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B. 人体呼吸
C. 食物腐烂D. 冰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人体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变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
A. 单质B. 元素C. 原子D. 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元素,故选B。
3. 下列所述情况①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A. 只有①③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水的三大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都能够引起水的污染,除此之外像海上油轮的石油泄漏也能引起水的污染,所以①②③④都可能引起水污染。故选:D。
4. 下列俗语或成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B.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火上浇油D. 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蜡烛能与氧气反应,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火上浇油,由于油是很易燃烧的物质,所以火上浇油后,火会越着越旺,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B. 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C. 铜用于制导线D. 镁用于制照明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
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镁用于制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小明在学习了《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后,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2Na:2个钠原子 B.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C. 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2CO:2 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2Na+:2个钠离子,故选项错误;
B、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C、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
D、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关系
C.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地壳中的元素,从高到低前四位为:氧、硅、铝、铁,故A正确;
B、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两者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故B错误;
C、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原子和氧离子同属于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8. 某款锂电池中含有碳酸乙烯酯(C3H4O3)。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乙烯酯一种单质
B.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C. 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碳酸乙烯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碳酸乙烯酯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C、根据碳酸乙烯酯(C3H4O3)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D、碳酸乙烯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9.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放热
B. 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放热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故B符合题意;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C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地壳元素含量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该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铝、铁、钙等,该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该模型错误,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然后是其他气体,该模型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B. 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水
C.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详解】A、 碳+氧气二氧化碳,既符合多变一特点,又和氧气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水,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仅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仅属于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仅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石蜡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在干冷的烧杯内壁凝结成小水珠,故正确;
B、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正确;
C、向左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或向右拉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有气泡冒出,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
D、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错误;
故选D。
13.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 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 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产物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不符合题意;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步骤Ⅰ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步骤Ⅱ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产物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日本福岛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 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C. 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D. 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数均为1,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氚与氢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其原子的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 2024年央视春晚《山河诗长安》以诗歌、汉服、舞狮舞龙、沉香等形式的国潮表演,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下列有关沉香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香螺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沉香螺醇含有26个氢原子
C. 沉香螺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沉香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沉香螺醇的化学式为C15H26O ,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沉香螺醇是由沉香螺醇分子构成,一个沉香螺醇分子中含有26个氢原子,故B错误;
C、 沉香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16×1)=90:13:8,组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沉香螺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16×1)=90:13:8,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题,计40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
(3)2个磷原子_____。
(4)氯化铁_____。
(5)硝酸银______。
【答案】(1)Ne (2)Ca (3)2P (4)FeCl3 (5)AgNO3
【解析】(1)氖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用其元素符号表示,为Ne。
(2)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化学式为Ca。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磷原子表示为:2P。
(4)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5)硝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NO3。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小明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的优点是______,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_(填“1”“2”或“3”)处。
(3)装置D可用来收集气体,还可以防倒吸。请你推测X气体的密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
【答案】(1)铁架台
(2)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 3
(3)小于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塑料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关闭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3处;
(3)装置D可用来收集气体,且气体从短管进入,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18. 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做催化剂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们按下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
【分析讨论】
(1)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第3组实验中横线上A应该填写_______。
(2)实验证明FeCl3、CuSO4对H2O2的分解_____(填“有或无”)加速作用。
(3)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
【评价反思】
(4)若要验证FeCl3、CuSO4、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
【答案】(1)①. 对比实验 ②. 2mL
(2)有
(3)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这三种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来探究双氧水分解制氧气中的催化剂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为了探究FeCl3、CuSO4是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产生影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故第1组实验目的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A应为2mL。
(2)根据题中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图可知,加入FeCl3、CuSO4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所以FeCl3、CuSO4对H2O2的分解有加速作用。
(3)通过观察表格可知,在H2O2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还需进行的实验是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这三种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19. 在空间站中,水和空气是无比宝贵的资源,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生活所需,中国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氧气和水的再生循环,如图1为生命保障系统示意图:
(1)水净化系统有冷凝、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处理步骤,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将呼出的水蒸气冷凝回收,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
(2)尿液中的水分经过净化处理后,进入电解制氧系统进行电解,写出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二氧化碳处理核心是萨巴蒂尔反应,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温度400℃和金属镍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涉及到_______种氧化物。
(4)除此外,空间站内还需要充入“人造空气”,你认为“人造空气”中充入最多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5)有关生命保障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氧气
B. 解决了太空缺氧的难题
C. 能将氧元素全部回收,没有损耗
【答案】(1)①. 消毒 ②. 蒸馏 ③. 分子间距
(2)
(3)①. ②. 两
(4)N2
(5)ABC
【解析】(1)冷凝、过滤、吸附、蒸馏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步骤是蒸馏,是因为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冷凝可以回收宇航员呼出的水蒸气,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即分子间隔变小;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在温度400℃和金属镍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空间站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相似,含量最大的是氮气,符号为:N2;
(5)A、据图可知,水和氧气都参与了循环,故说法正确;
B、此生命保障系统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故说法正确;
C、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能将氧元素全部回收再利用,故说法正确;
故选ABC。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说明石蜡燃烧生成水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组别
试剂
组别
试剂
第1组
2mL5%H2O2
第2组
2mL5% H2O2+3滴FeCl3溶液
第3组
A 5% H2O2+3滴CuSO4溶液
第4组
2mL5%H2O2+少量MnO2粉末
温度
H2O2%
50℃
60℃
70℃
10%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15%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1月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