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解析版).docx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原卷版)第1页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原卷版)第2页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原卷版)第3页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解析版)第1页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解析版)第2页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原卷版docx、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第01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明]沈德符
    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
    [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
    锐A长身B修髯C顾眄D生威E有权F术G尚严政
    4.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5.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简述王锐和宋濂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督促后辈学习。
    (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①之画梅焉,斯②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③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尽。若是其神也!
    ②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④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
    ……
    ③仲房丧志归家,岁云⑤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⑥,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⑦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⑧,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王雪湖:明末清初画家。②斯:连词,乃。③中丞:官名。④游湖涉越:游历湖州,跋涉到越州。⑤云:语助词,无义。⑥幽特构崛: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指梅的形态。⑦贸贸:轻率貌。⑧愈远愈失: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尽( ) (2)岁( ) (3)尝( )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墨气尚浮。
    (2)若是其神也!
    8.本文借龙仲房学画梅花的故事论学,启示后人。请你把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一句话,赠送给求学道路上的同学以共勉。
    (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
    [明]王士性
    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石咬水处,为白莲池。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
    【注释】①浮图:佛塔。②窦:洞。③龂腭(yín è):像露齿的样子。④钜坂:坚硬的坡石。⑤轮囷(qūn):盘绕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
    [唐]张籍
    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9.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C.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D.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11.“剑池无底浸云根”中的“浸”字,有的版本作“镇”字。你觉得哪个字更贴合诗意?请联系诗、文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
    12.山并不会移动,但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担心山移去而锁寺门。请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3.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2)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14.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结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中相关句子与链接材料,简述望月这一行为会给人带来哪些感悟或收获。
    [链接材料]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城山记
    [明]焦维章
    成都之西,名山水以十数,而灌①胜;灌之山以百数,而青城尤胜。
    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予友冯廷器曰:“青城之秀甲于益州,望之蔚然。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予偕诸友刺舟渡江,渐近山下。一时林壑之美,已觉胜绝。过横山,望青城山长生观等处,尚在翠微烟霭间。少焉,阴雨冥濛,作潇潇声。南行一里余,雨亦霁。由长生观西北行,凡数转,抵建福宫。且暝,不可前矣,遂宿焉。迨晚,风雨大作,且饮且怅,以为天师洞陡绝,扳跻尤难。吾友鲜宗申曰:“不可止也!其勿贻谢灵运之愧。”夜分,雨止。
    厥明②,日光苍凉,掩映云际。行巨壑间,每大啸,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仰首拊膺而上。远望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云即洞所在也。道甚湫隘,才可尺许,旁皆邃谷,易于坠蹈。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试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天下之奇观备矣。
    寻建福宫故道,将谋归路。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吾曹虽铅椠③之素业未休,而江湖之志壮尤甚。故太史公必登龙门,探禹穴,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朱、张二儒④,远临衡岳,一时高迈之怀,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五十五,有删节)
    【注】①灌:灌县,今都江堰市。②厥明:天亮。③铅椠:指读书作文。④朱、张二儒:宋代大儒朱熹、张栻。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雨亦霁 霁:(雨)停
    B.迨晚 迨:趁着
    C.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 类:好像
    D.天下之奇观备矣 备:齐全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
    (2)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
    17.在作者的“青城之游”中,除了秀美景色,还有什么引发了他在文末的慨叹?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①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
    【注】①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②荆榛,灌木树丛。③涂,道路。④隆兴,南宋孝宗的年号。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⑥朴斫而丹雘,修缮装饰。⑦圮,毁坏、坍塌。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堂于蜀冈之上( )
    (2)延四方之名俊( )
    (3)心窃向往焉( )
    (4)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
    1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徜 徉 乎 其 中 不 醉 无 归 载 月 而 返
    20.翻译句子。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21.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①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注]①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B.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C.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D.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23.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
    B.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谢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
    C.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究百家之说”中“究”应选择“探究”。
    D.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穷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
    B.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
    C.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
    D.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2)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业①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②北苦寒,人多服毡罽③,业但挟纩④,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⑤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释:①业:杨业,又名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的将领。②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殆:几乎。
    2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忠烈武勇,有智谋 谋:谋略
    B.人多服毡罽 服:名词作动词,穿
    C.业但挟纩 但:但是
    D.众皆感泣不肯去 去:离开
    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28.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离开杨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概括。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④靳侮:戏弄。
    2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特爱重之 重:
    (2)必曳履慢声 曳:
    (3)蹑其后听之 蹑:
    3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
    ②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③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④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重如木之大,则山不大。木不数十重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头。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自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大也。
    ⑤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盖山尽出不惟无秀拔之高,兼何异画碓嘴?水尽出不惟无盘折之远,何异画蚯蚓?
    ⑥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足人目之近寻也。傍边平远峤岭,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
    (选自宋代郭熙《林泉高致》)
    32.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B.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C.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D.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3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仰:仰视
    B.高远之势突兀 突兀:耸立挺拔
    C.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 敌:敌对
    D.盘折委曲 委曲:弯弯曲曲
    34.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2)水尽出不惟无盘折之远,何异画蚯蚓?
    《说文解字》:“聰(听),聆也。从耳,壬声”,“声音通顺于耳”。
    “听”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顺从、接受,如“言听计从”;
    ②治理、处理,如“听讼”;
    ③任凭、放任,如“听之任之”。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或曰浮图下
    [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
    (1)
    墓不当在其下
    [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
    龂腭益奇
    [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
    (3)
    要以秋月为胜
    [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 (填序号)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关试卷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共34页。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全国通用),共15页。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学生卷),文件包含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docx、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