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解析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解析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问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尊重自已!爱护复旦!复是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精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蒂(dì) 花苞(bā)莅临(wèi) 棱镜(néng)
B. 贮蓄(chǔ)草垛(duò) 一刹(chà) 发髻(jì)
C淅沥(lì) 吝啬(sè) 应和(hè) 水藻(zǎ)
D. 酝酿(liànɡ) 粗犷(kuàng) 静谧(mì) 济南(j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
A.莅临(wèi)——lì,棱镜(néng)——léng;
B.贮蓄(chǔ)——zhù;
D.酝酿( liànɡ)——niàng,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娇媚 铃铛 烘托 咄咄逼人
B. 朗润 嘹亮 决别 抖擞精神
C. 睫毛 宽敞 待弄 繁花嫩叶
D. 黄晕 祷告 瘫痪 翻来复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
B.决别——诀别;
C.待弄——侍弄;
D.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B. 一大丛盛开的桂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引得蝴蝶们呼朋引伴,争相观赏。
C. 重庆市通过多元手段让人才各得其所,进发出创新活力,尽展其长。
D.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信息,絮絮叨叨地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争先恐后:竞相抢先而不肯落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杂草生长,使用正确;
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蝴蝶招引同伴,使用正确;
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在此指让人才得到恰当的安排,使用正确;
D.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不适合用于表达母亲节的祝福,使用有误,可改为“情真意切”;等词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这次的运动会非常热闹,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大约有5000名左右师生参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在……中”或“使”;
C.语序不当,应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二者交换位置;
D.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去其一;
故选A。
5. 阅读下面的语段,再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一阵秋风拂过,一阵秋雨飘落,秋天的使者接踵而至。枫叶是秋天的使者,它用火红的色彩渲染着辽阔的山川;大雁是秋天的使者,它用金黄的叶片铺就绚丽的小径: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菊花是秋天的使者, ②. 它用淡雅的香气弥漫宁静的庭院。
【解析】
本题考查续写仿写。所续写句子需符合排比句的要求,句式与前文一致,即“……是秋天的使者,它用……(特点)……(动词)……(对象)”。根据秋天的特点,可选择菊花、稻谷、秋风等内容作为写作对象。
示例一:稻谷是秋天的使者,它用饱满的颗粒充实着丰收的画卷。
示例二: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它用缤纷的色彩点缀着萧瑟的大地。
示例三:秋风是秋天的使者,它用轻柔的抚摸奏响丰收的乐章。
综合性学习。(10分)
6.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小语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任务。
(1)通过大量阅读,小语发现古代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交友标准。请参考示例,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交友标准。
示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友标准:诚实守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交友标准:①___________。
“夫凡君子与君子以用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交友标准:②_____。
(2)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外,还粘贴了一组图片、请你仿照示例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小标题。
伯牙绝弦 桃园结义 割席断交 负荆请罪
(3)小语在浏览朋友圈时意外得知,同学小文打算在寒假时独自一人远赴外地见陌生网友小张。请你代替小语发表一则评论,表达你的看法。
【答案】(1) ①. 示例:淡泊名利 ②. 示例:志同道合
(2)示例:友情典故(3)示例:小文,我不赞同你独自去见陌生网友。网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遇到危险。我们应谨慎对待网络交友,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根据“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味着君子之间的交往是平淡而纯洁的,不涉及功利之心;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则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表面上显得亲密和愉快。由此可知,交友时要像君子之间的交情高雅纯净,重义轻利,本空可填淡泊名利或清雅纯净等词语。
根据“夫凡君子与君子以用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可知,君子之间因志同道合结成了朋友,小人之间因利益相同结成了朋友。小人之间的友谊一旦利益受损,就会翻脸无情,所以我们要像君子那样,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交往才行;故本空可概括为“志同道合”或“志趣相投”。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定标题。
四幅图片展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友情故事,如伯牙绝弦、桃园结义、割席断交、负荆请罪等,这些都是友情的典故,据此我们可拟定标题,如交友典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情景小语的朋友计划寒假出游去见陌生网友小张,小语对小文进行劝说。劝说词要围绕这一情景展开,注意表义准确,语句通顺。
示例:小文,我不赞成你一个人去见陌生网友,这样做是有安全风险,因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见网友一定要谨慎,希望你能三思而行,确保自身安全。建议找亲友陪同或以其他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再做决定,总之,安全第一!
7. 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及要求写出相应的人物或者相关情节的出处。
(1)鲁迅笔下有许多女性人物。其中有《琐记》中的______爱搬弄是非,教唆小孩子。散布流言蜚语;也有为鲁迅买回《山海经》的底层妇女______。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_____。
(3)“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
【答案】(1) ①. 衍太太 ②. 阿长(长妈妈)
(2)藤野先生(3)五猖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
①空:在《琐记》中,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她爱搬弄是非,比如她鼓励小孩子吃冰、看不健康的书,还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流言。因此这里的人物是“衍太太”;
②空: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长妈妈。她虽然有许多迷信的习惯,但她心地善良。她为鲁迅买回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鲁迅对她产生了敬意。因此这里可填“长妈妈”或“阿长”。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
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认真为鲁迅修改讲义,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等,给了鲁迅许多鼓励,藤野先生在学术上对鲁迅的教导和鼓励,让鲁迅十分感激,在鲁迅的老师中,藤野先生是最让他感激的。所以这里应填“藤野先生”。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
题干中提到“背诵《鉴略》”,这一情节出自《五猖会》。在《五猖会》中,“我”满心欢喜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要求“我”背诵《鉴略》,这一事件让“我”的心情由兴奋转为失落,并且记忆深刻。因此这里应填“五猖会”。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10)
8. 古诗文积累
①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④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天净沙·秋思》中体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羁旅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 学而不思则罔 ④.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⑥. 枯藤老树昏鸦 ⑦. 夕阳西下 ⑧. 断肠人在天涯 ⑨. 乡书何处达 ⑩. 归雁洛阳边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随、郎、罔、岐、渝、藤、鸦、涯、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④,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⑥。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遇到。②胡贼:入侵的胡人军队。③败:毁坏,舍弃。④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⑤止:停留。⑥全:保全。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中的“日中”,通过勾连“及日中则如盘孟”,可知“日中”指的是“正午时分”。
B. “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以成语“置之不顾”来印证,可知其意为“照管”。
C. “吾今死矣,子可去”中的“去”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D. “遂”在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道路:②成功,顺遂:③就,于是。“遂班军而还”中的“遂”应理解为“就,于是”。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11. 下列有关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甲文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但是重点人物却是陈元方,开头交代陈太丘命期行的情况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B. 甲文中元方反驳父亲的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C. 乙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D. 乙文中,荀巨伯在危急关头“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是对“信”的坚守。
12.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别谈谈在为人处世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9. B10. (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11. D
12. 甲文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诚信、懂礼貌,要知错能改;乙文启示我们在面对利益和情义的抉择时,要坚守情义,做到重义轻利。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对话,展现了古人对诚信和义气的重视。甲文中的陈元方以机智的言辞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体现了对礼仪和诚信的理解。乙文中的荀巨伯则在生死关头选择坚守义气,宁愿以身代友,表现出深厚的友谊和道德勇气。两篇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传达了在为人处世中诚信和义气的重要性,启发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也应坚守这些传统美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B.置之不顾:放在一边,不去理会、不去照顾或不加理睬;顾,照管。“元方入门不顾”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两个“顾”的意思不同;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中,正午;舍,舍弃、丢下;去,离开。
②疾,疾病;委,舍弃,丢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D.在乙文中,根据荀巨伯所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及“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等语句可知,荀巨伯在面对胡贼入侵,好友生病的危急关头,他不忍心抛下生病的朋友离开,认为舍弃道义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朋友的生命,这里重点体现的是对“义”的坚守,也就是坚守道义、正义,看重朋友之间的情义,而并非是对“信”(信用、守信)的坚守。本项“荀巨伯在危急关头‘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是对‘信’的坚守”有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在正午时分出行,朋友却没能按时到达,这体现了朋友没有遵守约定,也就是不讲诚信。而“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是元方对友人的反驳,明确指出了友人的行为既违背了约定,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又对着元方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做法,让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因为惭愧而想要向元方示好,也体现出知错能改这一点。所以从甲文我们可以获得启示,为人处世时一定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同时要懂礼貌,尊重他人,要是犯了错误,也要有知错能改的觉悟。
从乙文中“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以及“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可知,在胡贼攻打郡城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朋友劝荀巨伯赶紧离开保全自己性命,可荀巨伯认为抛下生病的朋友独自逃生这种做法是毁坏道义的,是不可取的,他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朋友的生命,在利益(保全自己生命)和情义(救助朋友)的抉择面前,荀巨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和朋友之间的情义,把情义看得比自身安危还重要,也就是做到了重义轻利。所以乙文启示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当面对类似利益和情义需要抉择的时候,要坚守情义,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要重义轻利。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来,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军队攻打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快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舍弃道义来保全性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到了,(他们)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座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说:“朋友生病了,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人们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军队回去了,整座城也一并得以保全。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分)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清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到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蒸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面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资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情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吗?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卷草色,为什么只可遇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愉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霞、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魔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三就住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磁到热鵬腾的脚脸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熊,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怪幅作响:路旁的花帮呢,也将应声怒放。
13. 作者寻春,可在第⑥段中又说“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结合全文谈谈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
14.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峰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_____——遥见草色:_______
15. 第⑦段中“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请你试着分析“飞”字的妙处。
16. 第⑩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眷天”指什么?
17. 本文题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13. ①早春时节,天气寒冷,不利于小草生长,所以即使有小草破土而出,也不易被发现;②作者在寻春时,只低眉顺目,眼界局限于咫尺间,没有放眼远望,所以难以找到小草。
14. ①. 看到衰草:失望; ②. 遥见草色:惊喜。
15. “飞”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的迅速和突然,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惊喜之情。
16. 这里的 “春天” 指的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17.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在早春时节外出寻找春天的经历,表现了对大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与热爱。作者由寻找大地上萌芽的小草,到意识到自己的观察方式过于局限,再到最终在远眺中发现无边春色,彰显了对新生力量的执着追求与欣赏。文章结合自然景象,寓意深刻,传达了在生活中要放眼远望,积极探寻并迎接希望的哲理。这种细致而充满哲思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面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可知,早春时节天气寒冷,这种环境不利于小草生长,所以即使有小草破土而出,数量也会很少且不容易被发现。
根据第⑩段“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可知,作者在寻春过程中,只是低着头看眼前,眼界局限在很近的范围,没有放眼向远处眺望,所以难以找到破土而出的小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⑥段“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资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可知,作者看到的都是隔冬的衰草,景色比较萧条,与自己寻春的期待不符,心里觉得这次出行有些早了,没看到春的迹象。概括为,看到衰草:失望;
根据第⑦段“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情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可知,作者原本看到的都是衰草,没想到突然远远看到了新绿,那是春的影子,十分意外且激动,赶忙朝着草色奔去。概括为,遥见草色:惊喜。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第⑦段“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可知,作者之前经过那片旷地时并没有看到新草,等走过小桥一回头,却突然发现那里泛出了新绿,就好像春天是一下子、很迅速且出其不意地来到了林边,“飞”字将春天拟人化,赋予了春天灵动、快速出现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春天到来的那种突然性以及速度之快,而这意外出现的春的迹象也让作者十分惊喜,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惊喜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霞、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可知,文中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比作阴霾、霜雪,即便处于艰难的处境中,只要能从心底找到那如最初一抹新绿般象征希望的事物,并用心去呵护、去推动它发展,就能让内心充满生机与美好,拥有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状态,对生活充满热爱且满怀信心,这里所说的“心里有一个春天”的“春天”,正是指代这样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感。
根据第①段“迎着早春的清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可知,作者在早春时节主动去野游、山行寻春,即便景色素淡也觉得美好,体现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乐于去感受春之韵味,这是喜爱春天的表现。
根据第⑦段“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可知,作者看到春的迹象,那一抹新绿时十分激动、惊喜,迫不及待地去靠近,体现出对春天出现、春天之美的那种赞美与珍视,进一步展现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根据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可知,作者由寻春时看到小草萌芽等感悟到生活中即便会遭遇诸多艰难困苦,就如同早春的寒肃一般,但只要能像寻到春的那点希望(最初的一抹新绿)一样,在心底留存希望,用心去呵护、推动它,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表达出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不气馁,心怀希望向前进的态度。
(二)(20分)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丰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有副改)
【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8. 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下面的表格。
19. 结合语境,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20. 参照示例,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
朗读卡1
(1)树叶间级满了粉红色棉第一样的纸花,远选望去,如寡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读这句话的语速要慢,“丝丝缕续”要重音轻读,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表达出作者对合欢的喜爱。
朗读卡 2
(2)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21. 小语和小文就文章的写法进行讨论。小语认为第③段和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和脸颊,可以删去一处。小文认为不能删去任何一处,因为结合上下文可以分析其作用。请你谈谈为什么小文会这么说。
22. 小语推荐本文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8. ①欢喜;②初读《合欢树》;③茫然;④悲伤
19.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合欢花“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人的情感态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羊城邂逅的合欢花给作者带来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表达了作者的茫然之情。
20. 朗读设计:读这句话时,语速要慢,语气要低沉,“静悄悄”要重读,突出母亲生病卧床的安静,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担忧和思念。
21. 第③段写母亲在合欢树下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美丽和温柔,以及作者对母亲的喜爱;第⑦段写母亲生病卧床,窗外合欢花依旧,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照应了前文,所以不能删去。
22. 赞同。本文围绕合欢花展开,回忆了与母亲相关的往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亲情主题相符。同时,文章通过对合欢花的描写,丰富了情感表达的方式,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亲情的美好,也能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所以适合作为拓展阅读材料。
【解析】
【导语】这篇散文《合欢合欢》通过描绘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与合欢树的邂逅,隐喻时间流逝和生命变化中的亲情记忆。从童年对母亲的依恋,到青年时期的迷茫,再到成年后的怀念,合欢树承载了深厚的母爱和生命无常的感悟。文章情感真挚,以合欢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呈现母亲的温暖和时间的无情。对比色彩与嗅觉的运用,丰富了情感表达,使读者深刻体会亲情的珍贵和逝去的遗憾。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空:由第③段“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可知,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我”雀跃而出,由此可知“我”当时的情感为“欢喜”;
②空:由第④段“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可知,又五年,“我”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内心感到“失望”,因此这里的经历可填:初读《合欢树》;
③空:由第⑤段“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第⑥段“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可知,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因此这里的情感为“茫然”;
④空:由第⑦段“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挤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可知,“我”已是母亲的年纪,人到中年,守护病床上的母亲,在医院又看到合欢花时,涌起悲伤之情,因此这里应填“悲伤”。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 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其中“居 高临下、不屑一顾”为人的情态,因此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人格化。结合第⑥段“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 站在哪里”可知,作者不知道自己的归属,整个人处于迷 茫的状态,由此可知,语句写羊城的合欢树给人傲慢的感觉,实则写出了“我”在这座城市的陌生感,由第⑥段最后一句“我感到十分茫然”可知,这里表达出“我”没有母亲陪伴的茫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写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作者内心定然是悲伤的,所以应该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来读;“静悄悄”体现病房环境之静,联系第⑦段“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可知,母亲站不起来了,整日躺在床上,故而“静悄悄”应轻读,体现“我”对母亲的心疼与关切。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
根据第③段划线句“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可知,这里展现的是母亲年轻健康时的状态。母亲头发没干,脸颊像抹了胭脂,在合欢香气的烘托下,整个场景充满了温馨和美好。这时候的母亲和 “我” 都被合欢的美好氛围所包围,体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从侧面反映出 “我”儿时对合欢的美好记忆是和母亲紧密相连的,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充满无限欢喜和美好;
根据第⑦段画线句“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平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联系前文“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可知,母亲站不起来了,整日躺在病床上,“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虚写母亲从香气中走来,表现了对母爱的不舍、眷恋与回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前后构成反复,能烘托情感;
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前后呼应,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这段回忆与现实作对比,写出作者对母爱的眷恋,希望能重得童年母爱,母亲能恢复健康,所以不能删除。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答时应先明确观点,然后梳理概括本文内容、主旨,再阐述其是否与七上第二单元内容契合作为原因即可。
示例一:赞同。单元主题是亲情,这篇文章围绕合欢展开,其中穿插了“我”和母亲的故事。从儿时与母亲在合欢树下的温馨场景,到母亲生病后“我”在合欢树下对母亲的担忧,深刻地展现了“我” 和母亲之间深厚的亲情。如文中第③段,母亲在合欢香气中出现,头发未干、脸颊泛红,展现出儿时母亲的健康和“我”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氛围。而第⑦段同样的场景描写,母亲却已躺在病床上,这种变化体现出“我”对母亲身体变化的心疼和亲情在岁月变迁中的延续,这与单元主题紧密契合,能让读者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单元中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有对母亲的怀念,《散步》展现家庭关系中的亲情等。本文以合欢为线索串联记忆中的亲情,从内容上可以作为单元内容的补充。例如,文中“我”对合欢的记忆始终和母亲交织在一起,这种独特的写作角度与其他课文不同。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的行为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而本文通过合欢树这一载体,在不同时间节点展现母亲形象的变化,为我们理解亲情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我们对亲情表达的认知。
示例二:不赞同。本文写了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旅行时再识合欢树,“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本文虽然提及了合欢与母亲的联系,但合欢是“我”始终探寻的事物,让“我”遇见美好,懂得珍惜;旅行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可知,第二单元涉及到的主要是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缺少对个体成长的深入感受。所以本文并不适合作为本单元的阅读材料。
四、作文(55分)
23. 作文题目:请以《那一次,我长大了》为题,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自己在那一次经历中获得成长与感悟。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那一次,我长大了
成长是一条曲折的路,我们在这条路上前行,经历着风风雨雨。有时候,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成为我们成长的转折点。那一次,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往家赶。我放学后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是妈妈写的,她说爸爸生病住院了,她要去医院照顾,让我自己在家好好待着。看着纸条上的字,我的心猛地一紧,一种不安的情绪涌上心头。
以前,我总是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从未想过有一天要独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坐在沙发上,心里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对爸爸病情的担忧。时间一点点过去,夜色越来越深,我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我决定自己做饭,打开冰箱,里面的食材并不多,我挑了几个鸡蛋和一把青菜,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做饭。
打鸡蛋的时候,我不小心把蛋壳掉进了碗里,手忙脚乱地挑出来后,点火、倒油,油星溅起来的时候,我吓得差点扔掉铲子。但一想到生病的爸爸和忙碌的妈妈,我还是硬着头皮继续。炒完鸡蛋再炒青菜,折腾了好一会儿,我终于做出了两道不算完美但勉强能吃的菜。
吃完饭,我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坐在书桌前准备写作业。可我的心思完全不在作业上,满脑子都是爸爸的病情。我拿起电话,打给妈妈,询问爸爸的情况。妈妈说爸爸没什么大碍,只是需要住院观察几天,让我不要担心。放下电话,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总是依赖父母,我也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
那一次独自在家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责任和担当。我不再是那个遇到事情只知道害怕的小孩子了,我长大了,要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那一次,我长大了》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明确要求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成长与感悟。“那一次”限定了事件的数量,必须是具体的某一次经历;“长大了”是题眼,需要写出在这次经历中自己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成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学会了某种技能、懂得了某个道理、改变了某种态度等。例如,一次独自旅行的经历,让自己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一次与家人的争吵后,懂得了理解和包容;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明白了责任的意义等。在写作时,要详细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突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感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长大”的过程。
2.写作思路。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开头可以通过回忆引出“那一次”的经历,或者用简洁的语言点明“长大”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例如,“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那一次的经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中间详细叙述事件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自己的初始状态、遇到的困难或挑战、采取的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例如,写自己第一次做饭,“我站在厨房里,看着一堆食材,心里有些发慌。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手却不自觉地颤抖着,脑海里不断回忆着妈妈做饭的步骤。”这样的描写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要适时地穿插自己的心理感受,从最初的紧张、害怕到后来的逐渐镇定、自信,展现出成长的变化;结尾总结这次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感悟,升华文章的主题。可以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成长的理解,如“那一次的做饭经历,让我明白,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学会独立,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我知道,我已经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4. 作文题目:《,我的良师益友》,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入一种爱好、一样东西、一个人、一本书等,叙述他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及从中获得的教益。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书,我的良师益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就像一位不离不弃的良师益友,陪伴着我,教给我无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童话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充满奇幻色彩的大门。在那里,我看到了善良的小红帽智斗大灰狼,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对温暖和幸福的渴望,也看到了丑小鸭历经磨难后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善良会战胜邪恶,也让我明白了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那时候,书是我睡前的好伙伴,在妈妈轻柔的读书声中,我进入了一个个甜美的梦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文学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国演义》中,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诸葛亮的智慧让我惊叹,他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谋无不展现出非凡的才智,让我懂得了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关羽的忠诚义薄云天,即使面对曹操的优厚待遇,依然不忘旧主,让我明白了忠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在面对战争、疾病等重重困难时,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
书,还像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当我孤独的时候,它会陪伴我,让我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忘却烦恼;当我困惑的时候,它会为我指点迷津,从书中的道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和古人对话,可以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将继续陪伴我成长,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______,我的良师益友》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一种爱好(绘画、阅读等)、一样东西(书籍、乐器等)、一个人(父母、老师、朋友等)、一本书(名著、励志书籍等)。题目中的“良师益友”表明所写对象对自己有着积极的影响,像老师一样教导自己,像朋友一样陪伴自己。写作时要围绕所补充的对象展开,叙述与之发生的具体事情,通过这些事情体现出它(他/她)如何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教益,如在绘画爱好中学会了坚持和创新,从某本书中汲取了知识和力量,在朋友的帮助下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等。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开头简单介绍自己所补充的良师益友是什么,以及它(他/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引出下文。比如“阅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求知的道路;阅读,又似一位挚友,陪伴我度过无数美好的时光,它是我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中间讲述与良师益友之间的故事。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如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在爱好中不断进步、在朋友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等,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突出良师益友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在描写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比等手法,如写自己在阅读某本书前后的变化,“以前我对历史毫无兴趣,觉得枯燥乏味。但当我翻开《明朝那些事儿》,那生动有趣的叙述、鲜活的人物形象,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从那以后,我对历史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主动阅读各种历史书籍,知识面也不断拓宽”,这样能更好地体现良师益友的作用;结尾再次强调良师益友对自己的重要性,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或者对未来与良师益友继续相伴的期待。例如,“绘画,这个陪伴我多年的良师益友,它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我的成长轨迹,教会了我耐心与专注。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一起创造更多的精彩”。
《合欢,合欢》
作者经历
看到合欢花
②
再识合欢树
又见合欢树
作者心情
①
失望
③
④
单元导语
亲情是入世间最普遍、最美好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解析版)(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重庆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