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我国某中学以探秘棕包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表为活动方案略图,图为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
    A. 立春B. 立夏C. 芒种D. 立冬
    3. 果实生长期,该校同学可以观察现象是( )
    A. 太阳辐射强度先减弱后增强B. 路灯开启时长先减短后增长
    C. 日落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 河流的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在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 ①岩石一定形成于新生代环境B. ②岩石中可能有裸子植物化石
    C. ③岩石形成于温暖的海洋环境D. ④岩石中可能发掘出恐龙化石
    5. 该地区地貌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风力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堆积、侵蚀再堆积
    B. 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地壳下沉——岩浆侵入——堆积、侵蚀再堆积
    C. 风力沉积——岩浆侵入——挤压断裂——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D. 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浙江省雁荡山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 )
    A. 河流流向先向西再分别转向西北、西南B. 道路多沿半山腰分布,以利于徒步行走
    C. 考察点①②间的直线距离约2.1千米D. 南北纬度差约为2°,东西经度差约为4°
    7. 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图中景观),其主要地貌特征是( )
    A. 如剪张开,直指高天B. 高山深谷,跌宕起伏C. 地势平坦,规模宏大D. 风力侵蚀,地表破碎
    8. 考察组同学绘制了从百岗尖到仰天斗沿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图(a)为北京市通州区2024年9月28日—11月27日连续两个月的气温预报图,图(b)为该地2024年10月12日、13日连续两天的天气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导致该地区连续两个月的气温呈波动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直射点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④天气系统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0. 与10月12日相比,10月13日(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②白天云的反射作用弱
    ③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④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下图示意亚平宁半岛和日德兰半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两半岛均丰富的清洁能源是( )
    A. 太阳能B. 地热能C. 风能D. 水能
    12. 与亚平宁半岛相比,日德兰半岛( )
    A. 以温带气候为主,河流冰期长B. 河流流量变化大,航运价值低
    C. 沿岸有寒流流经,海雾频率高D. 蒸发量小,周边海水的盐度低
    依据相关标准,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高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若连续3个月海表温度距平低于-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时段,温度距平反映出的主要状态是( )
    A. 拉尼娜B. 厄尔尼诺C. 正常D. 不好判断
    14. 按照相关标准,2023年下半年可能( )
    A. 澳大利亚山火概率增加B. 西北太平洋台风较常年偏多
    C. 智利地震发生次数减少D. 秘鲁沿岸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15. 与2023年下半年的地理现象相关的还有( )
    A 赤道低压带增强B. 副热带高压带不变C. 东北信风增强D. 东南信风减弱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大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文化广场(37°,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家住附近的小李同学利用两个周日在圆中心竖立同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小李同学在日出、日落、正午时刻观测的两天杆影长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第一周周日日出方向最接近的生肖。
    (2)根据两个周日的观测,分析该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当北京时间为12时,绘制该地第一周周日杆影的位置。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2024年9月16日凌晨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贝碧嘉”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2—14级、阵风15—16级;大部分地区降水可达100~190毫米,属于大暴雨级别。“贝碧嘉”是75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图(a)和图(b)分别为不同时间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a)绘制天气系统示意图,解释狂风暴雨的形成原因。
    (2)据图(a)和(b),分析台风的变化。
    台风“贝碧嘉”造成房屋受损、树木倒伏、道路积水、交通中断、航班取消等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本次台风灾害中的应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市某高中组织学生到青海湖进行研学考察。图(a)为考察区域示意图,图(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调查湖水来源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湖区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1)说出该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
    任务二判断湖泊类型
    按照湖水含盐量高低,可将湖泊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
    (2)判断该湖泊的类型并说明主要依据。
    任务三分析湖鱼作用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裸鲤在维持青海湖流域“草—湖—鱼—鸟”生态系统中作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牙买加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主要有美丽的沙滩、舒适的气候、多样的地形、丰富的地貌和泉水等旅游资源。家住北京的小王同学,利用今年的假期时间跟父母一起来到该国旅游了10天。图(a)为牙买加位置和地形图、图(b)为曼德维尔气候图、图(c)为中西部地区石灰岩地貌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b),描述曼德维尔的主要气候特征。
    牙买加意为“泉水之岛”,尤其在石灰岩广布的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温泉分布。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水。
    (2)分析该国中西部多温泉的原因。
    在牙买加旅游的10天中,小王同学感到自然环境的体验感跟北京相差甚远。
    (3)推测小王来到牙买加度假的时间,并从两地体验感差异的角度说明理由。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依植物群落类型可划分为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下图为南迦巴瓦峰垂直分布的植被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相对高度近7000米,成为我国最全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区,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结合实例,论述南迦巴瓦峰植被分布所体现整体性和差异性。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2024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我国某中学以探秘棕包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表为活动方案略图,图为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
    A 立春B. 立夏C. 芒种D. 立冬
    3. 果实生长期,该校同学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A. 太阳辐射强度先减弱后增强B. 路灯开启时长先减短后增长
    C. 日落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D. 河流的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棕包是棕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它是当地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棕树位于热带雨林区,④为热带雨林区,D正确,①为荒漠区,②为草原区,③为针叶林区,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棕包是棕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棕树喜温暖、潮湿环境,树叶常绿,花期5月,果期11月,故吃新鲜棕包的最佳时节在5月,立夏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果实生长期为5-11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A错误;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故路灯开启时长先减短后增长,B正确;日落方位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错误;河流的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
    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在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 ①岩石一定形成于新生代环境B. ②岩石中可能有裸子植物化石
    C. ③岩石形成于温暖的海洋环境D. ④岩石中可能发掘出恐龙化石
    5. 该地区地貌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风力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堆积、侵蚀再堆积
    B. 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地壳下沉——岩浆侵入——堆积、侵蚀再堆积
    C. 风力沉积——岩浆侵入——挤压断裂——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D. 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干“在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主要出现在古生代的寒武纪,图中①岩层的砂岩虽然位于石灰岩层以上,只能说明砂岩形成晚于三叶虫所在的寒武纪,但不一定形成于新生代,A错误;图中②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没有化石,B错误;③岩层为石灰岩,含量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石灰岩形成与温暖的海洋环境,C正确;④岩层形成早于三叶虫所在的寒武纪,不会含有恐龙化石,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先是接受流水堆积形成沉积岩,然后遭受挤压岩层发生断裂,之后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岩层出露地表,遭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然后下沉接受沉积,之后再次抬升,遭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所以其形成过程是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过程是指地球内部和表面的物质在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和演化。这些地质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地质构造。
    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浙江省雁荡山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 )
    A. 河流流向先向西再分别转向西北、西南B. 道路多沿半山腰分布,以利于徒步行走
    C. 考察点①②间的直线距离约2.1千米D. 南北纬度差约为2°,东西经度差约为4°
    7. 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图中景观),其主要地貌特征是( )
    A. 如剪张开,直指高天B. 高山深谷,跌宕起伏C. 地势平坦,规模宏大D. 风力侵蚀,地表破碎
    8. 考察组同学绘制了从百岗尖到仰天斗沿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流干流流向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A错误;道路多沿山谷分布,B错误;根据比例尺与图上距离,考察点①②间的直线距离约2.1千米,C正确;根据比例尺,南北相差大约4000米,1°为111千米,南北纬度差小于1°,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形态如剪张开,直指高天,A正确;根据等高线,此处海拔为300米,不具备高山深谷的特征,B错误;地势有一定起伏,地势不平坦,规模较小,C错误;该地为流水侵蚀,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百岗尖起始海拔大于1000小于1100米,而仰天斗海拔大于600小于700米,中间海拔由1000米降到400米以下(300米以上),后又上升到600米,C符合,故选C。
    【点睛】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图(a)为北京市通州区2024年9月28日—11月27日连续两个月的气温预报图,图(b)为该地2024年10月12日、13日连续两天的天气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导致该地区连续两个月的气温呈波动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直射点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④天气系统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0 与10月12日相比,10月13日(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②白天云的反射作用弱
    ③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④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9. B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9月28日到11月27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降低,气温波动主要受天气系统的影响,晴天白天气温高,日较差大,雨天阴天白天气温低,日较差小,故①④正确,同一个地区气温变化和纬度、海陆位置无关,故②③错,本题选B。
    【10题详解】
    白天阴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有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与10月12日相比,10月13日多云加小雨,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云的反射作用强,故①正确、②错,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③正确、④错,本题选B。
    【点睛】白天阴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有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下图示意亚平宁半岛和日德兰半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两半岛均丰富的清洁能源是( )
    A. 太阳能B. 地热能C. 风能D. 水能
    12. 与亚平宁半岛相比,日德兰半岛( )
    A. 以温带气候为主,河流冰期长B. 河流流量变化大,航运价值低
    C. 沿岸有寒流流经,海雾频率高D. 蒸发量小,周边海水的盐度低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亚平宁半岛和日德兰半岛的地理位置可推知,两地均受北半球的西风带影响较大,且两半岛均临海,因此风能资源丰富,C正确。日德兰半岛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亚平宁半岛冬季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携带充沛水汽,两地受西风影响时空气湿度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日德兰半岛的地热能不够丰富,B错误。水能丰富需要降水丰富且地势落差较大等特点,由图可知,日德兰半岛地势较低平,其水能不够丰富,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亚平宁半岛和日德兰半岛的地理位置可推知,亚平宁半岛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属于亚热带气候,日德兰半岛受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不易结冰,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受其影响,河流流量变化不大,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德兰半岛沿岸主要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C错误。与亚平宁半岛相比,日德兰半岛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因此蒸发量较小,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故选D。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种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类型,其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分配较为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
    依据相关标准,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高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若连续3个月海表温度距平低于-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时段,温度距平反映出的主要状态是( )
    A. 拉尼娜B. 厄尔尼诺C. 正常D. 不好判断
    14. 按照相关标准,2023年下半年可能( )
    A. 澳大利亚山火概率增加B. 西北太平洋台风较常年偏多
    C. 智利地震发生次数减少D. 秘鲁沿岸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15. 与2023年下半年的地理现象相关的还有( )
    A. 赤道低压带增强B. 副热带高压带不变C. 东北信风增强D. 东南信风减弱
    【答案】13. A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高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若连续3个月海表温度距平低于-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读图可知,温度距平大部分时间为低于-0.5℃,故为拉尼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2023年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高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澳大利亚降水减少,山火概率增加,A正确;由于西北太平洋水温降低,西北太平洋台风较常年偏少,B错误;智利地震发生次数与厄尔尼诺关系不大,C错误;秘鲁沿岸气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2023年为厄尔尼诺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强劲的东南信风会推动赤道暖流向西流动,但当东南信风减弱,赤道暖流会向东回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而西北太平洋水温降低,赤道低压减弱,副高位置偏北,东北信风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进而使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气候现象‌。‌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大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文化广场(37°,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家住附近的小李同学利用两个周日在圆中心竖立同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小李同学在日出、日落、正午时刻观测的两天杆影长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第一周周日日出方向最接近的生肖。
    (2)根据两个周日的观测,分析该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当北京时间为12时,绘制该地第一周周日杆影的位置。
    【答案】(1)兔 (2)据连续两个周日杆影时长可知,第四周周日比第一周周日昼更长夜更短(第四周周日比第一周周日正午时刻杆影更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据此可知昼渐长夜渐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3)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小李同学在日出、日落、正午时刻观测的两天杆影长度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读图可知,兔为正东,鸡为正西,第一周周日日出方向为正东,故接近兔。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两个周日的观测日出与正午日影的夹角在变大,说明昼长渐长,且夹角大于180度,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位于105°E,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1小时,当北京时间为12时,当地在其西侧,故为11点,第一周11点太阳位于东南方,故第一周周日杆影的位置位于西北方,接近正北,在猪与鼠中间,且影长较正午的影子长,绘图如下: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2024年9月16日凌晨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贝碧嘉”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2—14级、阵风15—16级;大部分地区降水可达100~190毫米,属于大暴雨级别。“贝碧嘉”是75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图(a)和图(b)分别为不同时间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a)绘制天气系统示意图,解释狂风暴雨的形成原因。
    (2)据图(a)和(b),分析台风的变化。
    台风“贝碧嘉”造成房屋受损、树木倒伏、道路积水、交通中断、航班取消等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本次台风灾害中的应用。
    【答案】(1)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形成狂风;中心气压值极低,说明气流辐合快速上升,形成暴雨。
    (2)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减弱;台风中心附近气压值升高,降水强度降低;最终表现出台风势力减弱。
    (3)遥感:实时监测台风风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准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台风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前两个技术提供的数据快速确定房屋倒塌、树木倒伏、道路积水等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不同时间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a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为逆时针辐合旋转,图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形成狂风;由于气旋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值极低,说明气流辐合快速上升,形成暴雨,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结合图(a)和(b)可知,台风由30°N,120°E附近移动到30°N以北,120°E以西,故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图中等压线由密集变稀疏,说明风力减弱;台风中心附近气压值由985上升到1000,气压升高,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强度降低;最终表现出台风势力减弱。
    【小问3详解】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在台风中可以实时监测台风风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利用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准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台风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分析,使用前两个技术提供的数据快速确定房屋倒塌、树木倒伏、道路积水等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市某高中组织学生到青海湖进行研学考察。图(a)为考察区域示意图,图(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调查湖水来源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湖区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1)说出该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
    任务二判断湖泊类型
    按照湖水含盐量高低,可将湖泊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
    (2)判断该湖泊的类型并说明主要依据。
    任务三分析湖鱼作用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裸鲤在维持青海湖流域“草—湖—鱼—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1)河流水、冰雪融水。
    (2)青海湖是咸水湖。随着径流汇入给湖泊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使得盐分无法排出;该地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旺盛。导致湖泊中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3)裸鲤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利于鸟类在此生存;鸟粪落在湖岸,提高土壤肥力,利于草的生长;草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可净化青海湖水质;该湖为裸鲤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当裸鲤数量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由此可见,裸鲤在维持青海湖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相关知识为背景材料,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湖水的类型、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 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主要水源来自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读图可知,青海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河流水、冰雪融水。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加上湖面面积广,湖水蒸发旺盛;且“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盆地内”,因为其为盆地地形,不断有径流汇入湖泊带来盐分;青海湖是我国的内陆咸水湖,湖泊没有出水口,盐分无法通过径流排出;最终导致湖泊中盐分不断积累,使湖水盐度不断提高,形成咸水湖。
    【小问3详解】
    湟鱼数量的增加为青海湖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利于鸟类的繁衍;大量鸟类产出的鸟粪落入青海湖湖中,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滋养了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使得湟鱼能获得充足的食物来源,鸟粪落在湖岸,提高土壤肥力,利于草的生长;湟鱼通过食用湖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净化青海湖的水质,草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也可净化青海湖水质。湖泊为裸鲤提供了栖息空间。因此当裸鲤数量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由此可见,裸鲤在维持青海湖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持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牙买加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主要有美丽的沙滩、舒适的气候、多样的地形、丰富的地貌和泉水等旅游资源。家住北京的小王同学,利用今年的假期时间跟父母一起来到该国旅游了10天。图(a)为牙买加位置和地形图、图(b)为曼德维尔气候图、图(c)为中西部地区石灰岩地貌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b),描述曼德维尔的主要气候特征。
    牙买加意为“泉水之岛”,尤其在石灰岩广布的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温泉分布。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水。
    (2)分析该国中西部多温泉的原因。
    在牙买加旅游的10天中,小王同学感到自然环境的体验感跟北京相差甚远。
    (3)推测小王来到牙买加度假的时间,并从两地体验感差异的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终年高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
    (2)该国降水丰富,为温泉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广布的石灰岩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缝隙或溶洞,为地下水提供存贮空间;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为地下水加热使之成为热水;地下热水沿石灰岩裂隙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3)寒假。理由是:寒假期间北京体验到的是寒冷干燥,看到的是落叶后的温带森林以及河流的结冰现象;牙买加体验到的测是高温湿润的气候、看到的是热带常绿的森林、无结冰现象的河流以及美丽的海洋、沙难。因此两地的体验感相差甚远。
    或暑假。理由是:暑假期间北京看到的是广阔的陆地、垂直结构简单的植被、体验到高温酷暑的天气;牙买加看到的是广阔的海洋、沙难、垂直结构复杂的植被,体验到凉爽舒适的天气。因此两地的体验感相差甚远。
    【解析】
    【分析】本题以牙买加位置和地形图、曼德维尔气候图、中西部地区石灰岩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特征、区域发展差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b可知,全年最低温大于20摄氏度,故终年高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季节变化明显。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该国降水丰富,为温泉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中西部地区石灰岩地貌广布,石灰岩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缝隙或溶洞,为地下水提供存贮空间;该国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为地下水加热使之成为热水;岩石多裂隙,地下热水沿石灰岩裂隙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牙买加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小王家在北京,距离牙买加较远,来到牙买加度假的时间应选择时间较长的假期,故为寒假或暑假;寒假期间,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在北京体验到的是寒冷的天气;看到的是落叶后的温带森林;气温低于0℃,河流、湖泊有结冰现象;而牙买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高温多雨,体验到的是温暖湿润的气候、看到的是热带雨林茂密的森林、无结冰现象的河流以及美丽的海洋、沙难。因此两地的体验感相差甚远。
    或暑假。暑假期间北京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夏季,高温多雨,体验到的是高温酷暑的天气;北京是内陆城市,看到的是广阔的陆地;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垂直结构简单。而牙买加为岛国,此时为夏季,气候比较凉爽,体验到凉爽舒适的天气;看到的是广阔的海洋、美丽的沙滩,多样的地形、丰富的地貌和泉水等旅游资源,地带性植被是热带雨林,植被茂密,垂直结构复杂等,因此两地的体验感相差甚远。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依植物群落类型可划分为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下图为南迦巴瓦峰垂直分布的植被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相对高度近7000米,成为我国最全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区,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结合实例,论述南迦巴瓦峰植被分布所体现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答案】南迦巴瓦峰南坡山麓地带出现河谷准热带雨林植被,南坡山麓因地势、坡向、纬度、夏季风和冬季风影响程度等因素影响,水热条件能够满足准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需求,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从山麓到山顶,山地相对高差大,水热垂直分异明显,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寒带植被,体现了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差异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迦巴瓦峰垂直分布的植被群分布示意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中应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淅,准确运用地理术语,案例如下:南迦巴瓦峰南坡山麓地带出现河谷准热带雨林植被,南坡山麓海拔较低,所处纬度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条件满足热带植被生长需要;南坡山麓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满足雨林植被生长需求,从而形成了准热带雨林植被,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从山麓到山顶,山地相对高度近7000米,高差大,从而导致南迦巴瓦峰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垂直差异大,从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寒带植被,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明显,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发展历史
    内涵解读
    是什么?棕包是棕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它是当地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棕包还是利用棕树皮所含纤维编制的各种包,它是一种独有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
    哪里来?两类棕包均是棕树的产品。棕树喜温暖、潮湿环境,树叶常绿,花期5月,果期11月。树皮所含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摩擦、耐水湿的特点,可多次剥落。
    内涵解读
    功能探究
    创艺制作
    未来规划
    发展历史
    内涵解读
    是什么?棕包是棕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它是当地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棕包还是利用棕树皮所含纤维编制的各种包,它是一种独有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
    哪里来?两类棕包均是棕树的产品。棕树喜温暖、潮湿环境,树叶常绿,花期5月,果期11月。树皮所含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摩擦、耐水湿的特点,可多次剥落。
    内涵解读
    功能探究
    创艺制作
    未来规划

    相关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图中, 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