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1. 自然界的生物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HIV病毒、松树、松鼠都含有DNA、蛋白质,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B. 变形虫、放线菌、衣原体、绿藻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C. 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细胞质遗传物质为RNA,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D. 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HIV病毒不含有DNA,A错误;
    B、变形虫、放线菌、衣原体、绿藻均具有细胞结构,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B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细胞质遗传物质也为DNA,C错误;
    D、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②糖类、脂肪、蛋白质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③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
    ④胆固醇不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⑤淀粉酶、RNA聚合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⑥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相同
    ⑦ATP、DNA、RNA都含有腺苷,组成元素都有C、H、O、N、P
    ⑧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A. 五项B. 六项C. 七项D. 八项
    【答案】B
    【分析】(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
    (2)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①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连接相邻氨基酸的-CO-NH-中,①错误;
    ②脂肪不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错误;
    ③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③正确;
    ④胆固醇不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④错误;
    ⑤淀粉酶、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⑤正确;
    ⑥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⑥错误;
    ⑦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ATP和RNA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ATP、RNA都含有腺苷,组成元素都有C、H、O、N、P,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元素有C、H、O、N、P,不含有腺苷,⑦错误;
    ⑧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或细胞核,⑧错误。
    故选B。
    3. 生物科学研究用到诸多科学研究方法或技术,下列与实验目的不符合的是( )
    A. 用荧光标记法证明融合的细胞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B. 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需用放射性标记的非必需氨基酸
    D.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C
    【分析】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详解】A、用荧光标记法将两个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标记为两种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观察融合的细胞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运动,进而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利用的是差速离心法,B正确;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需用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不一定是标记必需氨基酸,C错误;
    D、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4. 现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甲中细胞未发生变化;②乙中细胞体积增大;③丙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水分交换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B.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的吸水能力大小关系为丙中细胞>甲中细胞>乙中细胞
    C. 水分交换平衡时,丙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D. 水分交换平衡时,乙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的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A、甲中细胞未发生变化,说明水分交换前甲中的蔗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乙中细胞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水分交换前乙中的蔗糖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丙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水分交换前丙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故水分交换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丙>甲>乙,A正确;
    B、甲中细胞未发生变化,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吸水能力不变;乙中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吸水能力变小;丙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变强,故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的吸水能力大小关系为丙中细胞>甲中细胞>乙中细胞,B正确;
    C、甲中细胞未发生变化,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丙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故水分交换平衡时,丙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C正确;
    D、乙中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较小,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水分交换平衡时,乙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无法确定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5. 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pH,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
    B. 甲曲线中,bc段反应速率不变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C. 乙曲线中,e点比f点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多
    D. 丙曲线中,g点与i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答案】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故图中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bc段反应速率不变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达到最大反应速率,B错误;
    C、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活化能,C错误;
    D、丙曲线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g点与i点分别对应的因素是pH过低和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都不能恢复,D正确。
    故选D。
    6. 将长势一致的A、B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大小相同且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CO2浓度不再降低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 M点时,A和B两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C. 若把A、B两植物放在同一密闭容器内,A植物先死亡
    D. M点时,A和B两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密闭空间中CO2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前10min,A植物所在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下降快,说明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比B植物的多,其光合作用大于B植物;10min后B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A植物;最终,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达到平衡,但B植物所处容器CO2浓度更低,说明B植物更能适应低CO2环境。
    【详解】A、两种植物所在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两种植物既不从外界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故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图中曲线为容器中CO2浓度变化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两装置中CO2浓度相等的点,由于呼吸速率未知,故真正光合速率无法判断,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密闭空间中CO2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前10min,A植物所在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下降快,说明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比B植物的多,其光合作用大于B植物;10min后B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A植物;最终,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达到平衡,但B植物所处容器CO2浓度更低,说明B植物更能适应低CO2环境。与A相比,B植物更能适应低CO2环境,因此若把A、B两植物放在同一密闭容器内,A植物先死亡,C正确;
    D、根细胞无叶绿体,A和B两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7. 下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2n=4)分裂过程中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于精巢或卵巢中,形成顺序为甲→乙→丙
    B. 图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4个染色体组
    C. 图乙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Ⅰ的中期,此时期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 图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C
    【分析】图甲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乙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图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极体。
    【详解】A、图示过程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且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是极体,故发生于精巢或卵巢中,形成的顺序为甲→乙→丙,A正确;
    B、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乙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图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极体,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此时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故选C。
    8. 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一群星眼雌果蝇进行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后统计F1的表现型和比例,结果为正常眼:星眼=2:1。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眼为显性性状,星眼为隐性性状
    B. 含有正常眼基因的个体显性纯合致死
    C. 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
    D. F1正常眼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星眼个体的比例为1/4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雌果蝇进行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后统计F1的表现型和比例,结果为正常眼:星眼=2:1,说明正常眼为显性性状,星眼为隐性性状。
    【详解】A、根据题意,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雌果蝇进行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后统计F1的表现型和比例,结果为正常眼:星眼=2:1,说明正常眼为显性性状,星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
    B、设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基因A、a控制的,假设显性纯合AA致死,则亲本基因型Aa和aa,F1的表现型和比例,结果为正常眼:星眼=1:1,和题干不符合,B错误;
    C、分析题干亲本星眼雌果蝇aa,F1正常眼Aa:星眼aa=2:1,F1纯合子的概率为1/3,因为正常眼和星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也为1/3,C正确;
    D、F1正常眼Aa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星眼aa个体的比例为1/4,D正确。
    故选B。
    9. 某家系甲病(A/a)和乙病(B/b)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已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会形成不同长度的片段,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测定其是否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结果如图2所示。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6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
    B. 根据图2分析,1670kb的条带为甲病的致病基因酶切后的产物
    C. 若Ⅱ-1与人群中正常女性婚配,所生的女儿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82
    D. 若Ⅲ-1的电泳结果只有1403kb和207kb的条带,则可确定其为男性
    【答案】D
    【分析】分析图1乙病,正常夫妇Ⅰ-3和Ⅰ-4生了患病的女儿,则乙病为隐性病,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其父亲Ⅰ-3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故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甲病,第一代和第二代均有患者,可能属于显性遗传病,若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分析图2可知,Ⅱ-1和Ⅱ-2的电泳结果不同,则Ⅱ-1和Ⅱ-2基因型不同,则甲病不可能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病;且Ⅰ-1不患甲病含有甲病的正常基因,Ⅰ-2、Ⅱ-1、Ⅱ-2均患甲病而电泳结果不同,通过电泳图比较可知,Ⅱ-2属于杂合子,既含有正常基因又含有致病基因,可知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而故甲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分析图1乙病,正常夫妇Ⅰ-3和Ⅰ-4生了患病的女儿,则乙病为隐性病,分析甲病,第一代和第二代均有患者,可能属于显性遗传病,若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分析图2可知,Ⅱ-1和Ⅱ-2的电泳结果不同,则Ⅱ-1和Ⅱ-2基因型不同,则甲病不可能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病;且I-1不患甲病含有甲病的正常基因,Ⅰ-2、Ⅱ-1、Ⅱ-2均患甲病而电泳结果不同,通过电泳图比较可知,Ⅱ-2属于杂合子,既含有正常基因又含有致病基因,可知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而故甲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分析图2,Ⅰ-2、Ⅱ-1、Ⅱ-2均患甲病,且都含有1670kb的条带,Ⅰ-1不患甲病,不含1670kb的条带,故1670kb的条带为甲病的致病基因酶切后的产物,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Y,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600,b的基因频率为=1/40,B=39/40,人群中BB=,Bb=,bb=正常人群中BB=39/41,Bb=2/41,则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39/41BBXaXa,2/41BbXaXa,所生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患乙病的概率为2/41×1/4=1/8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82,C正确;
    D、若Ⅲ-1的电泳结果只有1403kb和207kb的条带,说明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显性,Ⅲ-1为XaXa,XaY都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D。
    10. 某种花卉的红色花瓣(A)对白色花瓣(a)为显性。将纯种红花植株与纯种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表现出介于红色和白色之间的多种不同花色。研究表明A基因某段序列的胞嘧啶可发生甲基化。甲基化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B. 该花卉某植株A基因中胞嘧啶的甲基化,可能使该植株花色发生改变
    C. 环境污染导致该花卉某些细胞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不会遗传给后代
    D. 上述实例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受环境影响
    【答案】C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影响转录,A正确;
    B、该花卉某植株A基因中胞嘧啶的甲基化,影响A基因的表达,可能使该植株花色发生改变,B正确;
    C、环境污染导致该花卉某些细胞内的DNA 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会遗传给后代,C错误;
    D、上述实例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受环境影响,D正确。
    故选C。
    11. 育种工作者将长穗偃麦草(2n=14,用14M表示)3号染色体上的1个抗虫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6n=42,用42E表示)体内以培育抗虫小麦新品种,其育种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杂交获得的F1为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B. 过程①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获得品系甲
    C. 品系丙的染色体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最多有7条
    D. 品系戊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抗虫植株的比例是3/4
    【答案】A
    【分析】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抗虫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1,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过选择获得丁,最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
    【详解】A、通过杂交获得的F1为21E(3n)+7M(n)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四倍体,A错误;
    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过程①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获得品系甲,B正确;
    C、7M是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条数,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乙中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M,因此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有7条,C正确;
    D、戊是含有一个抗虫基因的杂合子,可记作AO,则其自交后抗虫植株A_的比例为3/4,D正确。
    故选A。
    12.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红蛋白分解的其他产物会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研究表明,疟原虫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生长变缓。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使用青蒿素导致疟原虫Kelch13蛋白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耐药性
    B. 疟原虫Kelch13蛋白基因突变导致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是不利变异
    C. 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会吞食分解血红蛋白,所以患疟疾的患者血浆PH可能会降低
    D. 某一区域所有疟原虫的全部Kelch13蛋白的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构成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C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详解】A、疟原虫体内的Kelch13基因发生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变异,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后,疟原虫能通过一系列变化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适应青蒿素的环境,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B错误;
    C、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会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导致患疟疾的患者体内氧气含量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致使血浆PH可能会降低,C正确;
    D、疟原虫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库,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①为肠腔中待消化的物质,②表示①经水解酶催化分解后形成的物质。②进入毛细血管甲,再经血液运输至毛细血管乙,然后进入肝脏组织细胞被利用(Ⅱ和Ⅲ代表细胞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物质②是氨基酸,则①→②过程长期受阻会导致Ⅲ中液体过多
    B. Ⅰ和Ⅲ共同构成了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
    C. 若①是淀粉,则胰高血糖素可促进②进入肝脏的肝细胞内
    D.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钙、磷、钠的吸收
    【答案】A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
    【详解】A、I是肠腔中的液体,Ⅱ是血浆,Ⅲ是组织液,若物质②是氨基酸,则①→②过程长期受阻,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会引起Ⅲ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I是肠腔中的液体,不属于体液,不构成内环境,B错误;
    C、若物质①是淀粉,则物质②是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应该促进葡萄糖进入血浆,C错误;
    D、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钙、磷的吸收,D错误。
    故选A。
    14. 痒觉是一种区别于痛觉、触觉、嗅觉、温觉等的感觉。当机体大量出汗招来蚊子叮咬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胺引起了被叮咬部位的反应,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同时痒觉信号通过一系列中间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痒觉,并产生抓挠行为。“抓、挠止痒”的神经机制(部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蚊虫叮咬后出现痒觉,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B. 痒觉形成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 组胺引起被蚊虫叮咬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的现象属于激素调节
    D. 若疼痛可以抑制痒觉,则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答案】D
    【分析】(1)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详解】A、蚊虫叮咬后出现痒觉,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痒觉形成的过程中,在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
    C、组胺不属于激素,但能通过体液运输进行调节,故组胺引起被蚊虫叮咬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的现象属于体液调节,不是激素调节,C错误;
    D、据题图分析,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能使中间神经元c兴奋并释放递质,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D。
    15.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性
    B. 胰岛B细胞内ATP升高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而引起Ca2+内流
    C. 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膜上存在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等物质的受体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使ATP/ADP比的升高,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其次胰高血糖素也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详解】A、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的形式分泌,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性,A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内ATP升高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触发Ca2+内流,B正确;
    C、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
    D、由图可知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都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胰岛B细胞膜上存在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等物质的受体,D正确。
    故选C。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会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下图是HBV入侵机体后,发生的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细胞1、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细胞6等
    B. 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时,总抗体量能快速上升,这与细胞5能够直接识别抗原并快速分裂分化有关
    C. HBV进入肝细胞和细胞2分别形成MHCⅠ-抗原复合物和MHCⅡ-抗原复合物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基因不同
    D. 某人接种HBV疫苗前感染过HBV,导致疫苗效果降低,原因是感染过HBV的人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细胞1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2为树突状细胞,细胞3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4为B淋巴细胞,细胞5为记忆B细胞,细胞6为浆细胞,物质A为细胞因子,物质B为抗体。
    【详解】A、细胞1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2为树突状细胞,细胞3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4为B淋巴细胞,细胞5为记忆B细胞,细胞6为浆细胞,细胞6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时,总抗体量能快速上升,这与细胞5记忆B细胞能够直接识别抗原并快速分裂分化有关,B正确;
    C、肝细胞和细胞2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相同,分别形成MHCⅠ-抗原复合物和MHCⅡ-抗原复合物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若接种前感染过HBV,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这是因为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接种的疫苗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低免疫效果,D错误。
    故选B。
    17. 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分别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因变量是茎的伸长量
    B.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具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等特点
    C. 由图可知生长素具有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D. 由图中可推测此种矮生突变南瓜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答案】D
    【分析】(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南瓜的种类,因变量是茎的伸长量,A错误;
    B、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植物激素不是,B错误;
    C、分析图b当生长素浓度大于零小于125μm时,正常南瓜茎的伸长量均大于生长素浓度等于零时的正常南瓜茎的伸长量,图中生长素浓度为125μm时,正常南瓜茎的伸长量小于生长素浓度等于零时的正常南瓜茎的伸长量,说明生长素对正常植株茎的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对正常植株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C错误;
    D、对比分析图a、图b可知,赤霉素或生长素对矮生南瓜茎的生长不起作用,由此可推知:该矮生南瓜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D正确;
    故选D。
    18.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来探究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4个酵母菌,其中4个被染成蓝色(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
    B.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要轻轻震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将偏大
    C. 表中第2天酵母菌的数量约为120万个/mL
    D. 本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
    【答案】B
    【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详解】A、对于酵母菌等微生物,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集样本,然后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进行计数,A正确;
    B、制片前要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否则实验数据可能会偏大或偏小,B错误;
    C、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由于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4-4)÷4÷25×400×104=120万个/mL,C正确;
    D、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但该实验需要重复实验,原因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D正确。
    故选B。
    19.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A.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8年
    C. 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A相似
    D. 很多城市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改变该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D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一般植物和活动能量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虫卵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其中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
    【详解】A、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A错误;
    B、 图甲曲线所示种群在4~10年中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低点,B错误;
    C、第8年时种群数量在减少,故与图乙中的C衰退型相对应,C错误;
    D、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实际是在调整年龄结构,进而增加出生率使人口密度增加,D正确。
    故选D。
    20. 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为f
    C. 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h+i
    D. 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c/a×l00%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e表示第三个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和i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同化量。
    【详解】A、图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为f,B正确;
    C、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i,h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
    D、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l00%,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 夏季晴朗的一天,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小室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小室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下图是这一天中小室内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表示该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_________(填字母);若突然人为提高f点的光照强度,短暂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__________。
    (3)在一天内,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时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暗反应过程。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证明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是直接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而不是CO2的固定过程,现有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培养的某植株,请以该植株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片的呼吸作用、构建自身结构需要利用一部分有机物
    (2)①. b、f ②. 减少
    (3)①. 16 ②. 光照强度
    (4)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测定叶绿体中C3和C5相对含量的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一天中密闭小室内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玻璃罩内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当玻璃罩内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f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去的原因是叶片细胞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光合作用的产物,构建自身结构需要利用一部分有机物。
    (2)玻璃罩内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当玻璃罩内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f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若突然人为提高f点的光照强度,短暂时间内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ATP与NADPH的速率加快,C3被还原的速率加快,而C3产生的速率不变,则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减少。
    (3)分析题图0-8、16-24时O2增长速率为负值,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存在有机物的消耗;8-16时O2的增长速率为正值,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存在有机物的积累。则在一天内,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16时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降低有关。
    (4)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暗反应过程,欲设计实验证明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是直接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而不是CO2的固定过程,现有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培养的某植株,以该植株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测定叶绿体中C3和C5相对含量的变化,若C3含量增多,C5含量下降则可证明。
    22.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当显性基因A、B、D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余情况都开白花。现有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种植株为豌豆植株,让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7:37。除题中给的信息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答两点)。若F2中紫花植株自由交配,需要对F2紫花植株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让F1豌豆植株进行测交,则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测交可以测定F1豌豆植株的__________。
    (2)若该种植株为雌雄异株且为XY型性别决定,控制紫花和白花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四种观点:
    观点一:三对基因可能有一对仅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观点二: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观点三: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
    观点四: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
    现让纯合紫花雌株与隐性纯合的白花雄株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如何根据F2的结果判断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正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二正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三正确。
    【答案】(1) ①. 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相等(各种基因型的配子存活的几率相等);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各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的几率相等 ②. 去掉花瓣 ③. 1:7 ④. 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2)①. 若F2雌性中紫花:白花=9:7,雄性中紫花:白花=9:23(或紫花雌性:紫花雄性:白花雌性:白花雄性=18:9:14:23)②. 若F2中雌雄均为紫花:白花=9:7 ③. 若F2中雌雄均为紫花:白花=3:1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7:37,一共(27+37)=64种组合方式,说明三对等位基因A/a、B/b、D/d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除题中给的信息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相等(各种基因型的配子存活的几率相等);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各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的几率相等。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若F2中紫花植株自由交配,需要对F2紫花植株进行的处理是去掉花瓣。根据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7:37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让F1豌豆植株进行测交,即AaBbDd×aabbdd,则后代紫花(AaBbDd)与白花的比例为(1/2×1/2×1/2):(1-1/2×1/2×1/2)=1:7。测交可以测定子一代植株的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还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2)若观点一正确,即三对基因可能有一对仅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假设A/a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为BbDdXAXa×BbDdXAY,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F2雌性中紫花:白花=9:7,雄性中紫花:白花=9:23(或紫花雌性:紫花雄性:白花雌性:白花雄性=18:9:14:23);
    若观点二正确,即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假设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另外两对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则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为AaBbDd×AaBbDd,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故F2中雌雄均为紫花:白花=9:7;
    若观点三正确,即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则符合分离定律,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1:1,故F2中雌雄均为紫花:白花=3:1。
    23. 2023年10月以来,随着流感季节的到来,各地进入甲流高发阶段,甲流由甲型H1N1病毒引发。下图1表示甲型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体内抗体、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图2为甲型流感病毒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人体内抗体浓度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①②依次表示辅助性T细胞、抗体,这说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产生的机理是__________。
    (2)图2中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既快又多,抗体是由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该细胞是由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来的。图2结果对我们疫苗接种工作的启示是__________。
    (3)某男子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康复一段时间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而患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不考虑病毒变异,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
    【答案】(1)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2)①. 浆(细胞)②. B细胞和记忆B(细胞)③. 接种疫苗应分两次(多次)接种,可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3)第一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人体内产生的甲型流感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
    【分析】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快,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两者检测值上有类似的变化趋势。
    (2)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图2在初次感染后机体产生了对应的记忆细胞,再次感染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给我们疫苗接种工作的启示是接种疫苗应分两次(多次)接种,可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3)第一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人体内产生的甲型流感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康复一段时间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而患病。
    24. 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芦苇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竞争激烈。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
    (1)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
    (2)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1:1调整为3:1,传递效率按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倍。
    (5)互花米草与植食性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生产者 ②. 降低
    (2)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①. 不能 ②. 食物网只涉及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4)1.5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互花米草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互花米草作为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被入侵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2)图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没有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群落是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仅图中所示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食物网只涉及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4)根据题意分析,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1/2来源于互花米草,1/2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1/2÷20%+1/2÷20%÷20%=15克,如改为3/4来源于互花米草,1/4来源于植食性昆虫,鸟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3/4÷20%+1/4÷20%÷20%=10克,因此调整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15÷10=1.5倍。
    (5)互花米草与植食尾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5. 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极易腐败发酸发臭、滋生有害生物,若收集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则会污染空气、土壤及水源。科研人员从绿色木霉中获得了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Ⅲ,并将其导入毕赤酵母中,构建出了基因工程菌(流程如图所示),实现了高效降解厨余垃圾中纤维素的目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BamHⅠ、ECRⅠ、SalⅠ为限制酶
    (1)限制酶能够识别__________,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__________断开。为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该选择__________(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__________。
    (2)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需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需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培养皿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3)毕赤酵母能够表达出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转化才算成功,请设计实验检验转化是否成功__________。
    【答案】(1)①. 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②. 磷酸二酯键 ③. BamHI、SalI ④. 目的基因的两端和质粒上都存在BamHI、SalI的酶切位点,且ECRI的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的内部,使用ECRI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 ⑤. 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2)①. 湿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②. 干热灭菌
    (3)将转化毕赤酵母接种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单菌落即为含有EGⅢ基因并能够表达的毕赤酵母。(或制备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的单克隆抗体,与转化的毕赤酵母培养液混合,检验是否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为避免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最好选择两种酶,图中ECRI会破坏目的基因,BamHI、SalI刚好可以切目的基因两端,且载体的上也有这两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故应该用BamHI、SalI切割。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
    (2)对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而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3)确认目的基因是否转化成功,就是检验一下毕赤酵母能不能表达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物质,即将转化毕赤酵母接种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单菌落即为含有EGⅢ基因并能够表达的毕赤酵母。
    时间(天)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相关试卷

    [生物][期末]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解析版),共22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