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顾名思义做推测】请根据甲骨文“朋”“友”的字形,推测其内涵。
    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表示“朋”字有①_______之意。
    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表示“友”字有②_______之意。
    2.【图文并茂做演讲】
    ①班级开展“交友之道”演讲会,小语同学搜集了下面的两幅图片,请帮他选择一幅作为背景图片,并说明理由。

    选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
    ②下面是小文同学写的两段演讲稿,请帮她补全。
    ①人海茫茫,知音难觅。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甲】,一曲响彻后世的绝唱。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管鲍之交,一段知贤让贤的佳话。
    ②交友之道,择友为先。【乙】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交友应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 “ 畏友 ” 和缓急可共、死生可托的 “ 密友 ” ,绝不可交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 “ 昵友 ” 和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 “ 贼友 ” 。
    请在【甲】处填上成语故事名:_______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乙】处选择最合适的句子。( )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白色的细沙)在涅(黑土),与之俱黑。
    B.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3.【幽默风趣作介绍】
    与朋友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让朋友认识你。请为风趣幽默、爱好篮球的李亦乐同学,写一段自我介绍。(3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 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 ,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kuàng的啄木声【甲】作家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沉静而富有诗意。20岁出头便因病瘫痪的史铁生,几乎每天都独自一人摇着轮椅“躲”进地坛。在这里,他一次次“窥看自己的心魂”,【乙】了生命的本质,终于实现了人生的chāyuè……一部《我与地坛》,启发了读者心灵的震hàn,深得读者垂爱,让人们记住了作家史铁生的名字,也记住了北京的文化地标之——地坛。
    4.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5.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的标点与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看见
    B.【甲】……” 【乙】洞见
    C.【甲】”…… 【乙】看见
    D.【甲】”…… 【乙】洞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加粗的“冬天”“下”是名词,“窥看”“实现”是动词。
    C.文段中画框线句没有语病。
    D.“垂爱”是敬辞。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宋·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 ② 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三月底、四月初,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7.请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你对诗歌知识的了解,你认为《少年游》最后一字“斜”读什么读音?
    我读( ),理由是__________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李白“遥有此寄”直接抒发了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之情、盼归之意。
    B.李诗中“过五溪”写出王昌龄贬谪之地的荒远。
    C.《少年游》下阕抒发了本想对酒邀月以慰寂寥,不意反惹惆怅的情绪。
    D.《少年游》最后一句,用“双燕”衬托空闺独守人,反衬其孤单寂寞。
    10.两首诗歌中都提到“杨花”。请说说诗人借“杨花”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宋·陈善《扪虱新话》)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也》)
    1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① 岁计有余者( )
    ②方 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
    ③思而不学则 殆( )
    ④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2)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少时实有贪多 之癖 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B. 则是无信 学而不思 则罔
    C. 然旋读旋忘 公欣 然曰
    D.思 而不学则殆 相委 而去
    1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结合选文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读书学习的方法。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这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 她 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 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 走吧 !
    片段二
    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 “ 乌烟瘴气 ” ,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
    ……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片段三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5.下列对名著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片段都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
    B.片段一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自己当时被人冤枉时的心境。
    C.片段二画线句形象地写出鲁迅在日本学无所成时内心的失望。
    D.片段三画线句形象地刻画了国内看客们麻木不仁的样子。
    16.
    根据表格相关提示,按要求完成填空。
    17.仿照示例,结合上面的片段和书中相关内容,探究片段三中的鲁迅逃离和出走的 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示例:
    片段一鲁迅先生逃离和出走的表层原因是遭遇流言蜚语,深层原因是家庭由小康坠入穷困。
    泰州,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因梅兰芳先生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同学们阅读了徐同华的《这个春天,在梅先生墓前》这篇文章后,开展了“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研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①走在秋天的凤城河边,在秋色里怀想春天的万花山。
    ②这是我第一次拜谒梅兰芳先生的墓地。 苍翠连绵的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每到秋天,香炉峰下的枫叶如火如荼,漫山遍野地铺成一幅绝美画卷。 万花山就在香山最边缘处,梅先生字畹(wǎn)华,万花山就是畹华的山,先生生前选好的长眠之地。我是清明时节专程来的,在春天踏青扫墓,红叶自然是看不到了。翦翦(jiǎnjiǎn)轻寒,转过几道弯弯山路,只见先生的墓掩映在一片松柏间。空山语静,一派肃穆,顺着布满梅花图案的甬道缓缓向前,焉知多少载?
    ③梅先生已去世六十多年了。对于先生的记忆,于我辈可谓空白,尔时今人成古人,我这个年纪,先生已隐入书本,归为影像,那个璀璨在历史里的美男子,如何的风华未曾亲见,也就难以描摹。然而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梅兰芳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符号之一,在戏曲史上,再也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够超过他,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活,先生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新思维融于京剧舞台表演之中,创造了众多优美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评论家说: “ 艺术是个奇异之物,有些人与事,可谓‘空前绝后’,比如李白的诗,司马迁的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真迹,还有梅兰芳的戏。 ” 并说: “ 梅兰芳离世愈久远,感觉愈深刻。在戏曲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元素或添加剂而广泛使用的今天,他更是不可企及!所以浮云太近心事太远,梅兰芳或热情或宁静,他距离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 ”
    ④这个春天,在梅先生墓前,倚着一棵老松,我默默地站立了良久,树冠很大,旁逸斜出的树干苍虬多劲,午后的日光一丝一丝漏下来,天色碧绿的,远远地依稀听见驯鸽的飞声。风拂过,深深地再鞠躬,脑海浮现出先生经典的温和笑容,戏词哼在嘴边,仙调犹未终,泪润湿了脸颊,悲从中来,双膝一软终是不由自主地拜了下去。
    ⑤古人有诗,可叹不可思,可思不可见。
    ⑥梅兰芳距离这个世界遥远了吗?他如李白、司马迁、王羲之般的“空前绝后”,却又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他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他的故乡。 六十八年前,先生返乡省亲,凤城父老“万人空巷看梅郎”!他德艺双馨的舞台生涯、蓄须明志的爱国情怀、臻于至善的艺术追求深深启润着家乡人民、激励着泰州发展。 近年来泰州大力弘扬梅兰芳文化,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品牌 ,漫步海陵,与之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以梅花为市花;以“梅兰”命名道路、企业和产品;纪念馆、大剧院、研究会、艺术中心、京剧团、票友联谊会,皆因梅而生,均以梅为名……在这里, 梅兰芳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日用而不觉”的生活美学。
    ⑦这个春天,在梅先生墓前,老家来的这个后生,想着这一年该如何不虚过。叶落知秋,饮水思源,先生诞辰130周年了, 魂魄 不来归故乡,也要一一祭上所思所愿。
    ⑧《丹桂记》是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成立后创排的第一部大戏,以先生返乡之行为切入点,将返乡、祭祖、演出等现实事件与其回忆自首次登台上海之经历双线交织,展现先生对时间与生命、故土与家族、亲情与友情、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的感悟与思考。
    ⑨从梅先生的墓前归来,春天的万花山便留在了我的脑海里。秋以为期,凤城河畔叠翠流金,一年一度的梅兰芳艺术节又拉开帷幕,梅影兮兰泽,泰州人又一次在追慕大师风范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传承国粹经典中丰富精神生活,在举办文化盛会中打造精神标识。迎风徐行,梅园便在盈盈一水间的远处,遥望先生的身影,回顾梅派艺术在传承、创新、传播等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每一个泰州人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梅艺今辉,也就是推动梅兰芳文化传承的弦歌不辍与历久弥新。我自是忆而不忘,念兹在兹。
    (有删改)
    18.近年来泰州大力弘扬梅兰芳文化,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品牌。请联系文本,列举其三种表现。
    19.“他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他的故乡。”如果请你朗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个句子语调要稍高一点。请说说理由。
    20.梅兰芳先生在戏曲领域的成就,“如李白、司马迁、王羲之般的‘空前绝后’”。请解释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含义。
    21.第⑥段中“在这里,梅兰芳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日用而不觉’的生活美学。”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2.请你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这两处文字都运用了什么描写,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三、默写题
    23.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一轮红日照古今。曹操借“①____________,若出其中”抒发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王湾见日出而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自然理趣和人生哲理;马致远见日落顿生思乡之情、漂泊之苦,写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部《论语》治天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⑤____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对创建今日之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四、写作题
    24.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长岁月,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情或者一件物品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带来深远的影响。一起走进那些曾经深深触动我的难忘瞬间,感受生命中的温暖与力量。
    请以《它/他/她曾深深触动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平等,互相尊重,同类相好
    ②亲密友好,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解析:
    2.答案: ①选B,展现出了朋友之间守望相助,共攀高峰,共同进步。A粉笔雕琢顽石,更应该是献给老师的一曲赞歌。
    ②高山流水(伯牙绝弦);A
    解析:
    3.答案: 示例:大家好!老子姓李,小子也姓李,本小子,是老子李耳的第N代子孙,大名“亦乐”。“亦乐”语出《论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曰:有球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出来的吧,鄙人是一个爱交朋友、爱打篮球的篮球小子。无篮球不青春,无篮球不兄弟。兄弟们,周六,球场见!
    解析:
    4.答案: 旷超越撼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
    “空kuàng”写作“空旷”。
    “chāyuè”写作“超越”。
    “震hàn”写作“震撼”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词义辨析。
    【甲】处应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属于不完全引用,省略号应在引号里。
    【乙】“看见”的意思是看到,即通过视觉感知到某物或某人。“洞见”的字面意思是“明察;清楚地看到”,指的是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能力。此处用“洞见”更能体现出史铁生对生命的本质的深刻认识。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词性、病句、文化常识。
    ABD.正确。
    C.有误,文段中画框线句有语病,搭配不当,应去掉“的震hàn”。
    故选:C。
    7.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诗句抄写在横线中即可,注意“啼、溪、愁、郎”等字的书写。
    8.答案: xiá;与“花”“家”“纱”押韵。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及对诗词押韵特点的了解。古诗词讲究押韵,通常会在句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来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分明照、画梁斜”中,“斜”字作为句尾若“斜”读作xiá,则与前面的“花”(huā)、“家”(jiā)等字在韵脚上形成了一定的呼应,这三个字的韵腹相同,都是“a”,使得整首词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统一。据此作答即可。
    9.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并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则通过寄托情感于明月,表达了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愁心传递给远方的友人,陪伴他度过艰难时光的美好愿望。因此,选项中“直接抒发”表述有误,李白并没有直接抒发对王昌龄被贬谪的愤慨或悲伤,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寄托情感于明月等意象,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故选A。
    10.答案: ①李白诗中写杨花,抒发了诗人的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②苏轼词中“杨花似雪”表面上写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实际上抒发自己恋家思归之情。(或“飞雪似杨花”抒发夫妻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中意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在这首诗中,李白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里的“杨花”指的是柳絮,它在暮春时节飘落,象征着离别和离散。结合诗句来看,李白用“杨花落尽”来营造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暗示了王昌龄被贬谪的遭遇以及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离别之恨。同时,“杨花”的漂泊无依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他身处异乡,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更加深切。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中的“杨花”:苏轼在这首词中写道“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这里的“杨花似雪”不仅描绘了暮春时节柳絮飘飞的景象,更通过比喻将柳絮比作雪花,突出了其洁白无瑕、轻盈飘逸的特点。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象背后,隐藏着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凄苦。这里的“杨花似雪”是思妇内心情感的写照,她希望丈夫能够像雪花一样飘然而至,但现实却是丈夫远在他乡,无法归来,抒发了思妇的思念之情。再结合注释①诗句的写作背景可知,在这首词中,苏轼借思妇之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隐含了自己恋家思归的情感。
    据此作答即可。
    11.答案: (1)①年,一年
    ②知道
    ③疑惑
    ④以……为快乐
    (2)B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按年计算就有多余收获的情况。岁,年。
    ②句意:才知道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得当的。知,知道。
    ③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殆,疑惑。
    ④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人名中的一个字。
    B.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C.连词,然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故选B。
    12.答案: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字。
    “陈晋之”是主语;“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是谓语部分,描述陈晋之的读书情况。
    故断为: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
    13.答案: (1)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2)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惟,只、只有;日,每天;进益,进步、益处。
    重点词有:(2)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4.答案: 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学习与思考要有机结合。兴趣的培养对学习非常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陈晋之每天坚持读一定量的书,虽然每天读的字数不多,但因为牢记所读内容,长期积累下来就能够读完很多书,不断取得进步。这说明读书不能贪多,要注重记忆,通过每日的积累,最终实现学识的增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如果只空想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有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陷入迷茫或无收获的境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明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当我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时,就会更有动力和积极性去主动学习。
    1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C.片段二画线句形象地写出鲁迅在南京矿业学堂毕业后学无所成时内心的迷茫,感到非常失望的情态。并非“在日本”。
    故选C。
    16.答案: A衍太太
    B对当前状态的不满、厌恶或无奈
    C弃医从文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和理解人物形象。
    第一空,结合“这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可知:这是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这是衍太太教唆少年的鲁迅去偷他母亲的首饰,她的建议让鲁迅感到不自在,后来她造谣说鲁迅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由此可见她是衍太太。
    第二空,“乌烟瘴气”是形容社会秩序混乱,各种坏现象都出现了。当时鲁迅到南京无须学费的学校雷电学堂求学,他看到当时学堂打着新式学堂的名号下进行混乱的教学制度的不满,这个词语生动形象表现鲁迅对当前状态的不满,表现作者追求先进思想。
    第三空,当时鲁迅因为父亲的经历,他抱着学好医术来救治人们,避免那些像他父亲的一样的病人因为被庸医耽误而丧失生命。但当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看到一场电影,电影里看客麻木的表情刺激鲁迅,他觉得第一要紧的任务是拯救中国人的灵魂,于是他打算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灵魂。“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17.答案: 片段三中鲁迅先生逃离和出走的表层原因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民族自尊心受挫;深层原因是想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灵魂。(对国民麻木状态的失望和痛心,想寻找改变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
    根据《藤野先生》“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片段三中“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可知作者因为考试合格,便被日本学生质疑,怀疑他是作弊,于是他们便写了一封匿名信去警告作者。这就是匿名信事件。这件事让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损。其次,作者在仙台看到一场电影,电影里看客麻木的表情刺激鲁迅,周围同学的欢呼使他觉得同胞的麻木的可恨。由此可见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才会离开。故表层原因是民族自尊心受挫。经过这两件事,鲁迅认识到只强健国人的身体不能救中国要想救中国人,就要改变国人的精神与思想,而有这种功能的首推文艺。故深层原因是想要弃医从文,用文艺来拯救国人的精神与灵魂。
    18.答案: 与梅兰芳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创排《丹桂记》大戏;举办一年一度的梅兰芳艺术节。
    解析:
    19.答案: 重读的词语有“世界”“中国”“故乡”或“更”。理由:“世界”“中国”“故乡”分别代表梅兰芳先生影响力的不同范围和意义层次。“更”字重读,“更属于他的故乡”语调稍高且语速稍慢,突出了故乡在梅兰芳先生归属中的特殊地位。故乡是他的根,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
    解析:
    20.答案: “空前绝后”在这里强调梅兰芳在戏曲领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空前”意味着在他之前,戏曲史上没有人像他一样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新思维融于京剧舞台表演之中。“绝后”表示在他之后,很难再有人能够超越他的艺术成就。
    解析:
    21.答案: 梅兰芳的艺术风格、表演成就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所以是一个文化符号。“日用而不觉”体现了梅兰芳文化已经深度融入泰州人民的日常生活,梅兰芳文化成为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元素,而这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
    解析:
    22.答案: 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第②段文字中关于枫叶的描写效果:通过“枫叶如火如荼”的描写,展现出鲜艳的红色,营造出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画面感。深化了文章对梅兰芳先生艺术人生的赞美的主题。
    链接材料中关于菊花的描写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海菊花的艳丽多姿和蓬勃的生命力,映衬了“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兄妹二人变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解析:
    23.答案: ①日月之行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⑤于我如浮云
    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断、笃、浮”等字词容易写错。
    24.答案: 例文:
    她曾深深触动我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无数的繁星闪烁,但有一颗格外耀眼,那就是我的小学班主任——李老师,她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童年,深深地触动了我。
    李老师教我们语文,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睛里像是藏着星星。她的课生动有趣,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总能把我们带入课文描绘的奇妙世界。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跑步比赛中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手掌也磨出了血,疼痛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感觉周围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有惊讶、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让我无地自容的注视。就在我陷入绝望和尴尬的时候,一个温暖的身影出现了,是李老师。
    她迅速地穿过人群来到我身边,眼神中满是关切。她轻轻地扶起我,温柔地问:“孩子,疼不疼?”我哽咽着点点头。她二话不说,背着我就往医务室走去。一路上,寒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可她丝毫没有在意,只是紧紧地背着我,还时不时地安慰我。她的背是那么温暖,仿佛能驱散冬日所有的寒冷。在医务室里,她细心地帮医生递工具,看着医生为我处理伤口,眼睛里满是心疼。
    处理完伤口后,李老师又把我送回教室,叮嘱我好好休息。那一刻,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动。她不仅仅是为我处理了伤口,更是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了我尊严和温暖。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老师那温暖的背和关切的眼神。
    李老师,您就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您的善良和关爱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懂得了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也让我在面对挫折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份触动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解析:
    任务目标
    句子摘抄
    任务验收
    识记人物
    这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
    “她”是A________(人名)。
    分析心理
    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
    “乌烟瘴气”反映了作者B________心理状态。
    了解情节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C________。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材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