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第1页
    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第2页
    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陋室铭》(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文辞精练,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词中的长者。
    三、生字注音
    苔痕(tái) 案牍(dú) 德馨(xīn) 西蜀(shǔ) 鸿儒(rú)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1.有龙则灵 灵:神异
    2.斯:这
    3.惟吾德馨 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5.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6.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指佛经
    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9.丝竹:这里泛指世俗的乐曲。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二)一词多义
    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三)古今异义
    1.形
    古义:身体(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样子
    2.馨
    古义:德行美好(惟吾德馨)
    今义:芳香
    3.调
    古义:调弄,弹奏(可以调素琴)
    今义:调解、调整等
    (四)词语活用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苔痕上阶绿)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无案牍之劳形)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2.判断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词“是”,表判断)
    六、课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七、核心理解
    1.《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①第一层(开头到“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②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
    ③第三层(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
    2.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来类比“陋室”,以仙、龙来类比“德”,以名、灵类比“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扬名。
    3.“陋室”不陋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主人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超尘绝俗的胸襟,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在文中有何作用?
    用诸葛庐、子云亭来类比“陋室”,这是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像他们一样的品德与才能,暗示“陋室”不陋。
    5.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深意: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呼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体现君子应有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看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坚守良好品质,不随波逐流,追求“德馨”,做一个不为物役的人。
    6.赏析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烘托了“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对陋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指作者弹高雅的古琴,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惟吾德馨”进行论证。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1)赞同,我们平时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来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古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不赞同,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自傲的思想倾向,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不可取的。
    八、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等的描绘,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九、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作类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蓉”。再从环境清幽、主人交往之人不俗及日常生活高雅等方面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的“德馨”。最后将陋室与古代贤士的住宅相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证明了“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从句式上来分析,作品巧用四字语、五
    字语构成骈句,言简意赅,虽非韵文,但均在偶句上押韵,音韵和谐,意蕴丰富。全文骈散结合,整齐美与错落美并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字艺术价值。
    十、默读课文填空。
    (1)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考点一:课文背诵与默写
    例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写出室外环境之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写出室中人交往之贤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写出室中事情趣之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体现出作者心静如水不受干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陋”“惟”“馨”“牍”都是易错字,注意书写。
    考点二:正确朗读课文
    例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B.谈笑/有鸿儒 C.无/丝竹之乱耳 D.南阳诸葛/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D.“南阳”是地名,“南阳诸葛庐”即“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南阳/诸葛庐”,故选D。
    考点三:理解词义
    例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故选A。
    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
    例4.下面对《陋室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本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陋室“不陋”的特征。
    C.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有超越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故选D。
    基础过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有龙则灵 灵:
    (3)谈笑有鸿儒 鸿: (4)可以调素琴 调:
    (5)无案牍之劳形 形:
    【答案】出名 神异 大 调弄 形体、躯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2)句意:有了龙就会有灵气。灵:神异;
    (3)句意: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5)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 。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 。
    (4)《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答案】(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何陋之有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陋、惟、德馨、苔痕、鸿儒、蜀。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座右铭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无案牍之劳形 任劳任怨 D.何陋之有 井底之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名词,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B.动词,出名/动词,说出;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名词,劳苦;
    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的; 故选A。
    4.请选择与例句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康肃笑而遣之 C.无案牍之劳形 D.下车引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代词,他;
    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代词,他; 故选C。
    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 “陋室”不陋。
    C.本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表明自己 的“陋室”更加有名。
    【答案】D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作者运用类比手法,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故选D。
    提升专练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同学们设计了“素”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帮忙推测词义,补全积累卡。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不加装饰的 ②素不相识 B.①非常普通的 ②衣着朴素 C.①音色典雅的 ②衣着朴素
    8.下面是两位书法家写的《陋室铭》。你更喜欢哪一幅书法作品?请结合字体特点及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9.根据上面短文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他人“① ”,刘禹锡却说“② ”。虽身处陋室,但刘禹锡的《陋室铭》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居室环境的③ 与日常生活的恬淡。此文以“④ ”一句作结,回应开头“惟吾德馨”。可见,刘禹锡虽屡遭贬谪,但其人其文尽显“诗豪”之风。
    【答案】7.A
    8.示例:我更喜欢甲。甲是端正的楷书,与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追求高洁的君子品行相一致。
    9.悲寂寥 秋日胜春朝 清幽宁静 何陋之有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可以调素琴”句意: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②“素不相识”句意为:向来不认识;素:一向,平素;
    “衣着朴素”含义:穿得很普通,不华丽;素:白色,素色;
    故选A。
    8.本题考查欣赏书法作品。两幅书法作品,一是楷书,这种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一是草书,这种字体“流畅自然,激情奔放,独特风格”,而本文作者追求的是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君子情怀。结合字体特点和作品内容,可以说更喜欢第一幅。
    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句意: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由此可知,自古逢秋,他人“悲寂寥”;
    ②“我言秋日胜春朝”句意: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由此可知,刘禹锡则认为“秋日胜春朝”。
    ③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感受到陋室环境的幽雅;
    ④《陋室铭》以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一句作结,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素:(1)未经染色的生绢。如“十三能织素”。
    (2) ① 。如“可以调素琴”。
    (3)蔬菜、瓜果类食品。与“荤”相对。如“荤素皆食”。
    (4)一向,平素。如“ ② ”。

    相关试卷

    专题14《活板》 (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4《活板》 (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陋室铭》(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陋室铭》(原卷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卖油翁(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卖油翁(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