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蒹葭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蒹葭备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握节奏,写作手法,“兴”的手法,难句释义,诗歌结构,诗歌内容,形象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重音、停顿等。
湄( ) 跻( ) 坻( ) 涘( )沚( ) 萋( )蒹葭( ) 溯洄( )
jiān jiā
阻:宛:晞:溯游:萋萋:溯洄:
跻:湄:坻:涘:右:沚: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歌,思考: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
1.韵脚(1)苍、霜、方、长、央;(2)萋、晞、跻、坻;(3)已、涘、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
3.重章叠句“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仔细解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诗歌每部分开头均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凉惆怅的气氛。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高地上。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又艰险又弯曲。
第一部分(第1章):即景起兴,抒发主人公与心上人隔水相望,苦苦追寻而不得见的惆怅。第二部分 (第2章):用反复咏叹的方法,进一步写出主人公追求心上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第三部分 (第3章):反复咏叹,表现了“伊人”依然可望而不可即,渲染了主人公深沉的相思之情。
试试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叙写了一位男子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苦苦寻找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情思。
感悟诗歌,体会诗歌形象美。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 通过描写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且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1)思念向往。(2)执着、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了解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
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1)爱情说: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3)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蒹葭教课课件ppt,共18页。
这是一份语文蒹葭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感受音韵之美,诗无达诂见仁见智,歌曲欣赏在水一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解诗歌,理清结构,基础梳理,析读课文,赏析手法,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