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九师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牙形动物化石形成时期, 出现乳状云的大气层是, 乳状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于2023年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发现时处在木星轨道附近,并朝着太阳飞去,在运动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2024年9月28日,该彗星到达水星轨道附近。下图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彗星从被人类首次发现并运行至水星轨道附近的过程中,没有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太阳风所在太阳大气层位置及其强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分别是( )
    A. 光球层 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 色球层 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C. 日冕层 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D. 日冕层 出现绚烂的流星雨
    3. 与地球相比,木星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运行轨道不固定②表面温度过低③没有适宜的大气④卫星数量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彗星被人类首次发现时位于木星轨道附近,并向太阳飞去,目前到达水星轨道附近。读图可知,①表示火星轨道,②表示地球轨道,③表示金星轨道,④表示天王星轨道,故该彗星依次穿越的行星轨道有①、②、③,没有穿越④所示的行星轨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风的产生是由于日冕层的剧烈活动,向外抛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会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高能带电粒子冲击两极地区的大气,易产生极光,A错误;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与耀斑爆发有关,B错误;流星雨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所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包括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外部条件是具有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木星属于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基本固定,①错误;与地球相比,木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过低,没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适合生命体生存,②③正确;与卫星数量的多少无关,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湖北省地质局古生物科研团队在湖北远安县的一处距今约2.48亿年的化石层中发现了罕见的“毫米级”化石——牙形动物化石,属于著名的“南漳——远安动物群”。下图示意牙形动物复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远安县发现牙形动物化石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上曾是( )
    A. 一片汪洋 B. 巍峨山地 C. 广袤荒漠 D. 茂密森林
    5. 牙形动物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地球上最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A. 无脊椎动物、裸子植物
    B. 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C. 两栖动物、蕨类植物
    D. 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6. 牙形动物化石形成时期( )
    A. 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
    B. 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时期
    C. 各大陆向现在位置漂移
    D. 形成现代地势基本面貌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地质年代历史和牙形动物复原图可知,2.48亿年前是中生代三叠纪,化石中的牙形动物有着尾鳍的构造,最可能生活在水里,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上曾是一片汪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牙形动物化石形成于中生代,该地质时期地球上主要的动物是爬行动物,主要的植物是裸子植物,B正确;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繁盛;晚古生代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都是新生代繁盛。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牙形动物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三叠纪,该时期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C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发生在新生代,A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错误;新生代时期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D错误。故选C。
    2024年端午节当天,一场雷雨过后,北京城区北部的居民在午后观测到了奇异且壮观的乳状云(如下左图)。乳状云通常出现在雷雨云的下方,其形成主要与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相互作用有关。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出现乳状云的大气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乳状云( )
    A. 易形成晴朗天气 B. 空气密度小,呈电离状态
    C. 只存在水平运动 D. 低纬度地区分布高度较高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乳状云通常出现在雷雨云下方,与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相互作用有关,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多云雨现象,可知乳状云应出现在对流层。右图中,①位于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②位于对流层顶部至50km高空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乳状云主要由对流作用形成,故形成过程中以垂直运动为主,且通常会形成降雨天气,AC错误;空气密度小、呈电离状态是电离层大气的特征,B错误;乳状云形成于对流层,低纬度地区大气对流强烈,对流层分布高度高,乳状云的分布高度也相应更高,D正确。故选D。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在采样过程中要接受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剧烈变化的考验。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地球近地面大气升温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0. 与地球相比,夜晚月球表面温度极低,主要是因为月球表面缺少( )
    A. ①环节 B. ②环节 C. ③环节 D. ④环节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因此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③,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缺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即缺少④所示的大气逆辐射环节,夜晚月球表面热量散失多,因此温度极低,D正确;夜晚几乎没有①到达月面的太阳辐射,而并不是其缺少太阳辐射环节,A错误;由于夜晚几乎没有太阳辐射,月球也没有大气层,几乎没有②环节,但这并不是其夜晚温度极低的原因,B错误;月球表面也存在③地面辐射,但与其夜间温度极低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天津市城市建筑密集,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因坐落于渤海湾西岸,常受到海陆风的影响。研究表明,海陆风能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示意天津市地理位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中心城区的近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能降低天津市中心城区午后热岛效应强度的是( )
    A. 相对冷干的陆风 B. 相对暖湿的陆风
    C. 相对冷湿的海风 D. 相对暖干的海风
    12. 因热岛效应减弱陆风势力最明显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3. 仅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时,甲、乙、丙、丁四地近地面的风向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西北风 B. 乙-东北风 C. 丙-西南风 D. 丁一东南风
    【答案】11. C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白天海洋升温慢、温度低,天津市中心城区午后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的气流,使中心城区温度有所降低,热岛效应强度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陆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大致为偏西风,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减弱即热岛效应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热岛效应风向与陆风风向相反,热岛效应减弱陆风势力最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中心城区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城区,天津市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甲地吹东南风,乙地吹东北风,丙地吹西北风,丁地吹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受黄河中游强降雨影响,自8月11日8时起,河南黄河段已启动2024年第3次防洪运行机制,小浪底、西霞院水库按每秒3000立方米下泄。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⑤、⑧分别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地下径流、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 蒸发、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D. 降水、下渗、植物蒸腾
    15. 小浪底、西霞院水库泄洪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② B. ④ C. ⑧ D. ⑨
    16. 为避免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河南黄河段沿线城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 B. ③、④ C. ⑧、⑨ D. ④、⑨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和⑦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和⑥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⑤表示地下径流,⑧表示植物蒸腾,⑨表示下渗,ABD错误,C正确。故该题选C。
    【15题详解】
    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进行泄洪,直接影响水库的水量和下游河道径流量,故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④),B正确;而对水汽输送(②)、植物蒸腾(⑧)和下渗(⑨)等环节影响不大,ACD错误。故该题选B。
    【16题详解】
    为避免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河南黄河段沿线城市应积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改善地表径流(④)流动和下渗(⑨)的通畅性,增强排放能力,避免地表径流汇集形成内涝,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3月4日,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一万米。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下图示意地球内部构造。
    (1)图中A、B分别表示不连续界面,其中A是____界面,B是____界面,并指出地震波经过这两处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点____。
    (2)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表示地核的是____。
    (3)深地塔科1井钻探到最深处时所到达的圈层是____(填字母),并描述该圈层的特征____。
    【答案】(1)莫霍 古登堡 变化特点: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大;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DE FG
    (3)C 特征: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界面下面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可知,A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B位于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大;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由于下方的外核是液态,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小问2详解】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D和E地处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F和G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一万米,也即10千米,陆地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最深处位于地壳C;地壳特征: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组成,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或硅铝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或硅镁层。‌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气象台2024年9月30日17时发布霜冻蓝色预警:10月1日至2日的2~8时,宝鸡北部局地、榆林西部及北部等地最低气温将降至-2~0℃,可能出现对当季主要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霜冻天气。为应对霜冻天气,部分地区果农在果园里采用煤炉生烟(如下右图)。下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箭头粗细表示辐射量的多少)。
    (1)果农多在夜间采取右图中的防霜冻措施,根本原因是此期间无左图中的____(填序号)环节,煤炉选址最佳位置应在果园的____(填“上”或“下”)风向;常见的农业防霜冻措施还有____等。
    (2)右图中防霜冻措施主要是增强左图中的____(填序号)环节,简述其预防霜冻的原理____。
    (3)判断出现霜冻天气的当日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 上 覆盖薄膜;农田灌水;果树喷水等
    (2)② 原理:煤炉燃烧生烟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含量,增强了大气浓度;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预防霜冻的作用。
    (3)昼夜温差较大。理由: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天气时,当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多,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果农多在夜间采取右图中的防霜冻措施,根本原因是夜间无左图中的①太阳辐射环节为地面提供热量;煤炉选址最佳位置应在果园的上风向,可以使烟雾随着风扩散,便于加大熏烟的覆盖面。常见的农业防霜冻措施还有覆盖薄膜、农田灌水、果树喷水等,以此来提高地温,减轻冻害。
    【小问2详解】
    右图中防霜冻措施是煤炉生烟,增加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故主要是增强左图中的②大气逆辐射。其原理是煤炉燃烧生烟增加了大气中的悬浮物颗粒、促进水汽凝结形成烟雾,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预防霜冻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天气时,晴天白天,大气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多,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峰,山峰下多条现代冰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冰川水,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我国中部,下图示意长江流域。
    (1)分别说出沱沱河所属的水循环环节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长江源头河段水循环最旺盛的季节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3)说出与长江源头河段相比,下游河段水循环环节的差异性。
    【答案】(1)环节:地表径流;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2)夏季 理由:夏季长江源头降水相对较多;夏季冰雪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河流下渗量较大;河流的蒸发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蒸腾多,因此水循环最旺盛。
    (3)地表径流较大;下渗量较大;降雨量较大;蒸发量较大;水汽输送量较大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沱沱河属于地表径,长江最终注入东海,沱沱河参与的水循环涉及到了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沱沱河又位于内陆,故也参与陆地内循环。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源头河段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较大;夏季冻土融化,河流下渗量较大;夏季气温高,河流的蒸发量较大;夏季水热状况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蒸腾多,因此水循环最旺盛。
    【小问3详解】
    与长江源头河段相比,下游河段受夏季风影响更显著,降雨量较大;降水补给河流较多,地表径流较大;下游气温高,无冻土,下渗量较大;下游位于平原区域,温度高,蒸发量较大;靠近海洋,水汽输送量较大等。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名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75亿年前至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八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八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7光年, 浮尘天气所发生的大气层, 甲地的风向为, 哈素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该圆盘状化石存在的地质时代, B圈层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