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人教版),共40页。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01 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B.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消失
C.铁丝燃烧质量增加D.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变式1-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
【变式1-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ag铁生锈后,所得铁锈的质量为bg,a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ag银与bg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的质量等于(a+b)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④a g碳在b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 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0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例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元素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原子数目⑥物质种类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⑤
【变式2-1】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在C图中补充。
a、 b、 c、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填名称)
(3)C图中的每种物质均属于(选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4)A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变式2-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氧气变成液氧的微观示意图,在此变化前后分子,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图2是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变成臭氧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在丙中补充1个(填“A”或“B”)。变化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A. B.
(3)结合(1)和(2)的分析可总结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03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例3】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学习小组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已知: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
(1)如图A所示,点燃红磷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放出热量,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2)上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请你解释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3)另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完成验证实验。实验前,同学们预测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原因是。而反应后实际测量的结果却是小于镁条的质量,其原因可能是(任写一条)。
【变式3-1】如下图所示是某校学生甲、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甲同学采用装置A,乙同学采用装置B,请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上述装置实验其中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同学(填“甲”或“乙”)。
(2)装置A中看到气球的变化是。
(3)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变式3-2】(2022云南昭通九年级期末)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D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实验D中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
(4)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装置中进行实验。
04利用元素种类守恒定性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4】某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 MgO和 C,则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为()
A.Mg和 Na2CO3B.Mg和 O2
C.Mg和 CO2D.Mg(OH)2和 CO2
【变式4-1】高氯酸铵(化学式为)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B.C.D.
【变式4-2】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常用的“84”消毒液,这个反应过程不可能的产物是()
A.NaClB.Na2CO3C.NaClOD.H2O
【变式4-3】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
(1)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2)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3)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4)观察到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05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定量计算元素质量
【例5】某可燃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和。通过计算可确定消耗氧气的质量为,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变式5-1】某物质1.6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变式5-2】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将22g丙烷与一定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是22:7,则生成H2O的质量是,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在这个反应中,丙烷中所含氢元素质量和产物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关系是,产物CO2、CO中的碳元素总质量与丙烷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关系是。
06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定量计算求化学式
【例6】4.4g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7.2g水,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g ,X的化学式为。
【变式6-1】某化合物与9.6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CH3OHB.C2H5OH
C.CH4D.C2H6
07质量守恒定律与反应微观示意图
【例7】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变式7-1】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
【变式7-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08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表格类
【例8】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44
B.X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C.X中一定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X中碳氢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变式8-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8
C.表中M为1gD.甲可能是催化剂
【变式8-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数据不正确的是()
A.m1=2.4B.m2=3.65C.m3=6.15D.m4=2.3
09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饼形图
【例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乙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的丁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
【变式9-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和O2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变式9-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1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甲、丙的质量比为8:1D.甲可能是单质
10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柱状图
【例10】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质量之和等于丙的质量B.丙是生成物,且丙一定是化合物
C.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5D.丁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
【变式10-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B.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C.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变式10-2】在某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是15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6:5
11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折线图
【例11】某反应涉及X、Y、乙三种物质,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t时刻,生成物总质量为9g
C.反应过程中,X与Y变化的质量比为5:4D.反应结束后,容器中剩余3种物质
【变式11-1】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值为13B.丁属于单质
C.丙一定作催化剂D.当甲为2g时,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15
12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刻度图
【例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变式12-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g,丙的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22g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11
【变式12-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c的质量为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14g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3:17
13巧用元素守恒进行的计算
【例13】已知碳酸钙(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今有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56g,将其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1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A.40gB.16gC.12gD.44g
【变式13-1】在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24%,将该混合气体50g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A.50gB.100gC.150gD.200g
【变式13-2】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8gFe2O3,通入CO气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冷却后,测得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了2.4g,则此时玻璃管内固体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A.6.8gB.5.6gC.2.8gD.1.2g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01 根据文字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例1】近几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在发射现场看到的大量红棕色的烟,是引燃后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遇到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飞船上的“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利用过氧化钠(Na2O2)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同时生成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1-1】化学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1)高纯硅(Si)用作5G基带芯片,其制取原理:四氯化硅(SiCl4)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长征5号”火箭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十二烷(C12H26)是航空煤油中成分之一。十二烷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变式1-2】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等方面着手,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以上两个空至少答四点)。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铁、铜等,请你写出镁、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与某些反应,如:氢气、碳、磷等,请你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与某些反应,如甲烷、丙烷(C3H8)等,请你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02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化学方程式
【例2】如图所示是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2-1】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治理污染性气体(NO2、NO、SO2、CO等)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1)治理NO2气体可用水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
(2)治理NO气体:用氮气可以把NO转化成无毒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治理SO2气体,可用如图2的方法,(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①请将图2中缺少的分子模型补画完整。变化Ⅱ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写出上图中化学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变式2-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
03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例3】我们生活的世界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请用化学符号填空: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构成。"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MnCl2+Cl2↑+2X,X的化学式为。
【变式3-1】(2023上·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校考期末)目前,煤仍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的SO2会污染空气。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燃煤工厂会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烧时生成的SO2,其中涉及的一步反应为:2SO2+O2+2X=2CaSO4,则X 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为+6价。根据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质分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中X的来源。
【变式3-2】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在一些家用净水器中会使用活性炭,因为它具有作用从而可以净化水;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日常生活中常用方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3)X物质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X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04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质量比或相对分子质量比
【例4】在化学反应中,已知 8gA 跟 0.3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7gD。又知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则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8B.112C.40D.56
【变式4-1】A 与 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A.1:1B.2:1C.4:1D.5:1
【变式4-2】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2D,若8gA与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9g,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
A.13gB.23gC.31gD.67g
考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01文字叙述类计算题
【例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1-1】化学反应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转化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无水石膏粉。反应的方程式为。若处理6.4吨,需要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吨?(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步骤)
【变式1-2】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现小明取含杂质的碳化钙与适量的水放在相应装置中模拟工业制取乙炔气体(杂质没有参加反应),已知所用含杂质的碳化钙与水的总质量是58g,反应后装置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5g。计算:
(1)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炔气体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碳化钙的质量。(温馨提示:)
0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是否符合某个标准
【例2】长江水经净化处理,可成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1)水净化时先沉降过滤,后通过活性炭再经消毒处理。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生活中常通过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证明自来水是软水的方法是。
(3)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ClO2剩余量应小于0.2mg/L。取1.5L经ClO2消毒后的饮用水,与足量KI充分反应(原理:2ClO2+2KI═2KClO2+I2),测得生成I2的质量为0.508m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是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变式2-1】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
【变式2-2】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级别规定如表中所示。
化学上经常用碘水测定SO2的含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SO2的含量,将0.8m3的空气样品通入含有1.27mg碘(I2)的碘水中,恰好完全反应(该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水发生反应)。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空气样品中SO2的浓度级别。(写出计算过程)
03坐标图像类计算题
【例3】实验室用68克过氧化氢溶液和2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3)计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
【变式3-1】某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欲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现取14g该样品与2g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杂质不发生反应),反应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化学方程式:)
【变式3-2】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中的含量(假定石灰石中只含有以及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杂质)。将50g石灰石加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量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50g石灰石与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假定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
(2)计算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有同学认为反应的时间,请分析,该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
04表格类计算题
【例4】医用碳酸氢钠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某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定实验数据如表。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g。
(2)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4-1】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
(1)t1时,25.4 g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2)共制得氧气质量为 g。
(3)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05流程图类计算题
【例5】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有同学查资料得知,有一种重要的氧化剂-过氧化钠(Na2O2),它与水反应也能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试计算,如要制得与以上68.0g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氧气等量,需要过氧化钠(Na2O2)多少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变式5-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进行了实验探究,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
(1)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填物质名称)。
(2)计算样品中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06实验图示类计算题
【例6】为测试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能力,老师准备了一瓶没有贴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同学们取部分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
(2)计算上述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式6-1】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多少g。
②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变式6-2】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钙片中除碳酸钙之外的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依据实验数据,试计算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题型1】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现象
【题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题型3】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题型4】利用元素种类守恒定性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题型5】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定量计算元素质量
【题型6】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定量计算求化学式
【题型7】质量守恒定律与反应微观示意图
【题型8】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表格类
【题型9】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饼形图
【题型10】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柱状图
【题型11】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折线图
【题型12】密闭容器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刻度图
【题型13】巧用元素守恒进行的计算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题型1】根据文字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题型2】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化学方程式
【题型3】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题型4】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质量比或相对分子质量比
考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题型1】简单的文字叙述类计算题
【题型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是否符合某个标准
【题型3】坐标图像类计算题
【题型4】表格类计算题
【题型5】流程图类计算题
【题型6】实验图示类计算题
物质
X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g
32
70
2
0
反应后/g
0
22
待测
36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1
0
18
物质
阶段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4.8
4.8
4.8
4.8
反应中
m1
m2
7.0
m3
反应后
0
m4
9.2
7.5
浓度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SO2浓度(mg/m3)
浓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题型分类(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原卷版docx、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