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戴口罩”“勤洗手”“要消毒”及“常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以上措施相关数据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常锻炼”:初中生百米跑的速度约7m/s
B. “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
C. “要消毒”:标准大气压下,消毒的沸水温度约为80℃
D. “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长度约为15cm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中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左右,则速度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下,消毒的沸水温度约为100℃,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一个常见的成人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5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如图为“神舟十八号”对接空间站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八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空间站B. 月球C. 太阳D. 地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舟十八号”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神舟十八号”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
BCD.“神舟十八号”相对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神舟十八号”处于运动状态,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距离为2.0km
B. 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 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1km,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的时间为
t1=13min﹣10min=3min
派送车在10~13min内静止;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消灭误差
B.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正确;
CD.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CD错误。
故选B。
5. 无忧鼓又叫钢舌鼓,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音舌振动发声的乐器。用无忧鼓能敲出磬、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的婉转灵秀,也能敲出时下流行的手鼓穿透力十足的声音,使得鼓声通透空灵、细腻悠扬。关于无忧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忧鼓发出的声音是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无忧鼓发出的声音通透、空灵、婉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C. 加大力度敲击无忧鼓,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D. 无忧鼓的振动停止,鼓声的传播也会立即停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无忧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音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无忧鼓发出的声音通透、空灵、婉转,描述的是声音的特色即音色,故B错误;
C.加大力度敲击无忧鼓,音舌振动幅度增大,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无忧鼓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鼓声的传播不会立即停止,故D错误。
故选C。
6. 小明网购了一套可以演奏的编钟摆件。如图所示,编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小明用木锤分别敲击甲、乙、丙、丁四个编钟,其对应的波形图分别是①②③④,若一个编钟有裂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编钟发出的声音响度最大
B. 乙编钟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C. 根据编钟声音对应的波形图判断,丙编钟有裂痕
D. 根据编钟声音对应的波形图判断,丁编钟有裂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波形图中纵向距离表示振幅的大小,③的振幅最大,响度最大,因此丙编钟发出的声音响度最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④中波形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大,说明丁编钟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故B错误;
CD.当编钟上有裂痕时,其波形图也会有所不同,④的波形图在形状上不同于其他波形图,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左右开始,每隔大约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标准大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B. BC阶段,试管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且固体越来越少
C. CD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 该物质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40min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乙知,实验中所用固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为,即熔点为,是晶体。熔化从第10min开始,25min结束,持续了15mi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BC阶段,晶体正在熔化,不断有固态晶体熔化为液态,因此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且固体越来越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CD阶段,晶体已经全部熔化完,并且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物质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乙知,该物质熔化从第10min开始,25min结束,持续了15mi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R-134a冷媒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冷媒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循环,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关于这种空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
B. 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
C. 空调的外挂机滴下的水来自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D. 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窗户内侧会出现“白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态冷媒在室内挂机蒸发器中由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态冷媒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调的外挂机滴下的水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空调温度调的特别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变低,房间窗户外侧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滴,所以窗户外侧会出现“白雾”,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为了避免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低头看仪表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将水平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呈现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往前方观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海市蜃楼
C. 杯弓蛇影
D. 一叶障目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
AD.小孔成像和一叶障目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D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杯弓蛇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一个圆柱形的烧杯内装水,将一根木棍竖直插入其中,位置比圆心偏左些(俯视图如图),现从侧面观察,则哪幅图能正确反映所看到的情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烧杯内的俯视图,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烧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
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r>∠i;所以观察者在P处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A的实际位置,即像A′的位置偏左;据此可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B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烧杯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 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整相关的实验内容: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答案】(1)-22 (2)31.0
(3)217.5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图,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在0℃以下,示数为-22℃。
【小问2详解】
如图,木块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71.0cm对齐,木块的长度为
l=71.0cm-40.0cm=31.0cm
【小问3详解】
如图,秒表小盘指针示数为3min,且接近4min,大盘指针示数为37.5s,故秒表读数为
t=3min37.5s=217.5s
12. 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15∶8 ②. 8∶15
【解析】
【详解】[1]根据可得,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13. 如图所示,这款“飞碟无人机”被誉为火焰之声(Firesund),在无人机底部装有一套声波设备,利用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之间的声波灭火,该声波属于______(选填“超声波”“正常声波”或“次声波”),原理是声音能传递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答案】 ①. 正常声波 ②. 能量
【解析】
【详解】[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故30Hz至60Hz属于正常声波。
[2]利用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之间的声波灭火,是利用声波携带的能量去影响火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4. 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中甲、乙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114℃、沸点184℃、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应使用______(甲/乙)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______态;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______(是/不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答案】 ①. 乙 ②. 气 ③. 不是
【解析】
【详解】[1][2][3]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因此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乙实验,综上,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不是为了受热均匀。
15. 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的原理是______。如图所示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______处的温度比较高(选填“A”或“B”)。
【答案】 ①. 气体热胀冷缩 ②. B
【解析】
【详解】[1]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靠气体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受热膨胀忽略不计。
[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则两次温度比较,B处的温度比较高。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角为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方(上/下/左/右)是空气。
【答案】 ①. 60 ②. 左
【解析】
【详解】[1][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从空气折射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观察图可知,G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为
90°-60°=30°
OE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D为界面,BF为法线; 折射角为
90°-30°=60°
所以,界面的左方是空气。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画图2分,共14分)
17. 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他通过观察猜想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选择了几跟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所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是。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
(2)用ab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______的关系。
【答案】(1)ad (2)横截面积
【解析】
【小问1详解】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度,故应选ad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
【小问2详解】
ab两根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18. 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自下而上、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______图;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1)见解析 (2) ①. 99 ②. 低于 ③. 乙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是错误的。
【小问2详解】
[1][2]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度也是99℃;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原因是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乙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小问3详解】
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增加,水的沸点增大,图象b符合题意。
19.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而没选择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____;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________(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B的位置,使其跟________完全重合(A蜡烛/A蜡烛的像);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撤去蜡烛B,放一张白纸到B撤走时的位置,并________(透过/不透过)玻璃观察白纸;
(4)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并补全光路________;
(5)小明用跳棋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棋子的像。请你想个办法能看清跳棋棋子的像,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A. 手电筒照亮棋子A
B. 手电筒照亮棋子A的像
C. 选用透光性稍差的玻璃板
D. 把此装置移到暗室做
【答案】(1)像的位置
(2) ①. 未点燃 ②. A蜡烛的像
(3)不透过 (4)
(5)A
【解析】
【小问1详解】
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选择玻璃板而没选择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小问2详解】
[1][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在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我们用一个跟A蜡烛完全相同的B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其跟A蜡烛的像重合。
【小问3详解】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撤去蜡烛B,放一张白纸到B撤走时的位置,应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发现白纸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小问4详解】
先将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即为像点S′,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A、SC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小问5详解】
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所以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棋子反射出的光线增多,棋子成像更清晰,移至暗室中,不容易看到棋子A。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动车时代是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表格为小明乘坐的D706从上海站到北京站的列车运行时刻表。
(1)列车从上海站到无锡站的运行时间是 ___________min。
(2)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全程是 ___________km,平均速度是多大?
(3)列车途径栖霞隧道,隧道全长为750m,小明从自己进隧道开始计时,到出隧道为止,共经历12.5s。已知列车全长210m,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间是多少?
【答案】(1)68; (2)1298,118km/h;
(3)9s
【解析】
【20题详解】
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从上海站到无锡站的运行时间为
【21题详解】
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全程
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的运行时间
平均速度为
【22题详解】
小明从自己进隧道开始计时,到出隧道为止,共经历12.5s,那么列车的速度为
此时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
21. 2022年8月31日,“东方-2022”演习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孟耶夫斯基训练场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是首度全程参演。如图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36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2.5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试求:
(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5.4s。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答案】(1);(2)6.5s;(3)
【解析】
【详解】解:(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
(2)爆炸声传回军舰需要的时间
火箭炮发射后听到爆炸声需要的时间为
(3)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5.4s,所以该海域的海水深度为
答:(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
(2)火箭炮发射后6.5s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站名
上海
无锡
南京
天津西
北京
到站时间
22:23
23:50
08:05
09:25
发车时间
21:15
22:25
23:56
08:08
路程/km
0
165
301
1315
146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二中教育集团联合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