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填空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论语〉十二章》)
(3)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当万家灯火、阖家团圆时,我们会引用“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句诗表达对常驻空间站的航天员的牵挂。
(6)中国古典诗歌是典型的自然意象诗。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就是诗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天净沙·秋思》中 , ,古道西风瘦马”承载着马致远浓浓的思乡之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 ”两句,“落花”这一意象既点明诗人与友人相逢的季节,也感叹自身如“落花”一般飘零。
二、诗歌鉴赏
2.你的同桌默写时将“海日生残夜”的“生”字误写为“升”,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清单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生”字。
知识清单
生:本义是草木破土萌发。后引申为从无到有,出现。升:本义是一种量器,后引申指容量单位。假借为升高、升级的升。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夏秋冬四时转换,每个季节zhù xù 的美都有所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吮吸着甘露,mù yù 着朝阳,鸟儿hū 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夏天最美的是夜晚,不管白天是下了一场 ,还是持续了一整天的燥热,等到夜晚来临,晚风轻拂,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只见夜空里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便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倾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 ,温暖而舒适。碧空如洗,更是让人 。冬天最美的是雪飘时刻,空中雪花如鹅毛自由飞舞,此时,整个世界停止了喧闹,平时 的街区也安静下来,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轻柔地飘落。
3.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
(1)zhù xù( ) (2)mù yù( ) (3)hū péng yǐn bàn( )
4.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淅淅沥沥 盛气凌人 赏心悦目 人声鼎沸
B.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赏心悦目 人迹罕至
C.倾盆大雨 盛气凌人 心旷神怡 人迹罕至
D.倾盆大雨 咄咄逼人 心旷神怡 人声鼎沸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瞬间,人们便沉浸那片柔和与天真。
B.瞬间,人们便沉浸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
C.瞬间,人们便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
D.瞬间,人们便沉浸于那片柔和与天真。
四、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准备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6.【活动一】策划小组设置了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类型进行调查。请根据下面调查汇总表,概括调查结果。
7.【活动二】为了使这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许多同学提出增加活动内容的建议。请仿照示例,再写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举办好书推介会,介绍经典著作,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
示例二:举办征文比赛,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书感悟和收获。
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
9.重点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生取义B.其为信若此/未若柳絮因风起
C.期返而食/饭疏食D.元方入门不顾/奋不顾身
11.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明 日 早 令 人 求 故 人 故 人 来 方 与 之 食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吴起都在这样的小事上守信,有必要吗? 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是有意义的。陈太丘在小事上守信,可以(1) ;吴起在小事上守信,可以(2) 。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选段)
【乙】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选段)
13.分别概括【甲】、【乙】文段中的雨(水)的特点。
14.从修辞的角度分别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②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15.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下面的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所描写的雨是春季的雨,【乙】文所写的雨是秋季的雨。
B.【甲】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乙】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湛秋。
C.【甲】乙】两文都是在写雨,在表达上两文也都侧重描写,都是实写。
D.【甲】乙】两文的情感基调各有所侧重,【甲】文侧重欢快,【乙】文侧重恬淡、闲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花开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⑦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⑧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⑨“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⑩“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⑪“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⑫“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⑬“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⑭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⑮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6.【活动一】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我”的心情变化。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
17.【活动二】小文不明白,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徐老师和“我”之间的往事,却以“那年花开”为题,请你简要谈谈文章标题的含义。
18.【活动三】请为以下句子设计两处朗读重音并简述理由。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19.【活动四】小文认为,徐老师并未没收“我”写的小说,在教育时没有原则,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他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请结合文本或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七、填空题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请阅读下面的语句,在表格横线处填写对应的人名。
八、名著阅读
21.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结合书中内容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
九、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时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珍藏在心底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文章情节
“我”的心情
同学们夸“我”小说写得好
高兴
老师把小说举到“我”面前
不安
老师看“我”写的小说
①
老师②
惊讶、心安
“我”在征文比赛中失利
③
老师找“我”谈心鼓励“我”
充满信心
描写
人物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①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②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③
参考答案:
1. 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受降城外月如霜 应傍战场开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丛、萧瑟、堪、傍、夜郎、藤、鸦”等字词容易写错。
2.“海日生残夜”一句将“生”字拟人化,表现出红日仿佛从残夜中自然生成而来,更能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如果用“升”字就仅仅是“升起”的意思,表现不出诗歌的悠远意境和深刻哲理。(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考查诗歌炼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生”,本意为孕育,出生。“海日生残夜”意为一轮红日如同从海水当中孕育一样蓬勃而出。“生”把“海日”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富有情境。又与下句中的“入”字相对,暗含时序交替,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升”,指由低往高移动,只写出了旭日升起这一自然现象,缺少情境和哲理;所以,不能将“生”字误写为“升”。
3. 贮蓄 沐浴 呼朋引伴 4.D 5.C
【解析】3.本题考查字形。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沐浴(mù yù):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淅淅沥沥:一般指小雨落下的声音。倾盆大雨:形容雨大势急。形容夏天的雨,应用“倾盆大雨”;
第二空: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在此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夏日骄阳的的气势应用“咄咄逼人”;
第三空:
赏心悦目: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在此形容碧空如洗的情景使自己的内心舒畅,应用“心旷神怡”;
第四空:
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在此形容吵闹的街区,与后文“安静下来”照应,应用“人声鼎沸”;
故选D。
5.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波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之中”,构成“在……之中”;
故选C。
6.示例:休闲类图书在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中的占比超过一半。(或: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中休闲类图书占比最大。) 7.示例一:举办手抄报(或:读书黑板报、读书演讲等)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示例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检验读书效果,展示诵读魅力。
示例三:举办阅读大赛,开展答题竞赛等活动,激发读书热情,同时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解析】6.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结合调查汇总表可知: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只有12%的同学看名著类的书本,36%的同学看作文类的书本,有52%的同学看休闲类的书本。由此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中休闲类的比例最大,超过了阅读阅读量的一半。
7.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内容上要符合“阅读滋润心灵,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形式上要有可操作性。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朗诵大赛、办手抄报等,从中选择即可。
示例一:举办读书图片展,展示阅读内容,分享读书收获。
理由:读书图片展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理由:读书演讲比赛可以检验读书效果,能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8. 约定 离开 同“否” 9.(1)陈太丘与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2)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走入家门,连头也不回。 10.A 1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2. 示例:让朋友知道自己的做事原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示例:树立自己的威信,使所属军队服从自己的指挥
【分析】这两篇文言文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甲文通过陈太丘与友人约定的故事,展现了守信与礼仪的价值,尤其是元方的机智应对,体现了对诚信和礼仪的理解。乙文则通过吴起的故事,强调了在小事上守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赢得他人信任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两篇文章都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诠释了诚信在个人品德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8.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句意: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3)句意: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日中,正午时分。
(2)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10.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
A.都是“舍弃”的意思;
B.像/如;
C.吃(饭)/粮,饭;
D. 回头看/顾及,考虑;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
“明日早”表示时间,“令人求故人”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故人来”是“令人求”的结果,“方与之食”表示在故人到来后才一起吃饭。根据这些信息故断为: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
由[甲]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知,面对朋友不守信用的失约,陈太丘并未等候而是先行离开。陈太丘在小事上守信,通过自己的行为教育子女诚信待人,树立榜样。
由[乙]文中“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是因为已与友人约好,要守信用,遵守约定。吴起在小事上守信,表现出他对承诺的重视,树立了个人诚信的形象,这种诚信也为他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进而能够服众。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你您不来他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走入家门,连头也不回。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吃饭。”(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3.甲文中的雨多、细、密、闪亮、轻柔、绵长等。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14.①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②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自然引出“端庄而沉静”这句话。这是写秋雨的点睛之笔。 15.C
【导语】这两段文字分别描绘了春雨和秋雨的不同特征和意境。朱自清的《春》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描写,展现了春雨的轻柔、细密,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氛围。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雨比作端庄沉静的妇人,表达了秋雨的深情和静谧,唤起人们的思考与感悟。两者在修辞上各具特色,情感基调上,前者欢快,后者则更为恬淡悠远。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甲文:根据“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知,雨下的时间很长,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得:绵长,多;根据“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知,“像牛毛”是指雨丝像牛毛一样细密绵长;“像花针”是指雨丝像针一样的纤细、闪亮;“密密地斜织着”则写出了雨丝的密;根据“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可以看出雨成了薄烟,体现了它的轻柔;树叶与小草的绿从侧面体现了雨的滋润与闪亮;
乙文:根据“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得:端庄又沉静;根据“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可得:凄冷。
14.本题考查修辞的赏析。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分别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牛毛”体现了春雨的细密,“花针”体现了春雨的闪亮,“细丝”体现了春雨的绵长。同时,三个比喻句连用,又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更加突出春雨的特点。从原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以看出,通过比喻和排比,形象地展示了春雨的形态和姿态,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雨的美妙,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②“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中的“摇”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果实,赋予果实以人的行为,是拟人的修辞;“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此句修辞为比喻,把雨比成“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从喻体上看,出嫁了的、生了孩子的妇人是端庄而沉静的,借由这个喻体,写出了秋雨的端庄和沉静,让秋雨有了具体的形象和性格,句子更富有感染力。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错误。【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多实写;【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故选C。
16. 紧张 鼓励“我”投稿 生气(或沮丧) 17.“那年花开”表层含义指“初三那年夏天栀子花开放”,深层含义指“初三那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作品发表,获得了成功。 18.①重读“从头看到尾”,体现了徐老师看小说时的耐心;②重读两个“时而”和“一直没有再说话”,体现了徐老师看小说时的专注;③重读“舒展”和“含笑”的神态,表现了徐老师对“我”写的小说十分欣赏和认可。(写出两处重音设计并简述理由即可) 19.我认为徐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他是一位称职的老师。①文中徐老师发现“我”写小说,对“我”进行了批评和教育,还提醒“我”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学业,徐老师是一位有原则的老师。②后来他又鼓励“我”投稿创作,可见徐老师是一位懂得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老师。③“我”投稿失败后,徐老师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可以看出徐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有教育智慧,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④最后“我”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在写作上获得了成功,徐老师知道后还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可见徐老师看到学生的成功情不自禁地高兴。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叙述“我”与徐老师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文章以“那年花开”为题,象征着“我”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心灵和写作能力的成长与绽放。徐老师的教育方式温和而富有智慧,他通过讲述故事和给予机会,帮助“我”从挫折中汲取力量,重拾信心。文章情节流畅,情感真挚,刻画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者形象,传递出教育的深远影响。
16.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由“老师看‘我’写的小说”可定位到第⑥段,根据“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可知一空“我”的心情是“紧张”;
由“我”“惊讶、心安”的心情可定位到第⑦段,根据“‘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可概括二空为:鼓励“我”投稿;
由“‘我’在征文比赛中失利”可定位到第⑧段,根据第⑧段“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第⑨段“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可知三空为:生气或沮丧。
17.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那年花开”有双层含义。结合第①段“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第⑮段“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可知,标题表面含义指初三那年夏季栀子花盛开;
结合第⑭段“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可知,标题的深层含义,指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发表作品,并在中考中作文获得满分,“我”成功的花盛开了。
18.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根据“坐”“看”“舒展”“笑”等描写徐老师行为的字词分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再结合下文“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等语句,可知徐老师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十分认真且很有耐心,从这里也可以理解徐老师对“我”的小说的态度是十分欣赏并认可的。朗读时要重读体现徐老师看“我”的小说时很有耐心的“从头看到尾”、体现徐老师专注神态的“舒展”“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等。
结合以上分析,可设计朗读重音:重读“从头看到尾”,体现了徐老师看小说时的耐心;重读两个“时而”和“一直没有再说话”,体现了徐老师看小说时的认真、专注;重读“舒展”“含笑”,表现了徐老师对“我”写的小说十分欣赏和认可。
19.本题考查阅读体会。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选文内容或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理由。
结合第⑧段“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第⑮段“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可知,有同学认为,“徐老师没有没收‘我’写的小说,在教育时没有原则,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这种看法显然是片断的,不正确。
由第⑦段“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可知,徐老师发现“我”写小说,对“我”进行了批评和教育,还提醒“我”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学业,徐老师是一位有原则的老师。
由第⑦段“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第⑧段“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可知,徐老师鼓励“我”投稿创作,可见徐老师是一位懂得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老师。
由第⑧段“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第⑨段“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可知,“我”投稿失败后,徐老师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可以看出徐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有教育智慧,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由第⑭段“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可知,“我”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在写作上获得了成功,徐老师知道后还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可见徐老师看到学生的成功情不自禁地高兴,是一位真正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
示例:我认为徐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成长,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教育不是阻止和堵塞,而是鼓励和引导。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20. 范爱农 活无常 阿长/长妈妈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识记。
根据《范爱农》原文“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可知,此人是范爱农;
根据《无常》原文“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可知,此人是活无常;
根据《阿长与》原文“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可知,此人是长妈妈(阿长)。
21.示例一:人性的冷与暖
人性的冷: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责任;给“我”看不健康的画;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谣言;迫使“我”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她的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表里不一、 爱搬弄是非的性格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冷。
人性的暖:“我”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认真纠正“我”的解剖图,添改“我”的讲义;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他给予弱国学生的温暖、帮助和关怀,让“我”体会到人性的“暖”。
示例二:痛苦与觉醒
痛苦: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因为“匿名信事件”而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他在看日俄战争的纪录片时看到了国人的麻木愚昧、中国留学生的麻木和不思进取,这一切让他倍感痛苦。
觉醒:他意识到医治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医治中国人的思想,所以决定弃医从文,打算通过写文章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这一点表现出他的自我觉醒。
其他事例: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怀念与反思……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任拟一个短语结合相关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示例:迷茫与笃定。鲁迅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经历了从迷茫到笃定的过程。他先前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因父亲病逝决定学医;在日本学医期间遭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22.例文:
珍藏在心底的芬芳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时光的淘洗中,有一缕芬芳,被我珍藏在心底,随着光阴的流转,更加迷人。
考试又一次失利,那刺目的红叉如烙铁一般令人生畏,在我内心留下了不可消除的疤痕。我拖着沉如灌铅的双腿回家的路被无限延长。火烧云将天空染成红色,母亲那句句问候,声声叮咛都不约而同地在耳畔回响。不知不觉中,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走进家中,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母亲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走来,她仍如住常一样接过我沉重的书包。我低着头,宽敞的房间显得格外沉默,沉默得让人心生恐惧。终于,母亲的轻声细语打破了这样的氛围。“孩子,考试不顺利吗?”我抬头看着她那满带笑容的面孔,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声:“嗯。”
她一脸平静,牵着我的手,拉我走到阳台上,一株盛开的月季花散发着清香,整个房间都弥漫着香气,母亲用温和的语气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月季花每月开一次,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无论是怎样恶劣的环境,它都会坚持完成自己的使命。”我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向月季花,花儿开得正艳,红艳艳的花朵倔强地怒放着,顿时,我感到似乎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冲击着我的身体。
此后,我更关注月季花的生长,它生长得越发枝繁叶茂了。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它的叶子慢慢变黄,枯萎,它的杆也像年迈的老人,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它很快发生了新的变化,长出新的枝叶,开出新的花朵,散发出新的芬芳。看着它,我的信心也增加了许多,因为我知道,我和月季一样有妈妈的呵护。
晚自习回家时,总有母亲在路的尽头等我的身影。她是那样迷人,那样美丽,就如那月季一样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样的夜晚多一份静谧,多了一份呵护,更多了一缕幽香。我牵着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岁月的风霜渐渐染白了她的乌发,一道道渐深的皱纹,记载了母亲生活的艰辛,却在我心底留下了一缕芬芳。
漫漫岁月长河里,每当我身心疲惫时,总会在脑海中浮现母亲望着月季花的场景,我似乎嗅到了清香,便有了前进的动力。
珍藏在心底的芬芳让我知道:挫折也是一种财富,磨难何常不是一种奖励?细细回味,苦苦的滋味在舌尖漫延,竟也有一种淡淡的清香,那是月季花散发出的芬芳,更是母亲带给我的芬芳。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珍藏”“心底”,这表明所写的内容应该是值得铭记的,永远在心中存留的人或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灵受到了强烈撞击,引发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也就是说,凡属于“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只要能写出为什么值得“藏在心底”就是扣题了。其次,要能做到准确的补题。结合提示语可知,被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可选的内容特别宽泛,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物,无论是山水美景,还是某一件事情,或是某一种情感……都可纳入其中。比如:珍藏在心底的乡村生活、珍藏在心底的那份爱、珍藏在心底的故事等。
第二,立意。通过记叙自己的珍藏的记忆,认识到社会真相、享受到生命乐趣、感受到人间真情、领悟到人生真谛等等。例如:有的爱,浅显易懂,令人感到温暖;有的爱,内敛深沉,令人回味无穷,这些终将被珍藏心底,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三,选材。在材料的选取上,可以选取学校生活,如:小学毕业那一刻离别的场景;也可以选取家庭生活,如:离家上学的那一天;还可以选取社会生活,如: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等,文章的材料选定之后,详写的地方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一笔带过,在情节上不妨增加点波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文件包含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