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B.南辕北辙C.火中取栗D.绳锯木断
2.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D.收集氧气
3.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志与安全无关的是( )
A.AB.BC.CD.D
4.今年春天,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沙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B.不同的物质其组成元素也一定不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6.向如图所示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铁丝剧烈燃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加快了水的分解
B.铁丝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燃烧的后的产物为三氧化二铁
D.过氧化氢溶液能防止集气瓶底部过热而破裂
7.婴幼儿为了防止龋齿,常常去医院“涂氟”,这里的“氟”指的是( )
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
8.高纯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AB.BC.CD.D
10.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容器内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二、计算题
11.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请回答:
(1)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要计算过程)
三、填空题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2)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3个磷原子__________。
13.能源、环境、材料、健康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
①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可用于医疗注射。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②目前很多场所选择使用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机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利用炭罐中活性炭颗粒的__________性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直饮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其与自来水管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微生物等)便能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饮水机接水时,取下的水杯杯盖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14.结合下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水电解器的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安全角度考虑,图乙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__________;
(3)图丙“燃料电池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电解水制氢”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
15.下图是探究分子性质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乙更好,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利用实验乙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___________,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转化为乙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丙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在向装置中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从D、E、F装置中选)。用装置G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填字母)通入。
(4)用H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Ⅰ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18.某探究小组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分别取1g不同的催化剂,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5%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进行了如下实验:
(1)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在一定温度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8%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丙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一条)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盲人摸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南辕北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火中取栗,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A正确;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而不能引燃,以防发生火灾,故B错误;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C错误;D、过滤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示操作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沙尘天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沙尘,沙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故选:D。
5.答案:D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解析:A、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且两种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是由两种单质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且两种分子均由两种原子构成,是由两种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其中一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由曲线图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故容器内其余气体(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为85%,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故B错误;C、由曲线图可知:反应停止时,容器内剩余3%体积分数的氧气,说明红磷不能除尽氧气,故C正确;D、由曲线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18%,且不是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1)84:7:32
(2)168g
解析:(1)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14):(16×4)=84:7:32。
(2)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12.答案:(1)Al
(2)
(3)
解析:
13.答案:(1)①
②吸附;混合物
(2)倒
解析:
14.答案:(1)
(2)纯度
(3)电能;;小
解析:
15.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装置密闭减少空气污染(或节约药品)
(3)温度;取与乙同样的装置,将盛有浓氨水的一端浸泡在热水中(合理即可)
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实验乙装置密封性较好,氨气逸散较少;Y形管比烧杯氨水用量少,节约药品。
(3)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是温度。利用实验乙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加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加快。
16.答案:(1);分解反应
(2)分子构成不同
(3)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解析:
17.答案:(1)铁架台
(2)气密性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3);Fa
(4)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助燃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8.答案:(1)否;实验温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
(2)丙、丁
(3)其它条件相同时,红砖小颗粒越多,催化效果越好(或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快)(或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解析:
A
B
C
D
A
B
C
D
序号
催化剂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粉末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乙
红砖粉末
60℃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丙
红砖小颗粒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丁
块状红砖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单元,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