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卷01-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卷01-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人教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1-8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 O-16;N-14; Cl-35.5;I-127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1.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性B.采用绿色工艺,减少化工污染
C.加大燃煤发电,推广化石燃料D.滥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风霜高洁B.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D.酿泉为酒
3.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传递火炬是亚运会的一项重要事项,本次火炬燃烧的物质是甲醇。甲醇可以燃烧,主要体现甲醇的性质是()
A.无色无味B.密度比空气的小C.气体D.可燃性
4.林同学参加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他抽到的考题是“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面四个示意图是他的实验操作过程,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盐酸D.验满二氧化碳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超市中出售的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钙元素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B.分子中一定含有同种原子
C.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7.下列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③⑤B.①②C.①③D.②④
8.“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青少年更应该对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易成瘾,毒副作用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功能。冰毒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下列关于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
B.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构成
C.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D.甲基苯丙胺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
9.下列客观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电子数不同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显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10.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是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D.自来水出厂前要用药剂杀菌消毒
1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 C2B.两个镁离子: 2Mg+2
C.三个氮分子: 3N2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1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制作防毒面具
C.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的主要原因是炭黑呈黑色
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13.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4.某品牌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酫,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D.两种产物的质量比为22∶9(或9∶22)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离子是一种带电的粒子,所以凡是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凡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均属于同一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6.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B.装置中发生了反应:C+2CuO2Cu+CO2↑
C.反应过程中,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可能会变成红色
D.气球可收集生成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图2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C.图3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D.图4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18.图1是利用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压强和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利用放大镜点燃红磷,记录到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CO2(CO):导出,点燃
C.Cu粉(Fe):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0.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质量之和等于丙的质量B.丙是生成物,且丙一定是化合物
C.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5D.丁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本题共9个小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21.(7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2中n的值为________;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②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3为碳的价类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②D点表示的物质在常温下易分解为B,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写出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6分)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写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当家用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时,应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在20℃、101kPa下,将1m3一氧化碳和1m3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完全后,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
(4)氢气是一种理想清洁、高能燃料,但目前未大量使用的原因为________(填序号)。
A.制取成本高 B.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无污染
C.贮存困难 D.完全燃烧时产生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二倍
23.(7分)高铁已成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结合图所示信息回答问题。
(1)电网通过石墨电剧给动车供电,体现了石墨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2)动车车身表面防锈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________(填“大”或“小”)。
(4)晶体硅是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电子芯片的关键电刷车身材料。工业上制取硅的反应为:SiO2+2CSi+2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②硝酸银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乘客喝完矿泉水后的塑料瓶应放入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三、实验题
24.(7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常选用________(填装置序号)收集CO2。用装置C制取CO2,连接装置C、G(竖直放置),当试管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填“甲”或“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若要停止产生CO2,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以H2O2溶液为原料制备O2的改进装置,用铂丝(可上下抽动)作催化剂,安全管下端浸没于H2O2溶液中,完成相应的探究实验。将铂丝插入溶液,立即产生O2。
①若烧瓶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5.(5分)根据模拟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玻璃管①中实验现象________;试管②中实验现象________和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酒精灯③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停止加热②通入一氧化碳③继续通入一氧化碳④给氧化铁加热
四、流程题
26.(6分)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工厂废液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某电镀厂为了减少对水的污染并节约成本,从排放的废液(主要含ZnSO4、FeSO4和CuSO4)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分离固体A和溶液C的操作名称是___;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_。
(2)物质Y的化学式为。
(3)请写出步骤Ⅲ中生成F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7.(7分)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 B的化学式为,D的名称为___。
(2)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涉及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F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8.(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疏能否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疏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沉淀等。
(2)二氧化硫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
(3)A同学将二氧化疏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4)B同学认为A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B同学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图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B同学认为若(I)和(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表达交流】
(5)C同学对B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其理由是。
【形成结论】通过完善方案,补做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疏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拓展提升】
(6)对于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本实验证明反应发生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B.通过检验生成其他物质证明反应发生
【联系生活】
(7)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请举出一种可以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七、计算题
29.(6分)长江水经净化处理,可成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1)水净化时先沉降过滤,后通过活性炭再经消毒处理。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生活中常通过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证明自来水是软水的方法是。
(3)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ClO2剩余量应小于0.2mg/L。取1.5L经ClO2消毒后的饮用水,与足量KI充分反应(原理:2ClO2+2KI═2KClO2+I2),测得生成I2的质量为0.508m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A 燃烧
B 灭火原理
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③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①清除可燃物
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C 性质与用途
D 催化剂
①稀有气体会通电发光—用于霓虹灯
②石墨滑腻—做润滑剂
③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①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催化剂
②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参考答案
1. B
【详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采用绿色工艺,减少化工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
C、加大燃煤发电,推广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滥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等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D
【详解】A、风霜高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临溪而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酿泉为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3. D
【详解】甲醇可以燃烧,说明甲醇具有可燃性,不能体现甲醇的颜色、气味、密度、状态。
故选D。
4. B
【详解】A、给试管塞紧胶塞时不能将试管抵在桌面上,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插入到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B正确;
C、倾倒盐酸时,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C错误;
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处,D错误。
故选B。
5. C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B、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物理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会降低,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D、“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说法正确。
故选C。
6. A
【详解】A、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故带电的原子一定是离子,故正确;
B、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同种原子,如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故错误;
C、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而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金属铁属于纯净物,但不含有分子,只有原子,故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A。
7. D
【分析】五个粒子分别是镁离子、氖原子、氯离子、氦原子、氯原子
【详解】A、③⑤分别是氯离子、氯原子,其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二者一个是原子一个是离子,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①②分别是镁离子、氖原子,其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二者一个是原子一个是离子,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错误;
C、①③分别是镁离子、氯离子,其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二者均是离子,而且一个是阳离子一个是阴离子,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D、②④分别是氖原子、氦原子,其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二者均是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但是二者每一层电子层都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D。
8. C
【详解】A、甲基苯丙胺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8:1≠10:15 ,故A说法错误;
B、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故B说法错误;
C、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49,故C说法正确;
D、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9. A
【详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则氢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解释错误;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则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0. C
【详解】A、细沙之间的空隙很小,可以用细沙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而自来水的净化不能净化到这个程度,对人体有害,故C错误;
D、自来水出厂前要用药剂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C。
11. C
【详解】A、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两个碳原子写法是:2C,选项不正确;
B、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因此1个镁离子正确的书写方法是:Mg2+,在离子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两个镁离子: 2Mg2+,选项不正确;
C、用化学式表示分子,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三个氮分子写法是: 3N2,选项正确;
D、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x+(-2)×3=0,x=+6,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2. B
【详解】A、单质是纯净物,所以不同碳单质的含碳量应相同。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诉讼多孔,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制作防毒面具吸附有毒气体及有害物质。符合题意;
C、碳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B
【详解】A、①燃烧发光放热,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错误;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②燃烧一定需要氧气,正确,③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正确,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B、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
C、①稀有气体会通电发光,可用于霓虹灯,正确;②石墨质软而滑腻,可做润滑剂,正确;③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而不是小,正确,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D、①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催化剂,正确;②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正确;③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错误,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故选B。
14. A
【分析】根据提供的原子模型、分子模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A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结合分析可知,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18=22∶9,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C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B、离子为带电的原子,则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液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6. B
【详解】A.在该装置中,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被碳夺走发生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碳和氧化铜不接触,不能发生反应,发生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气球可以收集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7. A
【详解】A、图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示中导管与外界连通,不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装置冷却至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8. B
【详解】A、反应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A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a点处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故B错误;
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因此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故C正确;
D、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压强增大,因此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故D正确。
故选B。
19. C
【详解】A、锌排在铁和铜的前面,加入锌后会与氯化亚铁以及氯化铜都发生反应,原物质被反应,除杂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一氧化碳根本无法燃烧,选项错误;
C、铁排在铜前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量的硫酸铜会使铁完全反应,最终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因此应该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选项错误;
故选:C。
20. B
【详解】A、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则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减少的甲、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但甲、乙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丙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丙为生成物,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丙中含有甲、乙所含元素种类之和,则一定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图中数据及前面分析可知,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8%):(40%-6%)=3: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丁质量不变,则丁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为杂质,则丁不一定与该反应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1.(1)①6 78.96 ②四 Na2Se
(2)①单质 ②H2CO3 ③C+CO22CO
【详解】(1)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则有34=m=2+8+18+n,n=6;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填:6;78.96;
②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所以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故填:四;Na2Se;
(2)①由图示可知,A点表示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是一种单质,故填:单质;
②B、D两点所示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B是一种碳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若D点表示的物质在常温下易分解为B,则D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故填:H2CO3;
③C点所示物质是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2价,则该物质是CO,则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故填:C+CO22CO。
22.(1)煤不可再生(2)C3H8+5O23CO2+4H2O 调大(3)1:4(4)AC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烧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很复杂的过程,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丙烷( C3H8 )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当家用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时,说明燃料发生的是不完全燃烧,可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3)根据题意,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分子个数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数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完全后,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1:4;
(4)氢气是一种理想清洁、高能燃料,但目前未大量使用的原因为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运输困难,故选AC;
23.(1)导电(2)喷漆(刷漆、涂漆)(3)大(4)CO
(5)①金、银、铁 ②(6)可回收
【详解】(1)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它有良好的导电性。
(2)动车车身表面防锈采用的方法是喷漆(刷漆、涂漆),以达到隔绝水和氧气的功能。
(3)锰钢是一种铁合金,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分金属,所以锰钢硬度大于纯铁。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化学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所以2X是2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O。
(5)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铁参加了反应,根据活动性铝排在铁前,铝应先与硝酸银反应,故铝已经完全反应完,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有剩余,铁有剩余就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完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金活动性比银弱没有参与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金、银、铁;
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方程式为。
(6)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24.(1)水槽(2) E 乙关闭活塞K
(3)①安全管内液面上升 ②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根据仪器的用途,可知①为水槽;故答案为:水槽;
(2)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常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E;
用装置C制取CO2,连接装置C、G(竖直放置),当试管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若要停止产生CO2,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活塞K,此时试管内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与大理石分离,使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E;乙;关闭活塞K;
(3)①若烧瓶内压强过大,会将过氧化氢溶液挤压入安全管中,此时可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
②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安全管内液面上升;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5.(1)红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3)560(4)②④③①
【详解】(1)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现象是红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而其具有可燃性,故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反应后铁元素质量不变,故理论上可生成纯铁的是质量。
(4)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是②④③①。
26.(1)过滤玻璃棒(2)H2SO4(3)Zn+FeSO4=ZnSO4+Fe
(4)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分析】废液中含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要从废液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则X为锌,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锌和铁,则固体A为铜、铁和过量的锌,溶液C为硫酸锌,Y为硫酸溶液,稀硫酸和锌、铁分别生成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则溶液B为硫酸锌、硫酸亚铁及过量的硫酸,向B中加入适量锌,锌和硫酸亚铁生成铁和硫酸锌,C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
【详解】(1)步骤Ⅰ将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由以上分析知,物质Y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
(3)步骤Ⅲ中生成Fe的反应为硫酸亚铁和锌生成硫酸锌和铁,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ZnSO4+Fe。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27.(1)H2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合理即可)(2)
(3)③④(4)作导线
【分析】C、F为最常见的金属,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所以反应④为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亚铁盐溶液,因此C为铁,F为铜,D为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G为硫酸铜或氯化铜,B为气体单质,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B是氢气,E为盐酸或硫酸,C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能生成A,A为四氧化三铁。
【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H2,D为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
(2)由分析可知,A转化为C是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3)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③是铁单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④是铁单质和铜盐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亚铁盐,二者均属于置换反应,①是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氧气与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合反应;
(4)由分析可知,F是铜,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作导线。
28.(1)是否产生新物质(2)不能(3)红(4)Ⅲ(5)未证明二氧化硫本身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6)B(7)使用脱硫煤或开发新能源等(合理即可)
【详解】(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二氧化硫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必须要检验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4)从实验可以看出:I、喷稀醋酸小花变红可证明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Ⅱ、喷水小花不变色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硫中,若变红即可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酸;因此若(I)和(Ⅲ)中的紫色小花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5)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实验存在漏洞,未证明二氧化硫本身能否使石蕊变红,故理由是未证明二氧化硫本身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6)本实验是利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的性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的,故选B;
(7)煤炭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故为了减少酸雨产生,可使用脱硫煤或开发新能源等。
29.(1)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煮沸取少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如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解:设参加反应的ClO2的质量为x
,所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答: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详解】(1)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净水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煮沸可以将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通常使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所以证明自来水是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如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卷02-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人教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学上册期末复习训练卷(word版 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训练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