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优秀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梳理
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较为具体,常常与特定的地方相联系,如我国的岭南文化、徽州文化等。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聚落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并留传了众多独特的景观风貌,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依据当地条件的不同,村民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或渔业等不同的生产活动,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牧村、渔村等村落类型。在自然环境、经济特征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不同村落类型的景观也不同。
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例如四合院、皖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影响。传统民居记录着乡村地域的人类活动历史,传承着地域文化。
村民不同的生产活动往往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景观,主要有耕地作物、草原牲畜、水面渔船等。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同类生产活动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景观。耕地作物可进一步分为水田稻作、旱地旱作等;旱地旱作也会有精耕细作和机械化大农场等不同景观。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与乡村景观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1.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和街道等。这些城市多建于中世纪,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在建造城市时,往往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一般都有二重或三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民居建筑多面南背北,正门多为南门。
2.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这些地域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巨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景观。
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例如,洪涝灾害多发地区的人们学会了建造高地基房屋。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方,仍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因为这种风格已经成为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轻易改变。
例题演练
例题1: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森林茂密,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有400多年的历史。翁丁村先人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迁入,建寨前会选好建寨地点并种一棵R树,若R树长得茂盛就在此建寨,反之,则另选地点。翁丁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翁丁村建寨初期村民不断增多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物种灭绝加速B.粮食短缺
C.地震和台风频发D.臭氧层破坏
2.翁丁村建寨先人种的R树( )
A.不耐旱,耐水湿B.喜干燥的气候
C.不耐阴,较耐寒D.不耐酸性土壤
3.翁丁村传统民居的主要优势是( )
A.就地取材,工艺精湛B.造价低廉,通风散热
C.冬暖夏凉,利于排雪D.防虫防蛀,提高湿度
【答案】1.B 2.A 3.B
【分析】1.翁丁村建寨初期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A错;翁丁村地处山区,建寨初期(距今400多年),当地生产力水平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面积有限,随着村民不断增多,田地不够耕种,会造成显著的粮食短缺问题,B对;人类活动对地震、台风的发生没有影响,C错;农业文明阶段,没有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气体,不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D错。故选B。
2.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说明该村地势较低,土壤疏松肥沃,因此,建寨先人种的R树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旱,较耐水湿,A对,B、C错;亚热带地区土壤显酸性,D错。故选A。
3.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翁丁村传统民居为全木结构茅草房,以草、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简单,A错;该区域气候湿热,全木结构的茅草房,造价低廉,并且有利于通风散热,B对;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冷空气影响不到,没有降雪现象,C错;该地湿度大,对身体危害大,并且木结构房屋容易产生虫蛀现象,D错。故选B。
例题2:“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5.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6.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质灾害频发B.城市化的发展
C.古建筑自身破旧D.居住习惯改变
【答案】4.B 5.A 6.B
【分析】4.云南和安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较为炎热,安徽冬季能够受到冷空气影响,而厚厚的墙体能起到保暖隔热的作用,所以A正确,不合题意,;两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不用收集雨水抗旱,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能够起到遮荫作用减少阳光直射,也利于雨天挡雨廊下行走,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布局紧凑,能节省用地,所以C正确,不合题意;云贵高原上风大而安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所以外墙高大且窗小或无窗,能够挡风和防止盗贼攀爬,因此D正确,不合题意。综上所述 ,故选B。
5.与安徽山区相比,云南纬度更低,夏季太阳高度角更大,天井更小能使天井周边建筑挡住较大太阳高度角的强光照射,因此A正确;天井的作用不是用来排水防涝的,因此B错误;天井小,被周围建筑围挡更不利于通风散热,因此C错误;安徽山区和云南同样都是地势崎岖,云南跟安徽山区相比,民居建筑用地不会更紧张,故天井更小应该主要是适应当地的光照等自然环境,不是因为建筑用地有限,因此D错误。故选A。
6.昆明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不可能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这不会是“一颗印”古建筑近年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昆明市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快,土地紧张,古建筑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可能被大量拆除导致迅速减少,因此B正确;古建筑如果因自身破旧损坏,可以修缮而不会迅速大量减少,因此C错误;居住习惯改变不是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错误。故选B。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
2理解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以及乡村景观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等的关系。
3.理解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以及城镇景观的特点以及城镇景观在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体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