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22219/0-17342603483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22219/0-17342603484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22219/0-17342603484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错警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1 考点导航
02 考点梳理
01 空气的成分
【易错警示】
①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②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0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易错警示】
①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木炭缓慢伸入的目的:防止氧气受热膨胀逸出,使木炭充分反应。
②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放一些水或沙子的目的: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增大受热面积,利于铁丝持续燃烧;铁丝下端的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火柴快燃尽才伸入瓶内的目的: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③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3)氧气的用途
03 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易错警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实验注意:
①导管应刚刚露出橡胶塞,便于氧气排出;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收集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进行收集。因为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冒出的气泡主要是装置内的空气,此时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⑤停止反应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易使水槽内的水倒吸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04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05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06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07 二氧化碳的制法
08 水资源及其利用
09 电解水实验
10 水的净化
【易错警示】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1)仪器: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带铁圈)铁架台
(2)要点: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否则过滤很慢)。
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边缘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缝隙流下,过滤失败)。
③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轻靠3层滤纸;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
(3)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4)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处理方法:清洗仪器,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空气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标准状况下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
淡蓝色
液体
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218 ℃时
淡蓝色
雪花状固体
物质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木炭
在空气中
发出红光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点燃CO2
在氧气中
发出白光
蜡烛
在空气中
发出黄白色火焰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点燃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白光
铁丝
在空气中
红热,不燃烧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硫
在空气中
淡蓝色火焰
放热,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点燃SO2
在氧气中
蓝紫色火焰
性质
用途
能供给呼吸
动植物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等
助燃性
炼钢、气焊、航空航天、化工生产等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的性质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药品
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
2KClO3 MnO22KCl+3O2↑
2H2O2MnO22H2O+O2 ↑
药品状态
固态
固态+固态
固态+液态
反应条件
加热
加热、催化剂
催化剂
发生装置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途径
产生二氧化碳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消耗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标准状况下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三态变化
加压、降温将二氧化碳液化,得到液态二氧化碳,继续加压、降温得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性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
加热后石蕊试液重新变成紫色
H2CO3 ∆ CO2↑+H2O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性质
用途
干冰升华吸热
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雾景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肥料(气肥)
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制汽水饮料(碳酸饮料)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采用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保护水资源
措施
节约用水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循环使用
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防治水体污染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生活中: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反应原理
2H2O通电2H2↑+O2 ↑
实验现象
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气体检验
正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处,木条燃烧更旺,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明矾)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通氯气等)→配水
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变化)、蒸馏(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
常用净水剂
明矾:与水反应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过滤操作
一贴、二低、三靠
硬水和软水
定义: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鉴别:取样,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硬水的软化:生活中煮沸,实验室中蒸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6章《溶解现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错警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化》-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错警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清单(沪教版·全国),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错警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