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朗读,合作探究,知人论世——联系背景,解读诗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比较分析,从意象、手法、背景几个方面来准确解读诗歌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知诗歌中传递出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一 导入
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古诗,选自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组古诗——《古诗十九首》,这组古诗既没有题目,也不知道具体的作者,却因其幽深的情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为后人所折服,甚至有人评价其为“一字千金”。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二 朗读 梳理文意
1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篇幅简短,内容平实易懂,现在请大家运用你的想象描述一下本诗的内容。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又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2 分析芙蓉意象的深刻含义(高洁、优美)
主人公涉过汹涌江水就是为了采摘一朵芙蓉花,芙蓉花是什么花?
荷花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你知道哪些关于荷花的诗词,荷花意象都具有哪些深刻含义?
3 分析赠芙蓉行为的意义——高洁的品行,美好的祝福(拓展《红豆》《赠范晔》)
如此美丽而高洁的花朵,主人公当然不能自己独享,而是要将花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亲人,在今天的社会中,常有人为送一份独特的礼物而挖空心思,每逢年节,更是购物卡营养品泛滥的时节,作为现代人,你是如何看待古人采芙蓉相赠的做法呢?
这是一种简朴而美好的行为,一朵花虽然没有金玉珠宝的价值,却承载了深深的情谊。送花者要传递的是一份如荷花般美好的祝福,而那乐于接受这份礼物的人也一定是内心具有高洁情感的人。
其实古人采花草相赠的诗歌还有很多,一颗红豆寄相思,一根柳枝表眷恋,一枝梅花带来春的问候,也带来远方友人的祝福。
带有对这份美好情感的理解,我们来重读这首诗。
三 合作探究
1关于主人公(游子?思妇?)
在大家的分析中,荷花既因其高洁而代表君子,又因其优美而表现女子美丽的姿容。那么诗中采芙蓉的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呢?
2写作手法——对写(拓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除夜作》)
古诗中常见“诗从对面飞来”的表现方式。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
对写的方法在古诗中也十分常见,解读另外两首诗,哪几句运用了对写的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 知人论世——联系背景,解读诗歌 (厚重、无奈)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种情感之所以能感人肺腑,不仅因为作者巧妙地采用了对写的方式,更是因为这种感情本身能给予人的震撼。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够相守呢?
原来二人的悲剧不是源于个人,而是黑暗社会的重压使得他们无法摆布自己的命运。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万种,“无奈”两字却最为苍凉。这种人类共有的无奈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多有出现,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带有对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法实现的深深无奈,我们齐读这首诗。
五 拓展延伸
鉴赏《行行重行行》
这是一首思妇诗。虽然写个人离别之情,却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全诗可分两个部分:前面六句写离别,是追溯过去的状况;后面十句写相思,是申诉现在的心情。措词明白浅显,但它的内涵却异常丰富而深厚。
首句叠用“行行”,当中加上一个“重”字。张玉谷曰:“‘重行行',言行之不止也。”这样一个字面非常简单的句子,它表现了离乡背井的游子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不知飘荡到什么地方。下面“万余里”“天一涯”都是申足这个意思,表现最遥远的概念。
“长”承上文“万里”“天涯”而言;“阻”不但指道路的艰难,关河的间隔,凡一切足以造成旅行障碍的社会人事因素也都包括在内。因为如此,所以才说会面难期。虽是生离,也就等于死别了。
生离死别的悲惨,在动乱不宁的社会里,是一种带有特征性的普遍的生活现象。这六句所写的只是别离;但在别离的后面,却有着一个隐隐约约的动乱时代的影子。后面具体刻划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正是这一动乱时代所带来的人生悲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二句比喻人的乡土室家的情感。尽管“会面安可知”,但自己对于对方是不能忘怀的。对方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照情理说,应该不会忘记了家乡,忘记了相亲相爱的人。这样的一个设想,有力地带动了下文,为下文的思潮起伏掀起无限波澜,成为全诗的纽带。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相去日已远”二句写相思。在别久思深的心情中,“浮云蔽日”的想法是极自然的。是迷离怅惘,刻骨相思的心情的反映 ‘思君令人老',又不止于‘衣带缓'矣!‘岁月忽已晚',老期将至,可堪多少别离耶?
两地相思的别恨离愁,这是时代所给予他们的悲哀,在游子和思妇之间,形迹虽然隔离,但彼此是心心相印的。所以在这诗最后两句里,诗人暂时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转而向对方致以贴切的安慰和深长的祝愿,归结全篇。在乱世人生里,这种相亲相爱、终始不渝的情感的流露,是如何真挚动人啊!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考融合,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