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课题
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素养学习
目标
1: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2: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
3: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点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难点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生谈谈对这段话的感悟
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内驱力,珍惜学习的机会,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迎接新的学年。
讲授新课
活动一:社会掠影
活动二:社会密码
想一想:社会从何而来?
教师点拨:人类早期生存的自然环境极其艰难,各类动物的繁衍日益旺盛,生存竞争日益激烈,人类承受着外界极大的压力日益强大。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由于人类理性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个体的力量非常有限的弱点,孤立生活的每个人势单力薄,不足以抗拒自然力量对他们的威胁,不能再孤立的生存下去,因有聚集起来合力抗拒外来压力的潜在需要。用荀子的话说“人生不能无群”。为了生存,相互之间便逐渐结合起来,群聚共处,构成为一个整体,联合行动,彼此协作,由分力变成合力,藉以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人类以一种总和的力量来克服生存的障碍,这就是人们群聚的必然性。
引导学生感悟: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离不开个人而存在。
名人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理解这句话?
教师小结
活动三:社会参与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哪些身份扮演的较好?
视频资料:中国航天发展史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你有何感触?如果是一位小学生看了这段视频,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教师点拨: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活动四:社会有我
视频资料:奋斗正青春
想一想:(1)四位领诵员分别是什么身份?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教师总结:1921年,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从一艘红船扬帆起航,他们向广大群众展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100年后,又一群年少有为之人带着青年之意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少年强则国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播放视频:听!奥运赛场“少年中国说”
观看图片,听教师讲述,感悟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错综复杂。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参与课堂分享活动。
学生思考作答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引用时政热点素材,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的时代性,培养学生心怀国家、放眼世界的政治素养。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悟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体会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
通过小学生和中学生身份的设置,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对本节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提升和再现。
引导学生增进热爱国家的情感,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课堂小结
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总体把握知识板块。
根据知识结构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总体把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课堂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