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语文 寒假衔接提升学与练(教案+学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全国通用
专题11 《陋室铭》(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陋室铭》(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文辞精练,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词中的长者。
三、生字注音
苔痕(tái) 案牍(dú) 德馨(xīn) 西蜀(shǔ) 鸿儒(rú)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1.有龙则灵 灵:神异
2.斯:这
3.惟吾德馨 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5.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6.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指佛经
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9.丝竹:这里泛指世俗的乐曲。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二)一词多义
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三)古今异义
1.形
古义:身体(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样子
2.馨
古义:德行美好(惟吾德馨)
今义:芳香
3.调
古义:调弄,弹奏(可以调素琴)
今义:调解、调整等
(四)词语活用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苔痕上阶绿)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无案牍之劳形)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2.判断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词“是”,表判断)
六、课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七、核心理解
1.《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①第一层(开头到“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②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
③第三层(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
2.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来类比“陋室”,以仙、龙来类比“德”,以名、灵类比“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扬名。
3.“陋室”不陋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主人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超尘绝俗的胸襟,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在文中有何作用?
用诸葛庐、子云亭来类比“陋室”,这是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像他们一样的品德与才能,暗示“陋室”不陋。
5.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深意: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呼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体现君子应有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看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坚守良好品质,不随波逐流,追求“德馨”,做一个不为物役的人。
6.赏析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烘托了“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对陋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指作者弹高雅的古琴,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惟吾德馨”进行论证。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1)赞同,我们平时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来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古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不赞同,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自傲的思想倾向,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不可取的。
八、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等的描绘,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九、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作类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蓉”。再从环境清幽、主人交往之人不俗及日常生活高雅等方面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的“德馨”。最后将陋室与古代贤士的住宅相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证明了“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从句式上来分析,作品巧用四字语、五
字语构成骈句,言简意赅,虽非韵文,但均在偶句上押韵,音韵和谐,意蕴丰富。全文骈散结合,整齐美与错落美并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字艺术价值。
十、默读课文填空。
(1)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考点一:课文背诵与默写
例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写出室外环境之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写出室中人交往之贤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写出室中事情趣之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体现出作者心静如水不受干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正确朗读课文
例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B.谈笑/有鸿儒 C.无/丝竹之乱耳 D.南阳诸葛/庐
考点三:理解词义
例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
例4.下面对《陋室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本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陋室“不陋”的特征。
C.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有超越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基础过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有龙则灵 灵:
(3)谈笑有鸿儒 鸿: (4)可以调素琴 调:
(5)无案牍之劳形 形:
2.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 。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 。
(4)《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5)《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座右铭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无案牍之劳形 任劳任怨 D.何陋之有 井底之蛙
4.请选择与例句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康肃笑而遣之 C.无案牍之劳形 D.下车引之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 “陋室”不陋。
C.本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表明自己 的“陋室”更加有名。
提升专练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同学们设计了“素”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帮忙推测词义,补全积累卡。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不加装饰的 ②素不相识 B.①非常普通的 ②衣着朴素 C.①音色典雅的 ②衣着朴素
8.下面是两位书法家写的《陋室铭》。你更喜欢哪一幅书法作品?请结合字体特点及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9.根据上面短文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他人“① ”,刘禹锡却说“② ”。虽身处陋室,但刘禹锡的《陋室铭》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居室环境的③ 与日常生活的恬淡。此文以“④ ”一句作结,回应开头“惟吾德馨”。可见,刘禹锡虽屡遭贬谪,但其人其文尽显“诗豪”之风。
素:(1)未经染色的生绢。如“十三能织素”。
(2) ① 。如“可以调素琴”。
(3)蔬菜、瓜果类食品。与“荤”相对。如“荤素皆食”。
(4)一向,平素。如“ ②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4《活板》 (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爱莲说》(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