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新)及答案(九科)
2024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2023年秋季河南省高二期中考试联考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黄土高原区黄土潜水的分布与地貌关系密切,规模较大的黄土塬区黄土中潜水丰富。潜水的分布也受气候影响,黄土高原区气候自西北向东南由半干旱气候过渡为半湿润气候.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甘肃董志塬黄土潜水大范围连续分布,地下水水位埋深30~80m。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离石黄土层上部。下图为董志塬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塬区黄土潜水主要补给水源是( )A. 积雪融水 B. 大气降水C. 冻土融水 D. 冰川融水2. 该塬区黄土潜水排泄的主要形式是( )A. 蒸发 B. 渗漏 C. 蒸腾 D. 泉水【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黄土潜水也更加丰富,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正确;黄土高原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积雪融水有限,没有冻土分布;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塬区黄土潜水位于离石黄土层上部,在塬边有泉出露,所以该塬区黄土潜水由塬中心向塬边以泉水的形式排泄,D正确;潜水埋藏较深,蒸发损失少;地下为砂岩,潜水不易渗漏,蒸腾是植物的作用,不是潜水排泄的形式,ABC错误。故选D。【点睛】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上顶面平坦、四周陡峭、覆盖黄土的高地。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通常以目标物为轴心,以其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顺时针测量得出,其取值范围是0°~360°。下图示意同一天甲、乙两地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 )A. 甲、乙两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 甲、乙两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C. 甲地昼长比乙地长 D. 甲地日出时间比乙地早4.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是( )A. 自赤道附近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B. 自 20°N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C. 自北回归线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 D. 自 20°S地区向南北两极递减5. 该日,甲地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方位角为 0°的原因是( )A. 太阳刚露出地平线 B. 甲地昼夜变化幅度小C. 甲地自转线速度快 D. 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答案】3. A 4. B 5. D【解析】【3题详解】据图,根据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时方位角小于90°,则可知,日出在北方向,由日出日落方位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对;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6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日出时间早于当地时间早晨6时,乙昼长比甲长,C错,根据所学知识,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北京时间18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故可计算出甲地经度为150°W,乙地经度为30°E,结合甲乙两地时区,乙时间更早,则可知,无论从当地时间还是区时方面叙述,该日乙日出时间一定早于甲,D错;此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不是春分秋分,则昼长12小时的甲应位于赤道,且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 或20°S,乙地纬度为40°N或40°S,结合前面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太阳直射纬度为20°N,由对称关系可知,乙地纬度为40°N,甲位于赤道,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乙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或直接读图观察方位角,甲正午方位角为0°,说明太阳在正北方,乙正午方位角为180°,说明太阳在正南方),B错。故选A。【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N,全球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征为自20°N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故B选项正确,ACD错。故选B。【5题详解】甲甲地在北京时间6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可知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且甲地位于赤道地区。结合第一题分析,此时太阳位于甲地正北方向,根据材料中太阳方位角的定义,太阳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以太阳入射方向为终点,则此时太阳入射方向和起点方向重合,所以太阳方位角为0°。故D选项正确。此时为正午,A错,太阳方位角为0°和昼夜变化幅度和自转线速度无关,BC错。故选D。【点睛】昼夜长短变化特点: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极点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移向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同一时刻,同一纬线各点的昼长相同,同一纬度,不同半球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或者多个大陆边缘最终发生复杂相互作用的大地构造过程。北山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的南缘,西邻天山造山带,东接兴蒙造山带,在古生代由多个微陆块或弧地质体碰撞拼贴而成。图为地质时期中亚造山带岛弧带中的沉积盆地地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6. 构成图示增生楔的岩石主要是(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7. 图示弧后盆地内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 )A. 火山喷发碎屑 B. 洋壳碎屑物 C. 陆壳风化物 D. 岩石圈碎屑8. 弧后盆地的主要成因是( )A. 受板块碰撞挤压,陆壳发生断裂下陷B. 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壳不断发生隆升C. 大陆附近浅海海水退去,海底低地出露D. 大陆附近岛弧链相连接,形成潟湖湖盆【答案】6. D 7. C 8. A【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增生楔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时被大陆板块刮削下来的沉积盖层和洋壳碎片,可知其岩石应是沉积形成,所以构成增生楔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C错,D选项正确,玄武岩和花岗岩都是岩浆岩,AB错,故选D。【7题详解】由图可知,弧后盆地位于陆壳间,受陆壳影响大,来自陆壳风化物数量大,其沉积物应主要为陆壳风化物经外力搬运至盆地沉积形成,C对;火山喷发的碎屑主要影响靠近火山一侧的沉积,不是主要来源,A错;图示洋壳距离弧后盆地远,难以提供沉积物,B错;弧后盆地沉积类型多样,存在很多非岩石圈碎屑物质,D错。故选C。【8题详解】由图可知,弧后盆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受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CD错;由图可见,其位置位于陆壳,应是陆壳发生断裂下陷形成,A对,B错。故选A。【点睛】增生楔亦称“增生棱体”或“加积增生楔”。大洋板块在海沟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部物质被大陆板块刮下来堆积在海沟底部形成棱形楔状堆积体。往往被挤压、逆掩推覆加厚海沟的岛弧侧,构成深海钙质、硅质沉积物和洋壳基岩物质的混杂岩体,其内在个体差别甚大。有广泛分布的砾石质河流中,河床从地势较陡的山区向广阔的平原搬运沉积物时,沉积物粒径会沿下游逐步细化。 当沉积物粒径下降至 10 mm~20 mm时,沉积物会在较短的距离内快速完成由中粗卵砾级别到极粗砂级别的转变,称为砾—砂过渡。某河流是一条位于苏格兰中部高地的小型曲流河。下图示意该河流砾—砂过渡中的河床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河流砾—砂过渡发生在( )A 甲河段 B. 乙河段 C. 丙河段 D. 丁河段10. 该河流深潭中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流速快,搬运作用强 B. 河流水位深,沉积层较厚C. 基岩河岸崩塌,砾石大量堆积 D. 河流宽度缩窄,凹岸水流更畅11. 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可反映出( )A. 河流搬运作用逐渐增强 B. 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C. 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减弱 D. 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答案】9. C 10. A 11. 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该河段从甲、乙河段的单峰砾石,到丙河段的双峰砾、砂,再到丁河段的单峰砂,丙河段河床由双峰沉积物组成,所以丙河段为砾—砂过渡发生的河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由图可知,深潭位于河流凹岸,受离心力的影响,水流速度更快,河水侵蚀作用更强,粒径小的砾石被河水搬运至下游河段,留下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图示不同河段河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可知自上游至下游河流搬运能力下降,碎屑物质大量沉积,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增强,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B正确,AC错误;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并不是一直减小,不能反映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泥沙堆积,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2020年8—9月,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 台风“巴威”尽管强度最大,但给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而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一带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冷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导致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在东北地区与冷空气结合,给东北地区带来暴雨。下图示意不同台风侵袭我国东北地区时500 hPa高空的天气系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短短一个月内,三次台风依次侵袭我国东北地区,可推测( )A.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B. 东南季风风力持续增强C. 锋面雨带往复东北地区D. 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势均力敌13. 台风“巴威”强度最大,但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的降水最少,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宜的( )A. 气旋北上通道 B. 水汽辐合条件C. 气旋内部风速 D. 地面加热对流14. 大兴安岭一带的低压槽促进了台风“美莎克”“海神”产生强降水,主要是因为其( )A. 带来大量水汽 B. 加速台风运动C. 降低台风中心气压 D. 加剧水汽凝结【答案】12. A 13. B 14. D【解析】【12题详解】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影响,连续三次台风路径相似,说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稳定,气压场背景相似,A正确;8月到9月逐渐入秋,夏季风减弱,风力也会减弱,B错误;台风并不出现在锋面雨带的位置,8—9月锋面雨带南移,C错误;此时西北季风势力较弱,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台风“巴威”能量大,但8-9月西风带的冷空气不强,没有很好的水汽辐合条件,在我国东北地区产生的降水较少,B正确;“巴威”可以沿着低压槽北上;“巴威”强度最大说明其内部风速大;台风主要是在海面上加热,进入陆地后其能量衰减,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台风“美莎克”"海神”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时,在大兴安岭常有稳定的低压槽存在,有利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与来自热带洋面的台风相遇,加剧水汽凝结,产生降水,D正确。大量水汽由台风带来,A错误。加速台风运动不会导致产生强降水,B错误;随着台风势力的减弱,台风中心气压升高,C错误。故选D。【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滇黔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一般锋前温高日晒,锋后低温阴雨。云贵准静止锋位置的来回摆动、强度的不断变化对中国西南地区天气影响极大。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往往造成不同的准静止锋锋向分布,根据上述定义将锋向分为三类,即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图示意云贵准静止锋锋向空间位置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5. 根据云贵准静止锋的空间位置分布特征,可知( )①昆明比贵阳受冷气团影响时间长,雨天更多②昆明比贵阳受暖气团影响时间长,晴天更多③贵阳比昆明受暖气团影响时间长,气温更高④贵阳比昆明受冷气团影响时间长,气温更低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16. 影响云贵地区三类准静止锋空间位置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冷暖气团势力③地表植被④水汽含量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15. B 16. A【解析】【1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云贵准静止锋是冬季时北方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受地形阻滞形成的,故冷气团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结合两地位置可知,昆明受暖气团影响时间更长,气温更高,晴天更多,①错,②正确;而贵阳受冷气团影响时间更长,且位于冷锋锋后,气温更低、雨天更多,③错,④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②④,故选B。【16题详解】云贵准静止锋多形成于冬季,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影响云贵准静止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冷暖气团的强弱和地形,①②正确;昆明准静止锋受地表植被、水汽含量向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每年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由北至南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而由于贵州纬度相对较低,冷空气到达时势力有所减弱,同时加上云贵高原是云南高贵州低,所以冷空气向南运动时,受到地形的阻滞,前进缓慢,形成准静止锋。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使得云南一侧在冬季多晴朗天气,而贵州一侧,则是长期被雨带控制,多阴雨天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历,又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太阳历广场平面图。该广场参考古代的某种天文观测方式,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1)判断该太阳历广场大致纬度位置,并说出判断理由。(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说明当地昼长的变化。(3)当标杆杆顶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指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刻太阳的方位。【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理由:夏至日当地正午时刻标杆杆顶日影位于标杆正北方,所以该太阳历广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2)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且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逐渐变长。 (3)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历为背景材料,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广场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之间,读图可知,曲线①②和曲线⑤⑥皆位于标杆安置点的北侧,说明正午阳光始终位于南侧,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小问2详解】由上题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当标杆杆顶的影子由曲线①②向曲线⑤⑥转移时,影子由长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故当地昼长昼长逐渐变长。【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当标杆杆顶的日影位于曲线③④上时,此时的日出时间是7:30,日落时间是16:30,此时昼长小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的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平均海拔为 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它以“稻城古冰帽”而闻名,是青藏高原上较大的古冰体遗迹之一。稻城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康嘎盆地和无量河断裂带,西接希曲和稻城河谷。 目前稻城海子山已无现代冰川,但在第四纪期间曾多次发育古冰帽,目前可见到古冰帽特殊的侵蚀堆积地貌遗迹。下图为稻城古冰帽冰川地貌特征图。(1)说明冰帽中心侵蚀作用微弱的原因。(2)分析冰川槽谷的发育过程。(3)说明古冰帽边缘强烈堆积带形成的有利条件。【答案】(1)冰帽中心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冰帽中心地势平坦,冰川运动缓慢。 (2)气温升高,冰川底部融化,冰川在下部岩层上滑动,冰川滑动时对岩层表面产生刨蚀作用,且冰川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 (3)位于古冰帽的边缘,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解析】【分析】本题以稻城古冰帽冰川地貌特征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冰帽“平均海拔为 4500m,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可知,冰帽中心海拔高,气温低,冰川融化少,侵蚀作用弱;中部是平缓的夷平面,地势平坦,冰川运动速度缓慢;中部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分布厚,地表出露少等。【小问2详解】冰川槽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当气温升高,冰川开始部分消融,结构变得不太稳定;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将岩床磨蚀出一条巨大的U形槽谷,并且以冰舌前进和源头后退的形式拓展冰川槽谷。【小问3详解】古冰帽的边缘地带,坡度较缓,地势平坦,有利于冰碛物堆积;上部多冰川槽谷分布,冰川携带的碎石较多,冰碛物补给充足;发源于古冰帽的河流流经冰帽边缘时,随坡度减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在古冰帽边缘处堆积等。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风是在大尺度环流天气系统或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条件与特殊地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侵的冷空气很强时,容易翻越天山,重力作用使风速增大而形成翻山大风。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下图示意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1)推测此次入侵的冷空气的来源方位,并说明理由。(2)简述翻山风的特点。(3)分析阿克苏地区此次瞬间形成大风天气的主要原因。【答案】(1)天山西北部。理由: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西北部高压势力逐渐增强;来自天山西北部的强冷空气翻越天山,在阿克苏地区西北部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2)风速快;水汽含量少;增温效应显著。 (3)夏季,阿克苏地区地表气温高,在阿克苏地区附近形成热低压中心,大气对流旺盛;阿克苏地区受低压控制,且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来自天山西北部的翻山风增温效应显著,有利于近地面大气升温,加剧阿克苏地区大气对流;翻山风持续下沉,不断挤压阿克苏地区近地面气团,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大。【解析】【分析】本题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冷空气入侵方向、影响风的因素、天气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侵的冷空气很强时,容易翻越天山,重力作用使风速增大而形成翻山大风”、“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可知,此次入侵的冷空气势力强、风速大,应该来自天山西北部。理由是读2019年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气压场变化图可知,8月15~17日阿克苏地区西北部高压势力逐渐增强;来自天山西北部的强冷空气越过天山山脉,受重力作用在阿克苏地区西北部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且风速增大。【小问2详解】据材料“阿克苏地区瞬间极大风力为11~12级,瞬间极大风速35.9m/s”可知,此次翻山风风速快;气流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少等。【小问3详解】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夏季,阿克苏地区太阳辐射强,多晴天,地表气温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在阿克苏地区附近形成热低压中心,大气对流旺盛;近地面阿克苏地区受低压中心控制,水平方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来自天山西北部的翻山风增温效应显著,加剧了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使阿克苏地区大气对流运动增强;翻山风持续下沉,不断挤压阿克苏地区近地面气团,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增强,形成大风天气。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冰是气候和海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热输送具有抑制作用。鄂霍次克海位于北半球季节性海冰覆盖的南部边界,夏季海表面温度可至5~13℃,无冰条件能够持续到10月;冬季约2/3的海域被海冰覆盖,鄂霍次克海北部和西北部陆架海水结冰发生盐析作用,产生高密度陆架水。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表层洋流系统。(1)指出影响鄂霍次克海海冰生成的主要因素。(2)分析鄂霍次克海海冰对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抑制作用。(3)说出鄂霍次克海海冰覆盖最少的海域,并说明理由。【答案】(1)鄂霍次克海海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冬季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鄂霍次克海表层洋流。 (2)海冰反射率强,可削弱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气之间的温差;海冰覆盖海面,可阻挡海面水汽的扩散,减少海洋向大气释放热量;海冰覆盖海面,可降低海水蒸发量,减少海水吸收大气热量。 (3)鄂霍次克海西南海域。理由:鄂霍次克海西南海域纬度低,海水温度较高;西南海域有日本暖流从宗谷海峡流入,对该海域海水起到增温的效果。【解析】【分析】本题以海冰和霍次克海海冰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洋流的影响,海气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影响海冰生成主要由温度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沿岸千岛寒流降温作用明显,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鄂霍次克海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小问2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冰层反射率要远高于海水,到达冰面的太阳辐射被海冰大量反射,海水吸收太让辐射少,升温幅度变小,减少海—气之间的温差;海冰覆盖海面,阻断了海水于大气的接触,一方面可阻挡海面水汽的扩散,阻碍海洋向大气释放热量,另一方面,抑制了海水蒸发量,减少海水吸收大气热量。【小问3详解】海冰覆盖少的海域应为温度相对较高的海域。由图可见,鄂霍次克海西南海域纬度低,推断其海水温度相对于鄂霍次克海其他地区较高;结合所学知识,该区域西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结合图示可见,日本暖流从宗谷海峡流入,对该海域海水起到增温的效果,导致西南海域温度较高,海冰形成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