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第1页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第2页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
    一、锋面与天气
    1.锋面
    (1)结构: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天气。
    2.锋面系统的特点
    方法技巧 冷暖锋的判断技巧
    (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3)看锋面坡度:冷锋较陡,暖锋较缓。(4)看雨区位置。(5)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6)根据降水的时间、强度识别。(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不同影响识别。
    3.锋与天气
    (1)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①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②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降温等天气。
    ③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①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②暖锋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4.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
    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是:五月,登录东南沿海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西向北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由于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引起夏涝,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九月,雨带南移,至十月我国雨季结束。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的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3.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三、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也称为温带气旋。
    2.锋面气旋的判读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3)确定气流性质 风从北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风从南边吹来,来自低纬度,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若冷空气主动为冷锋,暖空气主动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锋前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锋后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
    【典型例题】
    【例1】下表为海门市气象台测得的连续几日的天气情况数据表。读表完成1~2题。
    1.影响海门1月11日到15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2.若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造成的自然灾害为( )
    A.伏旱 B.风暴潮
    C.洪涝 D.寒潮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的天气数据可知,海门从11日至13日,风力增大,云层增厚,气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雨雪天气,符合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从13日至15日,气温持续下降,气压升高,风力减小,天气转好,符合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故选B。第2题,若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往往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降温及雨雪天气,此时为1月份,故会带来寒潮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答案:1.B 2.D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知识梳理】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1.大气环流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eq \b\lc\ \rc\}(\a\vs4\al\c1(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eq \b\lc\{\rc\ (\a\vs4\al\c1(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与极地的热力差异作用下,将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闭合环流,近地面将只有一个风向。具体如下图1所示:
    (2)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考虑地球自转,大气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发生偏向,将形成三圈环流,与其气压带、风带分布具体如下图2所示: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eq \b\lc\{\rc\}(\a\vs4\al\c1(B为低纬信风带,D为中纬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熟记】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察,但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①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②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 风向左偏为南半球。
    ③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
    ①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②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③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夏季。
    2.季风环流
    季风定义: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特别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典型例题】
    【例2】(2018·北京高考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最高的地方,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答案:1.B 2.A
    考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知识梳理】
    一、气候的形成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
    (4)地形
    = 1 \* GB3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 2 \* GB3 ②山间盆地、河谷地形;山地的屏障作用(例如: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冬季不易散热,气温高;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气温高); = 3 \* GB3 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④焚风效应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
    = 1 \* GB3 ①气压带与风带: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大陆东岸信风来自海洋,湿润); = 2 \* GB3 ②季风:夏季风影响(湿地)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2)地形
    = 1 \* GB3 ①地形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2 \* GB3 ②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 3 \* GB3 ③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海陆分布: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5)人类活动:城市雨岛
    三、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
    [总结归纳]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3.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狭长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5)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
    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安第斯山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
    (6)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7)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内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 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方法技巧 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 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5.气候特征的分析与描述
    【典型例题】
    【例3】(2018·江苏高考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示意法显求法路线示。读图完成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第2题,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1.C 2.B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的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北半球)
    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日期
    气温(℃)
    气压(百帕)
    风力
    天气
    最高
    最低
    均温
    1月11日
    18
    2
    10
    1 002.5
    1~2级

    1月13日
    12
    -1
    4
    1 005
    6~8级
    小雪
    1月15日
    5
    -4
    2
    1 008
    2~3级
    多云
    1月(上图1)
    7月(上图2)
    东亚季风
    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
    西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形成)
    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地区
    热 带: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º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º~20 º之间
    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之间。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º~2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毫米-2000毫米。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西南风)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东北风)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国西南,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
    热带沙漠气候
    20º~30 º大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高温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非洲北部撒哈拉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南、北纬25º~至35º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
    温 带
    (南北纬40°~60°之间
    )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我国秦淮以北,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之间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大陆内部,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及岛屿
    全年温和湿润。年降水量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
    寒 带
    (60°~90°N)
    苔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附近
    全年严寒,降水少,最热月气温仅达1°C-5°C。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
    全年酷寒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高 山气 候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垂直变化明显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最热月均温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4种)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种)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3种)
    第三步:

    确定具体
    的气候
    类型
    年 降水量
    及年内
    分配
    情况
    年雨型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2 000毫米
    温 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毫米
    夏雨型
    热 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毫米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 600毫米
    温 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关学案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必备知识点总结)--地理期末复习一本通(鲁教版2019).,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