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赤壁赋》知识梳理学案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赤壁赋》知识梳理学案第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赤壁赋》知识梳理学案第2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赤壁赋》知识梳理学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9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基落实,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却能从容淡定并深得其乐。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淼江水,传唱了千年。学习本文,一要了解“赋”的特征,学习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体悟苏轼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作《湖州谢上表》,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罪证是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幸亏亲友的营救,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
    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本文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1.注字音
    2.识通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______”,乘)
    3.解多义
    (1)望eq \b\lc\{\rc\ (\a\vs4\al\c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
    (2)歌eq \b\lc\{\rc\ (\a\vs4\al\c1(歌曰:桂棹兮兰桨 ,倚歌而和之 ))
    (3)兴eq \b\lc\{\rc\ (\a\vs4\al\c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4)属eq \b\lc\{\rc\ (\a\vs4\al\c1(举酒属客 ,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予作文以记之 ,赵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
    eq \b\lc\ \rc\ (\a\vs4\al\c1(5下\b\lc\{\rc\ (\a\vs4\al\c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6)于eq \b\lc\{\rc\ (\a\vs4\al\c1(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困于周郎者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eq \b\lc\ \rc\ (\a\vs4\al\c1(7乎\b\lc\{\rc\ (\a\vs4\al\c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辨活用
    (1)歌窈窕之章(“歌”,____________)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____________)
    (3)正襟危坐(“正”,____________)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____________)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____________)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____________)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____________)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____________)
    5.分古今
    6.明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
    (2)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
    (3)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
    (4)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
    (6)而又何羡乎(____________)
    (7)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
    (9)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
    7.积名句
    (1)(2011·重庆高考)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2011·辽宁高考)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2011·浙江高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2011·湖南高考)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5)(2010·全国高考Ⅱ)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___;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2010·福建高考)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2010·广东高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2010·安徽高考)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9)(2010·四川高考)(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10)(2009·山东高考、江苏高考)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1)(2009·福建高考)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2)(2008·全国高考Ⅰ)西望夏口,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答案:1.rén sù hè qiǎ shī zhú lú fú yóu xīng xìng héng hèng jiè jí píng yǐ lí liá shuò mí pá zūn piān biǎn jìn jīn zàng cáng
    2.凭
    3.(1)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眺望/动词,察看/动词,盼望/名词,名声 (2)名词,歌词/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3)动词,起/动词,发动/动词,起来/动词,发生,引起 (4)动词,劝人饮酒/名词,类,族/动词,嘱托/动词,接连 (5)动词,攻占/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6)介词,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表比较 (7)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表疑问语气/同介词“在”,表处所/表揣度语气/表感叹语气/用在句中表停顿
    4.(1)名词活用为动词,唱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整理 (4)名词作状语,向南 (5)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6)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7)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鱼砍柴 (8)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5.农历十五日/看,往远处看 停留/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白茫茫的水气/二十四节气之一 往/依照顺从,像 旷远的样子/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 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漂亮的女子
    享有/合适,适用
    6.(1)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被动句 (6)宾语前置句
    (7)定语后置句 (8)判断句 (9)主谓倒装句
    7.(1)击空明兮溯流光 (2)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5)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6)抱明月而长终 (7)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8)羡长江之无穷 (9)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10)凌万顷之茫然 (11)徘徊于斗牛之间 (12)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点评: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信口吟诵《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姣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这里用“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与《月出》诗相回应,并引出下文作者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脉贯通。“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为下文写乐作好铺垫。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点评:这是作者兴致所至而吟唱的歌词,它显然是有意模拟屈原的《思美人》及《湘君》中的“桂棹兮兰桨”等诗句而创作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句,写出了诗人忠君之殷切。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宋神宗!他思念君王,但君王又已经与他政见乖谬、分道扬镳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可悲现实,表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幻灭,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托于山水和箫声。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点评:前面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出了失意和哀伤的情绪,这里继续写客吹洞箫,倚其歌而和之的情况。但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这里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视觉和听觉。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点评:“渔樵于江渚之上”,以江渚的广大反衬渔樵者的渺小,点出“吾与子”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分子。“侣鱼虾而友麋鹿”,用了拟人的手法,以鱼虾和麋鹿的繁多衬托人的平凡。更进一步的是,“客”看到了鱼虾、麋鹿,蓦然感到人和这些动物无甚区别,同生同灭于苍茫天地间,彼此都茫然地生存在这个世界里,这就更点出了人渺小得如尘埃般微不足道。“驾一叶之扁舟”,江面万顷无垠,天地乃至宇宙浩瀚无穷,舟之飘摇、孤独而渺小便被生动地点染出来。舟尚且如此,又何况舟中之人呢?“举匏樽以相属”,这是写舟中之人的行动。他们饮酒相劝,怡然自得,殊不知须臾就要灰飞烟灭,极写人生苦短!总之,这几个句子都是以阔大的背景凸显出人的微不足道,就像天地间的蜉蝣和沧海里的一粟,从而引出下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点评:作者写客人的人生态度时,虽然隐约地暴露出自己的一丝悲观,但是作者并未消沉。在这两句话中,他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并扩而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维来反驳客人的消极出世思想,把人们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人意料,十分神奇。由于他的达观、他的超然物外,故其常常能于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封建士大夫,能够在赋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在难能可贵。
    1.在这篇赋中,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提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被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
    提示:据说东坡泛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思想中的一个方面,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3.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文中先描绘清风、江水、明月,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三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些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
    赤壁赋eq \b\lc\{\rc\ (\a\vs4\al\c1(①赤壁月夜美景乐——自然风物,②主客触景生情——过渡,③客\b\lc\{\rc\}(\a\vs4\al\c1(古今对比英雄不在,个人渺小人生苦短,欢乐美景不可骤得))悲——历史人物,④主\b\lc\{\rc\}(\a\vs4\al\c1(何羡\b\lc\{\rc\ (\a\vs4\al\c1(天地不能一瞬,物与我皆无尽)),共适\b\lc\{\rc\ (\a\vs4\al\c1(不取非吾所有,共适清风明月))))理——人生哲理,⑤主客枕藉而卧乐——超脱心态))
    巧借“风”“月”写胸怀
    《赤壁赋》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以“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地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的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应答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贯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在仙界飘。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现;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着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与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写来极似闲笔,在《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而读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这常景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因为,这景这情,有历史人物的业绩,有古战场的空寂,有作者的旷达和惆怅。文章正是这样由于景物的反复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断消长,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纳,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常景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 xū) 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 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 冯虚御风(pínɡ)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ǎ) 倚歌而和(hè)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渔樵(jiā) 山川相缪(liá)
    2下列加点字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泣孤舟之嫠妇 D.范增数目项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羡长江之无穷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①凌万顷之茫然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①哀吾生之须臾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D.①驾一叶之扁舟②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苟非吾之所有 ⑧吾与子之所共适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完成第5~9题。
    赤壁赋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在水中漂浮,漂行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泣孤舟之嫠妇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顺流而东也②抱明月而长终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7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1.B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字的读音。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读法。A项,“属”应读“zhǔ” ;C项,“扁”应读“piān” ;D项,“樵”应读“qiá ”。
    2.C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汇的词类活用。C项的“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和例句“舞”的用法相同,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名词用做动词,唱。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3.B 思路解析:B项,“茫然”古今意思不同。文中意思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C 思路解析: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5.D 思路解析:D项,“曾”的意思是“竟”“简直”。
    6.C 思路解析:A项,“于”:①介词,从;②介词,表被动。B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项,“乎”: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介词,相当于“于”。
    7.C 思路解析:排除②③两句即可选出答案;②是曹操的诗句,不能表现客之悲;③是赤壁的景色,引出客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
    8.D 思路解析: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D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错误。
    9.思路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者”字,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标志。第(2)句翻译的重点也是“者”字,这里是代词;“卒”,最终。
    参考答案:(1)有一个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相应和。(2)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读懂苏轼
    黎文雄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豪放派诗词。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要排遣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举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
    读苏轼,更要读他的爱国。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不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他的报国激情。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报国无门!在他官场失意,心中的压抑再度被触动了的时候,又回到现实中来了。他是一个无处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苏轼;“莫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喝我的酒,作我的诗,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
    风起了,卷起江水撼动着石壁。明朗的月光下,一叶扁舟渐渐远去,只留下那读不尽的苏轼的背影。
    (摘自《美文》)
    苏轼是一个品读不尽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感、有风骨的文化名人。作者由画而思人,观其形貌,睹其风神,读其品格。条理井然的结构清晰地显示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多处引用苏轼诗文中的语句丰富了文章内容,文章首尾相合,开阖自如。
    读《赤壁赋》,你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仿佛聆听一位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令我们折服的是作者在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反而是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作者融情于大自然,得人生旷达胸怀,在大自然里寻找精神的愉悦,感悟自我生命的意义。本课的有关语言和思想可以用来谈论“直面挫折,乐观人生”“生命的本色”等题目。请积累有关素材。
    ●卓绝千古的《赤壁赋》,给我们展示的是苏子的旷达,给我们思考的却是人生的意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的,人在莽莽无垠、苍苍浩渺的宇宙中,是个什么呢?一个生命置身于宇宙之中如同芥子与米粒般微小,仅仅是一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是茫茫幽邃、无始无终的自然中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这是一种多么弱小的存在啊!但是,人生又是多么有幸,“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们又何必在意那微不足道的得失!
    ●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苏轼可以算是比较“倒霉”的一位:他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对其影响最大,创伤之巨的是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偏偏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武官”。不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得势,无罪的他却总是被越贬越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面对人生的“风雨”,他能坦然地“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清风明月,他能“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心胸?这是何等的智慧与人格?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可供我们作为人生的借鉴。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行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苏东坡泛舟赤壁,吟咏清风明月……他们选择了别样的生活,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阻挡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誓扫匈奴不归家,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纵然被一贬再贬,也物我无挂,超然世外,饮酒诵月,这是旷达的选择。在这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那么,我们该选择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壬戌
    冯虚御风
    溯流光
    倚歌而和
    幽壑
    嫠妇
    愀然
    山川相缪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舳轳千里
    麋鹿
    蜉蝣
    匏樽

    水波不兴

    扁舟
    兴致
    扁平

    横槊赋诗

    取之无禁
    蛮横
    禁受

    枕藉

    无尽藏
    狼藉
    埋藏
    例句
    古义
    今义

    七月既望
    徘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茫然
    凌万顷之茫然
    美人
    望美人兮天一方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关学案

    语文必修三2 祝福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2 祝福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民俗环境的衬托意义,人文环境的衬托意义,自然环境的衬托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我的感悟和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段记游,第三,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