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及答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案使用说明,学习目标 , 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学案使用说明】
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
在规定的时间内,相互交流答案,然后积极展示成果。
书写要认真规范。
教师讲解时,务必使用红色笔修正答案。
【学习目标 】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并积累文言重点知识。
2.诵读课文,理解选文各章节的内容。
3.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 重点难点】
重点: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并积累文言重点知识。
2.诵读课文,理解选文各章节的内容。
难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学习方法】
思(自学)、议(群学)、展(展示表达)、评(质疑互动)、测(检验巩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核心思想是“仁”。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孔子被尊为“圣人”。
(二)写作背景:
孔子与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一时期,私学兴起,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学习过程】
导:一、情景导入
思:二、诵读理解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八佾( ) 一篑( ) 迩( ) 知者不惑( )
诵读指导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
疏通文意 翻译下列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议:深入研读 小组合作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选文第一章,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选文第二章,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在孔子看来,什么是“仁”?
孔子认为如何做到“仁”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修养品质?
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弟子学习《诗》?
检:解释下列词语
于: 君子喻于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若: 若属皆为所虏
若使烛之武退秦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作业:背诵课文及重点词语解释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4.1《论语》十二章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先学,文言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