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第1页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第2页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

    展开

    这是一份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共7页。
    (1) 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计算ZnO样品的纯度: 。(Zn—65,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2 [2024南通开学考T16]称取2.500 g样品,加水溶解,并加入少量H2SO4H3PO4混酸,配成100 mL溶液,量取10.00 mL溶液,水浴加热,趁热用0.040 00 m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重复实验三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15.00 mL(杂质不与KMnO4溶液反应)。计算样品中K3[Fe(C2O4)3]·3H2O的纯度: (K—39,Fe—56,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3 [2024泰州调研T14]对制得的晶体进行含钒量的测定。称取4.000 g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将钒(Ⅳ)完全氧化,定容为100 mL溶液;量取20.00 mL溶液,加入指示剂,用0.200 0 ml/L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反应为VO eq \\al(+,2)+Fe2++2H+===VO2++Fe3++H2O;平行滴定 4次,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2.50 mL、22.45 mL、21.00 mL、22.55 mL。请计算样品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 (V—51,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
    4 [2024如皋一中测试T18]为测定“浸取”时Cu元素浸出率,需先测定石膏渣中Cu元素含量。称取50.00 g石膏渣,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溶解,过滤并洗涤滤渣,将滤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准确量取25.00 mL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溶液(2Cu2++4I-===2CuI↓+I2),用0.020 00 m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2S2O eq \\al(2-,3)+I2===S4O eq \\al(2-,6)+2I-),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3.50 mL。计算石膏渣中Cu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 MnCO3可用作电讯器材元件材料,还可用作瓷釉、颜料及制造锰盐的原料。它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300 ℃时,剩余固体中n(Mn)∶n(O)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55,写出计算过程,下同);图中C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 。
    6 [2025海安中学期初T14]CCO3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可生成C3O4,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起始CCO3的质量的比值(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为获得高产率C3O4应选择的温度范围为 (C—59,写出计算过程)。
    (2) 超过600 ℃后,剩余固体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24通州模拟T14]在氧气气氛中加热NiCO3·2Ni(OH)2·2H2O(M=341 g/ml)可获得含镍物质,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 500~700 K之间分解产生的气体为 (写出计算过程)。
    (2) 800 K后剩余固体质量略有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24苏南八校大联考T14]TG­DTA是指对同一个焙烧试样同时进行热重(TG)和差热(DTA)分析的同步热分析技术。由TG­DTA曲线可以同时得到焙烧试样的质量及焙烧过程热效应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DTA曲线中出现明显的吸收峰时,说明该温度区间发生吸热反应(O—16,S—32,Ni—59)。
    NiSO4·6H2O的TG­DTA曲线
    (1) 500 ℃下焙烧产物的成分为 (写出计算过程)。
    (2) 900 ℃下,DTA曲线出现一个吸收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分点5 滴定计算 热重分析计算
    1 (1)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30 s溶液颜色不变化
    (2) 97.98%
    ZnO~Zn2+~H2Y2-,
    n(ZnO)=0.080 00 ml/L×15.12×10-3 L× eq \f(250,25.00)=1.209 6×10-2 ml, eq \f(1.209 6×10-2 ml×81 g/ml,1.000 g)×100%≈97.98%
    解析:(1) 滴入Na2H2Y标准溶液前,Zn2+与X-形成ZnX+使溶液呈酒红色,达到滴定终点时,Zn2+被完全消耗生成无色的ZnY2-,溶液中含有X-而呈蓝色。
    2 98.20%
    n(KMnO4)=0.040 00 ml/L×15.00×10-3 L=6.000×10-4 ml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5K3[Fe(C2O4)3]·3H2O~6KMnO4
    10.00 mL溶液中:
    n{K3[Fe(C2O4)3]·3H2O}=5.000×10-4 ml
    100 mL溶液中:
    n{K3[Fe(C2O4)3]·3H2O}=5.000×10-3 ml
    m{K3[Fe(C2O4)3]·3H2O}=5.000×10-3 ml×491 g/ml=2.455 g
    w{K3[Fe(C2O4)3]·3H2O}= eq \f(2.455 g,2.500 g)×100%=98.20%
    3 28.69%
    由4组数据可知,21.00 mL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 eq \f(22.50 mL+22.45 mL+22.55 mL,3)=22.50 mL
    n[(NH4)2Fe(SO4)2]=0.200 0 ml/L×22.50×10-3 L=4.500×10-3 ml
    100 mL溶液中:
    n(VO eq \\al(+,2))=4.500×10-3 ml× eq \f(100 mL,20.00 mL)=2.250×10-2 ml
    w(V)= eq \f(2.250×10-2 ml×51 g/ml,4.000 g)×100%≈28.69%
    4 根据2S2O eq \\al(2-,3)+I2===S4O eq \\al(2-,6)+2I-、2Cu2++4I-===2CuI↓+I2,
    可得关系式:2Cu+~I2~2S2O eq \\al(2-,3),
    25.00 mL稀释后的溶液中:
    n(Cu2+)=0.020 00 ml/L×23.50×10-3 L=4.700×10-4 ml,
    50.00 g石膏渣中:
    m(Cu)=4.700×10-4 ml×64 g/ml× eq \f(250.00,25.00)=0.300 8 g,
    石膏渣中Cu元素的质量分数= eq \f(0.300 8 g,50.00 g)×100%=0.601 6%
    5 1∶2(计算过程见解析) Mn3O4、MnO(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设MnCO3的物质的量为1 ml,则A点(3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l×115 g/ml×(1-75.65%)≈2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方程式为MnCO3 eq \(=====,\s\up7(△))MnO2+CO↑,所以A点(300 ℃时)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O2,则n(Mn)∶n(O)为1∶2。加热过程中Mn元素不损失,则B点对应固体中的n1(O)= eq \f(115 g×66.38%-55 g,16 g/ml)= eq \f(4,3) ml,对应固体为Mn3O4;D点对应固体中的n2(O)= eq \f(115 g×61.74%-55 g,16 g/ml)=1 ml,对应固体为MnO;故C点对应固体为Mn3O4、MnO。
    6 (1) 400~600 ℃(计算过程见解析) (2) 温度超过600 ℃,C3O4转化为CO,质量减小
    解析:(1) 设CCO3的物质的量为1 ml,CCO3分解过程中C元素质量不变,共可生成 eq \f(1,3) ml C3O4,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 eq \f(\f(1,3) ml×241 g/ml,119 g)×100%≈67.50%,由图可知,对应的温度为400~600 ℃。(2) 1 200 ℃时,剩余固体质量=119 g×63.0%≈75 g,氧元素质量=75 g-59 g=16 g,n(O)=1 ml,故该物质为CO,由C3O4转化为CO,O元素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减小。
    7 (1) CO2(计算过程见解析) (2) NiO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镍氧化物
    解析:(1) NiCO3·2Ni(OH)2·2H2O热分解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CO3·2Ni(OH)2·2H2O eq \(=====,\s\up7(△))3NiO+CO2↑+4H2O,若分解先得到水,则降低的固体质量分数= eq \f(72,341)×100%≈21.1%,若分解先得到CO2,则降低的固体质量分数= eq \f(44,341)×100%≈12.9%,因此可知,300~500 K之间分解产生的气体为H2O,500~700 K之间分解产生的气体为CO2。(2) 700 K后,反应完成,剩下的固体为NiO,在氧气气氛中加热,NiO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镍氧化物,导致800 K后剩余固体质量略有增加。
    8 (1) NiSO4
    由图可知,500 ℃时,对应的质量变化率为58.9%,
    假设NiSO4·6H2O为1 ml,
    则m(NiSO4·6H2O)=263 g/ml×1 ml=263 g,
    500 ℃时剩余固体质量=263 g×58.9%≈155 g,
    固体减少的质量Δm=263 g-155 g=108 g,
    1 ml NiSO4·6H2O中:
    m(H2O)=18 g/ml×6 ml=108 g,
    故5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NiSO4
    (2) 生成的NiO晶体类型(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相关试卷

    拉分点4 归因解释、过程评价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

    这是一份拉分点4 归因解释、过程评价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共7页。

    拉分点3 描述实验操作、补充实验方案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

    这是一份拉分点3 描述实验操作、补充实验方案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共11页。

    拉分点2 微观机理 多角度认识催化剂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

    这是一份拉分点2 微观机理 多角度认识催化剂 (含答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增分练 拉分点突破,共9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