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3 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3 角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角的概念》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角》第一课时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模型.随后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大小的角,归纳出角的定义、组成,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培养学生的从抽象到具体,规律探究能力.并能够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且会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能先相互之间进行转化,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对于角的概念就已经有粗浅的知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本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从生活中所见的物体,抽象出角的模型.
2. 学生能根据不同大小的角,归纳出角的定义、组成,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培养学生的从抽象到具体,规律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且会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能先相互之间进行转化,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角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不同大小的角,归纳出角的定义、组成,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
难点:能够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且会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能先相互之间进行转化.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处处留心皆有角
问题1:与线段一样,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角的实例随处可见!观察下面的图片,说出你发现的角.
师生活动:小组形式汇报.
结论:例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检索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描述出生活中角的实例,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活动二 千变万化终归一
问题2:我们知道,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那么你知道该如何表示角吗?
师生活动:小组形式汇报.
提示:如图,点O是顶点,射线OA、OB是角的两条边.
答:∠AOB或∠O、∠α、∠1.
结论:角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希腊字母、数字等方法表示.
问题3:如图,能把∠α 记作∠O吗?为什么?∠α 还可以怎样表示?
师生活动:小组形式汇报.
答:不能,同一个顶点存在多个角时,只能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α还可以表示为∠AOB.
概念归纳
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结论:1.当射线OA绕点O旋转,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
2.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形成周角.
注意:今后,如无特别说明,本套书所说的角都是指还没有旋转成平角时所成的角.
活动三 六十进制我来试
问题4: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作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作1秒的角,记作1″.将下面的空补充完整吧!
1周角= °;1平角= °;1°= ′;1′ = ″.
师生活动:小组形式汇报.
提示:与计量时间的时、分、秒一样,角的度、分、秒也是六十进制其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伦.
答:360、180、60、60.
结论:1、∠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α=48°56′37″.
2、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作角度制.此外,还有其他度量角的单位制.例如,以后将要学到的以弧度为基本度量单位的弧度制,在军事上经常使用的角的密位制,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印象.通过实例引出一些与角相关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几何的魅力.
活动四 脚踏实地学应用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ABC中,点O在边A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 、∠BCA可以用∠C表示
B、∠α可以用∠O表示
C、∠CBA可以用∠B表示
D、∠ACO可以用∠1表示
答:C、D
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教材例题】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 (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
提示: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
答: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作答.
结论:如图,分别以点O为顶点,以正北(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符合要求的角.
设计意图:了解角的概念及一些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尝试完成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活动五 学以致用我最行
【教材练习】
1.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8时呢?8时30分呢?
分析:根据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判断,分针时针同时在转动.
答: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180°的角;8时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120°的角;8时30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75°的角.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作答,再随机选择学生回答.
2.根据图中信息填写下表,将表中的角用其他方法表示出来.
答: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作答,再随机选择学生回答.
3.(1)3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2)38°15′和38.15°相等吗?如不相等,哪一个大?
提示:度分秒间进制是60,1°=60′1′=60″.
答:(1)35°=35×60′=2100′=2100′×60″=126000″
(2)不相等,
解法一: 38°15′=38°+15÷60°=38°+0.25°=38.25°
解法二: 38.15°=38°+0.15×60′=38°+9′=38°9′
所以38°15′>38.15°.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作答,再随机选择学生回答.
4.(从蜂巢的入口处看,蜂巢由许多正六边形 (六条边相等,六个角也相等)构成, 按图示的方法,利用三角尺和圆规画出一个正六边形.
分析:圆心可理解为一个周角,即利用三角尺中的60°角将其六等分.
提示:如图画图→三条夹角60°的直径→连接与圆的交点.
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角所研究的方向.
活动六 限时5分来检验
1.当分针指向12时,若此时的时针恰好与分针形成的30°角,此时时间是 .
分析:一个钟表可以理解为一个圆周角,分为12份,每份为30°,据此判断时针的指向,进而确定时间.
答案:1时或11时.
2.如图,钟表上9:30时,时针和分针之间夹角的度数是 °.
分析:1.钟表每个刻度之间为30°,
2.在9:30时,时针位于9与10中间,分针指到6上,中间夹3.5份,3.5×30°=105°
所以
答案:105.
3.如图所示的∠1、∠2,可以表示为 、 .
分析:本题考察角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数字,希腊字母或3个大写字母(顶点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
答案:∠BOD、∠AOD.
4.将下面的角相互转换出来.
(1)25度30分→ ;
(2)37度42分→ ;
(3)65.45°→ .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角六十进制的理解.
答案:25.5°、37.7°、65°27′.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及应用.
活动七 课堂总结
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角的概念是什么?
3.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角以及度分秒之间的换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实践作业
借助三角尺,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请尝试画出15°、105°、75°角,尽可能的多画。(如图所提示组合).
六、板书设计
度分秒之间的换算
角的表示方法
角
6.3.1角的概念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第三节《角》中的第一课时《角的概念》,本节要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它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教学中举出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对于角的两种描述要让学生认识到,角不仅仅看作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还应该注意两条射线所夹的平面区域,应该注意两条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一点特别可以从角的旋转方式的形成角度来认识,角不能仅仅简单看成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角的表示方法可在今后的学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逐步学会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中介绍了角度制的另外两种更小的单位:分和秒以及度、分、秒之间的换算.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以及关于度、分、秒的运算,学生以前没有学过,但学生对于时钟上的时、分、秒是比较熟悉的,两者都是60进制教学中可以指出学习以上知识的意义,还可利用学生对时、分、秒及其运算的已有认识,通过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如无特殊说明,在初中阶段所说的角一般都指小于平角的角,这对于本学段角的研究一般就够了,教学中应向学生指明这一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几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实例,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即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6.3 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角的概念的辨析,角的单位的换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1 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新课讲解,过关练习,拓展延伸,学习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当堂检测,布置作业,教后反思回顾,设计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