助;②种内竞争。
2.种间关系:①原始合作;②互利共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⑤寄生。
知识点4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及方法技巧(常考点)
①同升同降
分开后也可以独立生活→原始合作
分开后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
②一升一降
一方灭绝(图丙)→种间竞争
两方皆在(图乙)→寄生
③交替升降
同步且变化相反(图丁)→种间竞争
不同步且变化有滞后(图戊)→捕食
【方法技巧】
1.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2.区别辨析下列几对关系
(1)捕食与竞争的区别: 竞争 是不同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捕食 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2)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区别: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3)捕食与寄生的区别:前者强调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后者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 活的 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
(4)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前者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后者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5)原始合作与种内互助的区别:前者是指 不同种 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后者是指 同种 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
(6)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的区别:前者是指对 双方 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并没有发展到彼此相依为命的程度,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能正常生存。而后者是 物种 之间不能分开的一种种间关系,双方分开后,会出现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常生活的现象。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29“练习与应用”:试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既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又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
2.源于选择性必修2P29“练习与应用”:“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这两种生物之间是 捕食 关系。蝉与树之间是 寄生 关系﹔蚕与桑树之间是 捕食 关系。
3.选择性必修2 P32 “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利用的原理是什么?有何优势?
原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优势: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知识点5 群落的空间结构
注意:分层现象的影响因素:地上:光照、温度;地下:水分、无机盐。
形成原因:在 长期自然选择 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 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
【易错易混】明辨群落结构的三个易误点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属“同一种群”的个体差异。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强度和光质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 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知识点6 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 阳光 、 温度 和 水分 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 有规律 的变化。
群落的季节性实例:
知识点7 群落的生态位
1. 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
(1)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①栖息地;②食物;③天敌;④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①出现频率;②种群密度;③植株高度;④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3.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 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 的结果。
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混合养殖
①上层水:鲢鱼---以浮游植物等为食;
②中上层:鳙鱼---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为食;
③中下层:草鱼---以水草等为食;
④下层水:青鱼---以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生态位的应用:在农业中,应该从水平、垂直、时间、营养及物种、数量等多方位进行系统组分的合理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统生态位,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易错辨析】
1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选择性必修2P23正文) ( × )
提示:不是固定不变的
2 .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选择性必修2P26正文) ( √ )
3 .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选择性必修2P27正文) ( √ )
4 .两种鸟的觅食环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选择性必修2P28思考·讨论) ( × )
提示: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考向1 围绕种间关系及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例1.“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答案】 C
【解析】 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错误。
【变式训练】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
【答案】 B
【解析】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表述的是种间竞争关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述的是鹿食野苹,属于捕食关系;“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表述老鹰出笼捕食兔子,属于捕食关系。
考向2 围绕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考查科学思维
例2.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部分生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植物从湖中心到湖边呈高低分布,形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C.光照条件的差异导致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呈垂直分布
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呈现分层现象,主要与氧含量和温度有关
【答案】 A
【解析】 群落的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分布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错误。
考向3 结合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考查科学思维
例3.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
B.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生活周期结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答案】 B
【解析】 季节性河流区域等群落中的动物出现迁入、迁出情况,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B错误。
【变式训练】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的分化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荒漠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重叠
C.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更容易存活下来的是乙物种
D.若甲物种与乙物种资源重叠部分减少,其种间竞争会减弱
【答案】 B
【解析】 生态位的分化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荒漠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各物种之间也有少量的生态位重叠,B错误;乙物种占有的资源最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更容易存活下来的是乙物种,C正确;若甲物种与乙物种资源重叠部分减少,其种间竞争会减弱,D错误。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知识点1 实验原理
1.调查内容:①群落中的物种数;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2.调查物种数量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3.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许多土壤动物有 活动能力较强,且身体微小 ,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1)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知识点2 实验步骤
1.采集仪器及装置
(1)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2)为了使空气流通,土壤与花盆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
注意:酒精的作用是将土壤动物杀死固定,防止腐烂。
【思考】
1.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2.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提示:湿棉花
知识点3 实验结论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 物种丰富度 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 越多 ,群落结构也 越复杂 。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2 P31“讨论2”: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研究?
①取样器:网兜、瓶子等。
②取样
定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定量:每次取样数量相同。
③在不同水层进行取样,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类并统计。
知识点4 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易错点)
1.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取样器取样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包或微生物。
2.标记重捕法:也用于研究种群密度,一般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体型较大的动物。
3.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包或微生物。
4.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一般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
考向1 结合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考查观察及方案实施的能力
例1.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B.土壤中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统计
D.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来采集、调查
【答案】 C
【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A正确;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正确;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记名计算法,C错误;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
【变式训练】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D.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答案】 A
【解析】 由于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变式训练】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D.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答案】 A
【解析】 由于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变式训练】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对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它们的特征
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 C
【解析】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直接忽略,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A正确;在统计丰富度时,通常采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C正确;土壤小动物一般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D错误。
【变式训练】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数值偏大
C.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种群密度估算偏小
D.土壤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答案】 A
【解析】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导致小动物的趋暗特性无法正常表现,则调查数值偏小,B错误;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错误;土壤小动物的统计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错误。
1.(2024·广东·高考真题)为探究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B.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
C.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
D.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
【答案】B
【分析】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最大,其次是城区和农田,故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A正确;
B、自然保护区物种数量比农田多,故种间关系更复杂,竞争关系更多,B正确;
C、自然保护区杂食性物种少,而农田杂食性物种多,明显自然保护区的杂食性物种生态位更窄,C错误;
D、农田和城市活动频繁,杂食性鸟类占比明显大于自然保护区,故说明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D错误。
故选B。
2.(2024·全国·高考真题)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式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
B.该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相同生态位
C.该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D.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间进行
【答案】B
【分析】稻田养蟹的模式中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其排泄物还能改善稻田土壤状况,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品质;水稻则为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稻蟹共生”为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农田生态系统。
【详解】A、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
B、这个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因为它们消耗不同的资源。水稻是水生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而螃蟹是水生动物,以植物残渣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B错误;
C、该模式下增加了稻田中的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水稻吸收二氧化碳,C正确;
D、碳循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两个部分。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螃蟹则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释放回大气中,从而完成了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D错误。
故选B。
3.(2023·辽宁·高考真题)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详解】A、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A正确;
B、共生关系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提高了昆虫的免疫力,B错误;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与之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C正确;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在长期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4.(2023·浙江·高考真题)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生态组成了一个生态库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答案】B
【详解】A、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蜗牛只是其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不能代表该岛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
B、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生态,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生态不能组成一个生态库,B错误;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5.(2023·山西·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 生物因素的影响。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 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 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 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1)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若随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的类型发生相应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 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 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也有不同。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群落交错区,由于多个生物群落的共存和相互影响,物种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还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的竞争上。这种竞争对于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系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可见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区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较强,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交错区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还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的竞争上。
一、教材知识链接
1.(选择性必修2 P22)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4.(选择性必修2 P2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选择性必修2 P2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6.(选择性必修2 P2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8.(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9.(选择性必修2 P25~2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为光照、温度等,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为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10.(选择性必修2 P28)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教材深挖拓展
1 . (选择性必修3 P77“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运用 群落的空间结构 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否就是物种丰富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群落的物种组成主要强调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具体是由哪些物种组成的,包括物种的性质和数量;物种丰富度主要强调物种的数量。
2.(科学思维)“蝉吮吸树的汁液,羊咀嚼树的枝叶”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哪些?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寄生和捕食。蝉吮吸的是树的汁液,体现的是寄生关系;羊咀嚼树的枝叶是以树为食,体现的是捕食关系。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群落的结构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3年30考,全国卷3年3考)
(2024·贵州、2024·浙江、2024·广东)
(2024·甘肃、2024·安徽、2024·山东)
(2024·江西、2024·全国、2023·海南)
(2023·山东、2023·辽宁、2023·浙江)
(2022·海南、2022·全国、2022·重庆)
(2022·辽宁、2022·浙江)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1)常以选择题结合进化、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综合考查,
(2)常考种间关系
常群落演替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年5考,全国卷3年0考)
2024,北京,选择
2022,广东,选择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
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3.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4.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种间关系新增了原始合作;②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③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④群落的主要类型;⑤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对比;⑥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改:①竞争改为种间竞争;②优势物种和物种组成的变化;③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植物分层的因素。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原始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海葵和寄居蟹;小丑鱼和珊瑚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豆科植;
物与根;
瘤菌。
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马蛔虫与马
种间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讲义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5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一课时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一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一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及其动态第一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