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合辑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地区棕色云团的季节性爆发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含硫化合物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下图分别为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棕色云团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消融,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
A.①增强B.②减弱C.地面反射减弱D.地面辐射增强
2.为减弱南亚棕色云团爆发频率及强度,从污染物来源方面应该(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限制氟氯烃的使用
C.大力提倡植树造林D.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地膜覆盖,是指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可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提高土地肥力,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北方农田使用地膜覆盖,可有效抵御寒潮,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少地面热量损失B.增强大气逆辐射C.增强太阳辐射D.减弱削弱作用
4.我国华北地区多春旱,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湿度,其原理是减少( )
A.下渗B.地表径流C.蒸发D.地下径流
下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时间15:00左右大气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垂直方向上,绿洲盛行上升气流B.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下沉气流
C.近地面气体由沙漠流向绿洲D.近地面大气由绿洲流向沙漠
6.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绿洲温度较高B.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沙漠温度较低
C.夜晚,因比热容的差异,绿洲温度较高D.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强,沙漠温度较高
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
7.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B.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C.③地气压低于④地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昼夜温差小B.b为下沉气流
C.乙地保温作用弱D.d为下沉气流
9.该时段,甲、乙之间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如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
A.乙流向甲B.乙流向丙C.丁流向丙D.丁流向甲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该小组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 )
A.7时至17时的风速持续减小B.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C.7时的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D.17时的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
13.与多年平均热岛强度相比,冬季强降雪后的热岛强度加大,原因是( )
①城区家庭取暖耗能多②郊区积雪反射率低③城区的太阳辐射更弱④郊区积雪留存时间长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4.下列做法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的是( )
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由昼夜温差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的局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长期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陆风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下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5.与环渤海地区同季节相比,长三角地区( )
A.海风开始早,结束早,持续时间短B.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长
C.陆风开始早,结束早,持续时间短D.陆风开始晚,结束晚,持续时间短
16.夏季海风对这两地局地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是( )
A.可降低滨海地区的气温,减少空气湿度B.可提高滨海地区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
C.可增强滨海地区的下沉气流D.可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17.天津东临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热岛效应对渤海湾海陆风的影响是( )
A.海风与陆风均增强B.海风与陆风均减弱
C.海风增强,陆风减弱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下图为大西洋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甲、乙两处的洋流判定正确的是( )
A.甲向北流,是暖流B.乙向北流,是暖流
C.甲向南流,是暖流D.乙向南流,是寒流
19.图中a、b、c、d四处表层海水水温的高低排序是( )
A.a>b>c>dB.d>c>a>bC.b>a>d>cD.c>d>b>a
20.图中洋流会导致( )
A.甲处沿岸降水增多B.乙处沿岸气温下降
C.丙处形成大型渔场D.乙处海水盐度降低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如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小题。
21.三个测量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22.若不考虑地壳变化,关于以上三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床变化幅度最大B.丙河谷岸壁陡峭谷底宽浅
C.乙河谷发育日益宽浅D.流水堆积导致丙河床变低
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的新月形沙丘分布。下图为新疆一处受西北风影响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照片拍摄者大致面朝( )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24.关于该沙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坡是迎风坡B.陡坡是迎风坡C.肯定不会移动D.风向与缓坡坡向垂直
25.该地区植被的特点是( )
A.叶片宽阔B.根系发达C.四季常青D.常见茎花、板根
罗平螺丝田位于云南曲靖罗平县城西北十公里处的牛街。螺丝田是其中最著名油菜花拍摄点,这里的梯田是圈状的,远远看去真像是螺丝上的旋纹。牛街所在地石灰岩广布,“螺丝田”是由一连串岩溶漏斗地貌构成的自然景观,漏斗如此密集,形态如此奇特,目前尚不多见。下左图为螺丝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右图为“螺丝田”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形成“螺丝田”分布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
27.“螺丝田”分布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不足B.降水稀少C.地表水不足D.植被覆盖率低
28.左图中坡度最大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9.甲地和乙地间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
A.4米B.5米C.8米D.9米
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下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 )
A.几乎不含水分B.矿物质含量少C.空气含量太小D.有机质含量少
31.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散状颗粒B.增加土壤水分C.减少土壤空气D.改变地表起伏
32.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 )
A.有机质含量高B.育种技术先进C.土层松散透气D.光照时间超长
下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自然土层,丁代表底层基岩(母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图所示土壤剖面中,对土壤肥力高低起决定性影响的物质主要位于( )
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
34.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
A.气候B.地形C.生物D.岩石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台风对图示阴影区域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伏旱②带来暴雨③加重雾霾④诱发风暴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6.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源自北极地区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
3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A.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38.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D.洪涝灾害
39.在防灾减灾中,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D.灾害救援内容
40.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
A.城镇的住宅区内B.乡村的空旷地带
C.城镇的商业街中D.城镇的空旷地带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循环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物质循环之一,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岩石圈部分构造(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丙界面的名称是 ,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波速会明显 (增大/减小)。
(2)关于岩石圈的构成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由甲和乙两个层次构成B.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C.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D.与地球各外部圈层之间,界线明确
(3)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② ;⑥ ;⑦ ;
(4)近年来,该地区毁林开荒,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循环某些环节的水量发生明显变化,在某次降水期间,环节④、⑤、⑥中,水量变大的环节有 ,水量变小的环节有 。
42.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坝子是 (填图序号)地区重要的农耕区,该地区典型喀斯特地貌中,具有层状分布、大小不一特点的是 。
(2)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其中垄槽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 (平行/垂直)。
(3)黄河河曲中适宜采砂淘金的是 (凹岸/凸岸),当洪水泛滥时,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重庆一中知行地理研学社同学们到野外进行土壤与植被的实地考察。左图是指导老师绘制的地形和植被示意图,右图是同学们绘制的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示意图。
(1)结合左图推测,丙地的土壤剖面可能是右图中的 ;据图文信息推测右图中,①②③降水量的大小关系 。
(2)研学小组考察过程中,在丙地发现该地植被叶片宽大,夏季常绿而秋冬落叶,据此判断该植被类型可能为 阔叶林。在向乙地行进的过程中发现沿途森林茂密、生态良好,研学小组认为该地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有 等。
(3)为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请提出2条合理的土壤养护措施。
区域
陆风时间(北京时间)
长三角地区
夏季23:00~次日11:00
冬季22:00~次日12:00
环渤海地区
夏季18:00~次日7:00
冬季17:00~次日11:00
参考答案:
1—5 CAACD 6—10 CABAD 11—15 CBACD 16—20 DCBDC
21—25 CCDAB 26—30 DCABD 31—35 ACADA 36—40 DBCAD
41.(1) 莫霍界面 增大
(2)BC
(3) 水汽输送 地下径流 蒸腾
(4) ④ ⑤⑥
42.(1) ② 溶洞
(2) 风力侵蚀 平行
(3) 凸岸 牛轭湖
43.(1) ① ①>③>②
(2) 温带落叶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豆科植物,推行休耕、轮作等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7,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7,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