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 重点 难点 专项练习(天津专用)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本质、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本质、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7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的本质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7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的本质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命题趋势:明考情知方向
2.重难诠释:知重难、掌技巧、攻薄弱
3.创新情境练:知情境练突破
4.限时提升练:(30min)综合能力提升
考点一 基因的本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感悟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则
①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图6-1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图6-2
(2)“两看”法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
图6-3
2.归纳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图6-4
[提醒]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3.“六处思考”DNA的复制
图6-5
(1)DNA准确复制的原因:DNA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能使复制准确进行。
(2)在DNA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差错,即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可能引起 基因突变 。
(3)真核生物DNA快速复制的原因: 多起点 分段复制、 双向 复制。
考点二 基因的表达
1.转录与翻译过程
(1)转录
图6-7
(2)翻译
图6-8
2.基因表达常考的三个关键点
(1)表达过程
图6-9
①图中a~f所示物质或结构:
a. mRNA ,b. 核糖体 ,c. 多肽链 ,d. DNA ,e. mRNA ,f. RNA聚合酶 。
②图 乙 (填“甲”或“乙”)表示原核生物进行的生理过程,原因是 图乙所示转录、翻译过程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 。图 甲 (填“甲”或“乙”)表示真核生物进行的生理过程,原因是 图甲所示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发生,时间在前;翻译过程在核糖体发生,时间在后 。
③两图中的一个mRNA可相继结合 多个核糖体 ,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少量的 mRNA 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①转录:DNA模板链与RNA之间,碱基配对类型有 3 种。
②翻译:mRNA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之间,碱基配对类型有 2 种。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①密码子在 mRNA 上,反密码子在 tRNA 上。
②密码子有 64 种, 61 种决定氨基酸,另外 3 种是终止密码子。
3.理解中心法则及补充
图6-10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过程:a. DNA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RNA复制 ,e. 逆转录 。
(2)归纳识记中心法则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填图6-10中字母)
①细胞生物(如动、植物): a、b、c 。
②DNA病毒(如噬菌体): a、b、c 。
③复制型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d、c 。
④逆转录病毒(如HIV): e、a、b、c 。
4.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途径一:基因酶的合成代谢过程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
途径二:基因蛋白质的结构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有的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如人的身高),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2)性状并非完全取决于基因:生物的性状根本上由基因决定,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如水毛茛在空气和水中的叶形,前者为卵形,后者为羽状)。
注:若最终合成的物质并非是蛋白质(如植物激素),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往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一间接途径实现的。
(建议用时:10分钟)
1.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为肠癌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另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C能够促进TET2蛋白的活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抑癌基因上游序列高度甲基化不改变碱基序列,但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B.DNA甲基化主要通过影响翻译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C.TET2在细胞质中产生,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β-catenin激活剂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有望为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答案】B
【分析】DNA的甲基化:真核细胞基因具有的启动子——相当于转录的开关——也可以被修饰。如果给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 (-CH3),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因而不能完成转录。这个过程称为DNA的甲基化,相当于给DNA戴上隐身帽子,使基因内存储的信息无法被读取。
【详解】A、DNA 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不改变碱基序列,但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A正确;
B、DNA甲基化影响了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的结合,主要通过影响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错误;
C、TET2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胞质中产生,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
D、β-catenin激活剂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可以促进TET2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抑癌基因上游序列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从而促进肿瘤消退,为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B。
2.天然的T4溶菌酶(A0)来源于T4噬菌体,在食品防腐、医药工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但热稳定性较差。为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研究人员将T4溶菌酶(A0)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该处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间形成二硫键,从而获得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热稳定性较A0高的原因与氨基酸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有关
B.根据A1的氨基酸序列,就能准确推出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工业化生产中A0的合成需经过基因的表达过程,A1则直接合成
D.将A0、A1分别与底物混合后,再置于相同的高温环境中以检测活性
【答案】A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详解】A、研究人员将T4溶菌酶(A0)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使该处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间形成二硫键,从而提高了热稳定性,所以A1热稳定性较A0高的原因与氨基酸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二硫键)有关,A正确;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根据A1的氨基酸序列,不能准确推出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
C、A0和A1都是蛋白质,在工业化生产中都需经过基因的表达过程合成,C错误;
D、检测酶活性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相同的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再混合,若先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中,在升温过程中酶就可能已经发挥作用了,D错误。
故选A。
3.染色体上的端粒DNA由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同种生物的该序列相同。少数缺乏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细胞可通过端粒延长替代机制(ALT)维持端粒长度,ALT机制如下:第一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①链结合到第二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②链上并延伸;随后①链脱离,在RNA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延长的①链被转化成双链形式。这个过程可被重复数十次,导致序列信息从一个端粒传递到另一端粒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ALT的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可能较高
B.①链的延伸过程以②链作为模板,该过程不需要引物
C.DNA聚合酶只能使子链从已有的核酸片段3’端延伸,是导致端粒DNA5’端比3’端短的因素之一
D.非同源染色体间通过ALT机制实现了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
【详解】A、端粒酶活性缺乏的肿瘤细胞可通过ALT机制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会抑制端粒酶活性,所以进行ALT的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可能较高,A正确;
B、根据题意,第一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①链结合到第二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②链上并延伸,这个延伸过程以②链为模板,并且文中提到随后在RNA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延长的①链被转化成双链形式,说明延伸过程不需要引物,B正确;
C、DNA聚合酶只能使子链从已有的核酸片段3'端延伸,这会导致端粒DNA在复制过程中5'端比3'端短,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间通过ALT机制能增加遗传的多样性,但并没有实现非同源染色体间基因的重新组合,而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D。
4.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丰富的生物学现象,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的个体发育会经历由幼虫到蛹的阶段,该过程有许多激素参与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幼激素参与调节蛹化成蝶的过程
B.幼虫腹足的退化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C.蝶的翅膀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
D.幼虫体细胞分裂时存在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动物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保幼激素参与调节蛹化成蝶的过程,A正确;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幼虫腹足的退化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B正确;
C、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历程,蝶的翅膀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C错误;
D、蝴蝶幼虫的体细胞分裂时,会发生DNA的复制,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且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过程,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将蓝色翠雀花素酶(DEL)基因转入玫瑰,成功培育出蓝玫瑰。该过程还需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将黄烷酮醇酶(DFR)基因的片段转植入玫瑰,以产生双股RNA。这双股RNA具有传递性,可以有效在组织间移动,进而产生小片段的干扰RNA(siRNA),siRNA再与多个蛋白质形成RISC,RISC进一步与mRNA形成互补作用并切断此mRNA,导致无法表达DFR蛋白质,即基因静默。DFR基因静默使其他颜色的花青素合成下降,在DEL催化下合成蓝色素。
5.上述RNA干扰技术主要作用于DFR基因表达中的( )
A.转录B.翻译
C.转录后RNA加工D.RNA杂交
6.下列有关蓝玫瑰培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静默无法在细胞间传递
B.蓝色玫瑰花这一表型的出现属于表观遗传现象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障RNA干扰技术不影响其他基因表达
D.siRNA形成的RISC可与DEL基因的mRNA结合并进行切割
【答案】5.B 6.C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5.ABCD、分析题意,上述小片段的干扰RNA(siRNA),siRNA再与多个蛋白质形成RISC,RISC进一步与mRNA形成互补作用并切断此mRNA,导致无法表达DFR蛋白质,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故上述RNA干扰技术主要作用于DFR基因表达中的翻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A、由题意“这双股RNA具有传递性,可以有效在组织间移动”可知,基因静默是通过干扰翻译过程实现的,可以在细胞间传递,A错误;
B、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蓝色玫瑰花这一表型的出现不属于表观遗传,B错误;
C、RNA干扰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专一性,不影响其他基因表达,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RISC是由siRNA与多个蛋白质形成的,能与DEL基因的mRNA结合的是siRNA而非RISC,D错误。
故选C。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单选题
1.通过碱基修饰的新冠RNA疫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增加刺突 蛋白合成。某新冠疫苗中常用N1-甲基假尿苷修饰,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如图,合成“脱靶蛋白”。(注:CCU脯氨酸;UGC半胱氨酸;CUU亮 氨酸;GCC丙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1-甲基假尿苷修饰后新冠RNA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
B.经过修饰的RNA稳定性提高,沿核糖体移动由5'→3'翻译出更多的刺突蛋白
C.“脱靶蛋白”与新冠抗原蛋白结构不同,不一定引发预期免疫反应
D.与DNA疫苗相比,通常RNA疫苗发挥作用更快且安全性较高
【答案】B
【来源】天津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统练十一生物试题
【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A、由图可知,N1-甲基假尿苷修饰后新冠 RNA 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 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A正确;
B、经过N1-甲基假尿苷修饰的RNA 稳定性提高,核糖体沿mRNA移动,翻译出刺突蛋白,B错误;
C、结合图可知,经过N1-甲基假尿苷修饰,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合成“脱靶蛋白”和新冠的抗原蛋白不同,因此脱靶蛋白不能引发预期的免疫反应,C正确;
D、由于DNA疫苗需要先转录在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而RNA疫苗直接可以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故与DNA疫苗相比,通常RNA疫苗发挥作用更快且安全性较高,D正确。
故选B。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在以下实验条件中,该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不考虑大肠杆菌裂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A组试管I沉淀中的子代噬菌体DNA,仅少量DNA含有32P
B.B组试管III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
C.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A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亲代被标记,原料没有被标记,故子代中只有部分噬菌体具有放射性,故A组试管Ⅲ中有少量子代噬菌体含32P,A正确;
B、B组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经搅拌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但B组试管Ⅲ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无关,B错误;
C、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与噬菌体分离,而不是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错误;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3.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见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转录形成mRNA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加在合成的RNA链的5’端
B.前体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多种RNA
C.circRNA是闭合环状RNA,其嘌呤数和嘧啶数一般相等
D.根据该项研究,可通过促进circRNA或miRNA的合成来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
【答案】B
【来源】天津市杨村一中2023-2024高三第一次热身练生物试卷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知,miRNA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降低mRNA的翻译水平。当miRNA与circRNA结合时,就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
【详解】A、转录形成mRNA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加在合成的RNA链的3’端,A错误;
B、前体mRNA是通过 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circRNA、mRNA等多种RNA,B正确;
C、circRNA是闭合环状单链RNA,不存在嘌呤与嘧啶的配对,所以其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依据图示信息可知,P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当miRNA表达量升高时,大量的miRNA与P基因的mRNA结合,并将P基因的mRNA降解,导致合成的P蛋白减少,无法抑制细胞凋亡,所以不能治疗心脏损伤,D错误。
故选B。
4.利用格里菲思实验所用的两种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链球菌先进行如图所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链球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D、F四组
【答案】D
【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
【分析】分析实验题图:将S型菌分离提纯出其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S菌的DNA才会有S型菌产生,即F组中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
【详解】A、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
B、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
C、F组有S菌生成,是因为S型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上,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D组没有S型的活细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故选D。
5.两种柳穿鱼植株杂交,F1均开两侧对称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开两侧对称花34株,开辐射对称花的5株。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植株的Le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开两侧对称花植株中表达,在开辐射对称花植株中不表达,二者Lcyc基因的部分片段甲基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花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Lcyc基因甲基化后,导致其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C.图示Lcyc基因的片断可能是启动子所在位置
D.推测甲基化的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正相关
【答案】C
【来源】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分析】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控制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相同,因此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Lcyc基因甲基化后,其基因不会表达出蛋白质,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Lcyc基因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因此图示Lcyc基因的片断可能是启动子所在位置,C正确;
D、控制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两侧对称花植株Lcyc基因表达而辐射对称花植株不表达推测甲基化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负相关,D错误。
故选C。
6.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其A基因不一定来自母本
B.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一定是侏儒鼠
C.基因型为Aa的雄鼠,其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
D.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
【答案】C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生物试卷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
【详解】A、P序列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母本,A错误;
B、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错误;
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蛋白D的合成,a基因不能,因此子代为正常鼠的概率为1/2,C正确;
D、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症状无法缓解,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大肠杆菌中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与核仁有关B.能与 mRNA 结合
C.组成成分含磷脂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
【答案】B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原核生物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生物转录的场所是拟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A、大肠杆菌没有细胞核,没有核仁,A错误;
B、核糖体能与 mRNA 结合进行翻译过程,B正确;
C、核糖体为无膜细胞器,不含磷脂,C错误;
D、RNA聚合酶识别基因的启动子,D错误。
故选B。
8.密码子5'-AUG-3'既是起始密码子同时还编码甲硫氨酸,甲硫氨酸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R基为CH₂CH₂SCH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硫氨酸的组成元素仅有C、H、O、N、S五种元素
B.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UAC—3'
D.有些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可能不是甲硫氨酸
【答案】C
【来源】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H和一个R基组成,不同的氨基酸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甲硫氨酸的R基为CH₂CH₂SCH₃,其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五种元素,A正确;
B、甲硫氨酸的R基中不含氨基或羧基,所以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
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5'-AUG-3',碱基互补配对时链反向,因此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CAU-3',C错误;
D、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对应的就是甲硫氨酸,肽链合成时第一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但有些蛋白质如人的血清白蛋白经过了修饰加工,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可能不是AUG,对应的可能不是甲硫氨酸,D正确。
故选C。
9.研究发现,X染色体上的TLR7基因的编码序列发生某个碱基对的替换后,其编码的TLR7蛋白会更加活跃且更容易与鸟苷结合,使得免疫细胞将健康组织识别为外来组织或受损组织并发起攻击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引起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LR7 基因序列改变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B.TLR7 基因复制时,DNA 聚合酶将从模板链的 3'端向 5'端移动
C.TLR7 基因发生碱基替换后,TLR7 蛋白的长度可能不发生改变
D.携带 TLR7 突变基因的男性,突变基因可能来自他的外祖母或祖母
【答案】D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叫做自身免疫病,TLR7 基因序列改变使得免疫细胞将健康组织识别为外来组织或受损组织并发起攻击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引起疾病,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端向3’端延伸的,鉴于模板链和子链之间的方向平行可推测,DNA聚合酶在催化子链合成时,将从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B正确;
C、TLR7 基因发生碱基替换后,可能不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TLR7 蛋白的长度可能不发生改变,C正确;
D、携带TLR7突变基因的男性,该突变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其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因此该男孩的突变基因可能来自该男性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错误。
故选D。
10.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感染大肠杆菌的φ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环状单链DNA,含有6870个碱基,其中A、G、T、C四种碱基比例依次为20%、10%、30%、40%。图甲表示该噬菌体复制的部分过程,①~④表示相应生理过程,②③均以一DNA为模板。图乙表示该噬菌体部分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图中数字表示对应氨基酸的编号)。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φX174噬菌体DNA分子中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完成过程①和②共需要消耗3435个含A的核苷酸
C.③和④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据图乙推断,D基因和E基因的重叠部分指导合成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答案】D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据图可知,图中基因D的碱基序列中包含了基因E和基因J的起点,由此看出基因发生了重叠,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
【详解】A、由题意可知,大肠杆菌的φ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环状单链DNA,因此φX174噬菌体DNA分子中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根据图1可知-DNA的功能是作为转录、复制的模板;含有6870个碱基,其中 A、G、T、C四种碱基比例依次为 20%、10%、30%、40%,过程①合成一条与噬菌体+DNA互补的-DNA,消耗含A的核苷酸数量与+DNA中的含T的核苷酸数量相等,过程2合成一条与-DNA互补的+DNA,消耗含A的核苷酸数量与-DNA中的含T的核苷酸数量相等,共消耗约6870×50%=3435个含A的核苷酸,B正确;
C、过程③④分别为DNA—RNA,mRNA—tRNA之间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前者为A-T、T-A、G-C、C-G;后者为A-U、U-A、G-C、C-G,C正确;
D、据图乙可知,基因D和基因E的重叠部分相差一个碱基,故对应的密码子不同,指导合成的氨基酸序列也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11.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的酶促反应机制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需要酶对底物模板指令的绝对依赖。后经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最终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中心法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B.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都需要模板
C.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
D.DNA复制与转录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C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组成DNA分子的碱基排序具有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即遗传信息的多样性,A正确;
B、遗传信息的复制(模板是DNA的两条链)、转录(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模板是mRNA)和逆转录(模板是RNA)都需要模板,B正确;
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DNA的特定序列,C错误;
D、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方式是A-T、T-A、G-C、C-G,转录的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C。
12.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的复制过程。相关叙述正确是( )
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
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复制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
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B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半保留复制是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由题图可知: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进行DNA复制,合成一条互补链。
【详解】A、DNA复制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A错误;
B、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
C、由图可知: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因为是单链不需要解旋,C错误;
D、新合成的互补链与亲本碱基序列不同,不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
B.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C.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40%:则复制三次该DNA片段时总共需要7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8
【答案】C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生物试卷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普通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2/23=1/4,A正确;
B、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根据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120×6=720个碱基,B正确;
C、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片段中A+T的比例也为40%,且A=T,因此A=T=20%,C=G=30%,则该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300×2×30%=180个,复制三次该DNA片段时总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180=1260个,C错误;
D、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由于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8,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在DNA、RNA、蛋白质间单向传递的规律,随着科学发展进步,逆转录和RNA复制现象的发现,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中心法则。表观遗传发现说明中心法则只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传递,还有大量隐藏在DNA序列之外的遗传信息。下图1表示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其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埃博拉病毒(EBOV)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下图2表示三种表观遗传调控途径。
14.通过分析图1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股正链RNA病毒完成+RNA→+RNA的过程消耗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
B.单股负链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不与核糖体结合即可完成-RNA→+RNA过程
C.两种病毒都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原料和能量等才能完成增殖
D.两种病毒都通过酶作用于单股负链RNA得到对应的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
15.通过分析图2的三种表观遗传调控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后可能导致DNA聚合酶无法与其识别并结合
B.同一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组蛋白与DNA结合程度应大致相同
C.RNA干扰过程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图中3种途径以不同方式影响转录过程,从而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
【答案】14.A 15.C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分析】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利用活细胞内的原料、能量、场所合成子代病毒。
14.A、单股正链RNA病毒完成+RNA→+RNA的过程,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前者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等于后者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前者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后者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由此可知,单股正链RNA病毒完成+RNA→+RNA的过程消耗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A错误;
B、由图可知,-RNA→+RNA为RNA复制过程,不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因此单股负链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不需要与核糖体结合即可完成-RNA→+RNA的过程,B正确;
C、上述两种病毒在侵入宿主细胞后,自身提供核酸作为模板,都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原料和能量等才能完成增殖,C正确;
D、单股正链RNA病毒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R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mRNA可作为模板合成多种病毒蛋白,而单股负链RNA病毒的-RNA进入细胞,可在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mRNA可作为模板合成多种病毒蛋白和酶,因此两种病毒都通过酶作用于单股负链RNA得到对应的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D正确。
故选A。
15.A、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可能干扰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结合,A错误;
B、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所以组蛋白与DNA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是不相同的,B错误;
C、途径3是利用RNA干扰,先与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使mRNA被切割成片段,干扰翻译,导致mRNA无法翻译,因此RNA干扰过程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
D、由图可知,途径1和途径2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而途径3通过影响翻译过程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的mRNA含量变化等有关。miRNA-195是miRNA中一种,miRNA是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该物质与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mRNA降解。下图左图为DNA甲基化机理图,下图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
16.下列关于BDNF基因甲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转移酶发挥作用需与DNA结合
B.DNA分子中甲基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C.DNA甲基化可能阻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
D.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17.小鼠细胞内上述相关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mRNA,并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
B.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C.过程③与②相比,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与正常鼠相比,抑郁症小鼠的过程②一定增强
【答案】16.A 17.A
【来源】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是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相同的表型。
16.A、DNA甲基化转移酶催化DNA部分碱基的甲基化,需要与底物DNA结合,A正确。
B、DNA甲基化碱基序列没有改变,DNA分子中甲基胞嘧啶可以与鸟嘌呤配对,B错误。
C、DNA甲基化通过抑制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某个基因的转录,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对该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C错误。
D、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如DNA的甲基化,D错误。
故选A。
17.A、题干中指出miRNA是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该物质与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mRNA降解,因此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基因的mRNA,使其降解,并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A正确。
B、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有关,B错误。
C、过程③mRNA与核糖体rRNA碱基互补配对,②miRNA-195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过程③与②相比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错误。
D、图中显示,miRNA-195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与BDNF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结构,而影响BDNF基因的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影响BDNF的翻译过程。图中BDNF是小鼠大脑中表达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据此可推测抑郁症小鼠与正常鼠相比,抑郁症小鼠BDNF基因的甲基化提高,转录水平降低,②一定减弱,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8.如图为某基因行使功能的过程,据图回答:
(1)a过程所需的酶是 。
(2)b为 过程,②与①相比特有的碱基是 (填中文名称)。
(3)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 (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4)图中信使 RNA 片段对应的DNA 连续复制两次还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
【答案】(1)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 转录 尿嘧啶
(3)苯丙氨酸
(4)21
【来源】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天津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其中①表示DNA分子,②表示mRNA,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多肽,⑤表示tRNA。
【详解】(1)图中a表示DNA复制,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的参与。
(2)图中b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表示转录的过程,图中①表示DNA分子,②表示mRNA,①中含有的碱基是A、G、C和T,②中含有的碱基是A、G、C和U,因此②与①相比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3)图中⑤表示tRNA,其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AAG,其对应的密码子为UUC,所运载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4)图中mRNA中,A+U=7,则其对应的DNA片段中含有7个T,因此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还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22-1)×7=21个。
1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RABV 进入机体后会通过神经纤维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后大量增殖,图1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2为RABV在神经元中的增殖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 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 (凋亡/坏死)。
(2)由图1可知,位于突触间隙的RABV可以与 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 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 (填“顺向”或“反向”)运行。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化形式为 。
(4)由图2可知,+RNA的作用是 (写出两点)。请从下图3所示的完整中心法则中选择出 RABV 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所涉及的过程,包括 (填写序号)。若狂犬病毒RNA中含有碱基 G+C 3000 个,则经过复制形成一个狂犬病毒 RNA 需要消耗 G+C 个。
【答案】(1) 二 细胞毒性T 凋亡
(2) 突触前膜 胞吞 反向
(3) 钠离子内流 化学信号→电信号
(4) 复制的模板、翻译的模板 ③④ 6000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二道防线。 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神经细胞,从而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凋亡。
(2)由图1可知,位于突触间隙的RABV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而位于突触间隙的RABV是从突触间隙向突触前膜运输,因此位于突触间隙的RABV与神经冲动反向运行。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即此时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化形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由图2可知,RABV在神经元中的增殖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过程,因此RABV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所涉及的过程,包括④RNA复制和③翻译,即+RNA的作用是复制的模板、翻译的模板。若经过复制形成一个狂犬病毒 RNA ,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个狂犬病毒 RNA,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RNA中G+C=3000 ,合成-RNA时,消耗的G+C=3000 个,故-RNA中的G+C=3000 个,再合成+RNA,消耗的G+C=3000 个,因此共需要消耗游离的G+C=6000个。
20.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wer huse”,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线粒体的蛋白合成能力有限,大量线粒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定向转运到线粒体。如图表示线粒体蛋白的转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 期,此过程需要 (答出三种)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图中两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上的共同点是 ,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
(3)图中,M蛋白催化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则M蛋白的具体作用最可能是 。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过 (填编号)。
【答案】(1) 有丝分裂前的间 核糖核苷酸、酶、ATP
(2) 都以磷脂(或脂质)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蜷﹑核膜上具有核孔
(3) 催化[H](或NADH)和O2结合生成HO2并生成大量ATP ④
【来源】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题图分析: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②是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1)过程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此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原料)、酶(RNA聚合酶)、ATP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图中有两种生物膜,即核膜和线粒体膜,二者在组成上都是以磷脂(或脂质)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在结构上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核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3)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在有氧呼吸过程,M蛋白的具体作用最可能是催化[H]和O2结合生成H2O,并生成大量ATP。由图可知,④过程中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若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
三年考情分析
2025命题预测
2024天津卷T6 遗传信息的转录 表观遗传
2024天津卷T8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2024天津卷T10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024天津卷T12 表观遗传
2024天津卷T17 遗传信息的翻译
2023天津卷T5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2023天津卷T6 表观遗传
2022天津卷T5 表观遗传
2022天津卷T9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从近些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分析,本模块主要考查内容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表达、表观遗传5个考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依托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考查科学家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 “DNA的结构与复制”常结合细胞中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考查;“基因的表达”重视对转录、翻译等的基本概念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预测此部分内容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预计会针对中心法则涉及的五个过程进行命题,命题多结合图示,分析考查上述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条件和相关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 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5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5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精练)-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8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精练原卷版docx、专题18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精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串讲)-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8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串讲原卷版docx、专题18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串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