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课件2024-2025
6《芣苢》《插秧歌》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6《芣苢》《插秧歌》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同步教学课件,共26页。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我们今天学习两首写劳动的诗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乡土中国——《诗经·周南·芣苢》了解掌握《诗经》相关知识领会《芣苢》重章叠唱的手法与《插秧歌》平白晓畅的特点体会两首诗的情感,训练诗歌鉴赏能力学习目标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宗庙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编排分类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编排分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诗经》的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延伸)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①兴②比③赋 ④比⑤兴芣 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⑴采采:茂盛的样子。⑵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⑶有:取得,获得。⑷掇(duō):拾取,摘取。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品读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茂盛的芣苢啊,采呀采呀采起来。茂盛的芣苢啊,采呀采呀采得来。茂盛的芣苢啊。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的芣苢啊,一把一把捋下来。茂盛的芣苢啊,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的芣苢啊,掖起衣襟兜回来。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可以更换顺序吗?展现了古人什么样的劳动场景?这六个字有哪些区别变化?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场景?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劳动过程)(劳动欢乐)采摘取得 获得拾取 摘取从茎上成把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 苢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节奏感音韵美①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简单明快。②使用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③突显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喜悦。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此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芣苢》主题乡土中国——《插秧歌》作者简介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1127-1206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品读插秧歌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耕田放水插秧收割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叠用两个比喻(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问而不答,用动作回答,表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劳苦。通过语言,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插秧歌 运用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农夫应答图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这首诗展现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通过插秧劳作的场面描写,真实客观地表现出农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插秧歌》主题《芣苢》侧重于通过动作描写劳动的过程《插秧歌》侧重劳动中的人情美和劳动的精神美。思考探究:两首诗在描绘劳动场景时,分别侧重描绘的是什么?“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比喻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了农忙抢种状态。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拓展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