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泸州是酒城,适量饮用葡萄酒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C.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D.葡萄发酵成酒
2.化学可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药物合成B.天体运动C.材料制造D.能源研发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
4.锝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制造的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锝属于非金属元素B.锝的原子序数为43
C.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7gD.1个锝原子中有43个中子
5.2024年第33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是纯净物B.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
C.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D.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煤炭B.空气C.氢气D.大理石
7.某同学用5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该同学俯视读数为4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36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
A.大于12mLB.小于12mLC.等于12mLD.无法确定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B.C.D.C
9.小明在家中用无水酒精配制70%的消毒酒精溶液10mL。量取无水酒精时,仰视量筒内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mL;量取蒸馏水时,俯视量筒内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mL。这样配制的消毒液( )
A.无水酒精取多了B.蒸馏水取多了
C.体积一定大于10mLD.体积分数小于70%
10.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氦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关于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
B.氦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C.氦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
1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中接触外焰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②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④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1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液体的倾倒
C.给液体加热D.处理实验废液
13.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纯净物B.含氢、氧两种元素
C.所含氢分子不运动D.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14.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15.以下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粒①容易得到电子带正电荷B.微粒③以及达到稳定结构
C.微粒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D.微粒④中的X=1
二、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变黑的探究实验进行改进,操作如下:
(1)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加热。由铜片变黑,试管外表面无黑色物质出现可推知,黑色固体不是_________。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取一支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然后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____;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_。说明黑色物质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反思拓展】
(3)实验—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5)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铜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1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实验方案一】如图Ⅰ。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这一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___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条滤纸,在滤纸条上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
(2)观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脱脂棉变红,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基本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基本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实验改进】
(3)在A、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少许浓氨水,B、C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少许无色酚酞溶液,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按图Ⅲ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分析讨论: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
(4)氨气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填粒子名称);从分子角度分析氨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18.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Ⅰ.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和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表:
【解释与结论】
(1)钙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
(2)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
(3)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_________。
(4)能得出“水的硬度越大,产生泡沫越少”结论的实验组有_________(填序号)。
(5)由第2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Ⅱ.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解释与结论】
(6)硬度最大的水样是___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_________。
(8)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_________,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
三、填空题
19.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氩气_________;
(2)两个氧原子_________;
(3)三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
(4)氢单质_________;
(5)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6)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
20.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B.C.D.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
2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理解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②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③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如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②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比较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_________(写微粒符号)。
(2)在第二周期中,该周期中共有_________种金属元素,该周期中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原子结构最稳定。
(3)第1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已知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x=_________,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
②锶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_________周期,在第三周期元素中,与锶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元素_________。
23.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的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硅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用高纯硅。在日光下高成硅的作用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3)自然界中的硅元素含量排量在第_________位,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符号_________。
(4)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上述4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物质M是可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重复使用的物质,结合流程图和步骤4,你认为物质M的符号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
2.答案:B
解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可以制造新物质、新药品、改变环境、开发新能源。A、药物合成,属于制造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A错;B、天体运动,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B正确;C、材料制造,属于制造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C错;D、能源研发,属于开发新的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D错。故选:B。
3.答案:D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A.海水是由水、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A错误;B.生活污水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染河流、湖泊等,故B错误;C.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故C错误;D.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免污染水体,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同学开始俯视读数为48mL,则实际体积小于48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后来仰视读数为36mL,则实际体积大于36mL,则倒出水的体积小于48mL-36mL=12mL。故选:B。
8.答案:A
解析:
9.答案:A
解析:分析: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则会使读数偏小,造成实际量取液体和体积偏大,仰视量筒内液面最低处,读出7mL,说明取出的无水酒精大于7mL;如果俯视则会使读数偏小,造成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量取3mL蒸馏水时,俯视量筒内液面最低处,说明取出的水小于3mL。
详解:A、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水酒精取多了,故A正确;B、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蒸馏水取少了,故B错误;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取出的无水酒精大于7mL,取出水的体积小于3mL,总体积不一定大于10mL,故C错误;D、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取出的无水酒精大于7mL,取出水的体积小于3mL,配制的消毒液体积分数大于70%,故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由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说法错误。C、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Ⅰ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Ⅱ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I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石蜡具有可燃性,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即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故C符合题意;D、实验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而不是倒入下水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水、氢气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富氢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D、富氢水中含有分子,即富氢水中含有水、氢气,与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1)烟灰;氧气/
(2)无明显现象;铜片变黑
(3)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
(4)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
(5)铜+氧气氧化铜
解析:
17.答案:(1)甲中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滴反了
(3)试管B、C中酚酞溶液变红,且试管C中酚酞溶液先变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4)氮原子和氢原子;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18.答案:(1)
(2)②中产生泡沫量多,⑧中无泡沫
(3)1
(4)②⑤⑧;③⑥⑨
(5)当水的硬度相同(或混合溶液的用量都是1滴)等其他条件相同时,肥皂水用量在5~20滴的范围内,肥皂水的用量越多,产生泡沫越多
(6)湖水
(7)煮沸
(8)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
解析:
19.答案:(1)
(2)2O
(3)
(4)
(5)
(6)
解析:
20.答案:(1)A
(2)BC;分子种类;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解析:(1)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故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氨分子,每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选A;
(2)①在A、B和C中,B、C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
②从图中可见,AB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说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21.答案:(1)①3/三
②D
③
(2)①、;-3价
②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解析:
22.答案:(1)16;失去;
(2)两(或2);氖
(3)
(4)①2;38
②第五;
解析:(1)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则核电荷数为16;钠原子的最外层为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离子符号为;故填:16;失去;;
(2)根据周期表中,可知在第二周期中,该周期中共有两种金属元素,即锂元素和铍元素;第二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故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Ne,故填:两(或2);Ne;
(3)17号是氯元素,常显-1价,12号是镁元素,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其化学式为;故填:;
(3)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38=2+8+18+8+x,解得x=2,锶原子核内质
子数为38;
②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同,锶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在第三周期元素中,与锶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元素。故填:2;38;第五;。
23.答案:(1)原子
(2)电
(3)二/2;
(4)步骤3;
解析:(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硅是由原子构成。
(2)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用高纯硅。在日光下高纯硅的作用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3)二氧化硅的符号是。
(4)上述4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物质M是可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重复使用的物质,结合流程图和步骤4,物质M的符号为。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少
多
很多
无
少
多
无
无
少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年级(上)期中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田家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