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卷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卷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卷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读写,解答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楫(jí) 黍(shǔ) 椎髻(jì) 篆章(zhuàn)
    B.虞山(yú) 糁(sǎn) 罔不(wǎng) 峨冠(guàn)
    C.弥勒(lè) 贻(yí) 壬戌(xū) 矫首(jiǎ)
    D.衣褶(zhě) 髯(rán) 器皿(mǐn) 箬篷(ruò)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细若蚊足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径)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这里指“用石青”)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二、基础知识
    6.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比试
    B.比较
    C.靠近
    (2)计其长曾不盈寸
    A.满
    B.余
    C.超过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宫室、器皿、人物( )
    (2)尝贻余核舟一( )
    (3)高可二黍许(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绝类弥勒( )
    (6)其船背稍夷(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一词多义。
    (1)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文曰“初平山人”
    (2)
    ①明有奇巧人
    ②长约八分有奇
    (3)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4)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为人五;为窗八
    (5)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启窗而观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
    ①高可二黍许
    ②珠可历历数也
    (7)
    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10.《核舟记》选自清代 编的 。作者是 ,字 , 朝嘉善人。《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三、综合读写
    11.假如《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出门摆地摊,卖他所雕刻的“核舟”,该如何向路人介绍这一工艺品呢?请从材质、人物、典故三个方面帮助他向路人介绍“核舟”。
    四、解答题
    12.《核舟记》作者介绍核舟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13.《核舟记》介绍核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来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序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
    五、文言文阅读
    1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诎右臂支船
    ②曾不盈寸
    (2)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细读②﹣④节、说说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4)文末写道“嘻,技亦灵怪矣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雕刻者技艺“灵怪”在哪里?
    15.阅读《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诎右臂支船
    ②其两膝相比者
    ③凿木人长寸许
    ④予不能悉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核舟记》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峨冠”的“冠”应读作“guān”。
    故选:B。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解答】A.不同,为:做,这里指雕刻;/为:判断动词,是。
    B.不同,云:句末语气词;/云:说。
    C.不同,奇:奇妙;/奇:零数、余数。
    D.相同,若:好像;/若:好像。
    故选:D。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除字词意思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要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意: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奇”是“特别”的意思;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分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意: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断句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故选:D。
    【点评】解题技巧:
    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5.【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A.有误,“阅”是“看”的意思;
    B.有误,“修狭”是“长而窄”的意思;
    C.有误,应为“互相靠近的两膝”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解释词语的基础上理解句意,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二、基础知识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为: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比,靠近。
    故选:C。
    (2)句意为:计量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故选:A。
    答案:
    (1)C
    (2)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句意: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2)句意: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尝:曾经;
    (3)句意: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
    (4)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5)句意:像极了弥勒菩萨。类:像;
    (6)句意:船的背面较平。夷:平。
    答案:
    (1)做,这里指雕刻
    (2)曾经
    (3)大约
    (4)靠近
    (5)像
    (6)平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8.【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重点词:径,直径。为:做,这里指雕刻。
    句意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2)重点词: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尝,曾经。
    句意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3)重点词:居,位于。衡,通“横”,横着。
    句意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
    (4)重点词:钩,钩的形状。了了,清清楚楚。
    句意为: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的。
    答案:
    (1)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2)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3)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
    (4)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的。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调”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9.【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解答】(1)句意:明代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文字写的是“初平山人”。曰:叫/写道。
    (2)句意:明代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长约八分多一点。奇:奇妙/余数。
    (3)句意:东坡右手拿着卷首/这人眼睛平视,面色平静。端:卷首/端正。
    (4)句意:雕刻了宫室、器皿、人物/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是苏东坡/雕刻了恶五个人、八扇窗。为:雕刻/是/雕刻。
    (5)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是苏东坡/打开窗户看看/但是计算它的长度都不满一寸。而:表并列/表修饰/表转折。
    (6)句意: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的高度/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可:大约/可以。
    (7)句意:好像在说话/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语:说话/告诉。
    答案:
    (1)曰:叫/写道
    (2)奇:奇妙/余数
    (3)端:卷首/端正
    (4)为:雕刻/是/雕刻
    (5)而:表并列/表修饰/表转折
    (6)可:大约/可以
    (7)语:说话/告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核舟记》选自清代编张潮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嘉善人。《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答案: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子敬;明末;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三、综合读写
    11.【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从材质、人物、典故三个方面来介绍“核舟”。注意题目要求是作者魏学洢向路人介绍推销,注意用语要符合推销的语。
    【解答】答案:
    示例:各位看官,我手中的核舟选用体形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取名为“大苏泛赤壁”,上面刻有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坐船游赤壁,模样栩栩如生,更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名句,值得您一赏!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对原文内容了如指掌,比如文中人物,文中所用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文章时 要精读、细读、反复阅读,才能做到解答时游刃有余。
    四、解答题
    12.【分析】本题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由《核舟记》内容可知,“中轩敞者为舱”介绍船舱部分高起而宽敞,自然十分引人注目;“旁开小窗”可以开启关闭,设计精巧,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不仅扣住“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也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窗子可以开启关闭,设计精巧,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注意复习和归纳。
    13.【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说明顺序作用的分析。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轼、黄鲁直、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了;先写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一环境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船舱部分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副对联,这与第一段的末句“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能够吸引读者,所以应该先写船舱部分。
    【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14.【分析】参考译文:
    ①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②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③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④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⑤船的顶部较平,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⑥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同“屈”,弯曲。
    ②句意为:竟然还不满一寸。曾:竟然。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重点词有:端,正;寂,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句意为: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3)本题考查理解说明顺序的能力。从“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可知,核舟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从第②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可知,船舱所刻内容交代故事的背景,从第③段“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本段介绍船头所坐的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从第④段“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可知,本段介绍船尾舟子陪衬人物。先介绍背景,再介绍三个主要人物,最后介绍陪衬人物,这样写,是为了表达方便,突出三个主要人物,也遵循事物内在逻辑。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参考示例:本文细致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层次分明,丝毫不乱,如雕栏上的对联,船头人物的姿势和神态,舟子的动作,都雕刻得生动如见,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洢观察之细。
    答案:
    (1)①诎:同“屈”,弯曲;②竟然。
    (2)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3)核舟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船舱所刻内容交代故事的背景,先讲背景,再介绍船头所坐的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最后介绍船尾舟子陪衬人物。这样写,一是表达方便,二是遵循事物内在逻辑。
    (4)示例:如在“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的内容丰富:“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且因势象形,雕刻精细。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5.【分析】【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乙】黄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因为限断两处,故停顿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同“屈”,弯曲。
    ②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③句意: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许:表约数,上下,左右。
    ④句意:我不能全部记得。悉:全,都。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尝,曾经。贻,赠。余,我。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句意:(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舟,(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②重点词:之,结构助词,的。虽,即使。句意:木狗的叫声和真狗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甲】文中概括介绍王叔远的技艺甚高的句子是: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其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奇巧”。【乙】文第一段中的“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即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王叔远的作品细致小巧,重在人物的神态描绘和场景的细致雕刻上,是静态的微雕。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黄履庄的作品则是精巧奇妙,重在机关的设计,是动态的机械。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答案: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①同“屈”,弯曲 ②靠近 ③表约数,上下,左右 ④全,都
    (3)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舟,(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②木狗的叫声和真狗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4)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5)王叔远的作品特点是“奇巧”。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基础知识,解答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运用,翻译,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核舟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核舟记随堂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解答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