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页。
课型 新授
课题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归纳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1.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3初步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并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对资源利用和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初步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
2.能从跨学科角度初步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开放性问题,体会系统思维的意义。
科学探究与实践
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进行安全、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任务。
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探究中,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获取证据并分析得出结论,能用科学的语言规范并合理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3.能基于物质及其反应的规律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实验手段,完成一些跨学科实践活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学习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史实及意义,体会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实验、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4.通过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加工信息。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质量没有变化。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希沃课件、火柴、。
2.学生用具:(1)电子天平、锥形瓶、橡胶塞、玻璃棒、气球、陶土网、坩埚钳;(2)铜粉、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带、细沙、砂纸。
课前预习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2.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 原子 重新 组合 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和 数目 不变,原子的 质量 也没有改变。
新课导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物质在量上是否发生变化了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在反应前的质量跟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下面我们来进行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实验分两大组进行,A组进行实验一,B组进行实验二。
实验一:测定铜与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二:测定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示
(1)称量前天平应注意调平。
(2)加热铜粉时,锥形瓶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导管,系上小气球,加热前要塞紧橡胶塞。
(3)在铁与硫酸铜反应前,铁钉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学生操作,必要时对一些错误进行纠正。
[交流讨论]由学生陈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其他人进行意见补充。
[实验一]在加热铜粉的实验中,铜粉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光亮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练习]现有一反应A+B→C,有20 g A和10 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6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24 g,因为A还剩余6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4 g,B无剩余,可见10g 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14g+10g=24g。
[小结]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事项:
运用范围:仅适用于化学变化;
(2)强调:“仅”“质量”守恒。
(3)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物中没有参与反应(有剩余)的部分不能算入反应物质量。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活动与探究](仍分两大组进行实验)
教材P113实验5-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及质量测定。
教材P113实验5-2:镁条燃烧,其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5-1]现象:产生大量气体,天平不平衡。
结论:反应后质量减少。
[实验5-2]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陶土网上有白色粉末,并出现少量白烟。
结论:实验前后质量不相等。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的质量不等的情况呢?
[回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气体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使反应后质量减轻。
(2)在镁条燃烧实验中,因为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条的质量,且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白烟(MgO)逸散,只称取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故实验前后称量的质量可能出现增加、减少或相等等情况。
[提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遵守。只需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追问]那么怎样改进实验装置呢?
[思考]在加热铜粉实验中,若玻璃导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反应后测定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测定的质量的现象,因为有一部分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玻璃导管进入锥形瓶,使瓶内总质量增加,从而引起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现象。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时如果涉及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实验应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系统外物质发生物质交换,导致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大或减小。
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思考]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件演示]展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根据所展示的动画,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讨论]从刚才动画所展示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1)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点拨:
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教学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验证实验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实验若反应有气体参与或生成,都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4课堂练习
练习与应用(P115)
挑战与应用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个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5g
B.b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c物质中一定含有b物质中所有元素。
D.d是催化剂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求得待测质量为7g;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b反应后减少了8g,是反应物,可以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c反应后增加11g,是生成物,a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d质量没变化,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反应物所有元素都集中在生成物c中,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与反应的无关杂质。
【答案】 C
点拨1:
解答此类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格问题”,关键是对反应中各物质“身份”的确定,即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一定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一定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或无关杂质。
课后反馈总结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③注意正确认识反应物、生成物和催化剂,准确计算物质质量。
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应当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所有的物质。
课后达标检测
教学反思
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
设计科学有趣的探究实验。安排学生操作、观察、思索。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化学综合素质。各实验小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判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活动中几个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事实,分析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品,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