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2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课文诵读,课文分析,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故都的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思考题: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故都的秋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课外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成片段。

    相关教案

    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