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下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关于神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部分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部内容。
    4.难度系数:0.7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视野,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③①②
    B.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是毛细血管
    C.观察时应用湿纱布把小鱼包起来
    D.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利于观察
    【答案】A
    【分析】图中血管①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③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
    【详解】A.图中③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最快;①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③是从分支流向主干的静脉血管,血流速度比较慢。三种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②动脉、③静脉、①毛细血管,故A错误。
    B.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①是毛细血管,故B正确。
    C.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主要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故C正确。
    D.血液一般呈现红色,如果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活小鱼来观察,看不清该血液流动情况,尤其是看不清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流动情况。因此,为了方便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应该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故D正确。
    故选A。
    2.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的心壁最厚,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B.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b和d
    C.③是肺动脉,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D.d收缩时,房室瓣关闭,血液流向②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上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详解】A.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A正确。
    B.b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流动脉血,B正确。
    C.③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错误。
    D.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因此,d左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血液流向②主动脉,D正确。
    故选C。
    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有炎症时①的数量增加
    B.②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
    C.贫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图中③数量少
    D.④有细胞核,有促进伤口止血的作用
    【答案】D
    【分析】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红细胞,④是血小板。
    【详解】A.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①)的数量会增加,以应对炎症和感染。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A正确。
    B.血浆(②)是血液的主要液体成分,它占血液体积的约55%。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含有各种蛋白质、激素、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电解质等。血浆在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正确。
    C.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③)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身体组织缺氧的一种疾病。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贫血的主要原因确实是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C正确。
    D.血小板(④)是血液中的无核细胞碎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然而,血小板并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4.图甲表示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图乙表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③④⑤组成肾单位
    B.图甲中的①②流的是动脉血
    C.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D.人工肾的工作过程没有肾小管重吸收过程
    【答案】A
    【分析】图甲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
    图乙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图。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图甲中的③④⑥组成肾单位,A错误。
    B.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①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②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正确。
    C.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人工肾的半透膜也具有该作用;因此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C正确。
    D.人工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类似于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但不涉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D正确。
    故选A。
    5.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按序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球,其内液体为血液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从成分上看,甲是糖尿病人
    【答案】A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详解】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错误。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B正确。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C正确。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要比④内液体尿液含有葡萄糖多,故甲是糖尿病人,D正确。
    故选A。
    6.下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吃山楂分泌唾液 B.听到“山楂”二字分泌唾液
    C.看到“山楂”实物分泌唾液 D.听他人谈论山楂分泌唾液
    【答案】A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A.吃山楂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A符合题意。
    BCD.听到“山楂”二字分泌唾液、看到“山楂”实物分泌唾液、听他人谈论山楂分泌唾液,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山楂或知道山楂味道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小红绣十字绣时不小心被针扎到了手。下图是缩手反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效应器,能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B.⑤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甲处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
    D.手被针扎立即缩回,后感到痛,痛觉产生于甲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④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图中甲是指脊髓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乙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详解】A.④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
    B.⑤是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故B错误。
    C.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甲是指脊髓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乙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故C正确。
    D.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完成缩手反射和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由于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的路径要比它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路径要短,因此手被针扎立即缩回,后感到痛,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故D错误。
    故选C。
    8.关于神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大脑
    B.正确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控制人心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命中枢小脑
    C.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D.脊髓灰质中含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人在醉酒后,酒精会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故A错误。
    B.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因此正确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控制人心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命中枢脑干,故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故C错误。
    D.脊髓的中央是灰质,它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在横切片上呈现灰色蝴蝶形。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下肢受刺激而收缩的防御反射等,故D正确。
    故选D。
    9.下图是人耳结构示意图,下列对人耳结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8是鼓膜,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5是咽鼓管,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就诊会导致中耳炎
    C.4是耳蜗,能将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D.图中听觉感受器是8鼓膜
    【答案】D
    【分析】图中,1耳郭,9外耳道,8鼓膜,7听小骨,6鼓室,5咽鼓管,4耳蜗,2半规管,3前庭。
    【详解】A.8鼓膜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当外界声波传到人耳处,它首先会引起鼓膜的振动,这是听觉形成的第一步,A正确。
    B.5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当鼻咽部有炎症时,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起中耳炎,B正确。
    C.4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它内部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内的淋巴液也会振动,进而带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即将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C正确。
    D.听觉感受器并不是8鼓膜,而是4耳蜗,D错误。
    故选D。
    10.教育部出台的“五项管理”政策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用眼疲劳,形成近视。下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③② D.③④
    【答案】A
    【分析】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激素对同学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下列对激素描述错误的是( )
    A.婴幼儿时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
    C.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D.激素在同学们的血液中含量很多,作用也很大
    【答案】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呆小症,成人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A正确。
    B.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B正确。
    C.碘在人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引起甲状腺肿大,导致“大脖子病”的发生,C正确。
    D.激素在人体内包括血液内的含量通常是非常微量的,但其生理作用却很大,D错误。
    故选D。
    12.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接,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既能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C.②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③从⑤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
    【答案】B
    【分析】图中的①是关节囊,②是关节腔,③是关节头,④是关节软骨,⑤是关节窝,⑥是关节面。
    【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故A正确。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及两组以上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B错误。
    C.②关节腔内有①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故C正确。
    D.③关节头从⑤关节窝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故D正确。
    故选B。
    13.图乙人工髋关节中的置换部分,对应于图甲中的( )
    A.①关节头 B.②关节囊 C.③关节腔 D.④关节窝
    【答案】A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关节置换是通过植入假体改善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已成为治疗某些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植入的假体替换的是关节的关节头和关节窝。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乙中的“置换部分”对应图1中的①关节头,A符合题意。
    B.关节囊是包裹在关节面周围的结缔组织囊,它起到连接、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通常不会直接置换关节囊,而是保留或修复原有的关节囊结构,B不符合题意。
    C.关节腔是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内含少量滑液,有助于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关节腔本身并不被置换,C不符合题意。
    D.关节窝是关节面的另一部分,通常呈凹陷状,与相邻骨的关节头相配合,形成关节的稳定部分。由图可知,置换的是关节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如图为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完成敬礼动作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骨,起杠杆作用
    B.②是关节,起支点作用
    C.由一块骨骼肌参与即可完成敬礼动作
    D.敬礼动作的完成需要消耗能量,该能量来自肌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分析图可知,①骨,②关节。
    【详解】ABC.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①骨起杠杆的作用,②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敬礼动作的完成需要消耗能量,该能量来自肌细胞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否为学习行为”时,获得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为了避免偶然性,应该做重复实验
    B.小鼠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走错的次数越来越少
    C.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这个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D.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A.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避免偶然性,应该进行重复实验,故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小鼠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走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故B正确。
    C.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这个反射一旦建立,还得进行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失,故C错误。
    D.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D正确。
    故选C。
    16.植物体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B.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D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A.蒸腾作用能够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过热而受损。这是蒸腾作用的一个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到大气中,这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当大气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降水。因此,蒸腾作用对提高大气湿度和增加降水有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特别是从根部到叶片的运输。这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一个重要机制,C不符合题意。
    D.碳氧平衡主要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这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蒸腾作用主要涉及水分的蒸发和散发,而不涉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D符合题意。
    故选D。
    17.蓝色氯化钴试纸接触到潮湿的空气会变成粉红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了甲乙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分布及数量,并将氯化钴试纸贴在叶的上、下表面。干燥条件下分别在白天和晚上放置了1小时,记录试纸的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推测白天甲植物上表皮蒸腾速率大于下表皮
    B.可推测白天甲乙两种植物蒸腾速率都比夜晚大
    C.可推测白天甲植物比乙植物蒸腾速率大
    D.可推测甲乙两种植物适应的环境不同
    【答案】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A.甲植物白天上表皮试纸变粉红色,下表皮试纸保持蓝色,可推测白天甲植物上表皮蒸腾速率大于下表皮,A正确。
    B.甲植物白天上表皮试纸变粉红色,晚上保持蓝色,说明白天蒸腾速率大于夜晚;乙植物白天下表皮试纸变粉红色,晚上保持蓝色,同样说明白天蒸腾速率大于夜晚,可推测白天甲乙两种植物蒸腾速率都比夜晚大,B正确。
    C.甲植物白天上表皮试纸变粉红色,而乙植物白天下表皮试纸变粉红色。虽然这表明两者的蒸腾都在进行,但仅凭试纸的颜色变化无法直接比较甲和乙的蒸腾速率大小,因为试纸变色的程度(深浅)并未给出,且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量不同,影响蒸腾速率的因素也不同,不能得出相关结论,C错误。
    D.甲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而乙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C。
    18.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移栽的茄子秧根部带着一个土坨,主要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C.夜晚把塑料大棚掀开一角,使冷空气进入是为了减弱作物的呼吸作用
    D.将大豆与玉米进行套种,能增加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
    【答案】B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A.植物的根部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以释放能量供植物体使用。当农田被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会迅速下降,导致根部呼吸受阻。因此,及时排涝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植物时,根部带着一个土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减少它们在移栽过程中的损伤。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幼根则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不断生长出新的根。这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水分的过程,与根部的土坨无关,B符合题意。
    C.在夜晚,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仍然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掀开塑料大棚的一角,使冷空气进入可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从而减弱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
    D.大豆是豆科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它们可以与根瘤菌共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的含氮无机盐。将大豆与玉米进行套种,可以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为玉米提供养分,同时玉米也可以为大豆提供遮阴和支撑,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实验中遮光部分经碘液染色后不变蓝
    B.乙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图甲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图乙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图丙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图丁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实验。
    【详解】A.甲装置实验中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经碘液染色后不变蓝,A正确。
    B.乙装置中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B正确。
    C.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而不是放出了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20.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自然界中碳—氧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低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
    C.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作用很大
    D.生物圈中的氧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详解】AC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ACD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大于其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B错误。
    故选B。
    2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丁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①过程进入生物体内
    C.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丙
    D.该生态系统中甲和丁都属于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和丁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AD.据图分析,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和丁表示消费者,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D错误。
    B.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①过程进入生物体内,B正确。
    C.图中乙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乙,C错误。
    故选B。
    2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人类可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B.对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详解】A.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对当地生态的破坏和生态失衡;因此,不可随意引进外来物种,A错误。
    B.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对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较弱,因其人为管理成分较强,而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可能更复杂,但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并不会因此变高,反而因多次传递而效率较低,D错误。
    故选B。
    23.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一甲一乙
    B.四种生物所在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最多的是丙
    C.图中四种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在食物链中,有机物含量越多,营养级别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所以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正确。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低,所含有的能量越多。丙含有的有机物最多,营养级别最低,所含有的能量最多,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增多数量增加;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数量减少,丁以丙为食,丁数量减少,丙数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24.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下图是某同学解剖一朵油菜花的展示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菜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B.图中的萼片和花瓣组成花冠,是花的主要结构
    C.图中有4枚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D.图中有1枚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答案】D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胚珠。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详解】A.在植物学中,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而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中包含种子,A错误。
    B.花冠实际上是由花瓣组成的,它主要吸引传粉昆虫,帮助植物进行繁殖。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因为它们是产生花粉和胚珠的器官,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繁殖,B错误。
    C.观察油菜花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有6枚雄蕊,每枚雄蕊都由花药和花丝组成,C错误。
    D.虽然图中确实只有1枚雌蕊,雌蕊的组成部分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D正确。
    故选D。
    25.利用鳞茎球两旁的侧球产生新个体是水仙繁殖的主要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个体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B.新个体容易出现变异
    C.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D.这种繁殖方式的速度较慢
    【答案】A
    【分析】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BD.水仙用侧球繁殖属于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不容易出现变异,后代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A正确,BD错误。
    C.水仙用侧球繁殖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繁殖新个体,都是无性生殖,C错误。
    故选A。
    26.下列有关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和玉米都属于被子植物 B.种子都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C.种子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D.胚中都有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答案】B
    【分析】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
    【详解】A.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菜豆和玉米都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
    B.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养分储存在子叶中,而玉米种子有胚乳,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B错误。
    C.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用于供给胚生长发育需要,C正确。
    D.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D正确。
    故选B。
    27.洋葱的营养价值很高,《清异录》记载洋葱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抗寒杀菌等功效。如图是洋葱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B.胚芽将来会发育为茎和叶
    C.胚乳中的营养在萌发时被消耗
    D.胚芽、胚轴、胚根、胚乳构成胚
    【答案】D
    【分析】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然后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在此过程中,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
    【详解】A.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A正确。
    B.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B正确。
    C.洋葱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在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被消耗,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C正确。
    D.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D错误。
    故选D。
    28.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22年4月北京动物园建立了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破壳后需进行人工育雏,下列有关青头潜鸭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B.受精鸟卵中的①具有分裂能力
    C.②将来发育成幼鸭,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③
    D.青头潜鸭的雏鸟出生后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
    【详解】A.②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③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A正确。
    B.受精鸟卵中的①胚盘具有分裂能力,能发育成幼雏,B正确。
    C.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②卵黄,①胚盘将来发育成幼鸭,C错误。
    D.青头潜鸭的雏鸟全身有稠密的绒毛,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破壳后不需进行育雏,D正确。
    故选C。
    29.下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代表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
    B.C外形像鱼,主要靠尾部摆动来运动
    C.由C到F变化中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
    D.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异大,为变态发育
    【答案】C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A受精卵→C蝌蚪→E幼蛙→F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详解】A.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由图中可知:A代表受精卵,A正确。
    B.C蝌蚪的外形像鱼,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B正确。
    C.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因此由C蝌蚪到F成蛙变化中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C错误。
    D.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C。
    30.下图可以用来表示昆虫、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若D为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灭蝗的最佳时期在A时期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D.若用此图表示两栖动物青蛙,则A时期用肺呼吸
    【答案】A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苍蝇、蜜蜂、家蚕、菜粉蝶、蚊子。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
    【详解】A.已知D为受精卵,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A是若虫期,C是成虫期。蝗虫的若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具有翅能飞行,活动范围大,因此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时期。所以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灭蝗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期,A正确。
    B.已知D为受精卵,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则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B错误。
    C.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D受精卵→A若虫→C成虫,C错误。
    D.若用此图表示两栖动物青蛙,则A时期为蝌蚪,用鳃呼吸,D错误。
    故选A。
    31.如图是某地青春期男女身高增长速率和性器官发育趋势曲线图,分析图中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男孩比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晚2年
    B.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没有差别
    C.图2中A是卵巢、B是睾丸,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和睾丸发育缓慢
    D.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性激素无关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
    【详解】AB.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晚于女生2年左右,身高突增的年龄也晚于女生,A正确,B错误。
    C.图2中A开始迅速发育的年龄晚于B,因此A是睾丸、B是卵巢,C错误。
    D.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属于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性激素由睾丸或卵巢分泌的,D错误。
    故选A。
    32.关于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
    B.青春期男生遗精、女生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C.胚胎发育早期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胚盘
    【答案】D
    【分析】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由于下肢骨的增长,身体增高,同时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使得体重显著增加,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心由于心肌的增厚,重量迅速增加,心脏的收缩力显著提高,肺活量也显著增大,保青春期日益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此外,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分化和发展,大脑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因此,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此时,青少年不仅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加强,而且容易接受新事物。
    【详解】A.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正确。
    CD.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C正确,D错误。
    故选D。
    33.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人类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以产生卵细胞
    B.②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C.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D.胎儿经由④从母体产出
    【答案】B
    【分析】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A.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激素。卵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提供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A正确。
    B.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激素,B错误。
    C.③子宫是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场所,C正确。
    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由母体的④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D正确。
    故选B。
    34.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及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D.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图中①是树突,②是轴突。
    【详解】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
    B.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B正确。
    C.神经元的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C正确。
    D.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D错误。
    故选D。
    35.小明觉得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建议小明口服头孢进行治疗。小明口服药物后,心脏四个腔中最早出现头孢的是( )
    A.左心房B.右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图:
    【详解】小明服用药物后,药物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到达病灶的途径是:小肠毛细血管网→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病灶部位。由此可见,服用药物后在心脏四个腔中最早出现药物成分的是右心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36.(6分)图一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图二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心脏壁最厚的腔室是 ,收缩有力,可将血液运输到较远的距离。
    (2)在图一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 和 (填字号)。
    (3)若图二曲线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 血管。
    (4)某人患急性肠炎,医生给他输液治疗,该药物最少需 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患病部位。
    【答案】(1)左心室
    (2)② ⑤(顺序可调换)
    (3)③上下腔静脉
    (4)2/二/两
    【分析】图一中①④是毛细血管,②是肺静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
    图二中,甲是动脉,乙是毛细血管,丙是静脉。
    【详解】(1)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来看,心脏的各个腔室壁厚度是不同的,这是为了适应它们各自的功能需求。左心室是心脏中壁最厚的腔室,因为它需要收缩有力,以便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的较远距离。因此,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心脏壁最厚的腔室是左心室。
    (2)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液。根据题目描述和血液循环的知识,可以知道②肺静脉和⑤主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肺静脉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而主动脉则是从心脏左心室出发,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血管。因此,流动脉血的血管有②和⑤。
    (3)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氧气含量在甲血管中最高,在乙血管中逐渐降低,在丙血管中最低。这说明血液在流经乙血管时,发生了氧气的大量消耗。结合图一,可以判断乙血管是毛细血管,且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因为在这里血液会向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并接收二氧化碳。而丙血管则是与乙血管相连通的静脉血管,它将经过组织细胞交换后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在图一中,与组织处毛细血管相连通的静脉血管是③上、下腔静脉。因此,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③上、下腔静脉。
    (4)输液时,药物首先进入的是上肢的静脉血管,然后经过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被泵入右心室。右心室再将药物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在肺部,药物与氧气结合后,被泵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在左心房内,药物被泵入左心室。最后,左心室将富含药物和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然后经过各级动脉血管到达肠道的毛细血管,从而进入患病部位。因此,该药物最少需要经过心脏2次(右心房和右心室1次,左心房和左心室1次)才能到达患病部位。
    37.(6分)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试结合李明同学乘坐校车的经历和反射弧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李明发现校车司机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当光线进入司机师傅的眼球后刺激[ ] 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在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司机师傅在遇到红灯时会减速刹车,该反射是一种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腿部肌肉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3)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上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述的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肾上腺分泌 ,由此看出,在 的调节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1)③视网膜
    (2)条件 效应器
    (3)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
    【分析】图中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玻璃体。
    【详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视觉形成后,大脑接受刺激发出停车指令,这需要肢体的运动,因此要有躯体运动中枢的参与。红灯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发出的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导到腿部肌肉,肌肉收缩完成了踩刹车的动作。所以司机师傅在遇到红灯时会减速刹车。这个过程中的效应器是腿部肌肉,该反射是一种复杂反射。
    (3)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快速刹车时,由于惊吓或紧张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38.(6分)稻在水中摇,鸭在稻中游。很多地区都在传统稻田生态系统中引鸭入田,开启了“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图一所示的“鸭稻模式”生态系统,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1~7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为图一中的部分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生态系统中,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2)鸭与青蛙分别对应图二丁中的 (填字母),图二中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图二中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 (填数字)
    (4)“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中,鸭以杂草为食,所摄取的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其遗体和粪便被分解能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水稻利用,这说明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又探究了4种稻渔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稻蟹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分析数据可知,与只种水稻相比,稻蟹模式的水稻产量更高,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太阳能
    (2)BC 分解者
    (3) 3、4、7
    (4)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
    【分析】图二中的甲生产者、乙无机环境、丙分解者、丁消费者、1捕食关系、3呼吸作用、4呼吸作用、6光合作用、7呼吸作用、ABC是消费者。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图一中的食物链有:杂草→鸭,杂草→昆虫→鸭,杂草→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图二中的食物链有:甲→B,甲→A→B,甲→A→C,因此鸭与青蛙分别对应图二丁中的B、C。丙能分解动植物,属于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故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故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3、4、7。
    (4)在“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水稻、杂草等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鸭等,鸭以杂草为食,所摄取的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其遗体和粪便被分解能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水稻利用,这说明了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由图可知,与只种水稻相比,稻蟹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故其原因可能是: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
    39.(6分)春天,油菜花海中,金黄色的花朵仿佛一团团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它们鼓动着翅膀,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在阳光下,油菜花与蜜蜂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欢歌,一片繁荣与生机。图一为摄影师镜头下的油菜花和蜜蜂,图二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油菜的花瓣金黄色,决定油菜花颜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二甲的[ ] 中。
    (2)蜜蜂和油菜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在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数目会不断增多,这是通过细胞 过程实现的,此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 ,它会先经过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组成油菜花、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细胞 的结果。
    (4)蜜蜂帮助油菜花完成了传粉,油菜花依靠花粉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附近,受精以后,子房发育成 。
    【答案】(1)④细胞核
    (2)分裂 染色体
    (3) 分化
    (4)果实
    【分析】(1)观图可知:①叶绿体、②液泡、③细胞壁、④细胞核、⑤细胞质、⑥细胞膜、⑦线粒体。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1)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构成花瓣的细胞可能是图二中的细胞甲。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决定油菜花颜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二的④细胞核中。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蜜蜂和油菜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在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数目会不断增多,这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实现的,此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它会先精确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油菜花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组成油菜花、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4)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所以,飞舞的蜜蜂将花粉带到柱头上,花粉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附近,帮助油菜花完成了传粉,受精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40.(6分)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水的浮力能帮助人在减少重力的情况下活动关节,可舒缓关节发炎及疼痛并加速关节损伤的修复,有助于关节和肌肉功能的改善。图甲为游泳时的某一状态;图乙为关节示意图;图丙为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当人们游泳做出图甲的屈肘动作时,[ ]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
    (2)图乙为关节示意图,其关节腔内的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若运动中遭到外来冲击,也可能使①关节头从③ 中滑出,造成脱臼。
    (4)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图丙是李宁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物理模型,木板代表运动系统中的 。
    (5)一个游泳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如 系统的调节作用。
    【答案】(1)① 收缩
    (2)滑液
    (3)关节窝
    (4)骨
    (5)神经
    【分析】图甲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图乙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软骨、③是关节窝、④是关节囊、⑤是关节腔。
    图丙中,木板模拟骨、螺丝模拟关节、松紧带模拟骨骼肌。
    【详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当人们游泳做出图甲的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2)图乙中⑤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着润滑的作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
    (3)脱臼是关节头从③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4)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图丙中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系统中的:骨、骨骼肌(肌肉)和关节。
    (5)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骨起支持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0秒
    54秒
    植物
    单位面积气孔数量(个)
    试纸颜色变化
    下表皮
    上表皮
    白天
    夜晚
    下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

    0
    18
    蓝色
    粉红色
    蓝色
    蓝色

    22
    0
    粉红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相关试卷

    江苏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苏科版)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教版)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江苏通用,苏教版)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甘肃专用)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甘肃专用)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