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7页。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2分)
1.(2分)花卉能美化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有人总结了日常养花秘诀:无氧不生根,无氮不长叶,无磷不开花,无镁下叶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C、H、O、N、P、Mg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
B.P是构成脂肪、核酸和ATP的元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C.Mg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缺乏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在种植花卉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
2.(2分)美国生物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可以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实例中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B.大熊猫的生命活动通常需要多个细胞参与
C.线粒体离开了活细胞后也能利用某些物质进行细胞呼吸
D.草履虫的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所有生命活动
3.(2分)大熊猫喜食竹笋,下列关于大熊猫和竹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大熊猫和竹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
B.大熊猫、竹子和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竹林中的生物群落
C.大熊猫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竹林中的土壤和水分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4.(2分)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图②是低倍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若想用高倍镜观察c细胞,正确的调节
顺序为: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图④中放大倍数从100倍转换为400倍后“?”处视野内可看到4个细胞,且视野明显变暗
5.(2分)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可引起呼吸道细胞肿胀、破裂而引发炎症。临床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支原体有很好的疗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糖
B.支原体没有细胞器,可能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C.阿奇霉素起效的原理可能通过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
D.肺炎支原体是异养型生物
6.(2分)如图表示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人体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⑤将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
7.(2分)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有高度的专一性
B.高温破坏“分子伴侣”结构中的肽键使其生物活性丧失
C.“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8.(2分)如图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个多肽中a的种类肯定有21种
B.①过程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C.b的数目不可能等于a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由a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共同决定
9.(2分)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²⁺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Ca²⁺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可能与氢键有关
D.钙调蛋白结合Ca²⁺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10.(2分)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新冠状病毒体内b有4种、幽门螺杆菌体内b为5种
C.DNA和RNA在核苷酸组成上,只有a不同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11.(2分)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
C.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
D.完整的细胞壁穿孔后,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12.(2分)图1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图2中的丙是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
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囊泡运输“货物”的过程中,5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13.(2分)土壤盐碱化使得耕地面积缩减,是粮食危机的原因之一。2017年袁隆平团队选育出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将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的根尖成熟区细胞置于0.3g/mL的KNO₃溶液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Ⅰ组水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Ⅰ组是普通水稻
B.A→B→C段,Ⅰ组水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C.Ⅱ组水稻曲线不再上升时,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
D.推测海水稻的根尖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
14.(2分)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包括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有些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通常处于开放状态,如钾泄漏通道,允许钾离子不断外流;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而且是瞬时开放瞬时关闭,在几毫秒的时间里,一些离子、代谢物或其他溶质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细胞膜,这类通道蛋白又称为门通道。结合材料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道蛋白属于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
B.处于开放状态的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上不具有选择性
C.一些离子通过门通道时需要与门通道识别结合
D.门通道和载体蛋白在完成每次的物质转运中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15.(2分)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膜外胃腔中。若分泌到胃腔中的H⁺过多,则易引起胃溃疡。奥美拉唑可作用于质子泵,对胃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已知胃壁细胞中的HCO-₃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与膜转运蛋白结合
B.Cl⁻进入胃壁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C.抑制胃壁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对胃部的消化产生影响
D.由此可推测,奥美拉唑对H⁺—K⁺—ATP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16.(2分)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斯帕兰扎尼通过“肉块消失”实验证明了胃蛋白酶的存在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同位素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17.(2分)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反应所得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从M点开始温度升高10℃,则曲线可能发生由b到a的变化
B.限制曲线MN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C.若N点时向反应物中再加入少量反应物,则反应曲线会变为c
D.若减小pH,重复该实验,则M、N点的位置均会下移
18.(2分)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
B.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为脂溶性药物
C.已知脂质体膜上的抗体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脂质体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19.(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武汉东湖,翠绿欲滴,水清见底,呈现出大自然的无尽魅力,湖水中更是动植物种类繁多。以下是湖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此类细胞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东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___层次,东湖畔的飘落的一朵樱花属于___层次。
(3)据环保部门分析,东湖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_____现象。与这一现象主要相关联的原核生物中,这些生物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生物。
(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在换用高倍镜以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和亮度与原来相比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0.(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是细胞代谢必不可少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显著,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从酶的角度解释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序进行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已知直链淀粉遇碘变蓝,玉米淀粉一般来说属于直链淀粉,但高温(70~90℃)会破坏直链淀粉的结构。下表为使用唾液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过程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请指出是第几步,并给出修正思路:
a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提出课本中曾介绍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7°C左右,欲进一步探究实验使用的酶最适温度,在本实验的基础上需对其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实验来测定酶的活性,下列温度范围最合适的是:
A.0℃—100℃B.20℃—40℃C.0℃—70℃D.30℃—70℃
请预测本实验结果并在下方绘制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21.(18分,每空2分)如图是某动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是细胞膜上的部分化合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细胞膜成分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2)由图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填图中标号);细胞膜的外表面是_______(填“A”或“B”)侧。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蛋白质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有关。
(5)图中的①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__________(答出2点)。
22.(16分,每空2分)当植物生长在盐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中,由于渗透压的差异,植物体受到的高渗透势压力被称为盐胁迫。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不需要能量就能迅速流入细胞,对细胞造成一系列影响。而部分耐盐植物可通过Ca²⁺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来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细胞抗盐胁迫的能力,该过程的主要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泵与H⁺结合后会发生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H⁺泵属于转运蛋白中的_____________蛋白。
(2)结合题意可知,在盐胁迫的条件下,Na⁺进入植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Na⁺排出植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在盐胁迫下,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中信息,写出Ca²⁺调控植物抗盐胁迫的两条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一条农业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简答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2分)
BCBDD DDBBD DACDB DC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19.(16分,每空2分)
(1)大肠杆菌 环状裸露的 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2)群落 器官 (3)水华 藻蓝素、叶绿素 自养 (4)变少 变暗
20.(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酶有专一性;酶在细胞内的分布是有序的
(2)①a第二步(1分)实验中3、6组温度设置60℃
b第三步(1分) 应在相应温度下混合并完成反应
(3)B
21.(18分,每空2分)
(1)脂质(或磷脂) 蛋白质 (2)③;A
(3)流动性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4)选择透过性 ② (5)进行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2.(16分,每空2分)
(1)自身构象的改变 载体
(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一般植物根部细胞无法吸收水分甚至失水死亡
(3)胞外Ca²⁺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使胞内H₂O₂增多,促进转运蛋白B将Ca²⁺转运入细胞,胞内Ca²⁺促进转运蛋白C将Na⁺转运出细胞
(4)合理增施钙肥(或适度酸化土壤)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2分)
1.【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²⁺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²⁺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解答】解:A、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其中C、H、O、N、P、Mg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A正确;
B、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缺乏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
D、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无机盐的需求不同,在种植花卉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D正确。
故选:B。
2.【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解答】解: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该事实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的生命活动通常需要多个细胞参与,该事实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离开了活细胞后也能利用某些物质进行细胞呼吸,即线粒体脱离细胞结构也可进行某些代谢活动,该事实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符合题意;
D、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繁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该事实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答】解:A、组成大熊猫和竹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大熊猫属于高等动物,高等动物有系统这个层次;竹子属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A错误;
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大熊猫、竹子和竹林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竹林中的生物群落,B正确;
C、大熊猫是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大熊猫的单个细胞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竹林中的土壤和水分可参与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可见竹林中的土壤和水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D错误。
故选:B。
4.【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解:A、由图观察可知,a、b是物镜,b离玻片的距离比a近,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低倍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呈倒立的虚像,物像实际位于视野的右方,故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c细胞前需向左移动装片,正确的调节顺序为: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
D、由图④观察可知,显微镜放大100倍,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显微镜放大400倍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6倍,此时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4个,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此时视野明显变暗,D正确。
故选:D。
5.【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解答】解: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脱氧核糖,不含核糖,A错误;
B、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一种细胞器——核糖体,B错误;
C、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阿奇霉素起效的原理不可能是抑制支原体细胞壁的形成,C错误;
D、肺炎支原体属于寄生生物,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异养型生物,D正确。
故选:D。
6.【分析】图中①为单糖,②表示二糖,③是多糖,④为纤维素,⑤是肌糖原。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类,可直接被细胞吸收,二糖和多糖被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解答】解:A、分析题图,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二糖和多糖均可继续水解,A错误;
B、①为单糖,单糖属于还原糖,②表示二糖,②中的蔗糖不属还原糖,B错误;
C、由图可知,⑤是肌糖原,而人体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C错误;
D、④为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D。
7.【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说明“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结构、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关的蛋白质,A错误;
B、“分子伴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破坏“分子伴侣”空间结构使其生物活性丧失,肽键不会断裂,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直链八肽化合物由8个氨基酸脱去7个水形成,其中8个氨基酸中至少有氧原子数为8×2=16,7分子水(H₂O)包含的氧原子数7,则直链八肽至少有氧原子8×2-7=9,直链八肽化合物至少含有氮原子数为8,D正确。
故选:D。
8.【分析】组成蛋白质结构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是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解答】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共有21中,一个多肽中的氨基酸的种类可能少于21种,A错误;
B、①过程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
C、b是肽键,若为环状多肽,b的数目等于a的数目,C错误;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除了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外,还有肽链折叠时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B。
9.【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中,从氨基酸角度分析: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从多肽角度分析,是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答】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氨基酸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氢键等化学键有关,C正确;
D、Ca²⁺与钙调蛋白结合会使得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由无活性状态转变活性状态,D正确。
故选:B。
10.【分析】分析题图: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图中a表示五碳糖,m表示含氮碱基。当a为核糖时,b为核糖核苷酸;当a为脱氧核糖时,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若m为腺嘌呤,由于a可能是核糖,也可能是脱氧核糖,则b的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
B、新冠状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其体内的b均为4种(4种核糖核苷酸);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则b核苷酸为8种(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DNA和RNA在核苷酸组成上,除了a五碳糖不同(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外,在m含氮碱基上也不完全相同(分别是A、T、G、C和A、U、G、C),C错误;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4种碱基(A、T、G、C)、脱氧核糖、磷酸,D正确。
故选:D。
11.【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糖蛋白(糖被、受体)有关,受体有膜上受体(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如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等)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能进入细胞内,如性激素);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的交流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膜直接接触或胞间连丝传递信息。胞间连丝传递信息时不需要受体。
【解答】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正确;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所以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B正确;
C、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C正确;
D、选择透过性主要与细胞膜有关,完整的细胞壁穿孔形成次生胞间连丝后,细胞仍然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12.【分析】题图分析:
图1中1是细胞膜,2是核糖体,3是中心体,4是内质网,5是高尔基体,6是线粒体,7是细胞膜,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图2:据图2可知,甲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又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故甲为线粒体;乙含有蛋白质、脂质,故乙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含有蛋白质、核酸,不含脂质,说明丙没有膜结构,故丙可能为中心体、核糖体。
【解答】解:A、图1中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所以4、5、6属于生物膜系统,但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还包括细胞膜、核膜等,A错误;
B、据图2可知,丙含有蛋白质、核酸,不含脂质,说明丙没有膜结构,故丙为核糖体,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共同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图2中的丙是真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B正确;
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它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D正确。
故选:A。
13.【分析】分析题图:用0.3g/ml的KNO₃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而Ⅰ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因此初始时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Ⅱ组为耐盐水稻。
【解答】解:A、Ⅰ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Ⅰ组水稻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再复原。Ⅱ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则说明Ⅱ组水稻细胞液浓度比较大,因此Ⅰ组是普通水稻,Ⅱ组是耐盐碱水稻,A正确;
B、A→B段,I组水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B正确;
C、Ⅱ组水稻曲线不再上升时,即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增加时,可能是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也可能是受到细胞壁的限制不能再吸水增大,但细胞液的浓度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结合题意,海水稻能够在盐碱地中生长,推测其根尖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D正确。故选:C。
14.【分析】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解答】解:A、通道蛋白属于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蛋白质,A错误;
B、处于开放状态的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上也具有选择性,如钾泄漏通道,只允许钾离子不断外流,B错误;
C、门通道属于通道蛋白,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可见,离子通过门通道时不需要与门通道结合,C错误;
D、门通道蛋白有张开和关闭两种状态,门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5.【分析】据图分析,H⁺-K⁺-ATP酶能将钾离子转运到胃壁细胞内,将氢离子运出胃壁细胞,K⁺和Cl⁻通过通道蛋白运出胃壁细胞。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与膜通道蛋白结合,A正确;
B、由图可知,Cl⁻进入胃壁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碳酸氢根浓度差提供的化学势能,B错误。
C、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质子泵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故抑制胃壁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对胃部的消化产生影响,C正确;
D、奥美拉唑可作用于质子泵,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由此可推测,奥美拉唑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抑制H⁺运输到膜外胃腔中,D正确;
故选:B。
16.【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解答】解:A、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将小笼从鹰腹中取出,发现小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中一定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消化肉块。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胃消化液。但是并没有证明是胃蛋白酶,A错误;
B、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在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上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静态模型,B错误;
C、将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在探索酶的化学本质实验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7.【分析】题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
【解答】解:A、题干信息可知,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反应所得的结果,故若从M点开始温度升高10°C,,酶的活性下降,则曲线可能发生由b到a的变化,A正确;
B、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MN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MN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正确;
C、N点时向反应物中再加入少量反应物,由于此时底物已经处于饱和,因此酶促反应速率不变(反应曲线不会变为c),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该酶处适宜条件,故减小pH,酶的活性下降,重复该实验,则M、N点的位置均会下移,D正确。
故选:C。
18.【分析】分析题图: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解答】解:A、该脂质体是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的,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A正确;
B、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B正确;
C、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进而杀死癌细胞,但抗体不能起催化作用,C错误;
D、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D正确。
故选:C。
19.【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变形虫、衣藻、眼虫、草履虫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大肠杆菌,其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遗传物质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2)东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湖畔的一朵樱花属于器官层次。
(3)东湖水华主要与蓝细菌有关,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并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为自养生物。
(5)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在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亮度变暗。
【答案】(1)大肠杆菌 环状裸露的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2)群落 器官 (3)水华 藻蓝素、叶绿素 自养 (4)变少 变暗
20.【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3、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解:(1)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是因为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序进行的原因有:一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二是酶在细胞内的分布是有序的,使得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
(2)①a第三步应在相应温度下混合并保温,再滴加碘液检测,而不是在室温下混合后直接检测,因为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中3、6组温度设置不合理,高温会破坏直链淀粉结构。
②本实验是使用唾液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所以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溶液的pH、淀粉的浓度、淀粉酶的用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等。
(3)若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大小的差异,需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分别在37°C附近不同的温度下(在20°C~40°C之间每隔10℃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测同一种酶的活性,以获得更精确的数据,绘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故答案为:
(1)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酶有专一性;酶在细胞内的分布是有序的
(2)①a第二步(1分) 实验中3、6组温度设置(60°C
b第三步(1分) 应在相应温度下混合并完成反应
(3)B
21.【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②为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侧为细胞外,B侧为细胞内。
【解答】解:(1)对细胞膜成分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③);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因此是图中的A侧。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蛋白质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②为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5)①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故答案为:
(1)脂质(或磷脂) 蛋白质 (2)③;A
(3)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4)选择透过性 ② (5)进行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2.【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解答】解:(1)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由于载体蛋白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并且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因此,H⁺泵应该属于载体蛋白。
(2)由题意可知,在盐胁迫下的条件下,Na⁺进入植物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属于协助扩散;在盐化土壤中,土壤溶液浓度大可能会导致植物根部细胞无法吸收水分甚至失水死亡,因此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
(3)由图可知,Ca²⁺调控植物抗盐胁迫的途径分别是:①胞外Ca²⁺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②胞外Na⁺与受体结合使胞内H₂O₂增多,促进转运蛋白B将Ca²⁺转运入细胞,胞内Ca²⁺促进转运蛋白C将Na⁺转运出细胞。
(4)结合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可知,为了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可以合理增施钙肥。
故答案为:
(1)自身构象的改变 载体
(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一般植物根部细胞无法吸收水分甚至失水死亡
(3)胞外Ca²⁺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使胞内H₂O₂增多,促进转运蛋白B将Ca²⁺转运入细胞,胞内Ca²⁺促进转运蛋白C将Na⁺转运出细胞
(4)合理增施钙肥(或适度酸化土壤)组别步骤
1
2
3
4
5
6
第一步
3%玉米淀粉2mL
+
+
+
—
—
—
唾液淀粉酶1mL
—
—
—
+
+
+
第二步
不同温度处理5min
冰水中
37℃
沸水浴
冰水中
37℃
沸水浴
第三步
酶促反应
1与4、2与5、3与6在pH=7条件下混合室温下反应2min
第四步
检测
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docx、202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10月联考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