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六年级下册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六年级下册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情境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 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________、古巴比伦的________,以及古埃及的______。
【答案】 ①. 甲骨文 ②. 楔形文字 ③. 象形文字
【解析】
【详解】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 )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答案】古代文明社会
【解析】
3. 各种文化应该相互_________。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________、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__________。
【答案】 ①. 尊重 ②. 包容 ③. 求同存异
【解析】
【详解】各种文化应该相互尊重。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要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 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伟大航行:中国的( )下西洋和欧洲的( )航海。
【答案】 ①. 郑和 ②. 哥伦布
【解析】
【详解】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历了两次伟大航行:中国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5. 100多年前,________逐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社会由以________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答案】 ①. 电力 ②. 蒸汽
【解析】
【详解】100多年前,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由以蒸汽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6. 200多年前,_______的改进,结束了人们只能使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_______时代。
【答案】 ①. 蒸汽机 ②. 机器大工业
【解析】
【详解】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力与生活方式。200多年前,蒸汽机的改进,结束了人们只能使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
7. _______、________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 ①. 长江流域 ②. 黄河流域
【解析】
【详解】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8. 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在其发现大量建筑遗址和以________、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答案】 ①. 殷墟 ②. 甲骨文
【解析】
【详解】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在其发现大量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9. 具备( )意识、( )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答案】 ① 防灾避险 ②. 自护自救
【解析】
【详解】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比如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我们就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10. 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礼仪,也是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_________。
【答案】 ①. 文化 ②. 尊重
【解析】
【详解】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礼仪,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用它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尊重。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礼仪。
11. 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________到农耕、从________到畜养的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答案】 ①. 采集 ②. 渔猎
【解析】
【详解】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2. 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________(距今约7000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________(距今约6000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答案】 ①. 河姆渡人 ②. 半坡人
【解析】
【详解】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半坡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13. 19世纪初,达尔文提出“_______”,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____的看法。
【答案】 ①. “进化论” ②. 人类自身
【解析】
14.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________,观测到了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异景观,证明了_________。
【答案】 ①. 天文望远镜 ②. 新天文学说
【解析】
【详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异景观,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15.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_________”。
【答案】日心说
【解析】
【详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6. 一个地区的建筑和当地的( )没有关系。
A 人种B. 气温C. 降水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与各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和当地的降水量、气温、适合建造房屋的材料有关,与人种无关。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不合题意。
故选:A
17. 《汉谟拉比法典》被珍藏在( )。
A. 卢浮宫B. 伦敦大英博物馆C. 巴黎博物馆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的世界上第一步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这块石柱被珍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
故选:A
18. 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过的文明是( )。
A. 埃及文明B. 两河流域文明C. 中华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
故选:C
19.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功发射。
A. “嫦娥一号”B. “神舟一号”C. “东方红一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故选:C
20.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
A. 非洲东北部B. 西亚C. 欧洲南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有一个伟大的国度——埃及,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 )为标志。
A. 电力B. 蒸汽C. 计算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科学家是( )。
A. 郑和B. 达尔文C. 哥白尼
【答案】C
【解析】
【详解】选项A郑和,是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家。
选项B达尔文,是提出“进化论”的生物学家。
选项C哥白尼,是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科学家。
故选:C
23. 因坚持天文学说而遭到终身监禁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B. 达尔文C. 哥白尼
【答案】A
【解析】
【详解】伽利略遭到教会的谴责和审判。教会要他放弃学说,但他仍然坚持新天文学说,因此遭到终身监禁。
故选:A
24.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
A. 亚洲B. 非洲C. 欧洲
【答案】A
【解析】
【详解】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位于亚洲。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地球上的景观千姿百态。“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描述的是哪里的景观( )。
A. 亚马孙平原B. 撒哈拉沙漠C. 东非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选项A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密布,植物种类繁多并富特有种;动物种类亦很丰富,尤多树栖动物。
选项B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
选项C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
故选: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6. 人类居住的地球,约29%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71%。(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是目前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故题干错误。
27. 中国文化已经走向全世界,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元素。( )
【答案】√
【解析】
【详解】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我们民族的文化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随着中国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已经走向全世界,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元素。故题干正确。
28. 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 )
【答案】×
【解析】
29. 尼罗河自北向南流过非洲东北部。( )
【答案】×
【解析】
【详解】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故表述错误。
30. 波斯帝国的建筑融合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艺术成就。(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波斯帝国的建筑就融合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艺术成就。题干表述正确。
31. 哥伦布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 )
【答案】×
【解析】
【详解】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表述错误。
32. 宽容是有限度和原则的,必要时要用报复的方式解决冲突。( )
【答案】×
【解析】
33. 科学家为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
【答案】×
【解析】
【详解】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规定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样,法律是权利义务的共同体,法律赋予了人们一定的权利,同样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家为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故题干错误。
34. 在内蒙古草原上,人们用牛粪、泥土建造了牛粪屋。(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非洲草原上,人们用牛粪、泥土建造“牛粪屋”;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居住在搭建和拆卸都很方便的蒙古包。故表述错误。
35.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乘电梯尽快离开( )
【答案】×
【解析】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乘电梯尽快离开。题干表述错误。
36. 列举题,将下列对应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①珠穆朗玛峰 ②亚马孙平原 ③喜马拉雅山脉 ④巴西高原 ⑤青藏高原
(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_________ (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___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_________ (4)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________
(5)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⑤ ③. ① ④. ④ ⑤. ③
【解析】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五、情境分析题(共10分)
37. 周末,小华和小丽去超市购物,发现大家现在都直接拿手机扫码进行支付,根本不用带现金,小华得意洋洋地说:“互联网技术真是太牛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我最喜欢在网上购物,我真是太享受这个科技成果了,这得感谢科学家的发明与创新。”
走出超市,穿过一条小巷,看见一处废品收购站堆积如山的废旧电脑、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等,小丽撤撇嘴说:“你看看这些电子垃圾,不仅有辐射,还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不知道这高科技有啥好的!
(1)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科技的应用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请列举生活中实例进行说明。(至少3条)
【答案】(1)正如一切事物一样,科学技术既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它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使它能造福人类,而免受其害。
(2)正面影响:
1.科技使医疗技术迅猛发展,挽救了大量生命垂危的病人,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们认为的绝症,现在都顺利成功地治疗了。
2.科技也使通讯技术得到了飞跃的提高,因为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就算是远隔万里,也能通过视频看见对方,所以就有了“地球村”的说法。
负面影响: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耽误了学业。长期上网还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烦恼。
关于设问(1),学生根据材料信息,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回答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科技的应用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合理即可;
关于设问(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科技的应用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可以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回答,至少3条,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六年级上册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宽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下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以下哪个不是清洁能源,关于地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行为能赢得他人尊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全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行为中不能提倡是,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的是,下面与反思有关的句子是,别人会犯错误我们同样也会犯错误,良言一句三冬暖,六月寒,地球孕育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