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疆域辽阔。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地跨南、北半球,跨纬度广B. 我国少部分地区位于寒带
C.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D. 我国一个内陆国
2. 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北纬度相差约50°B. 东西经度相差约62°
C. 领土最南端的纬度大约为4°ND. 领土最东端的经度大约为73°E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错误。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B错误,C正确;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纬度范围为4°N至53°N,南北跨纬度约50°,A正确;我国经度范围为73°E至135°E,东西跨经度约62°,B正确;领土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大约为4°N,C正确;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经度大约为135°E,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读“中国疆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我国的疆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小B. 东隔日本海与日本相望
C. 我国大陆海岸线约1.8万千米D. 南邻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
4. 我国疆域辽阔,邻国众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 印度B. 日本C. 韩国D. 菲律宾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A错误;我国东隔东海与日本相望,B错误;我国大陆海岸线约1.8万千米,C正确;我国南邻印度、缅甸,但不邻泰国,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我国的陆上邻国包括印度,而日本、韩国和菲律宾都是海上邻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如图为中国各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分布图(2010—20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人口超过1亿的省区( )
A. 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B. 其简称分别为“苏”和“鲁”
C. 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 位于非季风区
6. 关于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整体而言西部省份人口多于东部省份B. 五个自治区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最多
C. 黑河—腾冲线以西各省区人口增长率低D. 浙江省人口增长数量大于北京市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阅读地图可知,我国人口超过1亿的省区为山东、广东,两者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第三级阶梯,属季风区,山东省简称“鲁”、广东省简称“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阅读地图可知,总体而言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分布多于西部,A错误;五个自治区中有四个自治区的色块颜色表示“人口数量<500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数量为5000万—1亿,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数量最多,B错误;黑河—腾冲线以西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率为22%,高于黑河—腾冲线以东的北京市、海南省、贵州省等多个省份,C错误;浙江省人口增长率为19%>北京市的人口增长率12%,且浙江省人口总数多于北京,因此浙江省人口增长数量>北京市,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下图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7. 读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④⑤⑥⑦一线是我国、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 我国的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 ①②③一线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 第三级阶梯上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8.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D.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④⑤⑥⑦一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它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A错误;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错误;①②③一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它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正确;第三级阶梯上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地势平坦,河流落差不大,水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④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西侧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构成我国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及其省会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 滇闽B. 桂闽C. 滇赣D. 贵粤
10. 推测影响两省会城市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地势D. 人类活动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省区为云南省,简称为云或滇;乙省区为福建省,简称为闽,A正确;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赣是江西省的简称,贵是贵州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云南省省会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福建省省会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造成两省会城市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C正确;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等。
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三盛公水电站至河口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河套平原B. 黄土高原C. 汾河谷地D. 渭河平原
12. 黄河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并非母亲河“奉献”的是( )
A. 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B. 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C. 中上游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D. 流经黄土高原,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引黄淤灌”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黄河在干旱地区塑造了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两个平原,分别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其中,位于三盛公水电站至河口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河套平原,A正确;黄土高原、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位于中游,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为流经地区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母亲河”。 黄河在流经地区提供重要的灌溉水源,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在中,上游地区,黄河流经不同地形区,落差巨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充分利用发电,这是黄河的巨大贡献,ABC不符合题意;流经黄土高原,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如遇夏季暴雨,堤防易决口,造成洪水泛滥,给生活在沿岸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B. 洪涝C. 台风D. 寒潮
14. 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
A. 东北平原B. 内蒙古高原C. 青藏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洪涝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中下游地区。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寒潮发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对北方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南方地区。图中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台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图中台风移动路径可知,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影响较小,ABC排除。故选D。
【点睛】寒潮主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进入我国,内蒙古高原首当其冲。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位置最北的高原,距离寒潮发源地最近,受影响最显著,发生次数也最多。
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如图)。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1980年到2022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 )
A. 大量林地成为建设用地B. 大量耕地成为建设用地
C. 大量草地成为建设用地D. 大量建设用地成为林地
16. 目前,该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耕地B. 林地C. 草地D. 建设用地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从1980年到2020年,耕地由原来的75%变为2%,建设用地由原来的17%变为84%,耕地占比减少,大量耕地变为建设用地,B正确;林地由3%变为6%,所以林地面积在扩大,A错误;图中没有草地变化数据,无法判断,C错误;建设用地面积在变大,所以不存在大量建设用地变成林地,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2022年建设用地占比84%,是该村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23年3月22-28日是我国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本届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为缓解黄河流域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下图是工程线路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跟南水北调原因无关的是( )
A.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B. 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
C. 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少D. 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18. 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道,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 含沙量大B. 是地上河C. 水污染严重D. 有凌汛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种,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是表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库,B符合题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少,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所以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黄河流域,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题详解】
黄河下游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所以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道。故选B。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种,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从西向东减少B. 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C. 东北多,西南少D. 北方多,南方少
20.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是温带草原地区B. 乙地多洪涝灾害
C. 丙地河流无结冰期D. 丁地位于丰水带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大致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因此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降水较多,是温带草原地区,A正确;乙地属于缺水带,洪涝灾害不多,B错误;丙地河流冬季气温低于0℃,有结冰期,C错误;丁地位于多水带,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二、解答题(共30分)
21. 某中学地理小组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探究一: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1)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经____时,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探究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2)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____(长/短),冬季河流____(结冰/不结冰)。
探究三;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3)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于____(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学以致用:读“长江与黄河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
(5)要使黄河水由“黄”转“清”,中游地区的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一点)
【答案】(1)阶梯交界处
(2) ①. 长 ②. 不结冰
(3)湿润地区 (4) B
(5)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地势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地形、河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小问2详解】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主要流经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河流的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河流不结冰。
【小问3详解】
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大于800mm,气候湿润,植被茂密,使得河流含沙量小;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降水较贫乏,年降水量低于800mm,位于半湿润地区,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较大。
【小问4详解】
冬季河流结冰或春季河流冰块融化时,低纬度的河流冰面先融化,顺着河水流向高纬度的河段时聚集成冰塞或冰坝,称为“凌汛”,图中A、C河段就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容易产生凌汛,B河段的河流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产生凌汛。
【小问5详解】
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近年来,人们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控制人口生育等措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使黄河水由“黄”转“清”。
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____,乙—____,丙—C,丁—A。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高度)。
(4)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____,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1) ①. B ②. D
(2) ①. B ②. 海陆位置
(3)C (4)高温多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过气候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识记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得,甲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甲-B。乙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乙-D;丙图所示,该地冬季寒冷,夏季比较凉爽,属于高山高原气候;C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故丙-C;丁图所示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地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丁-A。
【小问2详解】
读图可得,A、B两地中,B地由于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小;A地由于距海远,温暖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 年较差较大,所以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
【小问3详解】
读图可得,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C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C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小问4详解】
B、D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但B地位于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形成温带季风气候,D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属于亚热带,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3. 读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温度带名称:①____带,②____带。
(2)②和③的分界线大致和冬季均温1月____℃等温线一致。
(3)图2中,湿润区一般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____为主,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
(4)吉林省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带。
【答案】(1) ①. 热 ②. 暖温
(2)0 (3) ①. 森林 ②. 水田
(4)中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我国温度带、1月0°C等温线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我国温带带自北向南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其中热带对应①,暖温带对应②,亚热带对应③。
【小问2详解】
②暖温带和③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冬季即1月0℃等温线一致。
【小问3详解】
图2中湿润区植被主要以森林为主,这是因为湿润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气候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同时,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这是因为水田适合种植水稻等需要较多水分的农作物。这种分布情况是由于湿润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水稻等水田作物的种植。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度带中的中温带。
24. 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图2为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
(1)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梯田,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图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
(3)分析梯田被废耕的原因,并为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
(2) ①. 丘陵 ②. 黄土高原 ③. 水土流失
(3)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建议: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梯田分布示意图,我国耕地等级比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南北方梯田的差异、梯田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占的比重最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
【小问2详解】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历史时期,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到了近代,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这里的旱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进行水土保持的作用。
【小问3详解】
梯田被废耕的原因是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只能精耕细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因为一些自然原因不得不放弃;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进城务工,乡下劳动力短缺,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建议: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改善水利条件,适当耕作。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进京已近十年。下图为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
简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的主要优势。(合理即可)
【答案】中线:可调水量大,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西线;水源地水质较好,输水线路最短,建成后受益面积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为资料,涉及南水北调三条路线的中线、西线的主要优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时期
梯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①____、山地和高原地带。人们依托降水多、气温高的自然条件,将坡地改造为水作梯田,种植水稻。
近现代
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②____(地形区)。这里的早作梯田既是农田,又起到③防止____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