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新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主要发明成果及其创造者,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包括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国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等,并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分析。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如推动生产力巨大飞跃、引起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片段、解读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时间轴,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时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
    2.难点
    深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以及这种结合如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影响,包括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国际分工的深化、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等,以及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图片,如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等,提问学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那么,在 19 世纪中后期,世界又迎来了一场更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播放一段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繁华景象和新发明应用的视频片段,如电灯照亮城市街道、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0 分钟)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 19 世纪中后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德国、意大利通过统一战争,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为新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科技上,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提出等,为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家们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20 分钟)
    电力的广泛应用:
    教师讲述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过程。展示法拉第的图片,介绍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西门子发明了实用的发电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等一系列电器,使电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展示电灯、电话、电车等电力发明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发明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例如,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灯火通明,促进了夜间经济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电话的出现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缩短了时空距离。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介绍内燃机的发明过程,展示奥托、狄塞尔等发明家的图片。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比蒸汽机的优势,如体积小、效率高、便于移动等。
    讲述内燃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如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展示卡尔・本茨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对交通运输业和人类出行方式的巨大变革。汽车的普及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活动范围;飞机的发明则使人类实现了空中飞行的梦想,极大地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全球的交流与合作。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
    介绍化学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情况。展示诺贝尔的图片,讲述他发明炸药的过程及其对采矿、筑路等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同时,化学工业还生产出了塑料、人造纤维等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塑料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品材质,人造纤维丰富了人们的服饰材料选择。
    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组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普通工人或消费者等不同角色,模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发明成果的研发、生产、推广和使用过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角色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新发明成果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展示电磁感应理论与发电机发明、化学理论与化学工业发展等相关图片和资料,讲解科学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科学原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多国同时进行: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在电力、钢铁、化工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图表,让学生了解到多个国家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并非像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样主要集中在英国。例如,美国在电力应用和汽车制造方面领先,德国在化学工业和内燃机制造方面表现突出。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以德国和日本为例,讲解这些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时,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能及时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跳跃式进步。例如,德国在发展传统纺织业等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的电力、化工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0 分钟)
    生产力巨大飞跃: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数据图表,讲解新的发明创造和生产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例如,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机器的生产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原材料和商品的快速流通,进一步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
    生产关系变革: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垄断组织。展示垄断组织形成过程的图片或示意图,讲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原因、形式和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但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如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频发等。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路线图和贸易额增长数据图表,讲解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迅速增长和国际分工的深化。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家成为工业强国,主要从事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而一些国家则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殖民体系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进一步加强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变化的图片或资料,讲解新的发明成果如电灯、电话、电影、汽车等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城市人口拥挤等。
    (三)课堂讨论(10 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利用科技成果,避免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力量,积极推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利用科技成果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带来的环境、社会等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科技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成果、特点和影响。
    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科技革命,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利用科技,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巩固练习(10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如:
    选择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白炽灯泡的是( )
    A. 西门子 B. 爱迪生 C. 法拉第 D. 卡尔・本茨
    填空题: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____和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诞生。
    简答题: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一篇小论文,题目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字数不少于 800 字。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全球通史》中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章节等,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趣较为浓厚,对其背景、发明成果、特点和影响有了一定的理解。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科技原理和复杂历史概念的讲解还不够深入浅出,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拓展性探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版(2024)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版(2024)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