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鹊桥仙》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诵读《鹊桥仙》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6页。
古诗词诵读 鹊桥仙 学案一、自主学习(一)秦观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 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 派的大家之一。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 ”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二)解题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鹊桥,据说 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 这一天才能相会。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 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三)写作背景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 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能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都以“欢娱苦短”为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寻角度,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四)七夕节简介在我国,农历 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被成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 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板书设计《鹊桥仙》上阕:相会鹊桥下阕:鹊桥会别(六)理解性默写练习1.“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2.《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3.《鹊桥仙》中通过“一”与“无数”的对比,写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胜过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学习阅读《鹊桥仙》,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一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2.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第二组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B.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C.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D.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4.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三组5.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6.这首词上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第四组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弄”和“传”字运用比喻手法,云霞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流星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B.“柔情似水”,“似水”照应前面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词的结句,是本词的主旨句,写出了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对他们的深情慰勉,表达了词人的爱情观。D.就全篇而言,这首写神话故事的词,句句写天上,句句写双星,而又句句写人间,句句写人情,天人合一,成为千古抒情绝唱。8.《鹊桥仙》“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三、教考融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注】①鸣蛩:蟋蟀。 ②槎:木筏。 ③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4.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情致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