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 (2019)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优秀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梳理
一、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1.概念:交通运输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发生转移。目前运营成熟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
这五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利弊,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日常生活中,它们之间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交通运输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通车里程迅速增加;城市地下铁路和轻轨铁路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通布局指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站点、码头的布局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交通布局是整个生产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联系各行各业的纽带,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区域通达性,增强区域竞争力
区域运输条件改善,运速提高,运时减少,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从而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促进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交通运输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署,促进区域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产业布局向更大范围扩展成为可能,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更加合理的生产地域分工格局。
3.扩大市场范围
交通运输对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原有专业化市场的扩大和新市场的形成。
4.加快城镇化过程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交通运输集聚和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原有城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城镇迅速形成,城镇体系逐渐成熟,城镇化过程加快。
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它决定着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的建设、结构和布局等都服务并受制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运输发展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带动区域交通投资的增加与运输发展水平的提高。
方法技巧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3.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答题模板
4.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例题演练
例题1:京哈高铁于2021年1月22日全线贯通,全线共设35个站点,其中辽宁省站点数量最多,有16个,下图示意京哈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京哈高铁经过的省市中辽宁省站点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辽宁交通条件差②高铁线路里程长③辽宁距离北京近④高铁沿线城镇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修建京哈高铁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
A.地形复杂,投资成本大B.纬度较高,冻土分布广
C.沃野千里,农田占地较多D.经济落后,建设资金不足
3.京哈高铁开通后将( )
A.东北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B.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城市职能
C.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D.导致东北的劳动力资源流失
【答案】1.D 2.B 3.C
【分析】1.一般来讲,交通条件差,交通站点数量会较少,①错误;由图可知,京哈高铁在辽宁省建设的线路较其他省(市)长,故站点数量多,②正确;高铁站点的数量多与距离北京近关系较小,③错误;高铁沿线城镇多,故设置的站点多,方便居民出行,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2.京哈高铁主要经过平原地区,地形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A错误;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冻土广布,京哈高速铁路沈哈段地处深季节冻土区,修建难度大,B正确。京哈高铁线路多桥梁隧道,尽量少占农田,占用部分农田不是修建京哈高铁时面临的主要挑战,C错误。京哈高铁是国家规划投资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故修建高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资金充足与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
3.京哈高铁是客运,与资源运输需求关系不大,A错误。京哈高铁开通后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城市职能影响较小,B错误。京哈高铁开通后,会加强北京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增强北京对东北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C正确。京哈高铁的开通与东北的劳动力资源流失无关,D错误。故选C。
例题2:某条长约1000千米的高铁路中有四个站点,列车在这四个站点的停靠情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四个站点中,甲地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B.高铁建设成本最低的城市
C.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D.现代物流业最发达的域市
5.下列关于该条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站点距离较远是因为地势起伏大
B.甲、乙站点距离太近,造成资源浪费
C.丁地常住人口可能会大量向内地流动
D.丁地班次太少,不利于人口流动
【答案】4.C 5.C
【分析】4.读图可知,甲站点每天停靠18班次,乙站点每天停靠9班次,丙站点每天停靠12班次,丁站点每天停靠7班次,由此可以推知,甲地最有可能是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客运需求量大,C正确;高铁停靠次数不能反应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高铁建设成本,AB错误;高铁主要是客运职能,没有货运职能,D错误。所以选C。
5.乙、丙站点距离较远可能是因为乙、丙两城市距离远,A错误;甲、乙站点距离近,说明两城市距离近,且停靠班次较多,说明人口密度大,客流量大,近距离设立站点,方便人们出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B错误;丁地停靠班次少,说明丁地客流量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常住人口可能会大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C正确,D错误。所以选C。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短途运输运费高
公路
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高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
灵活性差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水文、气候
沿河谷(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较少(多发);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量小(大);气候条件好(差),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大)
经济因素
资源、经济、
科技、人口
××资源丰富地区,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经过地区经济发达,沿线地区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科技发达,××自然难题被克服;经过居民点多(少)
社会因素
就业、国防、
民族团结、
脱贫致富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陆域
地形、交通、
经济腹地、
城市依托
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水域
航道、停泊、
避风、冰期
港阔水深,利于船只的停泊和航行;泥沙含量大,容易淤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位于峡湾,避风、避浪;无冰期(冰期长),通航时间长(短)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聚落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第3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聚落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