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 如图所示,小军完成学习任务后,将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请你结合物理课本的宽度,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 )
    A. 10cmB. 30cmC. 60cmD. 100cm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常,物理课本的宽度(即短边)约为20cm,我们观察图中的物理课本与桌面AB边的相对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占据了桌面AB边长度的。因此,我们可以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物理课本宽度的3倍,即
    AB=3×20cm=60c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 5sB. 5minC. 50minD. 5h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 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 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 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的相对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的相对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的相对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
    B. 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知,速度越大的物体,路程不一定长,故A错误;
    B.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可知,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误;
    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则它的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6cm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cm的过程,所用时间为0.4s,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
    A. 5cm/sB. 10cm/sC. 15cm/sD. 20c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汽车在公路上以36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从刹车开始到汽车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前进了10m
    B. 开始刹车后1s,汽车的速度为5
    C.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停止,汽车共前进了5m
    D.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6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
    s=vt=10m/s×0.5s=5m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第0.5s开始刹车,开始刹车后1s,即第1.5s,此时速度为0,故B错误;
    C.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停止,在0.5~1.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5m/s×1s=5m
    汽车共前进了
    s总=s+s'=5m+5m=10m
    故C错误;
    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所示是频闪相机拍摄的小球运动轨迹,每两次拍摄的时间间隔相同。则能描述该物体运动的大致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由图像可知,路程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 琴弦B. 匣子C. 指头D. 耳朵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 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 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10.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动幅不同,响度不同,是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7m/sB. 5m/sC. 8m/sD. 9m/s
    【答案】C
    【解析】
    【详解】(1)人在前200m所用时间:
    t150s,
    在后1000m所用时间:
    t2100s,
    (2)人的总路程:
    s200m+1000m=1200m,
    人的总运动时间
    t=t1+t2=50s+10s=150s,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
    8m/s,
    故选C
    12.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 只有①②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②③④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
    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
    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
    300m−100m=200m
    乙通过的路程100m,时间相同,根据可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
    ④由图象可知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④正确。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3. 图中铅笔长度测量值是______ cm。
    【答案】5.80
    【解析】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00 cm对齐,右侧与5.84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5.80cm−0.00cm=5.80cm
    14. 华阴“老腔”是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演唱时声音响亮,使远处的观众也能听清。“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大。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以________为介质传入人耳的。
    【答案】 ①. 响度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坐在远处和近处的观众,他们听到唱词声的响度是不同的,近处的响度大,“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所以人们听到的唱词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15. 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________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________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里的“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
    【答案】 ①. 1200 ②. 静止 ③. 响度
    【解析】
    【详解】[1]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的路程为
    [2]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故乘客是静止的。
    [3]列车上交谈乘客自觉压低声音,减小的声音的强弱,这里的“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6. 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答案】 ①. 响度 ②. 音调
    【解析】
    【分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不同,但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幅度相同,因此甲、丙响度相同。
    [2]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
    17. 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林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选填“>”、“=”或“ ②. 西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知,甲和乙车都通过70m的路程时
    t甲=8s,t乙=12s
    t甲<t乙
    由v=可知
    v甲>v乙
    [2]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且
    v甲>v乙
    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8. 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图中AB段的距离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m/s;
    (3)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
    (5)好奇的小强分析得出:路程中点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间中点速度。
    【答案】(1)
    (2) ①. 40.0 ②. 0.16
    (3)小于 (4)大
    (5)大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小问2详解】
    [1]如图所示,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40.0cm。
    [2]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小问3详解】
    BC段的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
    【小问4详解】
    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偏小,总路程是准确的,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小问5详解】
    由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上半程时间较长,下半程时间较短,故时间中点在AB段,故路程中点速度即B点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速度。
    19. 以下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将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发出声音高低、钢尺振动快慢的数据填到表中。
    ⑤实验结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
    (2)实验二:如图是“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实验,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①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②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有关;
    ③在探究过程中,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 ①. 低 ②. 慢 ③. 高 ④. 快 ⑤. 频率 ⑥. 变大 ⑦. 振幅 ⑧. 转换法
    【解析】
    【详解】(1)[1] [2] [3] [4] [5]在该实验中,需要使用到控制变量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需要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多次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声。在实验中,当钢尺的振幅相同时,减小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①②[6] [7]观察图甲中的实验可知,轻敲音叉,音叉发声,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即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重敲音叉,听到的声音更大,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即音叉的振幅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9]乒乓球的作用是将该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放大,用乒乓球的跳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3分)
    20. 小莉随父母一起开车去三亚游玩,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指示牌,求:
    (1)在不违规情况下,从指示牌处匀速行驶到三亚需要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若该司机前一半路程以图乙速度表指示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用了27min,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1.2h
    (2)100km/h
    【解析】
    【小问1详解】
    要在不违规情况下,用最短时间到达三亚,行驶速度为v=100km/h,而路程为s=120km,所以最短时间为
    【小问2详解】
    前一半路程为s'=60km,速度为v'=80km/h,所用时间为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
    t2=27min=0.45h
    所以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1.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示警,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144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正前方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m/s)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
    【答案】(1)680m;(2)80m;(3)300m
    【解析】
    【详解】解:(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火车的速度为

    由 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为
    (3)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
    2s=s1+s2
    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火车距隧道的距离为
    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8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是300m。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3分)
    22.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月球表面是________,不能传声。
    【答案】(1)7500m
    (2) ①. 不能 ②. 真空
    【解析】
    【小问1详解】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
    【小问2详解】
    实验次数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听到声音的高低
    (选填“高”或“低”)
    钢尺振动的快慢
    (选填“快”或“慢”)
    1
    较长
    ①______
    ②______
    2
    较短
    ③______
    ④______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x、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