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名称、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烟草叶肉组织发育初期,胞间连丝呈管状结构,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达5万的蛋白质通过,而发育成熟后,胞间连丝呈分支状,只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物质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依靠自身的30运动蛋白,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侵染相邻细胞并从一个细胞进入到另一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间胞间连丝能起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
B.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中含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氨碱基
C. 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
D. 烟草叶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结构来调节运输物质的速率
【答案】C
【分析】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胞间连丝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没有胞间连丝,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其核酸(RNA)中含核糖,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无法合成功能正常的p30运动蛋白,无法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不能侵染相邻细胞,故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C正确;
D、烟草叶肉组织发育过程中改变胞间连丝的形状使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通过,调节了运输物质的大小,D错误。
故选C。
2. 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主要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的一类化学因子。某些信号分子只能与膜受体结合,不能穿过细胞膜,称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经信号转换机制,合成cAMP、cGMP、三磷酸肌醇等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进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 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激活某些酶的活性
C. 第二信使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基因的表达
D. 信号分子可作为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但不发挥酶的作用
【答案】D
【分析】由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第一信使”为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在细胞外起作用;“第二信使”为cAMP、cGMP、三磷酸肌醇等胞内信号分子,在细胞内起作用。
【详解】A、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避免持续作用,就会被灭活,A正确;
B、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激活某些酶的活性,B正确;
C、第二信使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基因的表达,C正确;
D、信号分子可传递信息,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不发挥酶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3. 水稻叶片衰老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的改变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
B. 由图中可以看出类囊体是双层膜结构
C. 叶片衰老过程中类囊体排列逐渐疏松
D. 推测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
【答案】B
【分析】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内含基粒,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可增大膜面积,类囊体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详解】A、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构成了基粒,A正确;
B、类囊体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
C、根据图示分析,叶片衰老的过程中,类囊体逐渐疏松,C正确;
D、叶片衰老,类囊体疏松,光反应可能减慢,光合作用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4. 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
B. 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
C. 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
D. 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
【答案】D
【详解】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
B、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甲物质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甲物质为激活剂,而乙和丙物质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
C、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其活性的大小,C正确;
D、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
故选D
5. 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成膜粒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成一个平面形成成膜体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
B. 成膜体的形成于分裂期,主要由核糖体参与构建
C. 图示过程有利于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 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会出现图示过程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质丝出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因此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A正确;
B、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图中成膜体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因此成膜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细胞核均等分裂,因此图示过程能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C正确;
D、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需要经过有丝分裂、分化等过程,会出现图示过程,D正确。
故选B。
6. 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 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 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 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植株,称为单体(2n-1),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若所研究基因在单体上,则基因型中只含有单个基因Y或y,若所研究基因在三体上,则基因型中含有三个相同或等位基因。
【详解】A、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0,二者杂交后代为Yy∶y0=1∶1,表现为绿色和黄色,若Y/y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二者杂交后代均为Yy,表现为绿色;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Y,YYY产生的配子为YY或Y,因此二者杂交后代为YYy或Yy,均为绿色,若Y/y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二者杂交后代均为Yy,表现为绿色。因此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B,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A正确;
B、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0,二者杂交后代为Yy∶y0=1∶1,表现为绿色和黄色,F1中Yy自交后代Y-=1/2×3/4,yy=1/2×1/4=1/8,y0自交后代为1/2×1/4=1/8yy、1/2×1/2=1/4y0,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所以致死个体为1/2×1/4=1/8,所以F2黄叶∶绿叶=4∶3,B错误;
C、若Y/y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Y,YYY产生的配子为1/2YY或1/2Y,因此二者杂交后代为1/2YYy或1/2Yy,均为绿色,YYy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YY∶Yy∶Y∶y=1∶2∶2∶1,自交后代黄叶的为1/2×1/6×1/6=1/72,Yy自交产生的后代中yy占1/2×1/4=1/8,因此F1自交后代黄叶占1/72+1/8=10/72,绿叶占1-10/72=62/72,因此F2黄叶∶绿叶=5∶31,C正确;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突变株基因型为yy,单体或三体基因型为YY,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Yy,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绿叶:黄叶=3:1,D正确。
故选B。
7. 下图所示的显性基因A、B、C调节了四种表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T型箭头表示抑制,而隐性突变a、b、c则会失去相应功能。下列杂交方式对应的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正确是( )
A. AABbCc×aabbcc,3:1
B. AaBbCC×AaBbCc,9:4:3
C. AaBbCc×aabbcc,18:8:3:3
D. AaBbCc×AaBbCc,16:36:9:3
【答案】D
【分析】据题可知,基因A、B、C调节了四种表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基因C对基因B有抑制作用,则表现Ⅰ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Ⅱ基因型为A-bbcc,表现型Ⅲ的基因型为A-B-cc,表现型Ⅳ的基因型为A---C-。
【详解】A、AABbCc×aabbcc,子代中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期中AaBbCc与AabbCc是一种表现型,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1,A错误;
B、AaBbCC×AaBbCc,子代中都有C基因,所以表现型只有两种,表现型Ⅰ和表现型Ⅳ,表现型比例不可能有3种,B错误;
C、AaBbCc×aabbcc,AaBbCc产生的配子是8种,8种配子出现的概率相同,aabbcc只产生一种配子,属于测交类型,子代组合方式是8种,表现Ⅰ的基因型为aa----,占比1/2,表现型Ⅱ基因型为A-bbcc,占比1/21/21/2=1/8,表现型Ⅲ的基因型为A-B-cc,占比为1/2×1/2×1/2=1/8,表现型Ⅳ的基因型为A---C-,占比为1/2×1×1/2=1/4,所以表型比例为4:1:1:2,C错误;
D、AaBbCc×AaBbCc,子代中表现型Ⅰaa------占的比例是1/4,表现型ⅡA-bbcc占的比例是3/64,表现型ⅢA-B-cc占的比例是9/64,表现型ⅣA---C-占的比例是9/16,所以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6:3:9:36,D正确。
故选D。
8. 某抗病毒药物对某种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流感发病率。近年来发现该流感病毒中X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该流感病毒对该药物的抗药性从2%增加到了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可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流感病毒中是否具有X基因
C.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作用降低了该种群中正常X基因的频率
D. 抗药流感病毒的出现会导致人群中流感的发病率增加
【答案】A
【分析】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抗病毒药物对某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流感发病率。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会使抗药的基因频率增加。
【详解】A、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X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DNA分子或者RNA分子可与某种流感病毒的RNA分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出流感病毒是否具有X基因,B正确;
C、抗病毒药物对某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较好的疗效,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种群中X基因进行了选择,使不抗药的被淘汰,使X基因频率提高了,C正确;
D、近年来发现该流感病毒中某X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对抗病毒药物的抗药性从2%增加到了90%,该流感病毒抗药性增加会导致人群中流感的发病率增加,D正确。
故选A。
9. 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B. 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 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K+/Na+的值增大
D. 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
【答案】C
【分析】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五点”注意(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还有协助扩散。(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还有胞吞和胞吐。(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5)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出)细胞的。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
C、损伤信号刺激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Na+大量流入细胞内,则细胞内K+/Na+的值减小,C错误;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大分子物质的方式也是胞吐,D正确。
故选C。
10.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它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下图表示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①~⑧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能攻击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可与HIV特异性结合
B. ②表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
C. HIV进入人体后,既可引起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 HIV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形式(过程⑧)释放,其最外面的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答案】B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 HIV识别T细胞膜上的 CD4受体并结合,T细胞的细胞膜与 HIV 的囊膜融合,经胞吞作用进入 T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首先脱壳,释放 RNA,以 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过程,即图中的②过程,然后③过程以合成的单链 DNA为模板合成双链 DNA,双链 DNA合成后进入细胞核内,与宿主细胞核内的 DNA 整合在一起,通过⑤过程转录合成 mRNA,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通过⑦子代病毒组装,形成囊膜后通过⑧过程释放出宿主细胞。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 HIV识别T细胞膜上的 CD4受体并结合,A正确;
B、②过程代表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为逆转录酶和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HIV 进入人体后,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C正确;
D、双链 DNA合成后进入细胞核内,与宿主细胞核内的 DNA 整合在一起,通过⑤过程转录合成 mRNA,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病毒的蛋白质合成,通过⑦子代病毒组装,形成囊膜后通过⑧过程释放出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B。
11. 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 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 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C. 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减弱有关
D. bcL-2基因是抑癌基因,bax基因是原癌基因
【答案】C
【详解】A、曲线图显示,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也会凋亡,只是凋亡率相对较低,A错误;
BC、随着VK2浓度的不断增大,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大,bcl-2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逐渐减小,而bax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变化不大,说明bax基因稳定表达,并没有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VK2可以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B错误,C正确;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题意和图示信息,只能判断基因bcL-2和bax与细胞凋亡相关,但不能确定谁是原癌基因,谁是抑癌基因,D错误。
故选C。
12. 地上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细枯落物主要由凋落的叶片和草本植物组成,粗糙木质枯落物主要是死亡的木本植物的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两类枯落物产量随纬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的枯落物产量会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B. 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含量可以影响土壤生物的种群密度大小
C.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分解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
D. 细枯落物产量高于粗糙木质枯落物产量的原因是产生细枯落物的植物生长周期短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的微藻和能量,营养结构生长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A、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间枯落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会受到海拔或水分、土壤特性、人为干扰等非生物因素,A正确;
B、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一方面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调控土壤微气候,可影响土壤生物的种群密度大小,B正确;
C、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气温逐渐降低,分解者呼吸速率减慢,因此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分解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C错误;
D、据图分析,由于细枯落物的生长周期短,它的产量远高于粗糙木质枯落物,D正确。
故选C。
13. 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植食性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 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0.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kg植物
C. 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
D. 该生态系统中两种鼠都占据两个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社鼠与中华姬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存在的食物链有嫩叶及种子→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春季可能还存在嫩叶及种子→植食性土壤昆虫→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
B、在夏秋季,植物→鼠→普通鵟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普通慧体重增加1kg,最多消耗植物的量应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0.1÷10%÷10%=10(kg),B正确;
C、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两种鼠都在两条食物链中,嫩叶及种子→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嫩叶及种子→植食性土壤昆虫→社鼠和中华姬鼠→普通鵟,占据第二、三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A。
14. 草莓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是“水果皇后”,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很多。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设想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1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 过程Ⅱ一般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属于愈伤组织细胞
C. 凤梨味草莓植株的培育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杂种细胞A再生出细胞壁的过程,主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答案】B
【分析】过程Ⅰ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绿色草莓细胞,胰岛素基因得到了表达,产生了产胰岛素的草莓,定向改变了草莓的性状。过程Ⅱ利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具凤梨味的绿草莓。
【详解】A、过程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导入了胰岛素基因的草莓产生了胰岛素,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
B、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得到的细胞需经过脱分化才属于愈伤组织细胞,B错误;
C、凤梨风味绿草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杂种细胞A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该过程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15. 基因编辑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DNA的定点切割,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并剪切DNA。研究发现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菌体内的Cas9能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类似于限制酶
B. 可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突变基因根治猫叫综合征等遗传病
C. Cas9对不同目标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不同的向导RNA
D. Cas9蛋白剪切DNA片段的精确性随着向导RNA长度的延长而增加
【答案】B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详解】A、题干可知细菌体内的Cas9能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类似于限制酶,也可以切割DNA,A正确;
B、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敲除突变的基因而达到根除致病基因的目的,但猫叫综合征是由人体的5号染色体结构部分缺失导致的,B错误;
C、Cas9对不同目标DNA进行编辑时,因为不同DNA的碱基序列不同,应使用不同的向导RNA,C正确;
D、向导RNA与目标DNA结合的前提条件是RNA序列与DNA序列精准结合,如果向导RNA过短,则基因组中能与之结合的DNA序列就会越多,出现Cas9结合剪切多个基因的现象,因此Cas9蛋白剪切DNA片段的精确性随着向导RNA长度的延长而增加,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高等植物细胞中RuBP羧化酶(R酶)仅存在于叶绿体中,可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2分子C₃。R酶由大亚基蛋白(L)和小亚基蛋白(S)组成,相关基因分别位于叶绿体、细胞核中。蓝细菌的R酶活性高于高等植物,现将蓝细菌的S、L基因转入某去除L基因的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发现该植株中R酶活性高于普通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响暗反应的内部因素有R酶活性、RuBP含量等
B. 高等植物的L亚基与S亚基在叶绿体中组装成R酶
C. 转基因植株中R酶都是由蓝细菌的S、L亚基组装而成
D. 蓝细菌R酶可在高等植物中合成说明了两者L基因的序列是相同的
【答案】AB
【分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小亚基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基质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转其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细菌的组装而成的推测,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由蓝细菌的L蛋白和甲植株的S蛋白组成。
【详解】A、据题意可知,R酶可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C3,因此影响暗反应的内部因素有R酶活性、RuBP含量等,A正确;
B、R酶由大亚基蛋白(L)和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小亚基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基质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由于R酶催化CO2的固定反应,因此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 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B正确;
C、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转其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细菌的组装而成”的推测,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普通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由蓝细菌的L蛋白和甲植株的S蛋白组成,C错误;
D、蓝细菌R酶可在高等植物中合成体现了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并不相同,比如原核生物没有内含子序列,因此两者L基因的序列并不相同,D错误。
故选AB。
17. 基因型为BB或Bb的拉布拉多为黑色,而bb则为棕色。然而当另一基因座隐性纯合的ee时,毛色一定为黄色。用两个基因上都是杂合子的拉布拉多杂交,得到后代的表型比是黑色:棕色:黄色=9:3:4。现将一只黄色拉布拉多和一只黑色的杂交,最终得到了黄色、黑色和棕色的后代,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BbEE×BbeeB. BbEe×Bbee
C. BbEE×bbeeD. BbEe×bbee
【答案】BD
【分析】由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是:B_E_,棕色的基因型是bbE_,黄色的基因型是:_ _ee。
【详解】将一只黄色拉布拉多(--ee)和一只黑色(B-E-)的杂交,最终得到了黄色(--ee)、黑色(B-E-)和棕色(bbE-)的后代,第二对基因型是ee×E-,子代有ee、E-,则第二对基因型是ee×Ee,第一对基因型是--×B-,子代有--、B-、bb,则亲代可能基因型是-b×Bb,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18. 糖含量是决定甜瓜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根据甜瓜果实蔗糖含量差异,可将其分为高糖品种“HS”和低糖品种“LW”。下图为乙烯参与调控HS甜瓜果实蔗糖积累的分子机制,CmERFI-2为乙烯响应因子,CmMYB44为转录调节因子,CmSPS1和CmACO1分别是蔗糖积累和乙烯合成的两个关键基因,“-”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只在成熟果实中合成,可促进果实脱落
B. LW甜瓜果实中CmMYB44表达量可能较高
C. 外源乙烯和CmERFl-2可能通过抑制CmMYB44,促进蔗糖积累
D. 乙烯间接影响CmACO1的表达,最终调控乙烯合成,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BCD
【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A、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CmMYB44能够抑制CmSPS1和CmACO1两个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蔗糖的积累,故低糖品种“LW”甜瓜果实中CmMYB44表达量可能较高,B正确;
C、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外源乙烯和CmERFI-2通过抑制CmMYB44,促进蔗糖积累,C正确;
D、乙烯间接影响CmACO1的表达,如果乙烯的量较多,CmMYB44将减少,CmACO1将增多,从而促进乙烯的合成;如果乙烯的量较少,CmMYB44将增多,CmACO1将减少,从而抑制乙烯的合成,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CD。
19. 动物实验是评价疫苗、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主要环节。小鼠是传统的实验动物,但新冠病毒不能感染小鼠,原因是小鼠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ACE2)与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hACE2)在关键位点上氨基酸不同。中国科学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有效研究途径,成功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氨基酸差异导致其空间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B. 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需要解决mACE2与hACE2不能互补配对问题
C. 将新冠病毒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能感染小鼠的变异毒株可建立模型
D. 可用腺病毒载体将hACE2基因传递给小鼠,表达出hACE2建立模型
【答案】ACD
【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于活细胞内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资和能量合成自身结构。
【详解】A、细胞膜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的差异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其功能不同,A正确;
B、mACE2和hACE2都属于蛋白质,不含有碱基,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需要解决mACE2与hACE2氨基酸不同的问题,B错误;
C、新冠病毒不能感染小鼠,将新冠病毒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能感染小鼠的变异毒株,说明该变异毒株能使小鼠患上新冠,从而可以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C正确;
D、用腺病毒载体将hACE2基因传递给小鼠,表达出hACE2,从而使得新冠病毒能感染小鼠,从而可以建立新冠肺炎模型小鼠,D正确。
故选ACD。
20. 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基因记为d。为验证F植株基因型(DD、Dd、dd),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随机选取F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II”组合(A组)及“I+I”组合(B组)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B. PCR扩增需要2种引物,确保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
C. 若A组进行PCR可完成扩增,B组不能,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是DD
D. 若A、B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是Dd
【答案】AB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
【详解】A、DNA聚合酶只能够从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故需要加入引物,A正确;
B、PCR扩增是以两条链为模板,两条链两端碱基序列不同,故需要2种引物,确保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B正确;
CD、分析题图,引物I与T-DNA配对,且与T-DNA(即d基因)上面一条链配对即,引物II与D基因右端配对,也是与上面一条链配对,使用引物I和引物II扩增的是同一条链,因此使用引物“I+II”组合(A组)及“I+I”组合(B组)进行PCR扩增,均不能成功扩增,C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小题,共55分。
21. 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受到的动态调控称为叶绿体定位,外界光照强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叶绿体通过移动避开强光的行为称为躲避响应;相反,在光照比较弱的情况下,叶绿体汇集到细胞的受光面,这种行为称为积聚响应。拟南芥叶片呈深绿色,科研人员对弱光下叶片的中央区域强光照射1h,发现被照射部位变成了浅绿色。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叶绿体能够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2)叶绿体能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强光照射部位叶片颜色变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3)为进一步探究强光照射叶片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机制,科研人员使用野生型拟南芥(WT)和叶绿体定位异常的突变体(chupl)重复了以上实验,叶绿体位置和分布如图所示:
由上图结果可知,WT组叶片的强光照射区域颜色变浅是因为叶绿体出现了__________响应;①处叶片应为__________(填序号)。
(4)对突变体植株基因测序后发现。其编码chup1的基因出现突变,导致叶绿体外膜表面chup1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叶绿体定位异常。请从强光、弱光两种条件,分析该突变对植株生长的影响_______。
【答案】(1)①. 叶绿素a ②. 胡萝卜素 ③. 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
(2)①. (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②. 光合色素分解;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改变
(3)①. 躲避 ②. A
(4)强光下,突变株的叶绿体不能通过移动躲避强光,叶片易被强光灼伤;弱光下,突变株的叶绿体不能向受光面聚集,无法通过增加受光面积缓解光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分析】正常情况下拟南芥叶片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原因是叶绿素含量高(占到 3/4),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呈蓝绿色,叶绿素 b 呈黄绿色。
(1)由滤纸条上的色素分离结果可知,光合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沿滤纸条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所以拟南芥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胡萝卜素,叶绿体能够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酶。
(2)叶绿体能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最终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强光照射部位叶片颜色变浅,可能的原因是光合色素分解;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改变。
(3)由上图结果可知,WT组叶片的叶绿体在强光下发生了移动,即叶绿体出现躲避响应;①处叶片应为A。
(4)对突变体植株基因测序后发现。其编码chup1的基因出现突变,导致叶绿体外膜表面chup1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叶绿体定位异常。强光下,突变株的叶绿体不能通过移动躲避强光,叶片易被强光灼伤;弱光下,突变株的叶绿体不能向受光面聚集,无法通过增加受光面积缓解光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22. 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麦瓶草是第一个被发现有性染色体的植物,其两对相对性状:红花与白花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宽叶与窄叶分别由等位基因F、f控制。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一红花窄叶雄株与白花宽叶雌株杂交,将种子种植后发现F1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1:1:1:1(不考虑X、Y同源区段)。
(1)同学甲根据F1代性状分离比判断,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他的判断________(填“是”或“否”)正确。若该同学判断正确的话,利用F1中红花宽叶雄株与白花窄叶雌株杂交,后代出现红花宽叶雄株的概率是_____。
(2)由题推测,B、b基因与F、f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利用现有F1代为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F、f基因的位置____。(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1)①. 否 ②. 1/8
(2)①. B、b位于常染色体 ②. F、f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
(3)方案一:选F1的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收获种子后种植,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叶形。若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性一半宽叶一半窄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植株均表现为宽叶:窄叶为3: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方案二:选F1的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收获种子后种植,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叶形。若子代雌株均为宽叶,子代雄株均为窄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植株均为宽叶:窄叶为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分析】题意分析:一红花窄叶雄株与白花宽叶雌株杂交,将种子种植后发现F1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1∶1∶1∶1,由于红花、宽叶是显性性状,不考虑X、Y同源区段,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花雄株(XBY)的后代雌性全为红花,与题意不符,故控制花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1)由题意可知,红花窄叶雄株与白花宽叶雌株杂交,将种子种植后发现F1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1:1:1:1,由于红花、宽叶是显性性状,不考虑X、Y同源区段,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花雄株(XBY)的后代雌性全为红花,与题意不符,故控制花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形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该同学判断正确的话,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利用F1中红花宽叶雄株BbFf♂与白花窄叶雌株bbff♀杂交,后代出现红花宽叶雄株B_F_♂的概率是1/2B_×1/2F_×1/2♂=1/8。
(2)由(1)可知,B/b位于常染色体F/f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
(3)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针对XY型生物)可利用隐形雌和显性雄杂交,观察后代比例。
即选F1的窄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收获种子后种植,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叶形。若子代雌株均为宽叶,子代雄株均为窄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植株均为宽叶:窄叶为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也可选择显性植株杂交,观察后代比例。
即选F1的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杂交,收获种子后种植,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叶形。若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性一半宽叶一半窄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植株均表现为宽叶:窄叶为3: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3.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和内分泌腺的重要枢纽。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体液联系,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一种是神经联系,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图中A、B表示垂体的两部分,C、D表示联系方式。神经垂体不含腺细胞,不能合成激素,只是储存与释放激素的场所。
(1)下丘脑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它们是支配_________的传出神经。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当人摄入食盐过多时,_________会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会沿轴突运输到_________(填字母)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最终作用于靶器官,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当大量丢失水分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_________增加分泌_________,促进_________对Na+的重吸收。
(3)寒冷时,下丘脑内的___________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此时,下丘脑会产生相关激素,经图中的___________运输到垂体,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升高体温。
(4)请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_________。
【答案】(1)①.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②. 内脏、血管和腺体 ③. 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2)①. 细胞外液渗透压 ②. A ③. 肾上腺皮质 ④. 醛固酮 ⑤. 肾小管、集合管
(3)①. 冷觉感受器 ②. D
(4)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肾上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1)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叫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2)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然后由神经垂体释放,即当人摄入食盐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会沿轴突运输到A垂体,该激素释放进入血液,最终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当大量丢失水分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即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会增加,甲状腺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作用到垂体,然后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到甲状腺产生的,因此寒冷时,下丘脑内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此时,下丘脑会产生相关激素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经图中的D(激素需要经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垂体,再经过一系列反应升高体温。
(4)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肾上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
24. 群落交错区亦称生态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区域往往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对长白山森林北坡群落交错区进行调查。
(1)在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表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动物丰富度较高,是因为_________。研究戴胜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了北坡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月见草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月见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月见草的种内斗争1972年较1975年_________(填“强”或“弱”),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
(3)长白山交错区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_________。完成D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J/(cm2·a)。
【答案】(1)①. 分层 ②. 植物的种类多,给动物提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也多 ③.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④.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①. 样方法 ②. 随机取样 ③. 强 ④. 高于
(3)①. 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③. 400
【分析】根据曲线图变化可知,幼苗数到成熟株数,与1975年相比,1972年数量下降较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较多,因此月见草的种内斗争1972年强于 1975年;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被淘汰的个体数量明显多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因此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第二幅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1)分析表格可知,上表中不同层次分布不同的动植物,反映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种类多,给动物提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也多,因此群落交错区的动物丰富度较高。植物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动物生态位的研究内容: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戴胜属于动物,研究戴胜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调查月见草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幼苗数到成熟株数,与1975年相比,1972年数量下降较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较多,因此月见草的种内斗争1972年强于1975年。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被淘汰的个体数量明显多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因此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
(3)该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图中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完成D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20=80J/(cm2·a),根据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J/(cm2·a)。
25. 对转基因植物产品的检测方法,可以导入外源基因的特定DNA序列为检测对象。通常被检测的特定DNA序列包括两类:一类是非目的基因序列,主要为载体上通常具有的各种组成元件;另一类被检测的则是目的基因序列本身。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能有效地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的新技术。以对DBN9858(转入epsps和pat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的检测为例,第一步,针对待测的特定DNA片段设计引物,扩增出的特定DNA片段带上标记制成探针,经变性后通过芯片点样仪固定到杂交膜上,再经过一定的处理,便得到可用于检测的DNA芯片(如图1);第二步,从待测植物中提取DNA作为模板,加入引物进行扩增;第三步,将扩增产物经过变性处理后铺于芯片表面,放入杂交盒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杂交;第四步,待反应结束后,对芯片进行清洗等处理,用仪器检测芯片上的杂交结果。利用基因芯片可以实现一次性高通量快速检测,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检测手段。
(1)利用基因芯片可检测特定DNA序列依据的是_________原则。对DBN9858进行检测的基因芯片的阵列设计为:第1列为空白对照,第2列固定玉米植株的内源基因作为阳性对照,第3列固定与玉米DNA序列高度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的DNA片段作为阴性对照,第4~6列可分别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每、列重复多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制备探针可采用缺口平移法(如图2),即先利用DNA酶使DNA分子上产生_________(填“单链”或“双链”)缺口,再利用DNA聚合酶具有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酶活性,在缺口处的5’末端每切除一个脱氧核苷酸,同时在3’末端添加一个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最终制成所需探针。
(3)若该基因芯片检测有效,转基因玉米DBN9858的样本在芯片的第_________列上均应出现检测信号,非转基因玉米则应在第_________列上出现检测信号。若该基因芯片准备商品化,你认为还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改进?_________(至少一点)
(4)除了基因检测,另一类则是以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为检测对象。对转基因农产品进行检测时,常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
A. 某些检测成分在植物中天然存在,导致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
B. PCR引物设计复杂,若引物间发生结合,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C.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中被加工、修饰,难以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
D. 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成分含量低、在加工过程中易变性,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
【答案】(1)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非同源 ③. epsps基因 ④. pat基因 ⑤. 启动子或终止子、标记基因
(2)单链 (3)①. 2456 ②. 2 ③. 提高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增加可检测DNA序列种类,提高通用性;改进技术简化检测过程、提高自动化水平等 (4)B
【分析】探针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的已知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可用于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目标核苷酸序列是否存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1)利用基因芯片可检测特定DNA序列依据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BN9858是一种转epsps和pat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对DBN9858进行基因检测时,需要设置不含epsps和pat基因的对照组,由于启动子可调控epsps和pat基因的表达,故启动子的序列也需要检测,因此基因芯片的阵列设计为:第1列为空白对照,第2列固定玉米植株的内源基因作为阳性对照,第3列固定与玉米DNA序列高度非同源的DNA片段作为阴性对照,第4~6列可分别固定epsps基因、pat基因、启动子(或终止子、标记基因)进行检测,每列重复多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据图可知,利用DNA酶可使DNA分子上产生单链缺口,再利用DNA聚合酶具有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酶活性,在缺口处的5'末端每切除一个脱氧核苷酸,同时在3'末端添加一个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最终制成所需带标记的探针。
(3)若该基因芯片检测有效,则转基因玉米DBN9858的样本含有玉米植株的内源基因、epsps和pat基因和启动子序列,故在芯片的第2、4、5、6列上均应出现检测信号,而非转基因玉米只含普通玉米的内源基因,则应在第2列上出现检测信号。若该基因芯片准备商品化,还需要提高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增加可检测DNA序列种类,提高通用性;改进技术简化检测过程、提高自动化水平等。
(4)检测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还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A、某些检测成分在植物中天然存在,会导致抗原-抗体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A正确;
B、PCR引物间若发生结合,会导致PCR复制过程不能进行,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B错误;
C、转基因产品中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中被加工、修饰,则导致抗原与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不能结合,难以检测,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C正确;
D、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成分含量低、在加工过程中易变性,导致抗原与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不能识别,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D正确。
故选B。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靴雉、昆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