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钠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钠的物理性质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A. 清代瓷盘B. 明代书轴
C. 西周铜鼎D. 宋代石函
2. 《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五谷酿酒B. 海水晒盐
C. 机杼织布D. 粉碎矿石
3.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氢氧化钾B. 二氧化碳
C. 水D. 硅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铝元素:ClB. 氨分子:NH4
C. 60个碳原子:C60D. 2个亚铁离子:2Fe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钠常温下易与氧气、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5. 下列有关钠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B. Na+中有11个电子
C. 原子序数为11D. 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6. 下列关于钠的物理性质正确的是
A. 钠的密度比煤油小B. 钠的熔点低
C. 钠的密度比水大D. 钠的硬度大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的性质活泼的原因是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B.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
C. 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2O=NaOH+H2↑
D. 钠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Na2O2中氧元素显-1价
8.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B. 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 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9.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分子构成相同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氧分子体积变小
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加热液体
C. 取用粉末状固体D. 过滤
11.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节约用水
B.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8
C. 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
D. 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12. 如图是“奥林匹克烯”(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9H12,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林匹克烯”由21个原子构成
B. “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0
C. “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2
D. “奥林匹克烯”与“足球烯”(C60)都属于化合物
13. 《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C. “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 “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14.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制碳酸饮料
B.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C. 氧气能助燃——用作燃料
D.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用作氮肥
15. 如图是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减少对室内空气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灯使用的青铜是一种金属材料B. 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C. 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D. 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16. 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点对应物质只有一种
B. M是“氧化物”
C. Y点对应物质可用于灭火
D. Y点对应物质和CaCO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7.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一个丙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C. 整个转化过程中共有3种氧化物
D. 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18. 燃烧法测定醋酸的组成:取3.0g醋酸,在纯氧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消耗氧气的质量为3.2g
B. 该物质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C.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D. 醋酸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9. 下列探究能达成目的的是
①证明木炭中含有碳元素
②探究燃烧的条件
③证明碳酸受热易分解
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20. 利用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可得到合成气(CO和),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催化剂表面同时发生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当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变大,会影响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而使反应减慢。其他条件相同时,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积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B. 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C. 500℃—600℃积碳量增加的原因是积碳反应产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应消耗的碳量
D. 在催化剂作用下,和得到合成气的反应适宜在600℃时进行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国庆长假时,于城市漫步中,寻味苏州。
(1)品狮山市集烟火
①各种小吃香味扑鼻,说明分子_____。
②食盐是重要的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微粒为_____(填符号)。
(2)画粉墙红砖黛瓦
①临街店铺门环上铜绿斑驳。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填化学式)和O2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产物。
②烧制青砖:“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中主要的反应是在900℃∼940℃时,CO将红砖中的氧化铁转化为氧化亚铁而形成青砖,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望小桥流水人家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硬度的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和Mg2+都看作Ca2+,并将其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升水中含有10毫克CaO称为1度,8度以上为硬水,8度以下为软水。
①取某水样1L,经实验测定,其中含Ca2+0.2g,此水样的硬度约为_____度,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②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2. 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气体。
I.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并验证性质
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要组装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合适装置,其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4)利用如图2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①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Ⅱ.化学小组自制简易“化学氧自救器”
已知:①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碳酸钾是白色固体。
②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CO2+4KO2=2K2CO3+3O2
(5)如图3,“化学氧自救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超氧化钾生氧剂______(填颜色变化),说明生氧剂基本失效。
(6)为减小呼气、吸气阻力,生氧罐的气体通道不宜太小,则生氧罐内使用______(填“粉末状”或“片状”)的超氧化钾作生氧剂更好。
(7)常见的化学氧自救器的气路结构有往复式和循环式两种,在相同条件下,以等量超氧化钾作生氧剂,测得2种不同气路结构的吸气的温度变化如图4,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如图5所示。
①化学氧自救器工作中,吸气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结合图4、图5分析,选择_____气路结构吸氧更舒适。
②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3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超氧化钾(KO2)多少克?(不考虑水蒸气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23. 化学小组的同学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I.“碳”索发现
(1)空气中的CO2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写出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验证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
如图1所示,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厨房中炒菜前后天然气灶台旁的气体,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①红墨水水柱向______(填“左”或“右”)边移动。
②此实验能否推断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并说明理由:______。
Ⅱ.物理固“碳”
(3)如图2将海水注入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若观察到______现象,可证明海水可以吸收CO2。
图2
(4)将CO2气体压入地下可以实现CO2液态封存,原因是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Ⅲ.绿植吸“碳”
(5)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该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_______。
Ⅳ.捕风捉“碳”
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的CO2捕捉器,如图3所示。
图3
(6)在吸风机纱布上涂抹一层石灰乳(5mL水和2gCa(OH)2混合制得)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纱布变硬,吸风效果变差,原因可能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如图4所示,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中同时且等速度通入二氧化碳,记录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若t1______t2(填“>”“<”或“=”),说明氢氧化钾溶液比氢氧化钠溶液的吸“碳”效果更好。
图4
Ⅴ.“碳”寻转化
(8)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此反应中H2与CO2的质量比为______。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______。
24. 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
I.溶铜
(1)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______。
II.制箔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H2O2Cu+O2↑+2X,X的化学式为______。物质X可循环用于______和______工序。
(4)探究电流密度对Cu的电沉积速率的影响。
在如图2所示装置中按表进行实验,记录0~45min内平均电沉积速率的数据。
已知:电解液初始pH(一种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表示方法)以及电极板间距等也会影响Cu的电沉积速率。
a=______,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5)“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3可知,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内(填字母)。
a.45~49℃ b.50~52℃ c.53~55℃ d.56~60℃
25. 氢气的开发利用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I.氢气的发现和制备
(1)1766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铁与稀盐酸作用,制得了可燃性的H2,同时还得到了浅绿色的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①“分离”时K2CO3溶液吸收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K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2023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图如图所示。
①步骤II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步骤III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II.氢气的贮存和释放
Mg2Cu可用于化学储氢,其贮氢与释氢过程如图2所示。
(4)贮氢反应需要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隔绝空气的原因______。
(5)释氢释放的H2比贮氢吸收的H2______(选填“多”或“少”或“不变”)。
III.氢气在生产中的应用
合成氨工艺需要用到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6)Fe3O4是铁触媒的主要成分。合成氨催化过程中因部分Fe3O4与H2反应使催化剂“失效”。在一定温度下可用O2将其“再生”,原理如图3所示。
①“再生”过程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若开始加入69.6gFe3O4,“失效”一段时间后测得固体中Fe3O4的质量为46.4g,则此时所得固体的总质量等于_____g。
26. 钢铁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
I.铁的性质
(1)用生铁制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_。
(2)生铁和钢的性质有差异,原因是______。
II.铁的冶炼
(3)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CO与Fe2O3中氧元素结合,使其失氧转化为Fe。除了CO,从左侧通入的物质X还可以是______(填字母)。
A. 水煤气(CO和H2)B. CO2C. 木炭D. H2
(4)工业上炼铁高炉的结构如图2所示。
①高炉中产生CO的主要反应为C+O2CO2、_______。
②炼铁时加入的_______(填名称)可将铁矿石中的杂质转化为CaSiO3与铁水分离除去。
III.铁的锈蚀
已知:一定条件下,活性炭粉可加快铁的锈蚀,但活性炭粉本身不参加反应。
【知识回顾】用如图3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5)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6)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实验探究】如图4所示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活性炭粉加入三颈烧瓶,连接仪器,采集数据,绘制出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5所示。t1时刻利用注射器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再将一只装有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
(7)据图5,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_______。
(8)分析CD段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A. 稀盐酸被吸入三颈烧瓶中
B. 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
实验序号
电流密度(A•m-2)
电解液初始pH
电极板间距(mm)
电沉积速率(g•h-1•m-2)
①
200
2
20
225
②
300
a
20
315
③
400
2
20
5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钠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钠的物理性质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上)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学校九年级(上)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